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王晓达,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编,董仁威 姚海军(主编) 页数:285 字数:24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人民邮电出版社邀我主编一套“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但说实在的,我并不是科幻研究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传记作者。不过,我对写作科幻作家的传记有特别的爱好,采访过不少有名的科幻作家。 我追踪华人科幻作家的人生道路已长达30多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对郑文光作过多次深度采访,80年代初又对童恩正进行过深度采访,90年代和21世纪初,我采访过的科幻作家更多了。 在采访过程中,我近距离接触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作家,他们以科学为武器,做“赛先生”的战士,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添砖加瓦,为人类的未来出谋划策。 我斗胆将华人科幻作家分为四代。第一代为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以前的科幻作家,如顾均正等,我把他们称为“古生代”科幻作家。我对“古生代”科幻作家没有什么研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把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83年,中国科幻作家被封杀为止的第二代华人科幻作家,称为“中生代”科幻作家。我对大陆地区的“中生代”科幻作家比较熟悉,深入跟踪采访了其中五位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和王晓达。对“中生代”中大陆地区的其他著名科幻作家,如肖建亨、金涛、魏雅华、姜云生等,以及港台地区和海外的著名科幻作家,如倪匡、黄易、张系国等,虽看过他们的不少作品,但或无缘相识,或没有深入采访,不便说什么。我只对台湾地区的黄海进行过采访,对他的儿童科幻作品很赞赏。我的小孙女对我说,她很喜欢黄爷爷的科幻童话。 第三代科幻作家是“新生代”科幻作家,这不是我命名的,但我认同这个叫法。“新生代”科幻作家是“中生代”科幻作家整体陷入沉寂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坚守科幻阵地的科幻世界杂志社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并在90年代形成了气候。他们与“中生代”科幻作家几乎没有传承关系,很少看前两代科幻作家的作品,走着一条独特的创作道路,形成了追逐他们的上百万的科幻迷队伍。我采访过“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吴岩、星河等,并写了前五人的评传。 第四代科幻作家是2l世纪涌现出来的新锐科幻作家,科幻理论界有的称他们为“后新生代”科幻作家,有的称他们为“更新代”科幻作家,我比较认同“更新代”科幻作家的叫法。我对他们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写了《21世纪新锐科幻作家巡礼》一文,向广大读者重点推荐了12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锐科幻作家——江波、陈楸帆、拉拉、谭剑(中国香港)、迟卉、墨熊、宝树、夏笳、飞氘、李伍薰(中国台湾)、程婧波、长铗。 新锐科幻作家,即“更新代”科幻作家有什么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采用的是下面三个鉴别标准: 一是从时间上讲,是在21世纪才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或“窜红”,而为读者所知的;二是从作品质量上看,这批科幻作家作品要有深度、有厚度,有各自的特色,有独创性,其风格不能用前三代科幻作家中的某一位作家的风格来概括,被称之为某某“第二”;三是从数量上看,要有足够多的作品,特别是长篇科幻作品,这样才能跳出“科幻圈”,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要编好“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丛书,仅有对科幻作家人生道路有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识别科幻人才及科幻佳作的非凡本领才行。这个本领我没有,于是,我邀请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辑,毕身从事“科幻淘金”事业的著名科幻编辑姚海军,与我共同主编这套丛书。姚海军独到的慧眼,成就了许多“新生代”和“更新代”科幻名家,“淘”出了许多科幻名著。 姚海军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我们商定先从我撰写的科幻名家评传《穿越,2012》入手,第一辑出版十位“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代表作家,包括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王晓达、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和吴岩的选集。 第二辑则准备从我正在撰写的《更新代杰出科幻作家评传》入手,出版“更新代”知名科幻作家江波、陈楸帆、拉拉、谭剑、迟卉、墨熊、宝树、夏笳、飞氘、李伍薰、程婧波和长铗等人的选集。 这之后,再陆续编辑“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更新代”其他科幻名家的优秀作品,出版第三辑、第四辑…… 总之,我们欲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倾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织之力,向读者全面展示华人科幻作家的面貌,推动中国的科幻事业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董仁威 2012年6月10日
