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与应用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美)爱普斯顿,(印)莫扎  页数:1216  译者:曲晓辉,李宗彦  
Tag标签:无  

前言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持续深入,促进了会计的国际发展。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经过三十余年的积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目前,会计准则正处于全球趋同的重要历史阶段。《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当代被广为认可的权威会计惯例、原则和理念之集合,迄今为止已经为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采用。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内容概要

本书涵盖了所有截至2005年8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内容全面,例题丰富。书中采用摘要、数据、表格、图示、举例和讲解等形式,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专题进行了详尽的讲解,还以附录的形式提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的信息披露一览表,商业、制造业和银行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全套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举例,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本书提供了一整套比较全面、系统的会计实务问题解决方案,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概要和条文,进行相关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了解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现状和趋势,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和贯彻执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会计理论研究者,会计实务工作者,会计信息使用者,财政、税收以及证券监管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拜瑞·J·爱普斯顿
  博士,注册会计师,Russell Novak&Company会计公司合伙人,拥有在公共会计9ifi行业近四十年的工作经历,担任过多家全国性或地方会计公司的审计师、技术主管和合伙人,迄今为止还曾在七十多起诉讼案件中担任过咨询和鉴证方面的会计和审计专家。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是为公共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就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会计和财务报告问题,美国和国际审计准则。财务分析问题,司法上的会计调查和公司治理问题等提供技术咨询。他常作为专家参与一些诉讼案件,这既包括私有部门也包括政府机构的委派。
Epstein博士在会计和审计方面论著颇丰。他还在十多家国家级的电台和电视节目中评述公司财务报告危机和公司治理,并且为美国和国际性职业团体及企业集团提供了一百多项培训课程。Epstein博士曾经担任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考试委员会下设审计委员会主席,负责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也曾在州或国家级其他专家组中担任职务。

书籍目录

第1章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述      1.1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创立和早期历程      1.2 新结构      1.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程序      1.4 约束      1.5 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      1.6 准则的层次     1.7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美国     1.8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欧洲     1.9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未来日程     1.10 欧洲2005年的进展     1.11 欧盟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     1.12 附录1A:现行IFRS(IAS/IF-RS)和解释(SIC/IFRIC)     1.13 附录1B:IOSCO推荐的可能的补充处理案例研究讲解     1.14 附录1C:美国会计准则的调整与重述——案例研究     1.15 附录1D:现值在会计中的使用    第2章 资产负债表     2.1 概览与要点     2.2 术语定义     2.3 概念、准则与示例      2.3.1 一般概念      2.3.2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2.3.3 资产的分类       1. 流动资产       2. 非流动资产       3. 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4. 投资性房地产       5. 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6. 无形资产       7. 持有待售资产       8. 其他资产      2.3.4 负债的分类       1. 流动负债       2. 非流动负债       3. 资产与负债的抵销      2.3.5 股东权益的分类       1. 股本       2. 留存收益      2.3.6 补充披露       1. 括号内注释       2. 附注       3. 会计政策       4. IAS 1中对公允原则的例外       5. 关联方披露       6. 报告前期比较数据       7. 期后事项       8. 或有负债和资产       9. IAS 1规定的其他披露要求      2.3.7 资产负债表格式      2.3.8 发布的财务报表节选    第3章 收益表、权益变动表和已确认收益及费用表     3.1 概览与要点     3.2 术语定义      3.2.1 财务报表要素      3.2.2 其他术语     3.3 概念、准则与示例      3.3.1 收益的概念      3.3.2 确认和计量       1. 收益       2. 费用       3. 利得和损失       4. 权益变动表和已确认收益及费用表      3.3.3 收益表的分类和列报       1. 表头       2. 报告期间       3. 收益表的主要构成       4. 收入       5. 合计项目       6. 收入和费用项目的抵销      3.3.4 影响收益表的IASB项目    第4章 现金流量表     4.1 概览与要点     4.2 术语定义     4.3 概念、准则与示例      4.3.1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4.3.2 非现金交易的排除      4.3.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构成      4.3.4 现金流量表中的分类      4.3.5 报告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4.3.6 其他要求       1. 总额法与净额法       2. 外币现金流量       3. 每股现金流量      4.3.7 金融机构的净额报告      4.3.8 报告期货、远期合同、期权与掉期      4.3.9 报告现金流量表中的非常项目      4.3.10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调节      4.3.11 购买和处置子公司及其他经营单位      4.3.12 IAS 7要求或建议的其他披露      4.3.13 运用T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综合示例      4.3.14 合并主体的现金流量表    第5章 现金、应收款项与金融工具    5.1 概览与要点    5.2 术语定义    5.3 概念、准则与示例     5.3.1 现金     5.3.2 应收款项     5.3.3 坏账费用      1. 