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者:李庆鸿 页数:398
前言
1962年9月,当我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一次踏进同济大学铁路、道路、桥隧系铁道工程专业的那一刻起,似乎已经注定了我的人生之旅。46年后再回首,竟然已不知不觉地在铁道线路上摸爬滚打了整整40多个春夏秋冬。 40多年来,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铁路工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仅亲眼目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重载、提速、扩能、增效和路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还亲身经历并深切感受到我国铁路工务事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沿着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的“三化”道路,勇于探索与大胆实践的快速发展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铁路工务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拂下,紧紧围绕重载、提速、安全、优质、减员、增效的主题,抓住发展重载运输与实施提速战略的良好契机,大规模地开展了线路结构的强化与改造。通过全面铺设60kg/m及以上重型钢轨、Ⅲ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一级火成岩优质道碴、更换新型弹性扣件和提速道岔、大力发展跨区间无缝线路,使主要繁忙干线基础设备的技术装备标准与我国铁路运输强度基本匹配,并正在逐步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铁路的装备水平。 在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正确方针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从引进、制造、装备、使用到检修、管理已有了比较完整的规模化体系。大型养路机械在实施线路各种修程、既有线提速改造、新线施工、新线提速、轨道检测等技术与管理领域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一个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骨架的我国铁路机械化养路新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铁路运输强度迅猛发展、轨道装备标准日益提高、大型养路机械等先进养路手段的大量使用,我国铁路传统的轨道修程、修制以及养修工作的方式、方法,逐渐显现出其诸多的不适应。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铁道部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
内容概要
《线路养修工作探索与实践》首次以文集的形式,透析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线路养修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具体、翔实、深刻地诠释了线路养修工作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对我国铁路广大工务工作者,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李庆鸿,男,汉族,上海市人,1945年2月出生。铁道部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1967年同济大学铁路、道路、桥隧系铁道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先后在沈阳铁路局瓦房店工务段、上海铁路局芜湖工务段、上海铁路局工务处、上海铁路分局、上海铁路局、长江三角洲城际铁路公司筹备组,任实习生、养路工、测量工、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副分局长、处长、副局长、筹备组组长(正局级)兼副局长、正局级调研员,2008年2月退休。曾受聘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铁道学会工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铁道学会工务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土建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全国绿化奖章.2 004年获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称号、火车头奖章。发表论文40余篇,曾出版液压养路工具、新建时速200km铁路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等专著,主持轨道“状态修”探索与实践、繁忙干线大型养路机械夜间线路大修综合施工作业研究、重载快速线路修程修制改革探索与实践、提高新型轨检车检测能力和优化工作性能、沪宁线上海至南京铺设成功全国最长303km跨区间无缝线路、合宁线膨胀土路基土质改良措施及填筑工艺试验研究等18项重点技术攻关课题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先后获得铁道部、上海市多项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7次创造《中国企业新纪录》。
书籍目录
技术攻关篇大运量重载轨道的钢轨疲劳破损(一九八三年十月),无缝线路胀轨与防胀工作(一九八四年三月)铁路液压起道机(一九八四年五月)轨道接头状态的改善与控制(一九八四年九月)钢轨电弧焊补技术条件(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列车脱轨第一落轨点调查与判断及对脱轨事故调查与预防的几点建议(一九九一年四月)电动道岔结合部病害的联合整治与预防(一九九三年一月)60AT-12单开道岔辙叉直股护轨的局部改造(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用荷载增量法求解无缝线路的稳定性(一九九七年三月)重载快速区段直线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及其防治对策(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优化曲线几何状态控制钢轨不均匀侧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繁忙干线大型养路机械夜间无