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者:梁毅刚,李素英,李静宁 编著 页数:266
前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体系的颁布,给高等学校会计学系列课程的教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会计教材的修订势在必行。为了满足会计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组织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这部《基础会计学》教材。本书是河北省省级精品课《基础会计学》和河北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教育创新高地”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高等学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的必修课,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内容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教材共分9章,第l章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第2章、第3章主要阐述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第4章至第6章主要阐述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会计记录;第7章主要阐述编制财务报告前的准备工作;第8章主要阐述财务报告;第9章主要阐述会计循环。本教材在内容体系上,体现出如下特色。 1.内容新颖,与时俱进 本教材编写人员为河北省级精品课《基础会计学》(2004年立项)的主持和主研人员,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使得该课程体系日臻完善,我们将其研究成果及近年来会计学理论与实务中的最新变化融人本书之中。例如,在阐述会计基本理论部分,我们紧紧围绕我国会计改革现状,对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借鉴国内外的成熟理论和经验,力争达到内容新颖、鲜活。
内容概要
本书在吸收最新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我国会计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以最新的会计理念阐述了会计的含义、目标、假设、信息质量要求等基本原理,从会计核算实务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介绍了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基本会计核算方法,以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为顺序深入介绍了会计循环的全过程。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的现实需要,本书除全面介绍手工记账核算程序外,还介绍了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程序。
作者简介
梁毅刚,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从事会计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数十年,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主编基础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理论等教材多部,省级精品课主持人。
书籍目录
前言教学建议第1章 总论 1.1 会计概述 1.2 会计假设、会计基础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3 会计核算的环节与方法 1.4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 1.5 会计学科体系 1.6 会计职业与会计职业规划第2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 2.1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2.2 会计等式与经济业务类型 2.3 会计科目 2.4 会计账户第3章 复式记账法 3.1 复式记账法 3.2 借贷记账法 3.3 会计分录第4章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4.1 会计确认 4.2 会计计量第5章 会计记录(上)——会计凭证 5.1 会计凭证 5.2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分录记录第6章 会计记录(下)——会计账簿 6.1 会计账簿概述 6.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6.3 会计账簿的登账规则和方法 6.4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6.5 会计账簿的对账和结账第7章 编制财务报告前的准备工作 7.1 编制财务报告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7.2 期末账项调整 7.3 财产清查第8章 财务报告 8.1 财务报告概述 8.2 资产负债表 8.3 利润表 8.4 现金流量袁 8.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8.6 财务报表附注第9章 会计循环 9.1 会计循环概述 9.2 手工会计核算程序 9.3 电算化会计核算程序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就需要消耗。无论是吃、穿、用、住、行都必须消耗物质资料,而要取得这些物质资料,就要生产。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总是希望用有限的劳动时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因此,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必须对劳动时间的消耗和取得的劳动成果进行观察、计算、计量、记录和比较,借以评价其经营业绩。可以说,会计就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1.会计的产生会计产生于何时,发源于何地,众多会计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但是,人们对会计产生的内在动因达成一定的共识,即:会计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和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与计量行为,并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之余附带地将收入、支出等事项加以记录,从而为计算劳动成果的分配服务。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有“结绳记数”。西周时代是奴隶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土地归王朝所有。周王把一部分土地和奴隶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士大夫。分封时,需要对土地和人口进行计量、计算,作为赋税征收的依据,同时还要记录国家的收支。为此,西周王朝设立了专门管理钱粮赋税的官员,总管王朝财权的官员称“大宰”,掌管王朝计政的官员称“司会”。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西周王朝(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在夏朝),“会计”一词就已经出现,其含义主要是指收支的记录与计量的意思。清代学者焦循所著的《孟子正义》一书中,针对西周时代的会计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会计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国外曾出现过在陶土、石头或木块上划符号记事的原始记录、计量行为。马克思在对印度古代历史进行研究时,发现原始社会末期,在远古的印度公社里,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在登记农业账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可见,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会计的产生都很早。2.会计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随着生产水平和科技水平地不断提高,节约劳动耗费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日益增强并且难度也不断增加,从而为会计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纵观会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由原始记录、计量阶段发展至古代会计阶段,继而又发展为近代会计乃至当今的现代会计阶段的历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和变化阶段。在会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人们对历史划分的时间观念习惯上讲,大致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主要阶段。 ……
编辑推荐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统计、财税、金融、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也是会计职业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课程是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纳税会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如果朝会计专业方面发展,需要考取的证书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职称资格证(包括初级会计师资格证和中级会计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