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美] 莎伦·布雷姆,丹尼尔·珀尔曼,罗兰·米勒,苏珊·坎贝尔 页数:388 译者:郭辉,肖斌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中国人往往自诩是“关系专家”,能够自如穿梭于纷繁的关系网络,善于巧妙运用复杂的人际关系。表面上看也确实如此,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在“关系”方面的书籍、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当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考虑“关系”的实证问题时,我们便茫然了。假设一个心理学家向100个学生提出下面两个问题,你能想像出他们的回答会是什么样子吗?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要到一个荒岛上生活,只能在你的各种亲密关系中(父母、兄弟姊妹、好朋友、同学、同乡、同事等等)选择一个人同行,你会选择谁? 第二个问题是:当你的父母、配偶、孩子、最好的朋友一起落水,只有你会游泳,而你只能救其中的一个人时,你又会选择谁? 不过,在关系科学上的无知不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就以爱情为例吧,虽然数不胜数的诗人和作家或热情讴歌赞美,或理性分析批判,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爱情真谛,但我们对这个奇妙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因理解得似乎并不深刻。是性格相似的人容易相互吸引,还是性格互补的人更容易坠入爱河呢?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超越性欲的柏拉图式的恋爱?情侣之爱与舐犊之爱究竟有什么不同? 在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各种人际关系中,你又是否注意到了两性差异?是不是女人比男人更爱嫉妒?男性和女性对关系的感知和体验方面有那些不同?男人真的来自火星、女人真的来自金星吗?所有这些问题都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亲密关系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过去的20年间,社会心理学从单纯地关注认知、思维、决策等理性过程的维度逐渐扩展到人类的情感、关系等感性课题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学家在过去20年关于情感和关系的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和进行的科学论证,可能已经超越了我们中国两千年来在关系这个问题上的分析和判断。另外,亲密关系研究中的一个不为人知的挑战是,由这个研究课题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人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断其研究价值和意义。但我们必须强调科学研究讨论的是一般规律,而不是某个人的具体想法和行为。也就是说,不能依据个人喜好来判断价值。所以我们希望在阅读《亲密关系》这部著作的时候,读者能更多地运用理性思考,而不要单纯以情感作为评判标准。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它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期望这一本书能够取代通俗心理学家在电视上的夸夸其谈,或阻止书店中庸俗心理学书籍的猖獗泛滥。但是,它至少使得人们对关系科学的认识向着更加学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本书关注的所谓“亲密关系”,即指人们的思想、感受与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作者们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活跃在社会心理学界的学者,他们本着严谨的态度,在上述众多领域中寻求平衡,融会贯通,研究了“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的相互作用。 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已经习惯了通俗心理学家把个人观点当作科学事实,用华丽辞藻取代严谨分析的惯常做法。那么,在阅读本书时,你不仅要适应科学研究的表达方式,更要理解科学家们在争论“关系”原理和甄别伪科学时的执着。 我相信,这本书能同时引起外行读者、学生和学者对整个领域的兴趣。可以理解,书中难免出现某些读者不感兴趣的话题,以致这些读者可能偶尔感到,本书不太合他们的口味。不过,如果耐心多读一两页,便会发现,当再次随同作者回到主要问题上时,你已经获得了对亲密关系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科学总能广泛地吸引公众,而通俗理念往往只被信奉者所接受的原因。 彭凯平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内容概要
《亲密关系》(第3版)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它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期望这一本书能够取代通俗心理学家在电视上的夸夸其谈,或阻止书店中庸俗心理学书籍的猖獗泛滥。但是,它到少使得人们对关系科学的认识向着更加学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亲密关系》关注的所谓“亲密关系”,即指人们的思想、感受与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是如何相互联系。