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汤铭潭 页数:224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城镇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点,是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和有效途径,也是城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镇信息化一方面与城镇区域统筹发展密切相关,在城镇及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在城镇管理和城镇经济建设,以及信息城镇、信息社区、信息家庭建设中都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城镇信息化离不开城镇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网络是信息传输通道,宽带网、信息港则更是信息高速公路,数据、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源泉。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数据及其存储等在内的城镇信息基础设施是城镇信息化的基础。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极大地推进城镇信息化建设。 城镇信息化涉及城镇管理、城镇经济建设、城镇社区、单位、家庭的方方面面,无论从事城镇的、企事业的、社区的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还是相关研究人员,都需要具有信息化及其基础设施开阔的知识面和较深的相应专业知识,需要备有这方面技术详解的工具书。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书作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信息化建设专委会(筹)策划的城镇信息化及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丛书之一的主要工具书,在编写相关内容和深度上既突出跟踪国内外信息化快速进展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的形势,又照顾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镇信息化进程不一致所产生的不同实际需求;既把握城镇信息化时代的总的发展趋势,又方便不同城镇不同时期信息化建设合理水平的不同选择。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绪论,内容包括信息化及发展趋势、信息化战略目标,以及城镇信息化与城镇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城镇规划管理;第2章城镇信息化规划建设,内容包括城镇信息化规划、城镇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城镇经济建设信息化,以及信息社区与信息家庭建设,涵盖从行政管理到经济建设,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从城镇到社区、家庭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第3~5章分别为数字传输网与城际干线传输网规划建设、城域骨干传输网与宽带城域网规划建设及接入网规划与建设,内容涵盖了从城际到城域、从城镇到社区信息传输网络的规划与建设,突出网络演进与其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侧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理论、方法与实践,提出不同城镇网络设施建设的不同模式与不同标准;第6章信息通信管道网规划建设,内容突出三网融合信息通信网络的统筹规划与联合建设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探索,包括典型城市相关的规划建设创新理念与方法;第7章城镇其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介绍城镇数据及其存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第8章信息通信设施与信息网络安全,内容包括信息通信工程与设备安全监督、信息安全与安全管理。针对在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下不符规范的建设而造成信息通信中断的严重教训和当今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从通信设备与信息网络设施两个方面提出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与安全评价标准;第9章地方城镇信息化建设指引借鉴,突出第2章~第8章城镇信息化及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内容相关的先进地区实践的指引借鉴。
内容概要
本书是城镇信息化及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实用工具书。全书内容涵盖从行政管理到经济建设、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从城镇到社区的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与信息化规划建设指引,以及主要相关没施建设指标,突出相关规划建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不同的理念、方法与选择。 本书可同时作为从事城镇与行业信息化、城镇规划,以及信息网络规划设计的技术、研究人员和建设、管理人员的学习工作用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以及相关专业培训教材。
书籍目录
