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陈长芬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由我国著名摄影艺术家陈长芬先生编写。从2009年1月1日开始,他开始坚持每天拍摄数码摄影日记,本书就是从2009年上半年数码摄影日记中精选出来的照片,并配上精彩的背景文字,摄影爱好者能够从中了解陈长芬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的,更能了解这位艺术家独特的艺术眼光。 本书适合各类热爱摄影艺术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作者简介
陈长芬,1965年开始拍摄长城。1987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陈长芬艺术摄影作品展》。1987年9月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摄影家陈长芬作品集》。1987年《关山万里》作为封面照片,获瑞士图形摄影87年鉴(GRAPHICFHOTOTO'87)专业摄影最佳奖。19892#8月被美国《TIME》杂志评为摄影术发明150年来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其肖像被刊登在该杂志的特刊封面上,同年荣获首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1990年在日本出版《长城》摄影画册(河出书房新社)。1992年开始获中国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编入《世界摄影史》,书中对陈长芬的摄影有过特殊评价,认为“陈长芬对摄影美学潜力的领会,在他的航拍的大地、日月等照片中,把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学思想融合起来”。1999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长城诗史》摄影展。2005年6月出版摄影画册《滇南印记》(中国摄影出版社)。2005年10月瑞士浪琴(LONGINEs)公司授予“名匠”称号,以此表彰为人类艺术和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2007年3月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出版“THE GREATWALL OF CHINA PHOTOGRAPHS BY CHEN CHANGFEN”。2007年3月至8月美国休斯顿美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FineArts,Houston)举办《长城》(THE GREAT WALLOF CHINAPHOTOGRAPHS BY CHEN CHANGFEN)摄影展览。
书籍目录
无
章节摘录
插图:接风洗尘这天有几个朋友来我的孙河工作室做客,其中一位叫马勇,原来在中国摄影报工作。新年前夕,当我知道他结束了在外省的流动生活,重新回到北京工作,在《中国摄影》杂志做编辑时,作为老朋友,我为他感到高兴。我喜欢交朋友,邀约朋友到家里来吃个便饭,喝个小酒,兴之所至甚至喝醉,是我的一种嗜好。每次和朋友小聚,联络彼此间的感情,得到更多艺术和生活的愉悦。十几年前,当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冒着风险奔赴以色列进行战地采访前夕,我也邀请他到家里来喝酒,想为他这次出征加油,同时还邀请了中国摄影界的几个大腕。那天喝的是绍兴加饭酒,喝了好几坛,大家喝得非常痛快,唐师曾至少喝了3斤,喝得倒下了。之后唐师曾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采访任务,这次采访也提高了他的知名度,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出色的摄影记者。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在这之后我们并没有什么联系。这次请马勇和其他几位朋友来,依然喝的是浙江黄酒,一坛10斤的泰雕酒喝了个精光。不同的是十几年前是为唐师曾出行壮胆,这次是为马勇接风洗尘。我觉得40多岁的人应该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也相信做过演员、会写诗画画、多才多艺的他,凭才气、灵气和编辑经验,一定能在重返岗位后不负众望,有更佳表现。外面的天气的确很冷,餐厅里却热气腾腾,晚餐延续到深夜11点多。
后记
数码摄影日记的拍摄过去了半年,屈指算起来,正好是180天,初步估计拍了几万张,毫无疑问,垃圾多于作品。其实,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了数码摄影作为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给我带来了艺术潜力的愉悦。我的数码摄影日记都是我身边的琐事,大体出自以下几种情况:1.有感而拍(对拍摄对象有一种感觉或激情);2.顺手牵羊(在无意中拍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3.做功课(多是在无奈的情况下);4.有意识地去寻找摄影目标(一种俗称“创作”的行为);5.无中生有(虚拟冥思构成的影像);6.遇到机会时就疯拍(在自己把握了摄影主动权后);7.纪念照。摄影如做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底线,而在这些日记的拍摄中,我的底线有两条:一是有些不能够拍的、不应该拍的或不属于我拍的东西坚决不拍;二是涉及肖像权时必须以尊重和理解拍摄对象为前提,此后在使用这些作品时更应该慎重。今日的数码摄影几乎可以完美呈现传统胶片影像的魅力,然而,它具有的创造性和颠覆性特征也让人喜忧参半。我的数码摄影日记中的所有图像文件始终保持着原始文件的本质,全部用SONYα900、24—70mm变焦镜头拍摄,无论影像元素还是视觉效果(色彩、影调、反差、密度等),都不做任何修饰和调整。我以为这样能体现拍摄当时的感觉、判断和处理方案。至于有的需要“艺术”的再处理则是另一码事了。我不做文字学问,也不愿意用文字写日记,我以为那不是我这个人的个性和风格。我写文章多是被动的,有时还有一种痛苦感。如果不是出版社有文字要求,我就只一股劲地拍下去,因为图像的确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命力,在今天读图时代里完全可以传递、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而且那么直接、准确、可信、时尚。七月中旬,在黄汉兵编辑的帮助下,自由撰稿人郭卉为我的日记口述做了录音记录,以不作任何调整的方式形成了基础文字稿,然后再由我来做些内容的填补和技术性修改,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这份文稿,我相信它依然保留着那种原创、粗犷、平庸和口语化的格调。就此机会,衷心感谢为我的摄影和此书的出版提供过帮助的所有朋友和工作人员。下半年的数码摄影日记仍然在进行中,它就像我每天要行走、喝水、吃饭和睡觉……
编辑推荐
《陈长芬数码摄影日记(上)》:领悟·瞬间的艺术中国摄影名家典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