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印象

出版社:常子胜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12出版)  

前言

今夫出国学习、考察、洽谈、取经云云,美其名者无计,以迄利名绊身,日处浮躁,大多意在购洋货,观洋景,睹洋人,饱游饫看,履候多福,第终无可得,必至为羊公之鹤,实乃拜金之徒耳,悲夫!是知皆处处留心,关注白云灭没处,独具古今只慧眼,遂记行止,采光影,录景致,写人文,发慨叹,申阔怀者晨星落落,然则必得太华高呼之妙,斯其大异,争知其无悟者之心欤?余尝信乎是也。    辛卯夏五月,时青城草色疏帘绿,风标雅舍明。适余畅游钟灵毓秀五岳之嵩山乘兴返棹,友人常子胜先生著《国外印象》~卷书稿已置案头,并为序求诸三石。念Et者朝朝染翰同奉当事者之情缘,耿耿胸次,余惟心照,故自当应命。甫披览所示之华翰,大有惊鸿一现之慨,越数日,不能辄休。兴之所致,情为所动,旋乐而忘疲,含咀之间,至为欣感,域外景致如梦幻恍恍展于目前,洋语声音若琴弦阵阵萦在耳畔,故掩卷而叹赏吟研不已。    常君子胜者,处呼铁投资发展中心几度春秋,良木之择,自有玉趾实迹在焉,余安敢妄论哉!故不复云耶。盖庶几游衍欧美域外之远尘,繁华中而载谋载惟,形诸笔墨;坐卧闹市闾巷之小筑,青灯前善思善感,神化文章。此为胸中有事,意中有情,目之所及,耳有所闻,然后余绪可言,寓情落笔,心志可知焉。役役衙斋,拨冗操觚,如汤沃雪,人不逮矣,如是而已。    嗟夫!文在记事,意在抒情,乃为文之上品,当可一读耳。卷中多此类,一如《好莱坞环球影城》、《走进西点军校》、《感受中国人在美国》,赋章吟绝,姿态横生,无穷韵味,乃为玉音。子日:“辞达而已矣。”圣人所论甚是,故辞至达意,吟咏品题,文可胜用也。《艺术圣地——佛罗伦萨》、《埃菲尔铁塔及其他》,则素朴不雕,见心见志,非流俗之所艳也。殊得健笔如椽,精思结撰,行手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哥本哈根——童话世界》、《海盗号游轮》,云行笔畅,吉浅文美,淡而多味,盖溢于言象之外,俱见于字句之中。其神游意会,厚积可知,了不可多得矣。《红场》、《圣彼得堡》两文,虽无意于感人,而抒写托物之兴,寄怀仰止之思,复能沁然有味,不啻聆一曲铿金瑟瑟之悦耳,啜一瓯煮茗淡淡之清鲜,信非虚誉也。    忆昔余归去来矣,窃喜乃久期之坦夷,坐拥书城,烹茶洗砚,鸿儒谈笑,骚客往来。今韶华已逝,齿豁头童,聊依清月亲风雅,笑把浮名让世人,绝难顺世迎俗,尤无年少火气,一途无复当年光景,抚岁月,能不叹今昔之感乎。余数十载浸淫诗书画印之雕虫小技以自娱,殆为闲人也。故有闲情,得闲适,亦素昵仁山乐水,时享华夏自然之妙。抑平生无缘踏出国门半步,故看海外一如痴人说梦,恐不及窥豹之管、井底之蛙。复愧腹墨少而笔毫秃,行文技精理奥缺然,何以克当?此中亦如蛙聒,有负雅嘱,区区未尽,觖然一晒耳。    曾化一    辛卯夏五月十一日识于青城三石斋

作者简介

常子胜,1955年12月出生于陕西树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读小学、中学,毕业于包头铁路工程学校、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长期在铁路运输企业工作,现任内蒙古呼铁投资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内蒙古职工文联副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呼和浩特市政协委员。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30多年,在全国和省部级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有多篇作品获奖。主编的《面对SARS我们众志成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首届职工文学创作特别奖,主编和参与主编的广播剧《幽静的山谷》和《产业工人的楷模一一刘怀玉》分别获得內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主持制作的电视片《心路》在全国劳模电视展播中获二等奖。著作有《福生庄养路工区的故事》、《铁路企业思想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