缝线路维修作业研究(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大型养路机械低温维修无缝线路对轨道的影响(二○○○年八月)提速道岔可动心轨与翼轨胶结抗剪式温度力传递结构(二○○一年十月)小波变换及其在轨道检测中的应用(二○○二年五月)提高新型轨检车检测能力和优化工作性能(二○○二年十二月)大型养路机械夜间线路大修综合施工提高线路允许速度的现场测试与分析(二○○三年五月)提高提速改线段线路开通允许速度的技术对策(二○○三年十月)新建合肥一南京铁路试验段改良膨胀土路基沉降分析(二○○五年十二月)改良膨胀土新线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二○○六年三月)既有线提速至200km/h的轨道养修对策(二○○七年三月)提速线路正线道岔群与相邻曲线连接不平顺的整治与预防(二○○七年八月)改革实践篇根据轨道变化规律探索状态维修途径(一九八一年七月)轨道几何状态的质量控制——介绍“状态修”原则在线路养护工作中的应用(一九八四年十一月)轨道“状态修”探索与实践(一九八五年十一月)轨道“状态修”实践——养路工作的十年改革(一九八九年十月)沪宁线工务一体化改革对策与初步实践(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工务线路设备等级管理探索与实践(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繁忙干线大型养路机械夜间线路大修综合施工作业研究(二○○一年十一月)观念和技术的重大突破——上海局沪宁线夜间线路大修综合施工纪实(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重载快速线路修程修制改革探索与实践(二○○二年十二月)管理探索篇从限制型到适应型——日本铁路改造与管理掠影(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养路工区“一、四、三”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加快“三化”步伐,适应重载快速——关于强化工务安全基础建设的思考(一九九六年五月)奥地利、德国、意大利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使用与管理(一九九七年四月)加强维修成本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一九九八年一月)加强基础建设,培育跨世纪人才——介绍上海铁路局工务处注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建设以“五控”“两适应”为基本特征的工务自控型班组(一九九九年十月)深化管理,务实创新,实现工务工作跨世纪新发展(二○○○年一月)把握头等大事,学会实际本领——与铁道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讨论如何迈出踏上社会的第一步(二○○○年六月)铁路大修综合施工管理(二○○一年六月)内实为本,创新发展,创建沪宁安全优质文明达标线(二○○二年十一月)中国铁路的“路”有了“沪宁品牌”(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沪宁铁路运输系统功能优化管理(二○○三年十月)践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工务工作由限制型向适应型的根本转变(二○○四年十月)
章节摘录
2.2.1 开展优良传统教育 数十年来,上海铁路局工务处历代专业技术人员为工务事业奋斗终生,形成了“团结、勤奋、钻研、求实”的“八字”处风和优良传统。处领导采取各种形式,向中青年技术人员详细介绍工务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当代工务工作者肩负的时代责任,使他们深刻领会发扬“八字”处风继承优良传统的重要性,明白在领导机关工作的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要求。特别是对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工务处都要通过处务会议精心挑选德才双馨的指导工程师,为每1位应届毕业生确定实习课题,指导编制实习计划,落实好合适的现场实习单位。 在应届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加强与所在实习单位的联系,对他们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和考核。使他们尽快了解工务生产技术经济活功的全过程,认知工务工作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吸取营养、增长才干。 同时,明确师、生之间的共同责任,把现场单位对每1位实习生的鉴评作为对实习生考核和对指导工程师“传、帮、带”工作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2.2.2 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两职”教育 为了使中青年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为工务事业发展而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敬业爱岗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风范,上海铁路局工务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两职”教育。 (1)邀请在工务战线奋斗了一辈子的老领导、老专家经常给全处同志特别是中青年技术人员上“两职”传统教育课。宣传几十年来打好工务设备翻身仗的奋斗史和过硬的思想作风、精湛的业务技能、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他们懂得怎样学习、继承和发扬老前辈的优秀传统与奉献精神; (2)经常召开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不仅勉励他们在工务技术业务管理上不断进取,而且教会他们下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要有“插到底(深入到铁路工务工作的生产第一线)、全过程(了解并掌握安全、质量、效率、效益形成的全过程)、追到根(发现突出问题与倾向性问题应追根究源)、两不走(没有整改的对策措施不走、不见落实对策措施的行动不走)、一回头(反复抓、抓反复、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和“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善于对策、善于处理、善于抓实、善于总结”的工作方法,从而在全局工务工作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机关的服务、效率、表率作用。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