估计坏账的销售百分比法      2. 估计坏账的账龄分析法     5.3.4 抵押、质押和出售应收款项      1. 应收款项的抵押      2. 应收款项的质押      3. 应收款项的出售     5.3.5 附有追索权的应收款项转让    5.4 除现金和应收款项以外的金融工具     5.4.1 金融工具会计:现行准则的演变     5.4.2 IAS 32中金融工具的报告与披露     5.4.3 IAS 32中的列报问题      1. 区分负债与权益      2. 复合工具的分类      3. 报告利息、股利、损失和利得      4. 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抵销      5. IAS 32的披露要求     5.4.4 IAS 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1. 准则的演变      2.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3. 适用性      4.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5. 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转让      6. 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转让      7. 对被转让资产的继续涉入      8. 适用于特殊情形的其他资产转让指南      9. 按公允价值初始确认金融资产      10. 公允价值选择权      11. 交易日与清算日会计      12. 后续再计量问题      13. 担保品会计      14. 其他问题      15. 持有至到期的重分类      16. 为交易而持有的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5.4.5 可供出售投资的减值     5.4.6 债务证券投资的会计问题     5.4.7 债务证券在组合中的转换      1.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减值      2. 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5.4.8 套期会计      1. 公允价值套期      2. 宏观套期      3. 现金流量套期      4.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5. 组合基础上的利率风险套期(也称宏观套期)      6. 评价套期有效性     5.4.9 IAS 32的披露要求      1. 主要风险因素      2. 更为详细的公允价值利率风险      3. 更为详细的信用风险      4. 某些主体的信用风险集中      5. 公允价值披露      6. 按超过公允价值的金额计量的金融资产      7. 其他披露要求      8. 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     5.4.10 与主体自身股票相关的衍生工具     5.4.11 IFRS 7的披露要求      1. 适用性的例外情况      2. 适用性      3. 金融工具的种类和披露水平      4. 重分类      5. 某些终止确认问题      6. 担保品      7. 坏账或其他信用损失的准备      8. 某些混合工具      9. 拖欠与违约      10. 收益表和权益变动披露      11. 会计政策披露      12. 套期披露      13. 公允价值披露      14. 对因金融工具而产生的风险的性质和大小的披露      15. 定性披露      16. 定量披露      17. 信用风险披露      18. 关于已过期或者已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      19. 关于所获得的担保品或者其他信用增级      20. 流动性风险      21. 市场风险       5.4.12 财务报表披露的示例   第6章 存货    6.1 概览与要点    6.2 术语定义    6.3 概念、准则与示例     6.3.1 存货成本计算中的基本概念     6.3.2 商品所有权      1. 在途商品      2. 寄销      3. 产品融资安排      4. 退货权利     6.3.3 存货的会计处理     6.3.4 存货估价      1. 联产品和副产品      2. 直接成本法      3. IFRS与税法规定中存货成本计算的差异    6.4 IAS 2中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6.4.1 个别辨认法     6.4.2 先进先出法     6.4.3 加权平均成本     6.4.4 可变现净值     6.4.5 其他估价方法      1. 零售价法      2. 毛利法      3. 公允价值作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6.4.6 关于成本的其他问题      1. 基本存量      2. 标准成本      3. 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估价      4. 存货按照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估价     6.4.7 披露要求     6.4.8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6.5 附录: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可变现净值   第7章 收入确认与建造合同    7.1 收入确认     7.1.1 概览与要点     7.1.2 术语定义     7.1.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收入      2. 准则范围      3. 收入计量      4. 相似与不相似商品与劳务的交换      5. 交易的区分      6. 收入确认标准      7.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8. 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9. 利息、特许使用费和股利收入的确认      10. 披露      11. 易货交易的会计处理      12. 多项目销售协议的会计处理     7.1.4 IASB项目:收入确认    7.2 建造合同会计     7.2.1 概览与要点     7.2.2 术语定义     7.2.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完工百分比法详解      2. 固定价格和成本加成合同      3. 合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4. 一项合同的结果不能被可靠估计的情形      5. 由于不确定性而不能收回的合同成本      6. 收入计量—确定完工阶段      7. 预计合同损失的确认      8. 合并与分立合同      9. 追加资产的合同规定——独立合同      10. 估计变更      11. IAS 11下的披露要求      12. IAS 11的财务报表列示要求     7.2.4 附录:特殊情形下的会计处理——来自美国会计准则的指南      1. 合营与共享合同      2. 条款变更的会计处理      3. 合同期权的会计处理      4. 索偿权的会计处理   第8章 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8.1 概览与要点    8.2 术语定义    8.3 概念、准则与示例     8.3.1 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1. 初始计量      2. 初始计量中的拆撤成本      3. 拆撤成本的变动      4. 自建资产的初始确认      5. 资产的交换      6. 外购或自建资产的后续支出      7. 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折旧      8. 使用年限折旧法      9. 部分年限折旧法      10. 基于实际使用情况的折旧法——产量法      11. 其他折旧方法      12. 残值      13. 使用寿命      14. 税务处理方法      15. 租赁资产的改良     8.3.2 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重估价      1. 公允价值      2. 现值的可选择概念      3. 对同类资产的重估价      4. 计入损益的重估价调整      5. 