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设施与水质处理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主编  页数:138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经济要发展,而且要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配置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村庄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现实、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它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而且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地方推进村庄整治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乡村规划编制和实施较为滞后,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较为薄弱,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不少集镇、村庄内交通路、联系道建设不规范,给水排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环境趋于恶化的态势日趋明显,村庄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交织,村庄住区和周边农业面临污染逐年加重;部分农民自建住房盲目追求高大、美观、气派,往往忽略房屋本身的功能设计和保温、隔热、节能性能,存在大而不当、使用不便,适应性差等问题。  本着将村庄整治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和扎实,本着让农民得到实惠的想法,村镇建设司组织编写了这套《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目的是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可用的村庄整治实用技术,推广各地先进经验,推行生态、环保、安全、节约理念。

内容概要

《给水设施与水质处理》为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之一。书中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的要求,对村庄给水设施及水质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内容有:给水方式;水源;集中式给水工程;分散式给水工程;特殊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可供各省、市、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村庄整治管理人员;农村基层建设技术人员;各镇、乡、村领导学习使用。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农村给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整治目的和基本要求2 给水方式  2.1 给水方式类别及优缺点  2.2 给水方式的选择  2.3 给水方式整治内容及方法3 水源  3.1 水源类型及特点  3.2 水源选择  3.3 水源保护  3.4 水源整治内容及方法4 集中式给水工程  4.1 水质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  4.2 取水构筑物  4.3 水处理构筑物和设施  4.4 调蓄构筑物  4.5 泵房  4.6 输水管(渠)与配水管网  4.7 水厂总体整治5 分散式给水工程  5.1 常见的分散式给水系统及适用条件  5.2 手动泵给水系统  5.3 引泉池给水系统  5.4 雨水收集给水系统  5.5 分散式给水的消毒6 特殊水处理  6.1 特殊水危害与识别  6.2 地下水除铁和除锰  6.3 除氟  6.4 除砷  6.5 苦咸水除盐处理7 工程实例分析  7.1 山东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7.2 集中式供水工程实例  7.3 特殊水处理工程实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给水-13平流沉淀池  适用地区:  适用于全国农村水厂。  定义和目的:  水流平行,颗粒沉降向下完成沉淀过程的构筑物。  技术特点与适用情况:  (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  (3)对原水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5)可用于各种规模水厂,一般用于大、中型水厂。  技术的局限性:  (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标准与做法:  平流沉淀池构造简单,为一长方形的水池,一般与絮凝池合建。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使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稳定,提高水池的有效容积,同时减少紊动影响,以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除受絮凝效果的影响外,与池中水平流速、沉淀时间、颗粒沉降速度、进出口布置形式及排泥效果等因素有关,其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等。  (1)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  (2)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3)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 m,超高一般为0.3 ~0.5 m。  (4)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1,池的长深比应不小于10:1。  (5)农村水厂主要采用人工排泥,可根据原水悬浮物含量采用单斗或多斗排泥。  (6)泄空时间一般超过6h。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给水设施与水质处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