内容概要
《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王晓达卷·冰下的梦》收录了著名科幻作家王晓达的中短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品《波》、《莫名其妙》、《太空幽灵岛》、《冰下的梦》、《太空碧血》、《万灵智慧药》等共14篇。
《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王晓达卷·冰下的梦》适合青少年读者、科幻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董仁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长期从事科普、科幻创作,已发表各类科普作品800多万字,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井致力于中国科普和科幻作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科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主编,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秘书长。1988年创办科幻迷读物《星云》,1997年到《科幻大王》做编辑,1998年加入《科幻世界》。长期致力于中国科幻出版事业,培养和发掘了众多科幻作家,为科幻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书籍目录
波
莫名其妙
太空幽灵岛
冰下的梦
太空碧血
艺术电脑
诱惑——广告世界
复活节
万灵智慧药
雨夜怪事
网游奇遇
猩猩岛奇遇
月球病毒
超级电脑助学宝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起初看的几个实验室是关于波的分析研究,从色彩、光谱、电磁场、声波到各种信息的传递。第二部分是生理感受的分析研究,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温度感到生物电流和脑电波,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分析研究。这些等于在听王教授从基础上介绍他的新波理论。这对我来讲一切都很新鲜。虽然在看和听的过程中,一些公式、数据和逻辑推理弄得我很伤脑筋,但那些实验仪器的表演,恰又那么令人信服。所以,当我参观完基础部分的实验室后,心悦诚服地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离不开波。”教授一再表扬我说:“你对波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洪青并不像我那样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奇和接二连三的提问题,他只是听、记,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并不时扶正他那玳瑁宽边眼镜。 二楼的实验室是研制波发射仪的几个组,属于应用部分。我们的兴趣更强烈了。在2H组,我们看了一会“画报”。这是一个做成小钢琴样的小盒,上面的琴键就是各种按钮。教授告诉我们,按钮上的“R”代表《人民画报》,“J”是《解放军画报》……“N”是年,“Y”是月……我们这么按了几下,嘿!就在面前出现了一本《枫市画报》。我有经验地用手一戳,知道这是“波”。我们调整了角度,按了一下“F”,第一页就翻开了,这是我国探索金星归来的宇航员照片。背景是珠峰-7号航天飞行器及一大批欢迎的人群。当我把比例调到足有两张报纸那么大时,居然从欢迎的人群中找出了我们军科社驻宇航中心的小徐。 在2S组,几台仪器对着中间的空桌子。教授调整了几下,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只大玻璃缸,中间游动着彩色缤纷的热带鱼——霓虹灯、黑玛丽、孔雀、蓝神仙和彩燕……我无意触动了一个仪器,不料几条彩燕忽然穿缸而出,翱翔于空中了。教授连忙过来调整仪器,燕鱼又穿缸而进。虽然很有趣,但我知道也就是“波”,所以并不觉意外。忽然,教授把我的手拿起来,往玻璃缸中浸去。我自作聪明地认为一定得个“空空如也”的感觉,所以随便地往下一伸,不想居然觉得真的伸在水中,而且是温水之中。我把手拿出来,习惯地甩了甩,并用左手自然地掏出手帕要擦擦手。教授一把将手帕接了过去,让我仔细看看自己的右手。嗨!手上居然滴水未沾,自然也用不上手帕了。教授又把手帕往缸中一浸,再拿出来看,也是滴水未沾。原来这给我温水感觉的也是“波”。洪青背着手,带着他特有的微笑默默地看着。 在以后几个实验室里,教授“演示”了有关嗅觉、味觉等波发射仪。在一定范围内,王教授简直随心所欲地让我们“闻”各种气味,从玫瑰、薄荷、檀香、木樨、麝香到大蒜、韭菜,又让我们尝了甜、酸、苦、辣、咸、麻,糖醋排骨、红烧鲫鱼以及我点的“咖喱牛肉”和洪青点的“泸州特曲”等等。然而,这一切只是“味道”而已。教授开玩笑地说:“尽可开胃,但没有营养。”最后让我们综合品尝了“怪味豆”的甜、成、辣、麻味作结束。闻够尝足,但肚皮还是“依然故我”的我们又上了第3层楼。 在3楼,教授只领我们参观了两个组。这时洪青的热情比我大多了,显得很激动。 3F组是综合仿形仪,根据输入的信号程度,可以在我们面前出现“需要”的“物体”。教授先“变”了几只长毛猫给我们看。这“变”是我借用的词汇,因为一时实在找不出更确切的词来表达了。这是几只波斯猫,它们嬉戏相娱,翻滚作态,还不时咪咪地叫。你不去碰它,谁也不会怀疑它们是“空空如也”的“波”。假如“变”的是几只吊睛白额大虎,那么我们肯定会逃之天天的。后来教授又“变”了个“湖”,碧波荡漾,涟漪一片,映着岸边的枫林真美极了。看着,我觉得很眼熟,问教授:“这是星湖?”教授点了点头。我的惊奇变成了赞叹和钦佩,同时想起了柯鲁日也夫的供词,明白了他为什么以为自己神经错乱了。洪青不知为什么对着“湖水”直点头。 在研制波干涉仪的3PG组,教授用电子音屏及回声仪作了示范。其他像光屏、滤波反射器、消声仪及灭波仪等等,都只作了介绍。
编辑推荐
《王晓达卷:冰下的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编辑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