重估价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8.3.3 长期有形资产的减值      1. IAS 36的基本要求      2. 减值的认定      3. 可收回金额的计算——一般概念      4. 销售净价的确定      5. 使用价值的计算      6. 现金产出单元      7. 折现率      8. 总部资产      9. 减值的会计处理      10. 历史成本法下已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11. 重估价法下已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12. 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13. 第三方对减值损失的弥补或赔偿      14. 披露要求     8.3.4 报废和其他处置     8.3.5 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8.3.6 披露要求:长期有形资产     8.3.7 非货币性交易     8.3.8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1. IFRS基准处理方法      2. IFRS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      3. 确定利息资本化期间      4. 暂停和停止资本化      5. 超过可收回金额的成本      6. 运用的一致性      7. 披露要求     8.3.9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9章 无形资产    9.1 概览与要点    9.2 术语定义    9.3 概念、准则与示例     9.3.1 背景     9.3.2 确认标准      1. 可辨认性      2. 控制      3. 未来经济利益     9.3.3 无形资产成本的计量      1. 通过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      2. 通过政府补助以极低的成本或者零成本取得的无形资产     9.3.4 内部产生的除商誉外的无形资产     9.3.5 不满足IAS 38确认标准的支出     9.3.6 发生的后续支出     9.3.7 初始确认后的计量      1. 成本模式      2. 重估价模式     9.3.8 摊销期     9.3.9 残值     9.3.10 减值损失     9.3.11 无形资产的处置     9.3.12 网站的开发和运营成本     9.3.13 披露要求     9.3.14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10章 金融工具、联营、合营和投资性房地产中的权益    10.1 概览与要点    10.2 术语定义    10.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0.3.1 对债务性和权益性投资的会计处理      1. 债务性和权益性投资成本的确定      2. 投资的账面价值——概论      3. 公允价值选择      4. 使用持有至到期分类的约束      5. 在某些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能在其到期前进行处置      6. 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7. 分类变化的会计处理      8. 持有至到期类别的转出将影响所有其他类似分类      9. 可供出售的投资与交易性投资分类的转移     10.3.2 投资组合之间发生转移的会计处理      1. 减值的会计处理——概论      2. 市价下降不一定证明发生了减值      3.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测试      4. 对贷款减值进行评估时必须考虑到相关的利率掉期      5. 贷款减值的确认      6.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结构性债券      7. 销售金融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     10.3.3 列报与披露事项      1. 收益表的列报      2. 其他披露要求     10.3.4 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      1. 衍生工具      2. 确定某些交易中是否包含衍生工具的难点      3. 远期合同      4. 掉期      5. 不以金融工具为基础的衍生工具      6. 嵌入衍生工具     10.3.5 IAS 39中的套期会计      1. 公允价值套期中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      2. 现金流量套期中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      3. 以“净值”为基础的套期与“宏观套期”      4. 部分期间套期      5. 以净值为基础的利率风险管理应指定为对总敞口的套期     10.3.6 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1. 扩展的权益法      2. 比例合并法      3. IAS 28中描述的权益法      4. 何时使用权益法      5. 使用权益法核算的复杂因素      6. 成本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量的会计处理      7. 被投资者收益表中不同组成部分的报告      8. 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公司间交易      9. 权益性投资的部分销售或追加购买的会计处理      10. 投资者对被投资者资本交易的会计处理      11. 权益法下投资价值的非暂时性减值      12. IAS 28的其他规定     10.3.7 使用权益法对联营中的投资进行核算时潜在投票权产生的影响     10.3.8 披露要求     10.3.9 对合营中投资的核算      1. 共同控制经营      2. 共同控制资产      3. 共同控制主体      4. 将共同控制主体作为被动投资的会计处理      5. 从共同控制转向完全控制     10.3.10 合营方与共同控制主体之间发生交易的会计处理      1. 让与人获取利得的转移      2. 发生损失的资本转移     10.3.11 向共同控制主体购买资产的会计处理      1. 让与人获取利得的转移      2. 让与人发生损失的转移     10.3.12 披露要求     10.3.13 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1. 投资性房地产      2. 房地产在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之间的分配      3. 出租给子公司或母公司的房地产      4. 确认与计量      5. 后续支出      6. 公允价值模式与历史成本      7. 公允价值      8. 无法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9.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入与转出      10.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与报废      11. 披露要求     10.3.14 过渡规定      1. 公允价值模式      2. 成本模式     10.3.15 除役、恢复与环境复原基金中产生的权利     10.3.16 附录: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概要性处理   第11章 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11.1 概览与要点    11.2 术语定义    11.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1.3.1 企业合并概述     11.3.2 权益结合法     11.3.3 购买法      1. 反向收购      2. 收购的会计处理      3. 购买价格的决定      4. 分步收购     11.3.4 对所获资产与所承担负债的记录      1. 公允价值的决定      2. 企业合并中可辨认的在研研发项目      3. 所获资产与负债的后续调整     11.3.5 非100%控制权的收购成本分配     11.3.6 商誉与负商誉      1. 商誉      2. 商誉的减损      3. 已确认减损商誉的价值转回      4. 负商誉     11.3.7 或有对价      1. 披露要求      2. 过渡性措施     11.3.8 IFRS 3的建议修正案     11.3.9 合并财务报表     11.3.10 合并过程中潜在表决权益的影响      1. 集团内部交易及资产负债表余额      2. 