前言1 绪论 1.1 信息化及其发展趋势 1.2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 1.2.1 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1.2.2 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1.3 城镇信息化与城镇发展 1.3.1 城镇信息化 1.3.2 信息化时代的城镇发展 1.3.3 信息化时代的城镇规划管理2 城镇信息化规划建设 2.1 城镇信息化规划 2.1.1 城镇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信息化规划 2.1.2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信息化专题研究 2.2 城镇管理信息化建设 2.2.1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建设 2.2.2 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2.2.3 城镇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2.2.4 城镇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建设 2.2.5 城镇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3 城镇经济建设信息化 2.3.1 概述 2.3.2 主导产业信息化 2.3.3 教育信息化 2.3.4 电子金融 2.3.5 电子商务 2.3.6 电子物流 2.3.7 旅游业信息化 2.4 信息社区与信息家庭建设 2.4.1 智能化小区与数字社区 2.4.2 小区智能化系统 2.4.3 家庭信息化3 数字传输网与城际干线传输网规划建设 3.1 数字传输网概述 3.1.1 传输网络演进 3.1.2 传输网的应用方向 3.1.3 传输网相关三网融合与下一代传送网技术 3.2 传输网规划基础 3.2.1 传输网电路需求测算 3.2.2 传输网综合规划 3.3 城际干线传输网与规划建设优化 3.3.1 城际干线传输网 3.3.2 城际干线传输网的规划内容 3.3.3 城际干线传输网规划建设及优化基本要求 3.3.4 H省城际干线传输网规划4 城域骨干传输网与宽带城域网规划建设 4.1 概述 4.1.1 城域骨干传输网及其发展策略 4.1.2 城域骨干传输网对应的宽带城域网 4.1.3 城域网骨干传输平台 4.2 宽带城域网及其骨干传输网规划 4.2.1 基于ATM的B-ISDN城域网及其骨干传输网 4.2.2 宽带IP城域网及其骨干传输网 4.2.3 不同城市规模的宽带城域网规划 4.2.4 城域骨干传输网规划 4.2.5 光网络与全光网络及对传输网规划的影响 4.3 城域网局所与其他相关设施规划建设 4.3.1 城域网局所规划建设 4.3.2 城域网其他相关设施建设 4.4 城域宽带网与骨干传输网规划案例 4.4.1 S市信息港构成与规划特点分析 4.4.2 肇庆市端州区城域宽带网规划5 接入网规划与建设 5.1 概述 5.1.1 接入网概念 5.1.2 接入网功能 5.1.3 接入网的演进与发展策略 5.2 接入网网络结构与接入方式 5.2.1 特大城市接入网拓扑结构 5.2.2 大城市接入网拓扑结构 5.2.3 中小城市接入网拓扑结构 5.2.4 县城接入网拓扑结构 5.2.5 城市不同功能区的适宜接入方式 5.2.6 不同接入方式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5.2.7 接入网组网方式与建设要求 5.3 宽带接入网技术 5.3.1 XDSL宽带接入技术 5.3.2 HFC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5.3.3 光接入网(OAN)技术 5.3.4 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 5.3.5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5.3.6 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5.4 宽带全业务光接入网规划 5.4.1 规划原则、内容与步骤 5.4.2 业务需求分析 5.4.3 规划小区划分与大用户选择 5.4.4 网络组成与功能 5.4.5 应用目标与类型 5.4.6 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 5.4.7 相关设施优化 5.4.8 主干网与分配网规划 5.5 接入网规划案例 5.5.1 特大城市新旧区的接入网规划——以福州三义街规划区接入网规划为例 5.5.2 曹县光接入主干网规划 5.6 社区宽带网规划 5.6.1 社区宽带网的组成 5.6.2 社区宽带网的主要接入方式 5.6.3 社区宽带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5.6.4 社区宽带网计算机网络系统 5.6.5 社区宽带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5.6.6 社区宽带网规划方法与案例6 信息通信管道网规划建设 6.1 概述 6.1.1 综合管道网的统筹规划与联合建设 6.1.2 管道网综合规划的基础与依据 6.1.3 管道网综合规划原则 6.1.4 通信管道的分类 6.1.5 管道管孔内径与电缆外径的适配关系 6.2 综合管道容量及计算 6.2.1 综合管道容量 6.2.2 用户馈线管孔需要量计算 6.2.3 中继线及其他线路管孔需要量计算 6.2.4 用户馈线与中继线的平均对数及孑L径分配 6.2.5 出局管道管孔需要量计算 6.3 主干管道与配线管道综合规划 6.3.1 主干管道综合规划内容与规划程序 6.3.2 主干管道的结构与综合路由规划 6.3.3 局前管道规划设计 6.3.4 配线管道组成与管质及孔径选择 6.3.5 配线管道的建筑方式 6.3.6 配线管道综合规划设计 6.4 信息通信管道网综合规划案例分析 6.4.1 B市管道网发展综合规划 6.4.2 肇庆市中心城区综合管道网与光缆管道网规划7 城镇其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7.1 城镇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7.1.1 不同类数据库内容与建设权责部门 7.1.2 城镇数据库建设例析 7.1.3 城镇数据基础设施管理 7.2 城镇数据存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7.2.1 数据存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基本要求 7.2.2 虚拟存储 7.2.3 存储局域网与网络附存8 信息通信设施与信息网络安全 8.1 信息通信工程与设备的安全监督 8.1.1 信息通信线路工程安全监督 8.1.2 信息通信管道工程安全监督 8.1.3 通信铁塔与天线工程质量监督 8.1.4 信息通信设备安装工程的通用质量监督 8.1.5 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监督 8.1.6 数字传输设备安装工程安全质量监督 8.1.7 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安全质量监督 8.1.8 数字数据网(DDN)与分组交换数据网设备安装工程安全质量监督 8.1.9 