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桥梁史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者:《中国铁路桥梁史》编委会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铁路桥梁史》是本世纪初由桥梁专家建议,经铁道部批准组织编写出版的。铁道部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为首的由各主要单位领导组成的编委会,委托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牵头组织编写。2003年3月召开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后受“非典”疫情和铁路机构改革等影响,编写工作一度停止,直到2005年5月,在部领导的关心下,又重新筹组,并召开了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编写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2007年7月完成初稿后由中铁大桥局组织桥梁专家审核修改,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在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修改,最后定稿出版。一、本书的组织编写的简要过程本书编写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建立组织机构,确定编写大纲,开始收集资料工作。2003年3月召开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孙永福副部长在会上作了动员,对编写《中国铁路桥梁史》(以下简称“桥梁史”)提出了要求。各部门对编写桥梁史都很重视,相继成立了本单位的桥梁史编写领导小组、编写组或编写办公室,进行资料收集。因受到“非典”疫情影响,加上铁路体制改革、机构重组等影响,工作进展不平衡,撤销和重组单位桥梁史机构和人员散失,工作无人负责,使桥梁史收集资料和编写工作一度中断。第二阶段(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边收集资料边组织编写。2005年5月,召开了第二次桥梁史编写工作会议,孙永福副部长在会上再次动员,要求各单位重新建立健全桥梁史编写机构,抓紧桥梁史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会上进一步研究完善了编写大纲,并对第一章试写稿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桥梁史编写原则、方法和要求。会后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铁道部档案史志中心联合下发会议纪要,要求各单位迅速行动,加快桥梁史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这次会议之后,各工程局、设计院、铁路局、合资铁路公司、各省市地方铁路局包括香港铁路公司等广泛响应,收集资料工作明显加快,编写工作进展也较为顺利。截至2007年7月底,桥梁史编辑部共收到各单位各方面报来的资料150余份(件),约400万字,图片500余幅。同时,桥梁史编辑部充实了力量,加强了编写工作组织和研究。在编写过程中,对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如基础施工、新型结构、材料工艺、技术进步、经验教训、桥梁美学、前景展望等,曾组织过多次专门研究,统一认识后再写入桥史。2007年7月,桥梁史初稿基本编写完成。

内容概要

《中国铁路桥梁史》是本世纪初由桥梁专家建议,经铁道部批准组织编写出版的。铁道部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为首的由各主要单位领导组成的编委会,委托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牵头组织编写。2003年3月召开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后受“非典”疫情和铁路机构改革等影响,编写工作一度停止,直到2005年5月,在部领导的关心下,又重新筹组,并召开了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编写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2007年7月完成初稿后由中铁大桥局组织桥梁专家审核修改,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在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修改,最后定稿出版。

书籍目录

概述  1.铁路桥梁概况  2.中国古代桥梁建设  3.中国近代铁路桥梁建设  4.中国现代铁路桥梁建设  5.中国铁路桥梁建设的发展第一章 清末时期铁路桥梁建设(1876~1911)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重点桥梁第二章 中华民国时期铁路桥梁建设(1912~1949)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重点桥梁第三章 新中国铁路桥梁建设(一)(1949~1980)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铁路桥梁建设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铁路桥梁建设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铁路桥梁建设  第四节 综述第四章 新中国铁路桥梁建设(二)(1981~2005)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铁路桥梁建设  第二节 “八五”时期铁路桥梁建设  ……第五章 铁路技术改造中的桥梁建设第六章 铁路桥梁勘测设计第七章 铁路桥梁施工及施工机械第八章 铁路桥梁运营管理和维护第九章 铁路桥梁科研与技术创新第十章 铁路桥梁抢修和灾害防治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高强度混凝土是建桥不可缺少的主要材料之一。21世纪的混凝土,将加入纳米、水溶性聚合物、有机纤维等,以不断提高其强度与耐久性。为减轻结构自重,增强桥梁的跨越能力,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高性能、高强度、耐腐蚀性混凝土,减小相关构件规模,提高结构的耐久性。日本已研究使用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可减少施工噪音,防止捣固不良事故,提高施工质量并利用工业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预应力混凝土梁所用的材料也将不断更新,使用非金属预应力材料等,可大幅度提高梁体强度,提高桥梁动载负荷能力。研究开发大型支座、伸缩缝、桥梁的减振阻尼装置(包括拉索减振阻尼装置)等的专用产品,可以提高桥梁的受力性能和增强桥梁抗灾能力。新世纪的铁路桥梁建设,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大江、湖海深水基础和险峻山区高墩及基础工程将是施工技术研究的重点,同时还要解决大跨、重型钢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运输和架设问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我国铁路桥梁墩台和基础方面的工程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铁路桥梁已经拥有不同尺寸和深度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钢管住、打人桩、钻孔灌注桩、重型沉井、泥浆套沉井、空气幕沉井、浮式沉井、高低刃脚沉井、沉井加管柱、沉井加钻孔桩等各种类型基础;除实体墩台外,还发展了厚壁空心墩、薄壁空心墩、桩柱式墩台、构架式墩台、框架式墩台、拼装式墩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箱形墩、半柔半刚性墩、柔性墩、轻型台、锚杆桥台、锚定板桥台及各种高墩等。为发展我国铁路桥梁深水基础,应大力开发和研制更大直径、更大扭矩并能钻斜孔的钻机,为发展海洋多柱基础、设置基础、钟形基础,应开发和研究预制拼装结构与体外力筋技术和大吨位浮吊。钢桥制造方面,应大力采用和发展整体立体划线技术、数控切割下料技术、数控钻孔技术及光电跟踪焊接技术,开发和研制试装、组装检测系统和焊接机器人等设备。混凝土桥施工方面,为更好发展混凝土桥悬灌施工技术,应开发自重更轻、利用系数更高的斜拉自锚式、弓弦式、菱形或更新型的挂篮,强顶推技术的研究,发展自动连续滑道的连续顶推,不断扩大顶推法的应用范围;为更好发展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技术,应开发和研制更大跨、更新型的拼装移动式造桥机;为更好发展海上混凝土桥拼装架设技术,应推广应用预应力拼装结构与体外力筋技术及大吨位吊具。桥梁建设者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攻克跨江跨海长桥、特大跨径、深水基础、超高墩台或桥塔等的设计、施工难题,在桥梁的组合结构、受力体系、复合材料、工艺技术和大型运架设备等方面进行开发创新。新世纪国外桥梁建设的创新,最令人振奋的是,大节段、大块体、大构件和单元桥梁结构,将完全实现工厂化预制,利用大吨位吊船实施现场快速安装。北欧和日本已流行这种新的施工方法。丹麦制成的吊船“天鹅号”起重能力已达8000t。日本“金刚”号吊船起重能力为4500t。一座长达数千米的特大桥,墩台、桥塔、梁体安装等,半年时间即可完成,既不破坏环境,又不污染水域,施工快捷质量好。这也是未来铁路桥梁尤其是跨海铁路大桥施工的发展方向。施工方法的科学组织和管理水平也将不断提高,施工过程配备施工指导智能化系统,利用高能计算机将现场通过传感装置输来的全桥各部位的座标、内力、应力、变形、温度、气象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自动判定和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及保证安全的应急措施,以确保大桥施工质量及安全,万无一失。

编辑推荐

《中国铁路桥梁史》是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铁路桥梁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