书籍目录

旅美随记 到达洛杉矶 好莱坞环球影城 傍晚点货 海军基地——圣地亚哥 墨西哥北部边城——蒂华纳 中美文化差别 迪士尼——孩子们的乐园 赌城的一睹 洛杉矶乘飞机 波士顿的一天 走进耶鲁大学 初识纽约 纽约的一天 走进西点军校 历史名城——费城 建在森林里的城市 杜勒斯机场 旧金山 感受中国人在美国 到达罗马 初游罗马 艺术圣地——佛罗伦萨 水城威尼斯 维也纳印象 往萨尔斯堡 啤酒之城慕尼黑 斯图加特一法兰克福 科隆一阿姆斯特丹 往布鲁塞尔 卢森堡—巴黎 与法国人的一次公务活动 埃菲尔铁塔及其他 励尔赛宫与卢浮宮 准备回国的一天 旅程开始 哥本哈根——童话世界 挪威——第三届中国文化节 奥斯陆市内的一天 体验峡湾 乘船游峡湾 远眺海盗船 港口——卑尔根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海盗号游轮 赫尔辛基的半天 俄罗斯印象 飞行中 到达莫斯科 红场 克里姆林宫 新圣女公墓 圣彼得堡 冬宫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二个群体是来美打工的。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来到这里,合法也好,非法也好,就是想来这里“混”。他们大多文化层次不高,但有野心。他们抱着多种幻想来到这个自由世界,初来乍到,投亲靠友,吃苦受累在所不辞。他们生活苦,做工苦,都是为了打基础。大多数都是先到华人街(唐人街)找熟人、找零活、熟悉情况、练练手,然后再一步一步发展,逐步立足。他们中有的想挣点钱回到家乡做点事,有的想混得好就不回去了。他们是各城区唐人街上的新生力量,像国内的农民工,一代接一代,真是风风火火闯美国。 第三个群体是上学的。有各个层次的,大多是大学毕业后来这里读研、考博的,有的是国内大学的高才生,真是想来发达国家开眼界。一学成后,感觉好就留下,不好就回国发展;有的是家长高薪送来上大学读研究生的。这在国内前些年特别盛行,这批人有的留下,大多读完后回国找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期来的留学生在美的人数不少,他们中有不少精英,为这个国家作着贡献。一些“海归”已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第四个群体是考察或旅行的。像我们这样来考察或旅行的人,只是暂时在美逗留。年纪大些的小时候受的教育,说美国是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后来也有人说是自由国家,现在定位是发达国家,究竟什么样?有机会亲自来,眼见为实。我们同行者中也有中年人,孩子在上初、高中,来美国顺路考察,为将来孩子出国踏踏路,所以,尽管在美时间短暂,但千方百计就是想多看看,多走走,尽量多地了解一些情况。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不虛此行。因此,最明显的就是不管到哪, “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停车尿尿”。俨然成了“摄影团”,见景就拍,乱抢镜头;又俨然是采购团,大包小包装得满满的,恨不得把美国搬回家,穷家富路,潇洒走一回。 第五个群体就是探亲的。他们大多是老人。这群人中的孩子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到美国留下来的,混得不错的,入了美籍或进入中产阶级的,邀父母来美帮忙照看孩子或料理家务或共享天伦之乐,他们忙而顾不了家,回去也难。父母岁数大了,来了住习惯了多住些日子,不习惯则住一段时间就回国了。

后记

这是几篇跨出国门的随行日记。    出一次国不容易,把出去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简单记录下来,整理出来,告诉朋友们是应该的。因为很多人还没去过,所以为没有去过国外的朋友提供些资料,和去过这些地方的朋友交流一下感受,也是有益的事。    日记中记录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当时的所思、所想,有的巳事过境迁,不一定完全准确,仅供朋友们闲时翻一翻而已。在此衷心感谢为本书作序、题名并给予具体指导的尊敬的兄长曹化一先生,感谢为出版本书给予帮助的每位朋友。

编辑推荐

《国外印象》是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