母子公司不同的会计期间      3. 会计政策的一致性     11.3.11 反映少数股东权益的后续期间合并报表     11.3.12 企业合并过程中的其他会计事项      1. 所获资产与负债的后续辨认或价值变动      2. 多数股东权益的改变     11.3.13 汇编财务报表     11.3.14 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1.3.15 特殊目的主体的会计处理     11.3.16 杠杆收购的会计处理     11.3.17 企业拆分     11.3.18 非附属的子公司     11.3.19 披露要求     11.3.20 财务报表的披露示例   第12章 流动负债、准备、或有事项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2.1 概览与要点    12.2 术语定义    12.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2.3.1 流动负债      1. 资产负债表分类      2. 流动负债性质      3. 将流动资产与相关的流动负债进行抵销      4. 负债类型     12.3.2 金额已知,债权人已知      1. 将进行再融资的短期债务      2. 要求偿还的长期债务     12.3.3 债权人已知,但金额需做估计      1. 准备      2. 干船坞费用      3. 非法环境破坏      4. 重组费用准备      5. 亏损性合同      6. 停产处理费用      7. 卖空债务     12.3.4 债权人未知,金额需做估计     12.3.5 或有负债      1. 对或有事项发生可能性的评估      2. 或有负债及或有资产的消失      3. 极小可能的或有损失      4. 诉讼     12.3.6 金融担保合同     12.3.7 或有资产     12.3.8 IAS    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披露要求     12.3.9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报告事项      1. 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      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      3. 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宣告股利      4. 持续经营假设      5. 披露要求     12.3.10 对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及IAS     1. 对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      2. 金融负债的重新计量     12.3.11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13章 金融工具——长期负债    13.1 概览与要点    13.2 术语定义    13.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3.3.1 票据和债券      1.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2. 现金票据      3. 同时附有现金和权利或特权的票据      4. 非现金交易     13.3.2 债务的消除      1. 对现有债务条款的实质性修改      2. 债务的免除      3. 计算债务消除的利得和损失     13.3.3 可转换债务     13.3.4 复合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13.3.5 引致的债务转换     13.3.6 带有认股权证的债务     13.3.7 债务人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品的会计处理     13.3.8 具有或有结算条款的工具     13.3.9 非流动预计负债的变化     13.3.10 财务报表披露的示例   第14章 租赁    14.1 概览与要点    14.2 术语定义    14.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4.3.1 租赁的分类——承租方     14.3.2 涉及土地和建筑物的租赁     14.3.3 租赁的分类——出租人     14.3.4 销售式租赁、直接融资租赁和杠杆租赁的区别     14.3.5 租赁的会计处理——承租人      1. 经营租赁      2. 融资租赁      3. 租赁资产的折旧      4. 租赁资产的减值     14.3.6 租赁的会计处理——出租人      1. 经营租赁      2. 融资租赁      3. 销售式租赁      4. 直接融资租赁      5. 杠杆租赁     14.3.7 售后租回交易    14.4 IAS 17的披露要求     14.4.1 承租人的披露      1. 融资租赁      2. 经营租赁     14.4.2 出租人的披露      1. 融资租赁      2. 经营租赁     14.4.3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14.5 附录14A:IAS 17未做规定而美国会计准则予以说明的特殊租赁情况     14.5.1 售后租回交易     14.5.2 涉及不动产的租赁——美国会计准则的指南     14.5.3 仅涉及土地的租赁      1.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2.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4.5.4 涉及土地和建筑物的租赁      1.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2.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 涉及不动产和设备的租赁      4. 只涉及部分建筑物的租赁     14.5.5 租赁的终止     14.5.6 现存租赁的续租或延租     14.5.7 关联方之间的租赁     14.5.8 企业合并中租赁的会计处理     14.5.9 销售或转让给第三方——无追索权融资     14.5.10 钱到钱(Money-Over-Money)的租赁交易     14.5.11 获取残值中的权益     14.5.12 转租的会计处理    14.6 附录14B:美国会计准则对杠杆租赁的会计处理   第15章 所得税    15.1 概览与要点    15.2 术语定义    15.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5.3.1 期间所得税分配的基本概念     15.3.2 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15.3.3 债务法的回顾     15.3.4 债务法的详细解释     15.3.5 暂时性差异的性质     15.3.6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15.3.7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考虑      1. 可作为抵销可抵扣差异的应税利润来源的未来暂时性差异      2. 有助于实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税务筹划机会      3. 对递延所得税收益可实现预期的后续修订     15.3.8 税法改变对前期已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影响     15.3.9 报告纳税身份变化的影响     15.3.10 报告会计政策变更的计税影响     15.3.11 税率和纳税身份在中期变更的含义     15.3.12 股利支付的所得税后果     15.3.13 企业合并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15.3.14 购买日购买法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15.3.15 购买日后购买法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15.3.16 企业投资的所得税分配     15.3.17 复合金融工具的纳税影响     15.3.18 所得税会计处理:期内所得税摊配     15.3.19 递延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分类     15.3.20 财务报表披露      1. 资产负债表披露      2. 利润表披露     15.3.21 财务报表披露的示例    15.4 附录:中期所得税会计处理     15.4.1 中期报告     15.4.2 中期经营净损失      1. 从以前年度向后结转      2. 当年预计的损失      3. 