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邱景源 等编著 页数:172 字数:39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材:设计概论(第2版)》在内容上以延续经典、面向未来为主导思想,既介绍经过多年沉淀的、已规范化的经典教学内容,同时也注重创新,纳入新的科研成果和试验性、探索性内容,并配有新颖的图片,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感。设计基础部分的选图以国内各大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部为主,结合其他院校师生的优秀作品,增加了教学案例的示范意义。
书籍目录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部分 设计内涵
第1章 设计含义
1.1 设计
1.2 现代设计
第2章 设计元素
2.1 线条、空间
2.2 明度、色彩
2.3 肌理、材料
第3章 设计原则
3.1 统一与多样
3.2 平衡与节奏
3.3 比例与尺度
第4章 设计思维与方法
4.1 设计思维
4.2 设计方法
第5章 设计程序
5.1 设计过程
5.2 一般设计程序
第6章 设计师
6.1 设计师的产生和类型
6.2 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
6.3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第二部分 设计特征
第7章 设计的技术特征
7.1 设计与技术
7.2 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第8章 设计的艺术特征
8.1 设计与艺术
8.2 设计的艺术手法
第9章 设计的经济特征
9.1 设计经济学
9.2 设计的管理与营销
第10章 设计的文化特征
10.1 设计与文化
10.2 设计与生活方式
10.3 设计的传统和风格
第三部分 设计形态
第11章 工业产品设计
11.1 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
11.2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要求
11.3 产品设计的程序
第12章 环境艺术设计
12.1 城市规划设计
12.2 建筑设计
12.3 室内设计
12.4 景观设计
第13章 视觉传达设计
13.1 字体设计
13.2 广告设计
13.3 书籍装帧设计
13.4 CI设计
第14章 染织服装设计
14.1 染织设计
14.2 服装设计
第15章 非物质设计
15.1 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15.2 非物质设计的特征
15.3 非物质设计的类型
第四部分 设计史论
第16章 现代设计史略
16.1 现代设计的萌芽
16.2 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16.3 现代设计的成熟
16.4 后现代设计
第17章 设计心理学
17.1 设计与视知觉
17.2 设计与情感
17.3 设计消费心理
第18章 设计美学
18.1 技术美
18.2 功能美
18.3 艺术美
18.4 形式美
第19章 设计教育学
19.1 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9.2 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的探索
19.3 现代设计教育建设的原则
第20章 设计批评
20.1 设计批评
20.2 设计批评原理
20.3 设计批评的历史发展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几个世纪前,非洲人就已意识到肌理在装饰方面的独特效果。图2—24所示的面具展现了四种不同的肌理在同一件设计作品上的应用,既对立又统一。有中轴线的头发,夸张的鼻子、突出的脸颊、橄榄形的眼睛,四者取得了巧妙的平衡,眼睛的样子本身就很独特,它是整个面具的中心。对于喀麦隆高地的土著居民而言,木制面具对部落来说无疑具有根深蒂固的重要意义,即便是部落以外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一艺术品令人陶醉的装饰效果,而触觉肌理在作品中起了主要作用。 “肌理”一词最早的定义与纺织品及其表面有关,这种表面由多种纤维编织而成。肌理,又称质感或质地,是物质表面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性的综合表现。肌理作为物质的“表皮”,表现为一种可视、可触的特性,展现物质材质本身的实体感觉。 肌理包括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自然肌理指的是自然材质所呈现出来的肌理,如皮革的平滑与温润、石材的粗糙与厚重、羽毛的柔细与轻盈等感觉。人为加工的材质则取决于切、磋、琢、磨、刻、凿、压等加工技法,呈现多样与丰富的肌理,如玻璃的光洁与剔透、布质的柔软与细致、金属材质的坚实与光亮、塑胶材质的弹性与韧性等。 肌理还可以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见彩图2—25)。现实生活中可触的物质表面,属于真实触觉肌理;而艺术与设计中在二维平面上的肌理,则是对可触表面肌理的模仿,是一种可视的依靠触觉经验来感知的肌理,可称为视觉肌理。要表现和运用视觉肌理,必须对真实肌理有着较深的了解。一般物质的表面,表现为不同的明暗类型:无光泽、光泽、镜面。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都属于无光泽的类型,如棉麻织品、陶器等,这类物体表面会大量吸收光线,很容易在表面上看到柔和与均匀的明暗层次。表面平滑的物体,属于光泽的类型,如漆器、丝织品等,表面有较明显的反光特征,在表面上可以看到较为柔和的高光和反光。表面如同镜面的物体,属于镜面类型,如玻璃器皿、瓷器、磨光的金属器皿等,表面有强烈的反光。了解诸如此类物体真实肌理的各类特性,有助于在艺术与设计中通过控制高光和反光的强弱和明暗的层次来表现肌理。 肌理具有生理和心理功能,不同的肌理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联想。触觉肌理不仅激发了观众的感官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反应。如:光滑的肌理给人以洁净、温润、冷漠、疏远等感受;粗糙的肌理给人以含蓄、稳重、温暖等视觉感受等。不同的肌理特性也与人的好恶联系在一起——粘着的、多刺的、柔软的、卷毛的——有些让人乐意亲近,有些让人心生恐惧。由于肌理与材质互为表里,不同的材质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肌理,而肌理的不同则可表达材质的特性。因此,从一般物品的肌理上往往可以轻易地看出所用的材料以及材料的档次。肌理还具有审美功能,如原始陶器上的指甲纹、绳纹、压纹、几何印纹等,构成了独特的审美纹饰。现代雕塑对泥材料特性的追求,如服装设计中的“皱褶”等,都表现出对肌理的审美运用。由触觉转向视觉的肌理感,极大地丰富了视觉,可以说,肌理美化了视觉世界(见彩图2—26)。
编辑推荐
《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材:设计概论(第2版)》设计基础部分的选图以国内各大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部为主,结合其他院校师生的优秀作品,增加了教学案例的示范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