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刘杰 主编  页数:209  

前言

  当前,电气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社会急需大批高技能型电气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技术的快速发展又需要加快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革,以实现学校教育与上岗就业的无缝衔接。电气信息类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方向之一,很多高职工科院校都开设有此类专业。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在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编写了这套“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这套教材在编写时紧密结合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情况,坚持以“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为原则,注重学生对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目的。书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并注意反映当前电气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本书在叙述上由简到繁、深入浅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并采用了大量的插图,尽可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特色。参加教材编写工作的人员均为一线教师,其中一部分教师来自企业并做过大量的工程项目,其他的教师则长期指导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验和实训,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充当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各种信息,目前几乎渗透到所有的领域,成为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本书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立足基本理论,面向应用技术,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本书结合大量实物照片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许多传感器应用方面的实例,目的是融实际与理论于一体,保证了知识的先进性与前沿性,突出了高职高专教材的实用性。本书语言简洁、精炼,通俗易懂。  全书共分为8章,总学时为50学时左右(含实验)。第一章介绍检测技术及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第二章至第七章重点介绍的是检测常用参数的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及力传感器、物位传感器、厚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压电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等;第八章介绍的是抗干扰技术。每章后面均附有小结和思考与练习题,书后附有部分实验内容,可供读者选用。

内容概要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直接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书即按照此要求编写。根据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针对企业的职位要求和工作职责,我们与企业共同编写了这本教材。本书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电波与天线工作原理及优化,GSM系统及优化,GPRS和EDGE基本原理、EDGE无线网络的优化问题,直放站及其覆盖系统,路测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目前TD-SCDMA网络优化的问题。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电信部门培训使用。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分类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  1.3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3.1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概念   1.3.2 大区制   1.3.3 小区制   1.3.4 干扰   1.3.5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常见指标  1.4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1.4.1 多址通信概述   1.4.2 多址通信方式  1.5 蜂窝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   1.5.1 移动交换系统   1.5.2 蜂窝移动通信呼叫建立过程  1.6 蜂窝移动通信的信令技术   1.6.1 概述   1.6.2 接入信令   1.6.3 网络信令  1.7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   1.7.1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7.2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1.7.3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概况   1.7.4 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习题和思考题 第2章 电波与天线工作原理及优化  2.1 电波传播特性   2.1.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方式   2.1.2 反射波   2.1.3 阴影效应   2.1.4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2.1.5 多普勒效应   2.1.6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与中值路径损耗预测  2.2 天线的基本原理   2.2.1 天线的辐射特性   2.2.2 基本电振子   2.2.3 电对称振子   2.2.4 天线阵列辐射  2.3 天线的基本特性   2.3.1 方向   2.3.2 波束宽度   2.3.3 前后比   2.3.4 增益   2.3.5 天线的极化   2.3.6 天线的带宽  2.4 基站天线的应用   2.4.1 基站天线的类型   2.4.2 典型的移动基站天线技术指标  2.5 天线分集技术   2.5.1 抗衰落技术概述   2.5.2 分集技术   2.5.3 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  2.6 天线下倾技术   2.6.1 机械下倾   2.6.2 电下倾  2.7 驻波比   2.7.1 驻波比的概念   2.7.2 驻波比告警   2.7.3 基站发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2.7.4 驻波比的测量  2.8 天馈线安装与测量   2.8.1 天馈系统对覆盖范围的影响   2.8.2 天馈线安装、测量连接方法   2.8.3 天馈线常见的故障及形成原因  本章小结  习题和思考题 第3章 CME20系统基础 第4章 GPRS和EDGE基本原理 第5章 直放站及其覆盖系统 第6章 路测 第7章 TD-SCDMA的网络优化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3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是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移动用户之间通信联系的传输手段只能依靠无线通信,因此,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固定用户之间,能够建立许多信息传输通道的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等,使用的主要设备有无线收发信机、移动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  1.3.1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概念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包括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基站(Base Station,BS)、构成网络节点的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er,MSC)及与市话网(PSTN)相连接的中继线等。  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的不同在于无线用户的移动性和固定用户的固定性。它主要涉及如何进行区域覆盖?移动通信网的区域覆盖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

编辑推荐

  《自动检测技术》移动通信原理与网优基础知识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课堂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动检测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