在中期发生的经营损失     15.4.3 适用于中期发生的终止经营的税款准备   第16章 雇员福利    16.1 概览与要点    16.2 术语定义    16.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6.3.1 退休金和其他福利计划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16.3.2 退休金和其他福利计划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      1. 对退休金会计准则的需求      2. 收益表与资产负债表的目标比较      3. 有关退休金成本的IFRS发展     16.3.3 IAS 19的基本原则      1. 适用性:退休金计划      2. 适用性:其他雇员福利计划      3. 有别于注入资金惯例的成本确认      4. 核算离职后福利的“现收现付”、应计福利与设定受益法       16.3.4 定期退休金成本净额      1. 一般性讨论      2. 设定提存计划成本的定期计量      3. 设定受益计划成本的定期计量      4. 当期服务成本      5. 应计福利义务的利息      6. 计划资产的预期回报      7. 精算利得和损失的确认范围      8. 过去服务成本的确认范围      9. 缩减和结算的影响      10. 过渡性调整     16.3.5 雇主的负债和资产     16.3.6 其他影响退休金的因素      1. 多雇主计划      2. 企业合并     16.3.7 退休金和其他离职后福利成本的披露     16.3.8 离职后福利:有限趋同计划     16.3.9 其他福利计划      1. 短期雇员福利      2. 其他离职后福利      3. 其他长期雇员福利      4. 辞退福利      5. 权益计酬福利     16.3.10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17章 所有者权益    17.1 概览与要点    17.2 术语定义    17.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7.3.1 IFRS对呈报和披露的要求      1. 涉及股本的披露      2. 涉及其他权益的披露     17.3.2 对负债和权益的分类     17.3.3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会计处理      1. 概述      2. 雇员股票期权      3. 计量     17.3.4 IFRS 2中雇员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估价模型      1. 会计分录      2. 非雇员交易      3. 以现金结算的交易      4. 披露     17.3.5 合作主体中的成员股份    17.4 附录17A:根据IFRS编报的财务报表示例    17.5 附录17B:依据美国会计准则的附加指南     17.5.1 美国会计准则的术语定义     17.5.2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法律股本和股本      2. 股票认购      3. 额外缴入股本      4. 捐赠资本      5. 留存收益      6. 股利      7. 库藏股      8. 其他权益账户      9. 可转换优先股      10. 强制性赎回的优先股      11. 账面股票计划      12. 低级股票      13. 认股权证      14. 根据员工持股计划发行股份的会计处理      15. 公司破产与重组      16. 准重组      17. 财务报表披露的示例   第18章 每股收益    18.1 概览与要点    18.2 术语定义    18.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8.3.1 简单资本结构      1. 计算指南      2. 分子      3. 分母     18.3.2 复杂资本结构     18.3.3 确定稀释效应      1. 期权与认股权证      2. 可转换工具     18.3.4 普通股的或有发行     18.3.5 可以用股份和现金结算的合同     18.3.6 基本的和稀释的EPS的计算     18.3.7 IAS 33规定的披露要求     18.3.8 财务报表披露的示例   第19章 中期财务报告    19.1 概览与要点    19.2 术语定义    19.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9.3.1 中期财务报告的相关概念     19.3.2 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 IASB的观点     19.3.3 中期财务报告会计政策运用的基本总结     19.3.4 中期财务报告中列报的报表及披露      1.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2. 中期财务报告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3. 中期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      4. 有选择的说明性附注      5. 比较中期财务报表     19.3.5 中期会计政策      1. 一致性      2. 合并报告要求     19.3.6 中期财务报表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9.3.7 确认要点      1. 一般概念      2. 对财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      3. 季节性、周期性或偶然性收入      4. 所得税      5. 多重税收管辖区以及不同的收益分类      6. 税款抵减      7. 可抵扣(应税利润额的)亏损的税款抵减的前溯与后转      8. 中期报告期间发生的数量折扣或其他预计价格的变化      9. 中期发生的折旧和摊销      10. 存货     19.3.8 中期报告日外币折算调整     19.3.9 以前已报告中期数据的调整     19.3.10 中期会计变更      1. 中期估计的运用      2. 中期资产减值      3.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环境中的中期财务报告     19.3.11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20章 分部报告    20.1 概览与要点    20.2 术语定义    20.3 概念、准则与示例     20.3.1 分部报告的概念基础     20.3.2 IAS 14的适用范围     20.3.3 确定行业与地区分部     20.3.4 确定报告分部     20.3.5 分部报告     20.3.6 披露要求      1. 主要报告形式的披露      2. 次要报告形式的披露     20.3.7 其他必要的披露     20.3.8 对分部定义的修订     20.3.9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21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    21.1 概览与要点    21.2 术语定义    21.3 概念、准则与示例     21.3.1 可比性和一致性对财务报告的重要性     21.3.2 选择会计原则     21.3.3 会计政策变更      1. 由于采用一项准则而产生的会计政策变更      2. 自愿进行会计政策变更      3.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的计算     21.3.4 摊销方法变更     21.3.5 会计估计变更       21.3.6 差错更正     21.3.7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22章 外币    22.1 概览与要点    22.2 术语定义    22.3 概念、准则与示例     22.3.1 IAS 21(修订)折算指南的适用范围     22.3.2 国外经营的分类     22.3.3 功能货币     22.3.4 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     22.3.5 按功能货币报告外币交易     22.3.6 国外经营与国外主体的折算     22.3.7 IAS 21财务报表折算方法详解      1. 将外币交易和余额折算为功能货币      2. 对国外经营的投资净额      3. 财务报表折算     22.3.8 应用于特殊情形的指南      1. 少数股权      2. 取得国外主体时产生的商誉      3. 取得国外主体时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进行的公允价值调整      4. 抵销集团内余额时产生的汇兑差额      5. 不同的报告日      6. 