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美] 兰迪·拉森,[美] 戴维·巴斯 页数:640 字数:858000 译者:郭永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直以来,人格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普通读者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近年来,人格心理学已经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第2版)汇聚并及时更新了人格领域内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见证了该学科的繁荣景象。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第2版)不是围绕传统的人格的宏大理论来组织内容,而是设计了有关人格功能的六个重要知识领域这种框架,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论述。这种架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代表着当代人格心理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这六大知识领域揭示了人格的不同侧面,它们分别是:特性领域(特质、特质分类和跨时间的人格特性),生物学领域(生理、遗传和进化),心理动力领域(心理动力、动机),认知经验领域(认知、情绪和自我),社会和文化领域(社会交互作用、性别和文化),以及调适领域(压力、应对、健康和人格障碍)。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第2版)具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强调人格的整体性。第二,注重联系性。第三,体系上具有新颖性。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第2版)既适用于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专家学者,也适合对人格感兴趣的读者拿来轻松阅读。
作者简介
兰迪?拉森(Randy J.
Larsen)于1984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他被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人格心理学学术新人杰出科学成就奖,于1987年获得心理健康国家研究院颁发的科学研究发展奖。他是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和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的副主编;还是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和Journal of
Personality的编委。拉森是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数个科学评审小组的成员。他对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得到了心理健康国家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认知神经科学的McDonnell基金以及Solon
Summerfield基金的资助。2000年,他当选为美国中西部心理学会主席。目前,拉森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系主任、人类价值与道德系的William
R. Stuckenberg教授。他教授人格心理学及其他课程,他与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在圣路易斯。
戴维?巴斯(David M.
Buss)于1981年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曾就职于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1996年开始执教于奥斯汀得克萨斯州大学,获得教授资格。巴斯于198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人格心理学学术新人杰出科学成就奖,
1990年被美国心理学会授予G. Stanley
Hall奖,2001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教授奖。巴斯的著作包括:《欲望的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修订版),该书被译为10种语言;《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四版)(Evolutionary
Psychology: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Allyn &
Bacon,2011),该书获得Robert W.
Hamilton图书奖;《危险的激情:为什么嫉妒与爱和性一样是必需的》,该书被译为13种语言。巴斯发表了180余篇(部)科学论文或著作,同时还为《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撰写文章。2003年,他出现在ISI收录的全球范围内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的名单之中,以及心理学导论类教科书中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排名第27位。他在全美各地及海外讲学,有着一大批跨文化研究的合作伙伴。巴斯特别热爱教书,2001年他获得了得克萨斯州大学校长杰出教学奖。
书籍目录
第1章 人格心理学概观 2
第2章 人格评鉴、测量和研究设计 22
第一编 特性领域 52
第3章 特质与特质分类 56
第4章 特质心理学中的理论与测量问题 86
第5章 跨时间的人格特性:稳定性、可变性和一致性 114
第二编 生物学领域 144
第6章 遗传学与人格 148
第7章 人格的生理学取向 176
第8章 人格的进化观 206
第三编 心理动力领域 236
第9章 人格的精神分析取向 240
第10章 精神分析取向:当代的议题 274
第11章 动机与人格 306
第四编 认知/经验领域 338
第12章 人格领域的认知主题 342
第13章 情绪与人格 370
第14章 走近自我 402
第五编 社会与文化领域 428
第15章 人格与社会交往 432
第16章 性、性别与人格 458
第17章 文化与人格 484
