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艾红华 页数:187
Tag标签:无
前言
设计学院设计专业大部分没有确定固定教材,因为即使开设专业科目相同,不同院校追求教学特色,其专业课教学在内容、方法上也各有不同。但是,设计基础课程的开设和要求却大致相同,内容上也大同小异。这是我们策划、编撰这套“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材”的基本依据。据相关统计,目前国内设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达700多所,仅广东一省就有40多所。除了9所独立美术学院之外,新增设计类专业的多在综合院校,有些院校还缺乏相应师资,应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扩招,使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更为繁重。因此,高质量的教材建设十分关键,设计类基础教学在评估的推动下也逐渐规范化,在选订教材时强调高质量、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是我们这套教材编写的目的。目前市场上这类设计基础书籍较为杂乱,尚未形成体系,内容大都是“三大构成”加图案。面对快速发展的设计教育,尚缺少系统性的、高层次的设计基础教材。我们编写的这套14本面向设计学院的设计基础教材的模型是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部教学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主要院校的基础教学体系整合而来。本套教材这种宽口径的设计思路,相信对于国内设计院校从事设计基础教学的教师和在校学生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参考价值。其中《色彩基础》、《素描基础》、《设计速写基础》、《设计结构素描》、《图案基础》等5本书对美术及设计类高考生也有参考价值。西方设计史和设计导论(概论)也是设计学院基础部必开设的理论课,故在此一并配套列出,以增加该套教材的系统性。也就是说,这套教材包括了设计学院基础部的从设计实践到设计理论的全部课程。据我们调研,如此较为全面、系统的设计基础教材,在市场上还属少见。本套教材在内容上以延续经典、面向未来为主导思想,既介绍经过多年沉淀的、已规范化的经典教学内容,同时也注重创新,纳入新的科研成果和试验性、探索性内容,并配有新颖的图片,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感。设计基础部分的选图以国内各大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部为主,结合其他院校师生的优秀作品,增加了教学案例的示范意义。本套教材的主要作者来自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这些作者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都有专著出版经验,有些人还曾留学海外,并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作者们广阔的学术视野、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都体现在这套教材的编写中。
内容概要
本教材概括了设计概念的诞生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较系统地展示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旨在诱发学生对艺术设计历史中的现象、规律进行理解与思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教材在内容上以延续经典、面向未来为主导思想,既介绍经过多年沉淀的、已规范化的经典教学内容,同时也注重创新,纳入新的科研成果和试验性、探索性内容,并配有新颖的图片,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感。设计基础部分的选图以国内各大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部为主,结合其他院校师生的优秀作品,增加了教学案例的示范意义。
书籍目录
第二版序第一版序第1章 导论 1.1 设计史概述 1.2 现代设计第2章 工业革命与设计 2.1 工业革命前的建筑与工艺设计掠影 2.2 18世纪的欧美设计 2.3 工业的扩张第3章 改革与复兴 3.1 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 3.2 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3.3 新艺术运动第4章 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 4.1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4.2 德国现代工业与设计 4.3 美国现代工业与设计 4.4 英国和意大利设计 4.5 北欧设计第5章 包豪斯 5.1 包豪斯的产生与发展 5.2 包豪斯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5.3 包豪斯学院的设计理念和成果第6章 国际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6.1 概述 6.2 美国的设计 6.3 英国的设计 6.4 意大利的设计 6.5 德国的设计 6.6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 6.7 日本的设计第7章 现代设计的进步与叛逆 7.1 概论 7.2 美国的大众设计 7.3 英国的大众设计 7.4 意大利的设计 7.5 日本的工业设计 7.6 其他欧洲国家工业设计的发展第8章 多元化设计 8.1 概述 8.2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 8.3 其他设计风格 8.4 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 8.5 21世纪的设计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我们可以发现”设计”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艺术品诸元素法则的认识和经营,包括单个部件的比例和尺寸以及所用材料的肌理、色彩和其他特性,如格调与形制,还有诸元素间的对比或和谐。因而设计能显示出构造经营的错综复杂或轻松写意,设计关乎耐心、效率和便利,关乎材料的探索与变换,关乎形式的繁杂或单纯。第二层广义的设计指物品的完成形式概念,通常一个对象的素描草图或成套方案是导致成品过程的重要一环。有些情况下是艺术家或手艺人亲自实现他们的设计,他们直接实验材料,创造可供批量生产的样品模式,而这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设计者独特的创意。设计正如第一层含义那样,是推进完成品的观念阶段,它同样普及所有视觉艺术。总之,构思先于成品;所谓设计包含了宽泛的艺术活动,创意和材料加工的互动仍是理解设计这一术语的关键。
后记
再版修订稿在手中“磨矶”了近8个月仍舍不得放手,深感完善的路没有尽头,行路人愈来愈沉重。稍感欣慰的是可见一些明显的“成就”:查漏补缺好多处,新版比旧版字数增加了3万多;勘误纠错好多个,庆幸伴随忐忑噬搅着内心;众里寻图好多帧,新版插图增至353幅……修改的基本原则是落实、精准、丰富和与时俱进。所谓落实,指的是编辑的内容都有据可查,每一份史料都是客观存在的,重复的名称先考证后取舍;精准主要表现在具体数据上,如设计运动、现象、组织的发起时间,还有设计师的生卒年份等以权威的文本记录为基准,不采用哪怕是约定俗成的说法,譬如服装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曾公开说自己出生于1938年,但他在当地教堂受洗的注册记录是1933年,于是本书便取第二种说法;丰富、全面是作为教材内容普及的要求,三大现代设计分类均囊括在内,当然本教材内容还是有主次之分,工业设计是大头;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部分内容信息的更新,因为设计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今非昔比,相应的数据、说法等已发生了改变,甚至设计师及其作品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编者最为重视和花大心血的地方是落实关键名词的外文附注,二者就像一对孪生姊妹,只有形影不离才会叫人印象深刻,而且外文附注对作为教材的《西方设计史》来说非常重要,就好比迷宫中的窗口、网络搜寻中的引擎,能导引出路的方向。设计史,主要是指现代设计部分,而现代设计主要是西方在引领,学生用外文来探索设计发展的天地之阔与用中文探索之所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磨矶”的数月里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首先感谢湖北美术学院汤麟教授和中国美术学院欧阳英教授的关心和指导,他们是我的专业导师,也是我做人的楷模;感谢中国美术学院江滨博士的督促,他使我工作不敢懈怠;感谢华南师范大学毛建雄老师的协助,他帮我分担扫描、拍摄和编辑整理等繁琐的任务;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对旧版教材内容的品头论足变成了今日新版调整的动力和方向;感谢与此书再版有关的出版社人士,多谢你们的耐心与成全!永远都是下一次更好,所以希望读者不吝赐教和指正,让我有机会得到进步,也使自己的劳动能真正帮到有需要的人。
编辑推荐
《西方设计史(第2版)》是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