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编 页数:264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恢复重建任务最重的一次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不仅使四川、甘肃、陕西三省道路、桥梁及隧道损毁严重,而且也造成了其他相邻省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全国交通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装备、最强的队伍、高效的组织指挥,全面投入抗震救灾、抢通保通和保运的战斗中,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抢通了一条条生命线,保障了所有运输通道的畅通。抢运了一批批救援物资,输送了大量救援队伍和撤出灾区的群众,为取得抗震救灾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战斗中,交通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战胜灾害的勇气、重建家园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汶川地震公路震害图集》就是许多交通人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挺进危机四伏的灾区,以前瞻性的眼光、敏锐的观察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所摄取和保留下来的一个个历史瞬间的展现,客观而忠实地记录了“5·12”汶川大地震对公路、桥梁、隧道造成的多种类、大规模、超强度、高频率的破坏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是我国公路工程抗震研究不可多得的现场记录和宝贵资料。
内容概要
本图集精选最具代表性的500余幅照片,永恒记载了汶川大地震不可再现的公路震害现象。 全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况,综述了汶川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交通基础设施受灾的情况;第二部分为四川灾区公路震害,汇集了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映秀段、映秀至汶川段,国道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省道303线,省道105线等十多条公路的震害,展示了极重灾区交通严重受毁的场景;第三部分为甘肃灾区公路震害;第四部分为陕西灾区公路震害。 本图集作为公路恢复重建及公路工程抗震技术研究的历史资料,为相关研究者和关注者提供借鉴。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概况 第1章 汶川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及发震构造 1.1 汶川地震区域地形地貌 1.2 断裂构造总体特征 1.3 龙门山强震主要因素 第2章 汶川地震发震过程及余震分布 2.1 汶川地震发震过程 2.2 汶川地震余震分布 第3章 汶川地震公路受损综述 3.1 灾区公路基本情况 3.2 公路基础设施受损情况 3.3 汶川地震公路典型震害第二部分 四川灾区公路震害 第4章 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映秀段 4.1 路基与次生地质灾害 4.2 桥梁 4.3 隧道 第5章 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 5.1 路基与次生地质灾害 5.2 桥梁 5.3 隧道 第6章 国道213线映秀至汶川公路 6.1 路基与次生地质灾害 6.2 桥梁 6.3 隧道 第7章 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段 7.1 路基与次生地质灾害 7.2 桥梁 7.3 隧道 第8章 省道105线彭州经北川至青川(沙洲)段 8.1 路基与次生地质灾害 8.2 桥梁 8.3 隧道 第9章 省道302线江油经北川至茂县段 9.1 路基与次生地质灾害 9.2 桥梁 第10章 其他公路 10.1 路基与次生地质灾害 10.2 桥梁 10.3 隧道第三部分 甘肃灾区公路震害 第11章 国道212线宕昌至罐子沟(甘川界)段 11.1 路基与次生地质灾害 11.2 桥梁 ……第四部分 陕西灾区公路震害 参考文献后记附录鸣谢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概况 第1章 汶川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及发震构造 1.1 汶川地震区域地形地貌 位于地震区的龙门山断裂带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域。该地貌类型构成复杂,平原、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均有分布。地貌以中、高山为主,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地表切割由北向南加剧,构造活动强大,剥蚀侵袭剧烈,为典型高山峡谷景观。坡面与谷地的侵蚀与堆积活动强烈,河谷深切,岭谷相对高度悬殊。龙门山后山断裂和中央断裂的中、南段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地带,而前山断裂,横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冲积扇扇顶部位,山地丘陵面积多,平坝面积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逐级降低分布。 龙门山北段区域从北西向南东由中低山逐渐过渡到低山丘陵地带,总体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一般山脊海拔高程为1 100-1 300m,谷底400 500m,呈现出山高谷深地貌景观。区内地貌形态可以分为侵蚀构造中山区、侵蚀构造低山区和河谷丘坝区。 1.2 断裂构造总体特征 汶川地震及其余震都与龙门山断裂带有关。龙门山断裂带位于我国中部,扬子地块西北缘,呈北西一南东向延伸,本身处于上扬子地块(四川盆地)碧口微地块-松潘-东西秦岭交界区域,是中国大陆构造中的主要构造之一,也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北东端与秦岭断裂带斜交,南西端被鲜水河一小江断裂斜截。位于川西南的金河一箐河断裂带被认为是其南西延伸部分。龙门山断裂带具有地震活动性,是我国南北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