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 编 页数:505 字数:803000
内容概要
我国山地城镇地域分布广,地理差别大,发展条件千差万别。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涉及水文地质、地理科学、规划建设、防灾安全、产业经济以及社会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山地城镇规划建设问题,不仅涉及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也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总体思路,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尤其是“十二五”规划对城镇发展的要求。这些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理清思路,认清不同类型山地城镇的优势与挑战,把握山地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律,科学引导山地城镇统筹发展,为我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探寻新的空间,为面广量大的山地城镇空间拓展和建设规划提供有益的探索,趋利避害,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中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城镇发展的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九家全国学会以及重庆市规划局等单位组织了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坛通过搭建多学科、多部门、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深入交流山地城镇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防灾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理论与科学技术,服务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建言献策,为我国全面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是论坛的学术精粹,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从山地城镇的城镇化、城市生态、城市安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发展理念与技术、城市文化六个方面,收录论文59篇。这些论文是经专家评审从114篇投稿中择优选取的,基本反映了国内学者和专家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的先进研究成果,多学科、多视角的对山地城镇发展理论、实践进行了梳理。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转型与重构:山区城镇化的特色化路径
山地脆弱人居条件下的城镇化之路——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殊路径
云南山地区域城镇化的规划实践与探索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山地丘陵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以江西省为例
山地城市新区规划与发展研究——以重庆主城扩城地区为例
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兰州河谷地区荒山利用拓展模式研究
重庆市乡村集中居民点选址量化分析初探
破解土地资源约束探索贵州山地特色城镇化途径
区域绿地系统布局模式探讨——以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为例
第2章 生态与宜居:山地城镇发展的战略选择
国内山坡地规划经验比较和思考
山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环境研究
城市生态用地分类与生态空间规划管理方法的研究
低碳生态规划的作用机制探讨——以深圳为例
山地特大城市“宜居”规划发展路径探索——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规划管理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激励性政策研究初探——以深圳为例
山地城市地面透水规划对策初探
生态型控规中的能源系统整合规划研究——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园区生态型控规为例
“生态底线”理念下长沙城市空间结构的再认识
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与展望
第3章 安全与防灾:山地城镇建设底线的思考
我国山地城镇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山地地震灾害城镇避难疏散的安全对策
灾后重建应注意山地地域生态特征——针对灾害重建的几点建议
山区村镇居民点体系抗震防灾用地适宜性评价
公共政策转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山地城市设计实践——以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为例
山区村镇抗震、防洪建设与减灾对策
灾变环境下山地城市应急避难疏散体系自适应规划
地震、山地灾害与村镇建设
我国山地地质灾害防治与规划建设相关标准与规范的梳理
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以彭州甘溪沟流域为例
我国地震小三角与滑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山地城镇规划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贵州省董苦水库M毫34级水库诱发地震引起岩崩灾害的弹性波地形放大效应
第4章 空间与环境:山地城镇风貌特色的营造
用风景旅游引领承德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承德市双桥区皇家型沟域经济
发展规划为例
灾后山地小镇规划设计——以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为例
山地城镇滨江地带可持续发展初探
山地滨水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研究——以重庆市长寿湖西岸建筑高度控制研究为例
山地滨江城镇沿江岸线景观规划控制研究——以重庆市永川港桥新城为例
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山地城镇绿地系统——从“山体变公园”增绿、建绿新思路,看贵州省城镇公园绿地发展方向
城市化进程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山地居住区规划
构建近郊城市森林营造适宜人居环境
成功的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特征分析
基于生态建设的山地城镇发展初探——以遵义市乐山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三峡库区城市建筑风貌控制体系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人为干扰下乡村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探讨
第5章 理念与技术:山地城镇发展的基础支撑
构建山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初步思考
刍议山地城镇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
漠河北极村生态山地城镇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山地城市重庆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探索
山地工业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与策略探讨——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组团式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遥感影像的山地线性构造分布解译
“山地城市”界定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3S技术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数据标准技术研究与应用
初探山地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第6章 传承与创新:山地城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哈尼族山地聚落人居环境系统探析——以西双版纳三个典型村寨为例
历史风貌协调区的城市设计探索
山地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刍议
山地城市学理论与实践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追忆黄光宇先生
章节摘录
4.2 完善规划,节约土地 保护坝区耕地、城镇上山,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全省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云南省充分认识到保护好我省有限耕地的极端重要性,积极而为,顺势而动,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协调、山坝结合,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突出特色、规范管理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规划思路,使坝区优质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城乡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在指导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日常工作中,妥善处理好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杜绝城镇建设向坝区无序扩张现象,尽量少占用坝区优质耕地,科学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子,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建设山地、山水、田园城镇。逐步形成“人往宜居山坡移,田地留给子孙耕”的城镇发展格局,达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农村一体化”意境。 2012年初,云南省形成了由国土、住建、林业等部门的专家共同组成的城镇上山三个规划联合审查组,采用集中办公方式开展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调整完善审查工作。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全面完成了全省16个州市的规划完善及审查工作,为科学合法合规推进山地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城镇近期建设规划的调整完善,各地(县城及以上)坝区内“退建设还耕地”达1.8万多公顷,基本实现了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 4.3 保育生态,控制人口 云南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建并重,避免“上山必占林”的误区。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严禁各类建设用地占用水源林和公益林,尽量利用荒山荒地、石漠化土地等未利用地或灌木林地、疏林地等低效林地。在山地城镇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谋求一次性解决所有土地问题,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保护好坝区优质耕地,又利用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在山地人口集聚方面,云南省坚持积极稳妥、有序引导,避免急功近利的误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切实做好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规范管理、稳步推进”的要求,科学有序引导山地城镇人口集聚。 4.4 宏观指导、微观培训 稳步推进《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立法进程。《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是云南省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的有力补充,是全省城镇上山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法律准则。根据省人民政府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的安排,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全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起草了条例草案。2012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2012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将“保护生态,保护坝区农田,因地制宜建设山地城镇”作为全省城乡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同时对各州市下一阶段开展山地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