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者:李进 页数:147 字数:449000
内容概要
一、对不断变化的考试题型和难度做提前量研究
一套真正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成绩的图书,必须在内容上真正符合考试变化趋势,而市场上不少图书在题型研发、方法讲解、实战技巧等方面的更新上不能与时俱进,使应者得不到最有效、最科学的指导。应试者在使用这些图书备考时,实际上只能把握往年考试的难度,而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题型年复一年繁复、难度年复一年俱增,对应试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很显然,应试者不能再拿着多年不变的研发教材来应付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为此,本书研发团队披肝沥胆,开全国同类书籍之先河,采取追根溯源式研究,力图确保本套教材在内容上打出提前量,做出针对性,确保本套教材成为同类书籍中真正的新版图书!
二、坚持理论和方法原创
光华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一贯坚持原创性,坚决反对弥漫公考图书界多年的抄袭模仿之风。我们认为,抄袭是缺乏职业品德和研究能力的表现,本套教材研发团队独创“秒杀”理念,全套图书均建立在快速解题的方法基础上,除使用部分真题外,大量题目完全独创,这些题目代表着未来考试的可能和方向,也是光华研发实力的集中体现。
三、提供持续的网络更新和服务
通常图书一旦出版,研发团队后续的研发成果就只能等下一版本再做更新,但广大应试者在应对考试的时候,往往缺乏最新的“武器”。
书籍目录
上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历年真题及精解
第一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历年真题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精选)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
第二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历年真题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精选)
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中篇公共基础知识(A类)历年真题及精解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知识(A类)历年真题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第二部分公共基础知识(A类)历年真题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下篇申论历年真题及精解
第一部分申论历年真题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第二部分申论历年真题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精解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片段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制度的监管离不开法律的依据。微博营销也一样,只有触犯了法律的行为才会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微博营销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者恶意诋毁的现象,并没有相对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规范微博营销必须加强制度方面的监管 B.应坚决制止微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 C.应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 D.微博营销一旦违法就应启动法律程序 2.文字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