处置国外主体     22.3.9 外币交易折算详解     22.3.10 货币严重贬值产生的损失     22.3.11 披露要求     22.3.12 对国外主体投资净额或特定交易进行套期      1. 对投资净额进行套期      2. 对交易进行套期       22.3.13 关于作为衍生工具的货币交易的解释       22.3.14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23章 关联方披露    23.1 概览与要点    23.2 术语定义    23.3 概念、准则与示例     23.3.1 关联方披露的需要     23.3.2 准则适用范围     23.3.3 适用性     23.3.4 实质重于形式     23.3.5 重大影响     23.3.6 财务报表披露     23.3.7 母子公司关系的披露     23.3.8 披露事项      1. 公平交易价格的认定      2. 汇总披露      3. 报酬     23.3.9 财务报表披露示例   第24章 特殊行业    24.1 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     24.1.1 概览与要点     24.1.2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IAS 30规定的会计政策披露要求      2. 银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      3.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现金流量表      4. 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的披露要求      5. 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      6. 资产、负债和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的集中      7. 贷款和预付款损失      8. 关联方交易      9. 一般银行风险披露      10. 作为抵押品的资产披露      11. 信托活动披露      12. IAS 30的替代:IFRS      13. IFRS 7的详细要求     24.1.3 附录24A:银行重要会计政策的示例     24.1.4 附录24B:银行财务报表示例     24.1.5 附录24C:银行金融工具披露示例    24.2 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核算和报告     24.2.1 概览与要点     24.2.2 术语定义     24.2.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范围      2. 设定提存计划      3. 设定受益计划      4. 附加披露    24.3 农业     24.3.1 概览与要点     24.3.2 术语定义     24.3.3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背景      2. 农业的定义      3. IAS的基本原则:公允价值会计是必要的      4. 公允价值的确定      5. 生物资产变化的确认      6. 农产品      7. 财务报表列报      8. 农业用地      9. 与农业有关的无形资产      10. 政府补助    24.4 采矿业     24.4.1 术语定义     24.4.2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背景      2. IFRS 6的详细内容      3. IASC的《问题报告》    24.5 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     24.5.1 背景     24.5.2 保险合同     24.5.3 IFRS 4中保险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1. 保险风险      2. 保险负债的充足性      3. 再保险资产的减值测试      4. 会计原则的选择     5. 分类计价     6. 确认和计量     7. 保险合同中的相机参与分红特征     8. 披露    24.5.4 IASB保险项目的第二阶段  第25章 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25.1 概览与要点   25.2 术语定义   25.3 通货膨胀调整财务报告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通货膨胀会计的历史回顾     2. 重置成本方法下的收益计量     3. 先前IAS 15中的要求   25.4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    概念、准则与示例     1. 恶性通货膨胀与财务报告     2. 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重述历史成本财务报表     3. 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重述现行成本财务报表     4. 比较财务报表     5. 其他披露问题     6. 停止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状态的经济     7. 对于IAS 29的修订   25.5 附录:货币性以及非货币性项目  第26章 政府补助   26.1 概览与要点   26.2 术语定义   26.3 概念、准则与示例    26.3.1 范围    26.3.2 政府补助    26.3.3 政府补助的确认     1. 确认标准     2. 确认期间    26.3.4 非货币性补助    26.3.5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列报     1. 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报     2. 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报    26.3.6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6.3.7 政府补助的返还    26.3.8 政府援助    26.3.9 披露    26.3.10 对IAS 20变动的预期    26.3.11 排放权利    26.3.12 公共服务特许权  第27章 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27.1 概览与要点   27.2 术语定义   27.3 概念、准则与示例    27.3.1 背景    27.3.2 新准则的范围及适用性    27.3.3 “首次采用者”适用规则的例外情况    27.3.4 期初IFRS资产负债表    27.3.5 对按照IFRS编报的期初资产负债表应予进行的调整(或从首次采用开始,从原准则到IFRS的过渡)    27.3.6 会计政策    27.3.7 报告期间    27.3.8 使用“IFRS现行版本”的基本原理    27.3.9 其他IFRS中的过渡性规定    27.3.10 对其他IFRS的针对性豁免    27.3.11 企业合并    27.3.12 以公允价值或重估价作为认定成本      27.3.13 雇员福利    27.3.14 累计折算差额    27.3.15 复合金融工具    27.3.16 子公司、联营及合营的资产和负债    27.3.17 对其他IFRS中追溯应用的例外处理    27.3.18 列报及披露    27.3.19 对其他IFRS的后续修订    27.3.20 生效日期    27.3.21 与原各国准则可能产生差异的领域  附录A 披露一览表  附录B 依据IFRS呈报的示范性财务报表  附录C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比较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述2005年标志着全球经济新纪元的开始,也标志着为建立全球资本市场财务报告准则所做出的30年努力成果的实现。在这一财务报告年度,欧盟25个成员国中多达7000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诸如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和新西兰等国的许多公司都预期(在欧盟,是要求)会按照一套单一的国际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来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其他许多公司,虽然没有上市且不要求立即遵循IFRS,但很快或者过一段时间后也将这样做,以遵守那些明显会成为新的全球性准则的要求。由于有大约15000家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的公司使用美国会计准则(还有无数的遵循会计准则的非上市公司),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公司将依据这两个被广泛接受的会计、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的一个进行报告。