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铁路工程地质研究与实践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者:卿三惠 编  页数:234  字数:197000  

内容概要

紧密结合我国西南地区铁路建设实践,系统论述了西南地区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对策;分析了西南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隧道涌水、有害气体、采空区、岩爆与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及膨胀土(岩)、红黏土、软土、盐岩等特殊岩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工程的危害;总结了西南铁路工程地质五十多年来山区铁路选线技术、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技术、地质综合勘探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等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的成就与经验,并对21世纪铁路工程地质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最后还介绍了西南地区穿越“地质博物馆”的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南昆铁路、滇藏铁路、玉蒙铁路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实例。

作者简介

卿三惠,1956年2月生,贵州省息烽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晋升工程师;1993年晋升高级工程师;2002年晋升教授级高工,是国家首批注册的岩土工程师。1982年1月参加

书籍目录

第1章 西南铁路建设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西南铁路分布与规模  1.3 主要铁路通道概况    1.3.1 四川通道    1.3.2 重庆通道    1.3.3 贵州通道    1.3.4 云南通道    1.3.5 广西通道    1.3.6 青藏通道    1.3.7 粤海通道第2章  区域工程地质环境  2.1 地势地貌  2.2 气候特征  2.3 水系分布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与地震    2.5.1 大地构造分区    2.5.2 新构造运动    2.5.3 新构造断裂分布    2.5.4 新构造断裂运动    2.5.5 区域地应力场特征    2.5.6 地震活动概况  2.6 水文地质特征    2.6.1 地下水类型    2.6.2 主要流域地下水概况第3章 区域环境地质灾害  3.1 新构造地震环境地质灾害  3.2 新构造山地环境地质灾害    3.2.1 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3.2.2 山地环境致灾因素  3.3 防灾减灾对策探讨第4章  区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1 斜坡工程地质问题    4.1.1 崩塌、滑坡、泥石流    4.1.2 铁路沿线崩塌与滑坡的分布及其对铁路的危害    4.1.3 铁路沿线泥石流的分布及其对铁路的危害  4.2 岩溶工程地质问题    4.2.1 岩溶地面塌陷灾害    4.2.2 岩溶洞穴及其堆积物灾害    4.2.3 岩溶隧道涌水突泥灾害    4.2.4 岩溶地表水灾害    4.2.5 岩溶地区地裂灾害  4.3 有害气体T程地质问题  4.4 采空区工程地质问题  4.5 高地应力工程地质问题第5章  西南铁路工程地质研究与实践的成就与展望第6章 西南铁路重大工程地质勘察实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西南铁路建设概况  1.3 主要铁路通道概况  1.3.2 重庆通道  (1)襄渝线  自焦柳线上湖北省襄樊,向西经老河口至陕西省安康,然后向西南经四川省的达州至重庆直辖市,全长899km。该线开辟了西南地区与华中地区的又一钢铁通道。l968年4月和l969年3月该线自东、西两端分别开工,1978年6月全线交付运营。  襄渝线穿越武当山和大巴山脉,跨越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沿线峰峦重叠、水流湍急,工程艰巨,桥隧占正线长度的46%,全线90个车站有36个设在桥上或隧道内,洞中有站,桥上有站,构成独特景观,桥隧密度创下当时中国铁路之最。该线建成不久,一些地段出现塌方和古滑坡复活,严重威胁运输安全。建设者在20处滑动的山体上打进288根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创造了制服大滑坡的奇迹。随着襄渝线建成,过去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十堰,现在成为了著名的汽车城。  1980年10月,襄渝线襄樊至安康段电气化工程建成通车;1983年12月,安康至达县段电气化工程建成通车,安康铁路分局成为全路第一个电气化铁路分局。1998年底,达县至重庆东的电气化改造完成,襄渝线全线实现了电气化。当人们乘坐奔驰在襄渝线上的列车,在陕西省安康附近的石庙沟站,还可以看到对面一座轻盈腾空、飞跨汉江的铁路桥,位于安康水电站的专用线上,这就是中国第一座斜腿刚构铁路桥——安康汉江大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南铁路工程地质研究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的质量很好,没得说!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