第六编 调适领域 514
第18章 压力、应对、调适与健康 516
第19章 人格障碍 546
第20章 总结和展望 580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情绪管理有时我们控制情绪,有时情绪控制我们。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特别难以控制。然而,我们可以试着抑制消极情绪的表达,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试想你的校队刚刚输了一场很重要的夺冠比赛。你真的非常不开心、很沮丧,可能会一触即怒,对裁判很生气,对自己的队伍很失望。然而,明天你有个重要的考试,所以你必须抑制住这些令你分心的不良情绪,全心投入学习。你可以想一些类似的情绪抑制(emotional inhibition)的例子,控制焦虑或隐藏你的失望。例如,你曾收到过不喜欢的礼物吗?也许你当时会抑制自己的失望而代之以积极的虚假情绪,微笑着对对方说:“多谢,我非常需要这个。”我们都曾有过这样掩饰自己失望情绪的时候。但是如果一个人经常掩饰情绪,把所有的事情都藏在心中将会怎样?如果长期抑制个人情绪,结果会怎样?有些理论家认为情绪抑制会导致令人不快的结果。例如,弗洛伊德(见第9章)认为,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由抑制消极情绪和动机所引发的。也就是说,压抑以及其他防御机制的功能是抑制不被接受的情绪,而不是接受、直接体验和表达情绪。早期精神分析学家把情绪的抑制以及将不被接受的愿望和冲动压抑到潜意识中看做是心理问题的根源。精神分析疗法(或谈话疗法)就是将潜意识的情绪带到意识之中,然后以一种成熟的方式体验它和表达它。另外,治疗关系也可以促进体验并表达长期被压抑的情绪。有些疗法可以被称做“表达性治疗”,其目标是让人们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其他一些理论家更乐观地看待情绪抑制。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抑制情绪的能力在个体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大概3岁左右,并且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成就。也就是说,当儿童悲伤时,能够忍住不哭;或者当他们生气时可以忍住不去回击(Kopp,1989;Thompson,1991)。抑制消极情绪的能力被认为是儿童时期需要学习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技能。孩子们需要学习控制情绪,比如控制想打那个拿走他玩具的人的冲动。我们都看过一些不能很好地控制失望情绪或挫败感的成年人,他们的行为(例如,乱发脾气)通常像个小孩子。然而,有些人很擅长控制消极情绪,即使是很强烈的消极情绪亦如此。比如,你可能会在电视上看美国小姐的比赛。到最后,比赛会在两个最出色的女士之间展开。当宣布获胜者的时候,摄像机正对准她们两人。那个没有获胜的女士优雅地微笑着,看上去很开心,像是在为获胜者感到高兴。但是。在那个时候亚军是否正在抑制自己真实的情绪呢?她真的为对手的胜利而感到开心吗?她是否正在抑制深深的失望和失败的悲伤?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市面上最好的一本当代人格心理学教材。作者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本特别易懂和有趣的教材,还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独到见解。 ——迈克尔·鲍德温(弗雷斯诺加州州立大学)(Michael Botwin,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resno)《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的作者兰迪·拉森教授和戴维·巴斯教授都是当今人格心理学界的著名人物,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深知教与学的原理。他们编写的这本教科书内容丰富有趣,论述深入浅出。本书将人格心理学分为六大知识领域,不同领域揭示了人格的不同侧面,其有机整合构成人格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这六大领域是:特性领域、生物性领域、心理动力领域、认知/经验领域、社会文化领域和调适领域。如果你不了解人格心理学,本书会使你对该学科发生兴趣;如果你对人格心理学已有兴趣且有所了解,它会使你的知识更加系统深入;如果你已经系统地了解人格心理学,它会为你提供一个新的组织知识的架构,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各种生动、丰富的研究成果。 ——郭永玉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编辑推荐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第2版)》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
名人推荐
这是市面上最好的一本当代人格心理学教材。作者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本特别易懂和有趣的教材,还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独到见解。——迈克尔•鲍德温(弗雷斯诺加州州立大学)(Michael Botwin,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resno)《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的作者兰迪•拉森教授和戴维•巴斯教授都是当今人格心理学界的著名人物,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深知教与学的原理。他们编写的这本教科书内容丰富有趣,论述深入浅出。本书将人格心理学分为六大知识领域,不同领域揭示了人格的不同侧面,其有机整合构成人格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这六大领域是:特性领域、生物性领域、心理动力领域、认知/经验领域、社会文化领域和调适领域。如果你不了解人格心理学,本书会使你对该学科发生兴趣;如果你对人格心理学已有兴趣且有所了解,它会使你的知识更加系统深入;如果你已经系统地了解人格心理学,它会为你提供一个新的组织知识的架构,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各种生动、丰富的研究成果。——郭永玉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