为了推动这一进程,准则制定者们已就致力于趋同确认和计量准则达成协议,以逐渐消除这两套准则之间的差异。事实上,美国准则制定机构的主席已经建议在2010年之前消除所有重大差异,而SEC也预测剩下的差异将变得如此微不足道,以致在2010年年底,现今所要求的外国申请者在20-F表格文件中的协调可能会完全没有必要。尽管如此,毫无疑问还有许多障碍要去克服,特别表现在各国的证券监管者要在思想上能接受采用由他们管辖范围之外的自律专家团体制定的准则。1.1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创立和早期历程发达国家的财务报告是由两种主要模式演变而来的,并且这两者的目标存在差异。最早的会计规范的系统化形式是在欧洲大陆发展起来的,始于1673年的法国。当时政府要求引入采用公允价值的年度资产负债表,以作为保护经济免于破产的手段。这种国家基于控制经济主体目的的会计形式被其他国家所仿效,并且后来被纳入了1807年的拿破仑商法典。在欧洲大陆,这种管制经济的方法得以迅速传播,一方面是由于拿破仑的努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监管者们乐于相互借鉴他国的创意。这种报告实务的“成文法”体系在德国1870年统一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其重心从市场价值转移到历史成本和系统的折旧。当20世纪早期所得税被引入之后,这种方法成为政府纳税评估的基础。这种会计模式主要被作为协调各个公司与政府关系的一种手段。它服务于税收评估,限制股利分配,并且它也是一种通过制裁那些财务状况不佳或者经营不稳健的公司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的方式。虽然这种模式已经为股票市场报告和集团(合并)结构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这些不是它的重心。另一种模式直到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才出现。工业化创造了大规模资本集中的需要,以承担工业项目(最初是运河和铁路)和分散许多投资者的风险。在这种模式下,财务报告提供了一种监督大公司经营活动的方式,以使其股东(非管理当局)知情。以资本市场为目的的财务报告发源于普通法系下的英国,在这种法系下,政府尽可能地少立法,从而给实务操作及法院判决留下很大的解释空间。这种方式被美国迅速采用,因为美国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由于美国发展了一种由统一的总部控制各公司的集团想法(在19世纪末),所以财务报告的理念开始注重合并报表和集团,而不是单个的公司。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英国和美国政府都不认为这种报告框架适用于所得税目的。在这个传统下,虽然财务报告有助于估价过程,但税法仍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系,对财务报告没有产生影响。后一种财务报告模式,通常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财务报告模式,它着眼于企业与投资者间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流动。政府仍然会使用财务报告作为监管经济活动的方式(例如,SEC的使命就是保护投资者,并且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但是,财务报告所针对的是投资者,而不是政府。在许多观察家看来,以上所描述的两种财务报告模式在一个农业经济或者在一个完全由微观经营主体所组成的经济主体中,都不是有用的。然而,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它们已经采纳了上述两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另一种的变异体。IFRS是第二种模式的一个例子,是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最初的国际准则制定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立于1973年,这一年,会计规范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刚刚成立;在英国,第一个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刚刚组建;欧盟也正在致力于其会计协调计划(第四号指令)的基础建设。此外,联合国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也随即建立了它们自己的会计委员会。IASC是在英国职业界(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和美国职业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代表之间的一次非正式会议之后,以及1972年召开的世界会计代表大会(一个国际会计职业界五年一次的聚会)之后成立的。一系列的迅速谈判促成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法国、德国、荷兰和新西兰的职业团体被邀请与美国和英国一起成立了该国际组织。由于来自英国的压力(加上财务的资助),IASC在伦敦成立,而它的继任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今天仍设在那里。成立IASC的真正原因并不明确。人们认识到,有必要形成一种共同商业语言,以处理日益增多的国际商务,当然,其他有关政治上的动机同样大量存在。例如,有些人认为,主要的动机在于英国想要创立一个国际性的准则制定机构,以超越欧盟内部的指令,因为这些指令非常依赖报告的成文(Code)模式,而这是与英国以及几乎所有英语国家的规范完全相反的。在成立后的第一阶段,IASC有着极其复杂的命运。1977年(在随后的世界会计师代表大会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一成立,IASC就必须竭力避免成为IFAC的一部分。它成功地坚持住了,双方最终达成了妥协,即PIASC依然保持独立,但所有IFAC的会员自动地成为IASC的成员,而且IFAC能够提名准则制定理事会的成员。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在制定国际准则上都非常活跃,但IASC成功地说服它们将确认与计量准则的制定权留给了IASC。然而,当成为国际准则的唯一制定机构之后,IASC在说服每一个国家遵循它的准则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虽然在理论上每个成员都有义务在国家层面上推广IFRS,但实际上很少有成员能在它们国内的准则制定上发挥重大影响,并且还有一些成员(包括美国和英国),相比于IASC所提议的准则,更偏好它们自己国家的准则。在欧洲,IFRS被意大利和瑞典的一些报告主体所采用,而有些国家的准则制定者,例如马来西亚,开始把IFRS引入到本国准则之中,但它们并不一定完全照搬IASC的规定,或者明确承认IFRS已被该国会计准则部分采用。IASC在1987年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直接导致其2001年的改组。在美国SEC的鼓励下,当时的秘书长DavidCairns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达成了一项协议。IOSCO当时正在寻找一套共同的国际“通行证”,该通行证能使公司被批准在IOSCO成员国管辖范围之内再次上市。其理论依据在于,不管公司所在的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如何,存在一项在外国公司寻求再次上市时所有证券交易所都可以接受的共同最低要求。如果IFRS能达到IOSCO所要求的水准,则IOSCO就准备将其作为该“通行证”的财务报告基础。IASC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客户,并且对其准则有了明确的定位。历史上对IFRS的主要批评是它基本上采纳了广泛使用的所有会计方法,从而使其成为一套“最小公分母”的准则。各国准则的趋势在于缩小允许采用方法的范围,尽管统一性在近期内很难达到。IOSCO协议导致IASC采取激进措施,通过删除准则中所允许的诸多可选方案来改进现有准则。IASC启动了其可比性和改进项目,以建立一套IOSCO所要求的“核心准则”。这些项目于1993年完成,对此,各成员之间存在不同意见,但令IASC沮丧的是,这些项目并没有被IOSCO接受。令IASC的负责人失望的是,IOSCO明显只想对个别准则择优而取,而并不认可IASC的制定程序以及由此而制定的所有准则。最后,合作于1995年重新启动,此时IASC处于新一代的领导之下,从而开始了一段更为激进的时期。在此期间,所有现存准则都再次被予以重审和修订,新的准则被制定出来以填补实务规范的空缺。这套准则包含了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IAS39,该准则在最后时刻以一种妥协的方式作为过渡性准则被艰难接受。