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研究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宋立民  页数:147  字数:23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研究》由宋立民所著,建立在务实技术基础之上,讲求“民生为本”的社会理想,合于“以谐万民”的礼制规范是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的三个重要基础。而“宫室有度、文质彬彬”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与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营造
相关背景
2.1 “敬天重人”的政治和思想体系
2.2 建筑形制的演进
2.3 工艺技术的进步
第3章 “宫室有度”的室内空间形态
3.1 空间层次与序列
3.2 角色互补——堂与室
3.3 形状与尺度:“以高为贵”
第4章 “前堂后室”的室内功能细分
4.1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祭祀空间
4.2 朝觐与会客空间:“盛服将朝”
4.3 宴饮空间:“钟鸣鼎食”
4.4 “别男女之礼”的起居与睡卧空间
第5章 室内空间界面形式
5.1 “辟润湿”的室内地面处理
5.2 “御风寒”的室内墙体与柱式
5.3 “凿户牖,以为室”——门户、窗牖形制
5.4 “堂堂高显貌”——室内顶面处理
5.5 室内色彩与装饰纹样
第6章 “文质彬彬”的室内陈设系统
6.1 “藏礼于器”的家具体系
6.2 “锦绣被堂,金玉珍玮”·屏风与帷幄
6.3 “乐与礼并称”——礼器与乐器
6.4 “材美工巧”的食器与盛藏器具
6.5 供“长夜之饮”的室内照明
6.6 室内其他陈设物
6.7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室内纺织品
结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由西周进入春秋,食物来源总体上不再匮乏,人们的生活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开始有人从事非生产性工作。富裕人家还经常有夜间娱乐活动,使得主人与仆人都滞留很晚,随着夜间活动增多便有增加一餐以补充体力消耗的需求。确实的证据,还得靠时间分段的名称去判断:战国时秦国民间使用的《日书》采用十六时制,早上的餐食已由“大食”改称“早食”,午餐称为“晡(bu)时”或“下晡”,在黄昏与夜幕之间是“暮食”或“夜食”时间。由此说明至战国时期,人们用餐进食已由日用两餐改为日用三餐,新的名称也暗示早餐可能不再是最丰盛的了。由此可以推论,中国人吃三餐饭的习俗始于战国时期。 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农业的发展,使烧煮食物的炉灶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设施。人们开始讲究吃的种类与品质,渐及味觉,并进一步讲求烹饪的技巧;之后更是开始讲究营养、进食气氛等。至于器具,最先使用的是烧煮器皿,接着发展盛食器与进食器,而应用于餐饮的家具案、俎等也批量生产问世。 从饮食风俗变化也可以看出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这一时期饮食结构是以谷物为主食,以蔬菜、肉类、水产和果类为副食。肉类食品主要为“六畜”即马、牛、羊、鸡、犬、猪。鱼、鳖也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孟子·告子上》记载着孟子的名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说明与熊掌相比,鱼是日常易得之食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的内容不错,正在学习中。
  •   比较专业,但还不够详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