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叶强生 编 页数:223
前言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仅经历了六十几年的时间,但人们不得不惊叹人类的发展发生了一次飞跃。计算机已经融人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早已经成为大学各专业必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在我国,计算机的教学已经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初中、高中也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城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因而,大学新生入学后,计算机基础知识上的差距巨大。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配合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在编写多部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基础之上,组织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多次充分讨论,确定了本教材的编写大纲。 本教材的特色是,在保证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前提下,增加了数据库、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及软件工程基础这4部分基础理论,更加符合大学本科教育的知识体系要求。大学专科生和高职生使用本教材时,建议对第3章、第4章增加教学课时,而对目录中加*号的章节根据实际情况选学。 本书由叶强生任主编,王艳敏、孙晓茹、翟朗、李宏俊任副主编,第1章由孙晓茹编写,第2章由李宏俊编写,第3章、第4章由叶强生编写,第5章、第6章由翟朗编写,第7章、第8章由王艳敏编写。全书由叶强生统稿,颜辉审阅。 在编写过程中王凤芹、王煜国、赵钟元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一并表示感谢。本书一定存在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新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书中详细讲解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概要地讲解了办公自动化应用基础、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和软件工程基础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基本概念与发展 1.1.1 计算机的定义 1.1.2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阶段 1.1.3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1.4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2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与应用 1.2.1 计算机的特点 1.2.2 计算机的分类 1.2.3 计算机的应用 1.3 计算机系统结构 1.3.1 计算机系统组成 1.3.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1.3.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4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4 计算机的系统总线 1.5 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病毒 1.5.1 信息安全 1.5.2 计算机病毒 1.6 计算机网络应用 1.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6.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6.3 IP地址 1.6.4 域名地址 1.6.5 Internet服务 习题 第2章 信息表示与计算基础 2.1 计算机的数制系统 2.1.1 计算机内部是一个二进制数制世界 2.1.2 进制表示 2.1.3 数制间的转换 2.2 数值信息的表示 2.2.1 机器数与真值 2.2.2 整数和实数 2.2.3 原码、反码和补码表示法 2.3 字符信息的表示 2.3.1 信息存储单位 2.3.2 ASCII码 2.3.3 标准汉字编码 习题 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 3.1 操作系统的地位和定义 3.1.1 操作系统的地位 3.1.2 操作系统的定义 3.1.3 操作系统的功能 3.2 常见的操作系统 3.3 Windows XP基本操作 3.3.1 Windows XP的桌面组成 3.3.2 窗口介绍 3.3.3 帮助功能 3.4 运行应用程序 3.4.1 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3.4.2 Windows应用程序 3.4.3 查找内容 3.5 文件及文件夹管理 3.5.1 文件及文件夹操作 3.5.2 建立快捷方式 3.5.3 共享文件夹 3.5.4 “回收站”的使用 3.6 使用“控制面板” 3.6.1 调整鼠标和键盘 3.6.2 设置桌面背景及屏幕保护 3.6.3 设置日期和时间 3.6.4 设置任务计划 3.6.5 设置多用户使用环境 3.6.6 添加/删除程序 3.6.7 常规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习题 第4章 办公自动化应用基础 第5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第6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7章 数据结构基础 第8章 软件工程基础
章节摘录
2.计算机发展的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以电子技术的发展作为变革标志,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6年~1957年)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电子管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一般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被应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工作。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第二阶段(1958年~1964年)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晶体管计算机的应用被扩展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已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体积已大大减小,可靠性和内存容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第三阶段(1965年~1971年)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高到了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外部设备种类繁多,计算机和通信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地应用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其代表机型有IBM36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 第四阶段(1971年以后)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达到每秒上千万次到亿万次,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功能更加完备。计算机的类型除了小型、大型机外,开始向巨型机和微型机(个人计算机)两个方面发展。计算机开始进入办公室、学校和家庭。 从计算机工作原理来看,以上四代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