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者:李进 页数:366
内容概要
公共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2013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则为每一进步搭建梯级,可使考生有计划、有准备地提升解题能力。《2013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公共基础知识》涵盖基础知识的普及、规律程式的讲解、解题思路的建立、实战方法的灌输。无论是何种基础的学员,都可以在书中获取足够的营养。零基础的学员则可以接受从基础知识,经思路方法至秒杀技巧的系统训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 辩证唯物论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模拟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二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模拟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三篇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七章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第一节 中央政府第二节 地方政府第八章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第一节 公共行政第二节 公共政策第三节 公共服务模拟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四篇 公民道德建设第九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概述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十章 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第一节 社会公德第二节 家庭美德第十一章 职业道德第一节 职业道德概述第二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第三节 主要社会职业的道德规范模拟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五篇 法律常识第十二章 法理学第一节 法的本体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与实施第三节 法与社会第十三章 宪法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第十四章 民法第一节 民法概述第二节 民事主体与民事法律关系第三节 民事权利义务与民事责任第四节 婚姻、继承法第十五章 刑法第一节 刑法概论第二节 犯罪论第三节 刑罚论第四节 与公务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犯罪第十六章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 商法第一节 公司法第二节 合伙企业法第三节 保险法第十八章 经济法第一节 经济法基本理论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节 食品安全法第五节 土地管理法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节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章 行政法与公务员法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第三节 行政复议法第四节 行政赔偿第五节 公务员制度模拟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六篇 语文基础和公文写作第二十章 语文基础第一节 语文基础知识第二节 文学常识及名句名篇第三节 常见误用字词第二十一章 公文概述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 公文的格式与行文规则第三节 公文写作第四节 公文处理模拟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七篇 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第二十二章 微观经济第一节 市场主体第二节 市场机制第三节 市场竞争第二十三章 宏观经济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第二节 收入与分配第三节 财政与税收第四节 货币政策第二十四章 国际经济第一节 开放经济第二节 国际贸易第三节 国际金融第二十五章 科学技术常识第一节 自然科学基础第二节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三节 科技前沿第四节 生活常识模拟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八篇 历史知识及其他知识第二十六章 历史常识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节 世界近现代史第二十七章 时事政治第一节 政治热点(2012年1~6月)第二节 社会热点(2012年1~6月)模拟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章节摘录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辩证唯物论 一、哲学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必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经过思维加工,有理论形态(有概念、有判断、有推理)的世界观,自发产生的,零散的,未经过理论加工的不能成为哲学。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在哲学史上被称为本体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决定了一种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按其历史演变的顺序依次经过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阶段。唯心主义则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把人的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其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外无物”说和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说。客观唯心主义将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当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存在,并赋予其绝对的第一性,物质世界只是这种客观精神的模仿、表现、实现,因而是第二性的。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宋代朱熹的“理在事先”说、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说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这是要回答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被称为认识论。它所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实现问题。哲学家因此可被分为可知论者、不可知论者和怀疑论者。 哲学的基本问题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与此紧密相关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这是关于世界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