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作者们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活跃在社会心理学界的学者,他们本着严谨的态度,在上述众多领域中寻求平衡,融会贯通,研究了“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的相互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亲密关系研究导论第1章 关系的要素亲密关系的性质和重要性亲密关系的性质归属的需要文化的影响变化的原因经历的影响个体差异的影响性别差异性认同差异人格自我概念和自尊人性的影响互动的影响关系的阴暗面本章总结第2章 研究方法关系科学简史问题的产生被试的获取设计的选择相关设计实验设计发展性研究设计场景的选择数据的性质自我报告观察法生理测量档案材料夫妇报告研究应遵循的道德标准结果的解释与综合最后要点本章总结第二部分 相识及亲密关系的基本过程第3章 吸引吸引的基础:一种回报接近:喜欢我们周围的人方便:接近是有回报的,距离是有成本的熟识:重复接触接近的力量外表吸引力:看见你是为着喜欢你对美丽的偏见:“美的即是好的”谁漂亮外表吸引力的进化观文化也有作用什么人对美貌有偏见交往的代价及美貌的益处外表吸引力的般配相互性: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相像:喜欢和我们相像的人什么样的相像相反也有吸引力吗为什么相像具有吸引力障碍:喜欢我们不能得到的人那么,男人女人到底想要什么本章总结第4章 社会认知第一印象(及以后)认知的力量将伴侣理想化归因的过程关系信念预期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策略亲密关系中的印象管理那么,我们对自己的伴侣了解多少呢了解动机伴侣的可认知性知觉者的能力有威胁的知觉知觉者的影响小 结本章总结第5章 交流非流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的组成非语言敏感性非语言交流中的性别差异语言交流自我表露语言交流中的性别差异反作用的交流及应对交流不当说我们想说的积极倾听保持礼貌和冷静尊重和确认的力量本章总结第6章 相互依赖社会交换回报与成本我们希望从关系中获得什么我们在别的关系中会做得怎样关系的四种类型随时间变化的CL和CL关系的经济论随时间流逝的回报和成本我们真的这样贪婪吗相互依赖的本质关换关系与共同关系衡平关系小结投入的性质投入的后果本章总结第三部分友谊与亲密第7章 整个生命过程的友谊友谊的性质友谊的属性友谊的准则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友谊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社交能力水平的几种观点友谊的差别同性友谊的性别差异友谊的个体差异本章总结第8章 爱情爱情简史爱情的类型爱的三元理论浪漫、富有激情的爱友伴的爱爱的类型爱情的个体差异依恋类型年龄男性和女性爱能持久吗为什么浪漫的爱情不能持久那么,未来会怎样本章总结第四部分关系问题第9章 压力与紧张害羞嫉妒嫉妒的两种类型谁更容易嫉妒谁令我们嫉妒什么会让我们嫉妒对嫉妒的反应积极有效地应对嫉妒欺骗和说谎亲密关系和一般关系中的说谎谎言与说谎者那么,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察觉伴侣的欺骗行为背叛背叛的个体差异背叛的两面性应对背叛本章总结第10章 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权力和社会交换理论权力的来源资源的类型权力的过程权力的结果权力和人格权力和理解理解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本章总结第11章 冲突和暴力冲突的本质和开端什么是冲突冲突的频率冲突的主题和问题归因和冲突归因和冲突的基本观点归因:幸福和不幸福伴侣之间的差异冲突的中期阶段升级、威胁和束缚要求/退缩模式协商和妥协处理冲突:四种类型的伴侣冲突的终止和结果冲突终止的方式争吵有益于婚姻关系吗关系中的暴力和虐待暴力的普遍性伴侣间暴力的类型伴侣间暴力的性别差异影响暴力的相关因素为什么他们不离开婚前关系中的暴力本章总结第五部分 亲密关系的丧失与增进第12章 亲密关系的解体与丧失不断变化的离婚率离婚的盛行以比较的视角看美国的离婚率为什么离婚率上升了离婚的预测指标莱文杰的模型与离婚有关的特定因素通向离婚之路卡尼和布拉德伯里的弱点一应激一适应模型走向分居的步骤分居和离婚的后果从个体的视角看分居的后果前伴侣之间的关系父母离异的孩子应用于约翰和莫琳的事例本章总结第13章 孤独什么是孤独概化孤独的差异模型测量孤独孤独的感觉如何孤独要紧吗哪些人会感到孤独孤独的毕生发展孤独的家庭前因孤独随年龄的变化与年龄有关的孤独预测指标一些可能引发或缓解孤独的因素我们关系中的不足我们对关系的期许的改变自尊人际行为归因应对孤独孤独对人们会做什么什么能帮助人们减轻孤独感孤独是一种成长体验本章总结第14章 培育亲密关系:获得、保持和修复培育社会联系人们用来建立新关系的策略专业人士提供干预以帮助求助者开始新关系保持和加强现有关系伴侣们自己保持关系专业人士帮助伴侣们保持关系修复关系伴侣们自己修复关系专业人士帮助伴侣修复关系:历史和形式专业人士帮助伴侣们修复关系:五种理论取向专业人士成功地帮助修复关系本章总结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本书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彭凯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亲密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显而易见的中心位置,但只是在近几十年中,它才发展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及规范。而推动这一领域研究发展的是莎伦·布雷姆的《亲密关系》。她的著作不仅单册销量最为成功,而且广泛地影响了教学人员和学生们,通过她极为有效的表述,研究人员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意义所在。她的著作之所以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是因为本书不仅因其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得到业界同仁的尊重,还由于其易于阅读理解、充满感情而受到学生读者的欢迎,对他们而言,阅读她的著作已经成为一种乐趣。 —菲利普·津巴多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 我们试图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协调而直接的方式来描述关系科学。 本书所传达给读者的是重要的发现,主要的理论视角及该领域目前的一些问题。展示了关系科学与读者日常生活的关系,鼓励人们进行思考和分析,但并不对行动进行诊断。 本书作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