出版时间:1992-07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作者:刘仁亮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内 容 简 介
本书基于野外调查、多年来铜矿地质勘查和开采资料,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入手,运用不同学科中的多种
手段、多种方法剖析了胡篦型和铜矿峪型铜矿床,提出了中条“人”字型裂谷控制金属成矿带,火山-喷流沉积
和基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初始矿源层(岩)这样一种认识。在地壳伸展作用下形成的中条多期复合变质核
杂岩体、剥离断层和不同规模的控矿构造是金属矿田和矿床的聚集场所。在查明中条山铜矿为多元、多源、多期
热水环流叠加热液层控铜矿的成因机制和矿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模式、地球化
学模式、找矿勘查模式和地质找矿勘查系统。
本书可供矿床地质研究人员、地质院校师生和地质找矿工作者参考。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第一节 中条多期复合变质核杂岩体的基本结构
一、涑水花岗质变质核
二、中条晚太古―早元古代多期变形变质带
三、未变质或弱变质沉积盖层
第二节 中条剥离断层系统的厘定
第三节 中、浅变质岩层的成层构造解析
一、褶叠层内变质固态流变构造群落
二、变基性岩席的构造变形分解
第四节 变质作用及变质相带的划分
一、中条变质岩的重建机制
二、变质相带的划分
第五节 区域地磁场及金、铜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磁场特征
二、铜、金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章 胡-篦型铜矿
第一节 胡-篦型铜矿的矿田地质构造解析
一、中条群褶叠地层系统
二、界牌梁剥离断层和余家山剥离断层
三、同斜面理褶皱-冲断构造
四、上玉坡叠加褶皱系统的变形分析
五、北峪花岗岩体的构造解析
六、浅层次大型伸展构造
七、成矿期后断裂
第二节 重点矿床的构造分析
一、篦子沟矿床
二、桐木沟矿床
三、老宝滩矿床
四、胡家峪南和沟矿床
第三节 容矿岩石及围岩蚀变特征
一、容矿岩石特征
二、容矿岩石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
三、围岩蚀变特征
第四节 矿化特征
第五节 成矿作用分析
一、热液(水)来源
二、热液性质
三、成矿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
四、矿质来源
五、金属硫化物的搬运及沉淀
第三章 铜矿峪铜矿
第一节 一般地质特征
第二节 成矿岩体特征
一、岩石学特征
二、岩石化学成分特征
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联系
第三节 热液蚀变
一、蚀变矿物
二、主要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蚀变分带
第四节 矿化特征
第五节 成矿溶液性质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一、成矿热液来源及演化
二、成矿热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四章 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元素分布特征
一、岩层(含矿层)中微量元素的性状
二、元素分带序列
三、元素相关性及因子分析
第二节 矿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一、单矿物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分析
二、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对比
第三节 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特征
一、胡-篦型铜矿床
二、铜矿峪铜矿床
三、分配系数的分布特征
四、分配系数垂直分带规律的地球化学解释
第五章 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第一节 成矿系列
一、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的一致性
二、矿源与容矿岩石的多样性
三、控矿构造条件的统一性
四、矿体形态和矿石矿物组合的一致性
五、近矿围岩蚀变的相似性
六、热液性质的变化性及其与成矿温度的相关性
七、铜矿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的相似性
第二节 成矿机制与矿床分布规律
一、成矿机制
二、铜矿分布规律
第三节 成矿模式
一、建立矿床模式的思路
二、控矿构造模式
三、矿床模式
第四节 地球化学模式
一、矿床原生晕模式
二、矿床地表剖面异常模式
三、判断矿上晕与非矿异常的地球化学指标
第六章 勘查系统与勘查模式
第一节 地质找矿勘查系统
一、遵循三条找矿原则建立勘查系统和勘查模式
二、地质找矿勘查系统
第二节 找矿勘查模式
一、航磁勘查模式
二、化探勘查模式
三 找矿勘查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专报 四 矿床与矿产 第27号 中条山铜矿成矿模式及勘查模式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