与此同时,IASC建立了一个委员会来设计其未来的框架。这部分地是美国SEC和美国民间机构的准则制定者FASB施加压力的结果,因为它们明显担心IFRS并不是通过“充分程序”(Dueprocess)来制定的。尽管有些当事人可能在议程安排上有其他打算(例如,FASB当时是反对IFRS的,并希望美国会计准则取而代之能被其他国家所接受),但事实上IFRS仍需要不断改进,尤其是要缩小对类似交易和事项所允许的多种备选方案的范围。如果IASC想要成为被世界各国证券交易监管机构所认可的准则制定者,它就需要一个能反映其责任水平的框架。历史上的盎格鲁-撒克逊准则制定模式自IASC成立25年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抛弃。准则基本上是由专业和独立的国家层面的委员会制定,而不是由像AICPA这样的职业团体来制定。既然重组已经不可避免,就必须做出选择,或者选择一种大规模的代表制方式:就像当时的IASC,但由各国准则制定者派出代表;或者选择一种小规模的方式:由独立运作的、有丰富经验的准则制定机构所组成的职业团体形式。该国际准则制定阶段的结束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在2000年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5月,IOSCO的成员在其年会上投票决定认同IASC的准则,尽管仍存在大量的保留意见(见本章后面的讨论)、对于IASC来说,这已经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这一成就很快被欧洲委员会在2000年6月的一项声明超越,欧洲委员会打算采用IFRS作为在所有成员国主板上市的要求。欧盟的这种完全认同使得IOSCO的热情公告显得黯然失色。从那时开始,就IFRS获取的认可来说,欧盟似乎已成为更具影响力的组织。2000年7月,IASC成员投票决定废除建立在职业团体基础上的旧结构,而采用一种新的框架:从2001年开始,准则将由一个专业委员会来制定,并通过一个新的监督机构来筹措自愿捐款。1.2 新结构2000年所推出的正式框架有IASC基金会,由Delaware公司作为其基石。IASC基金会的托管人具有每年筹募1500万美元的责任,以满足准则制定的需要,同时具有任命IASB、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以及准则咨询委员会(SAC)成员的责任。(见图1-1)SAC每年与IASB会晤3次,一般每次两天。SAC由大约50名成员组成,根据个人能力(而不是组织)提名,但这些成员通常是得到了在国际报告中具有相关利益的组织的支持。成员一般包括分析师、公司经理、审计人员、准则制定者以及证券交易监管者。这些成员被认为是IASB与其广大利益团体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并为IASB的议程提出建议选题以及讨论IASB的提案。IFRIC的大部分成员是审计公司的技术合伙人。IFRIC取代了由IASC所建立的常设解释委员会(SIC)。SIC/IFRIC的职责在于回答来自利益团体的技术问题(关于如何解释IFRS),事实上是在弥合不同规定之间的漏洞。最近,针对操作上的困难或者增强一致性的需要,IFRIC向IASB提出了修改准则的建议。IFRIC与美国紧急问题任务小组以及类似准则制定者的组织建立了联络关系,以努力在解释层面上保持趋同。IFRIC也与证券交易的监管者建立了联系,这些监管者可能会参与会计实务可接受性方面的决策,并将对IFRS的解释产生影响。这些联络准则制定者都是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团体。每一个团体都与一个理事会成员有着特殊的关系,该成员通常与该国的准则制定者保持联系,并负责国际团体与该国团体之间的联络。这样,其就与SAC一起达到了前任IAsc所试图保持的一定区域代表性效果。但是,它在某些隋况下也会出现偏差:就欧盟而言,它与IASB的联系是通过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见下文)来保持的,但EFRAG在理事会中并没有正式的联络成员。虽然IASB的副主席承担了该项任务,法国、德国和英国各自都有联络成员,但EFRAC和欧洲委员会至今还在此框架之外。另外,还有许多国家的准则制定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SAC中并没有席位,因而与IASB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尽管他们大多都在努力把IASB的准则反映在本国的准则之中。在2002年10月的香港世界会计师代表大会上,IASB召开了面向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开放会议,会议也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结果,IASB向任何有兴趣的准则制定者提供了与正式联络成员共同参与会议的机会,这种情况并没有体现在章程或者IASB的运作程序上,两者当时都正在被重新审查。1.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程序IASB在其IFRS前言中规定了一个正式的充分程序,该前言于2001年修订。根据规定的充分程序的最低要求,就一项被提议的准则应当公开征集评论意见,在最终发布该项准则之前应当对这些意见予以审议,并向公众公开有关争论情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正式程序通过从非正式的途径更为广泛地采纳咨询意见被加以完善。IASB的日程是采用多种方式来确定的,由托管人、SAC、准则制定机构联络组、国际审计公司以及其他组织提出建议,由理事会来论证这些建议。IASB与FASB还有一个联合议程委员会。长期的项目首先纳入研究日程,这意味着初始的工作就是收集有关这个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的信息。但有些项目也可以绕开该步骤直接被纳人当前的日程。自2001年以来,日程主要是由完善那些遗留准则的需要所支配,以便形成一套完整的准则来满足欧洲公司在2005年开始采用IFRS的需要,并且在趋同的名义下进行紧急性的修订(合并会计和商誉)和改进现有准则。这些需要大多已经在2004年中期完成。一旦一个项目被纳入当前日程,其正式的程序为:工作组(大约20个由IASB永久聘用的技术人员)起草一份文件,随后在公开会议上由理事会讨论;在讨论之后,工作组重新拟定该文件或者起草一份将在随后的会议上讨论的新文件。理论上,内部的程序是由工作组提出解决方案,理事会要么接受,要么拒绝。在实务中,这个过程更为复杂,有时(特别是对于金融工具这样的项目),某些理事会成员会被指派负责该项目的特殊任务,他们与相关的工作人员定期讨论有关问题,并帮助拟定提交理事会的文件。另外,理事会成员可以在正式会议程序之外写信给理事会或者直接向其口头汇报,以表达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忧虑。

编辑推荐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与应用(修订版)》鲜明的特色、精辟的阐释和丰富的内容,使之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因而在亚马逊书网点击率排名位居会计专业类图书之榜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与应用(修订版)》的首要目标是,结合大量真实而有意义的例子,指导使用者在复杂的实际情况下应用IFRS解决会计实务中必须处理的问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与应用(修订版)》适合会计理论研究者,会计实务工作者,会计信息使用者,财政、税收以及证券监管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与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与应用(修订版)
  •   国际准则样板书
  •   是一本很好工具书,不过就是在邮递过程中的纸箱不好,导致书有所受损.
  •   内容翔实,印刷质量好,简直无可挑剔。超赞
  •   买来作为工具书的,但是看起来实在是太累了
  •   就是太厚
  •   应付考试的说。。。。。。
  •   对于了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重要作用
  •   曲博士还是很有水准的。
    就是书籍只到2005年的国际准则解释应用,要是有更新的就好了
  •   很不错的一本书,就是有些准则改了,还没来得及更新,有些东西也不是讲了很细,不过对学习ACCA还是有些帮助的.
  •   书不错,深入浅出,简而易懂
  •   这些年国际准则变化挺大的,这本书收录的是05年8月以前的,有点老了。所以准备买的要注意了
  •   收到货品的时候还是蛮吃惊的!原来这么大一本书!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定价189的一本书,居然要253这个价位?发票还是手写的?
  •   内容丰富,从中能够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
  •   很好的一本工具书,用于会计研究、实务都比较适合,就是稍微有些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