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建筑方案设计 建筑技术设计场地设计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网 编  页数:430  字数:678000  

内容概要

张季超主编的《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场地设计》内容介绍:随着执业建筑师制度在我围的稳步推进,配合注册建筑师考试工作,全国各地已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关考试用书,这些都对考试复习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编制力量或编制范围和实际需要不均衡等因素,以及新规范、标准的陆续颁布等原因,使得某些考试用书在不同程度上尚存在一些局限性。为了提高全国注册建筑师考前培训辅导教材的编写出版质量,更好地指导建筑师做好考前复习,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网统一组织,在各地有关注册建筑师管理机构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选聘在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培训一线工作多年,来自全国著名院校及设计院的知名专家、教授等,按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以最新的设计规范、标准为基础,并吸取已出版的同类教材的优点,通过分析历届考题特点,调查了解应试建筑师的心得体会,总结历届考试的经验,有针对性地编写出全新的考前辅导教材及模拟题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建筑方案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复习精要
第三节 建筑设计
第四节 总平面布置
第五节 平面功能组合
第六节 空间构成
第七节 例题及分析
第八节 建筑方案设计例题
第二章 建筑技术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建筑剖面
第三节 结构选型与布置
第四节 机电设备与管道系统
第五节 建筑配件与构造
第六节 建筑技术设计例题
第三章 场地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复习精要
第三节 场地分析
第四节 竖向设计
第五节 管道综合
第六节 停车场与道路
第七节 广场与绿化布置
第八节 场地设计例题
参考书目
附录1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
附录2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规范、标准及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3 关于调整注册建筑师考试书目内容的通知
附录4 2012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生注意事项
附录5 解读《考生注意事项》(郭保宁陈英)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建筑物中的竖向承重构件主要由墙体承担时,这种墙体既承担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承担风力或地震作用传来的水平作用力。剪力墙即由此而得名(抗震规范定名为抗震瑚。 2)剪力墙既是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因此墙体的布置必须同时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 3)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 4)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故不可能开间太大。对需要大空间时就不太适用。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 5)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平板,可以不设梁,所以空间利用比较好,可节约层高。 (2)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1)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与剪力墙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适用于局部大空间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同时又可用剪力墙来提高建筑物的抗侧力能力,从而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2)普通剪力墙结构。全部由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3)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结构的底部需要有大空间,剪力墙无法全部落地时,就需要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墙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3)普通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图2—8) a.剪力墙结构中全部竖向荷载和水平力都由钢筋混凝土墙承受,所以剪力墙应沿平面主要轴线方向布置。 (a)矩形、L形、T形平面时,剪力墙沿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布置; (b)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个方向布置; (c)正多边形、圆形和弧形平面,则可沿径向及环向布置。 b.单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大: (a)长度很大的剪力墙,刚度很大将使结构的周期过短,抗地震能力太大不经济; (b)剪力墙处于受弯工作状态时,才能有足够的延性,故剪力墙应当是高窄的,如果剪力墙太长时,将形成低宽剪力墙,就会有受剪破坏,剪力墙呈脆性,不利于抗震。故同一轴线上的连续剪力墙过长时,应用楼板或小连梁分成若干个墙段,每个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3。每个墙段可以是单片墙,小开口墙或联肢墙。每个墙肢的宽度不宜大于8.0m,以保证墙肢是由受弯承载力控制和充分发挥竖向分布筋的作用。内力计算时,墙段之间的楼板或弱连梁不考虑其作用,每个墙段作为一片独立剪力墙计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13-建筑方案设计 建筑技术设计场地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书很好,对注册考试帮助很大!
  •   第一次**当网买书总体还不错。
  •   还没看,挺好挺好
  •   还没读 相信对于我的专业会有用
  •   还不错,我就差一门了。争取今年了
  •   收到书有段时间了,今天集中评价一下,很好,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