信息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安全质量监督 8.2 信息安全与安全管理及保障体系建设 8.2.1 信息与信息网络安全 8.2.2 网络安全目标 8.2.3 信息安全等级与安全评价标准 8.2.4 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8.2.5 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 8.2.6 信息安全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9 地方城镇信息化规划建设指引借鉴 9.1 城镇信息化规划建设的总体内容 9.1.1 城镇信息化内涵 9.1.2 城镇信息化规划建设的内容 9.2 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9.2.1 城镇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任务与原则 9.2.2 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内容 9.3 城镇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建设 9.3.1 城镇信息系统的构成 9.3.2 城镇信息资源系统的建立 9.3.3 城镇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 9.4 城镇信息化设施系统的管理与运营 9.4.1 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 9.4.2 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 9.4.3 城镇信息系统管理 9.4.4 政府在城镇信息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的作用 9.4.5 城镇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9.4.6 城镇信息化的法规保障体系10 附录 10.1 原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主要内容 10.2 电信局所规划建设参考指标 10.2.1 电信局所规划参考指标 10.2.2 电信局所与干扰源的距离要求 10.2.3 典型局所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考 10.3 无线通信规划建设技术要求 10.3.1 无线收、发信区规划建设技术要求 10.3.2 微波通道分级保护 10.3.3 环境电磁辐射标准及其辐射强度限值 10.3.4 广播电视设施规划建设要求 10.4 通信管道设施及敷设技术要求 10.4.1 通信地埋管道敷设的要求 10.4.2 通信管道人孑L与手孑L技术要求 10.4.3 通信管道常用管群组合 10.4.4 小区管道 10.5 线路配线网与交接配线 10.5.1 概述 10.5.2 交接配线 10.5.3 用户远端模块的应用 10.5.4 配线电缆设计与建设 10.6 社区EPON综合接入网 10.6.1 概述 10.6.2 EPON网络结构 10.6.3 EPON网络组成与参考配置 10.6.4 主要设施类型与规划建设要求 10.6.5 综合业务接入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学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 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鼓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将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互联网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整合互联网对外宣传资源,完善互联网对外宣传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互联网对外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对外宣传效果,扩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倡导网络文明,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的网络文化创作实践,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蚀,摈弃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4)推进社会信息化 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建立并完善全国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共享。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并完善覆盖全国、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改进医院管理,开展远程医疗。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改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加快全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推进礼区信息化。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编辑推荐
城镇信息化涉及城镇管理、城镇经济建设、城镇社区、单位、家庭的方方面面,无论从事城镇的、企事业的,社区的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还是相关研究人员,都需要具有信息化及其基础设施开阔的知识面和较深的相应专业知识,需要备有这方面技术详解的工具书。《城镇信息化及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作为上述工具书内容和深度上既突出跟踪国内外信息化快速进展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的形势,又照顾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镇信息化进程不一致所产生的不同实际需求;既把握城镇信息化时代的总的发展趋势.又方便不同城镇不同时期信息化建设合理水平的不同选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