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区基础工程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冯忠居 著  页数:254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教育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日益重要。进入新世纪,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特点,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时期。其一,加入WID,中国经济已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国家间的竞争更趋激烈,竞争的焦点已更多地体现在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上,因此,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是全球化条件下的综合竞争。其二,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改革与实践必将提出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高等教育面临加速改革以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面对这样的形势与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与质量。这是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采取的极其重大的战略步骤,同时,也是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早在1998年7月,教育部就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第四次全面修订。在新的专业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扩大了涵盖面,原先的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等专业均纳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是为满足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对原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调整是着眼于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而进行的,面对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内容都应作出适时调整,以适应要求。  根据形势的变化与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近些年来公路交通大发展所引发的需求,人民交通出版社通过对“八五”、“九五”期间的路桥及交通工程专业高校教材体系的分析,提出了组织编写一套21世纪的具有鲜明交通特色的高等学校教材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原路桥教学指导委员会几乎所有成员学校的广泛响应与支持。2000年6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发起组织全国面向交通办学的12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2l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公路类)编审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着手组织编写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交通特色的道路专业方向、桥梁专业方向以及交通工程专业教材。会议经过充分研讨,确定了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层次、知识技能拓宽与提高层次以及教学辅助层次在内的约130种教材,范围涵盖本科与研究生用教材。会后,人民交通出版社开始了细致的教材编写组织工作,经过自由申报及专家推荐的方式,近20所高校的百余名教授承担约130种教材的主编工作。2001年6月,教材编委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全面审定了各门教材主编院校提交的教学大纲,之后,编写工作全面展开。

内容概要

  《特殊地区基础工程》在介绍软土区域、地震区域、膨胀土区域、填土区域、湿陷性黄土区域、冻土区域、盐渍土区域、岩溶区域和山区等区域工程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工程及结构物的特点,系统地介绍位于特殊地质区域合理的结构物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原则与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工程实例。该书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大学教师及有关科研、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软土地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软土的工程特性第三节 软土地区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第四节 软土地基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第五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第二章 盐渍土地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盐渍土的工程特性第三节 盐渍土的毛细性与冻结深度第四节 盐渍土地区基础工程第五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第三章 膨胀土地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膨胀土的物质特征及判别第三节 膨胀土的主要工程指标第四节 膨胀土地区基础工程设计第五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第四章 冻土地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冻土的工程特性第三节 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工程第四节 多年冻土地区基础工程第五节 融沉与冻胀第六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第五章 湿陷性黄土地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和分布第三节 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及地基评价第四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第五节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础第六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第七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第六章 填土地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填土地基处治技术第三节 填土地区基础工程第四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第七章 山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山区不均匀岩土上的基础工程第三节 岩石上的基础工程第四节 采空区的基础工程第五节 滑坡区的基础工程第六节 崩塌和泥石流区的基础工程第七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第八章 岩溶地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岩溶的形成及特征第二节 岩溶地基的工程勘察第三节 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第四节 岩溶地基的处理第五节 土洞及其处理方法第六节 岩溶地区的基础工程设计第七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第九章 地震地区基础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地基与基础的震害分析第三节 土的地震反应第四节 场地地震效应第五节 场地选择第六节 地震区地基与基础的设计第七节 基础工程抗震技术第八节 工程实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软土地区基础工程  第一节 概述  1.软土的足义  关于软土的定义各专业技术部门不尽相同,国内外也无统一的标准。有的定义为软土作为一种简称,主要由细粒土组成。有的定义为软土一般是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抗压强度低,渗透系数小,且压缩性、灵敏度高的黏性土的统称。还有的将软土泛指为近代沉积的剪切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主要为饱和软黏土,在天然地层剖面上,它往往与泥炭或粉砂交错沉积。还有的定义为软土一般是静水或缓慢水流中以细颗粒为主的近代沉积物,即流速减缓与温度变化使微细粒径的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在悬浮液溶解力与黏滞性降低的条件下,逐渐沉积的饱和软弱黏性土。还有的定义为软土是指天然含水率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规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的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土等,其压缩系数大于0.5MPa(-1),不排水抗压强度小于30kPa。我国铁路部门对软土的界定为:天然含水率接近或大于液限,孑L隙比大于1.5,压缩模量小于40MPa,标准贯人击数小于2,静力触探贯人阻力小于700kPa,不排水强度小于25kPa。我国建设部《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 83—1991))规定凡符合以下标准的可定义为软土: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黏土;天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但无论软土还是软土地基,其软硬都是相对的。因此软土应是与土质、工程性质相关的大孔隙比、高含水率、低强度、高压缩性及低渗透性的以黏性土为主的软弱土层的统称。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特殊地区基础工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