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仇保兴 页数:516
内容概要
本册内容包括《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灾后重建规划》、《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规划文件和标准规范,对灾区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灾后重建生态城镇纲要(代序)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规划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章节摘录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第一章 重建基础 第二节 灾害损失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并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次生灾害。 ——人员伤亡惨重,截至2c108年8月25日,遇难69226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 ——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系统大面积瘫痪。 ——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大量文化自然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大面积损毁,主要产业、众多企业遭受重创。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大片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与破碎,生态功能退化。 第三节 面临挑战 ——生态环境恶化,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被破坏,次生灾害隐患增多,余震频繁,导致生存发展条件变差。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极大。 ——部分地区可供建设的空间狭小,不少地方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异地新建城镇、村庄选址及其人员安置难度很大。 ——企业损毁严重,就业压力大,而许多地区并不具备通过就地发展工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条件。 ——不少灾区群众成为无宅基地、无耕地、无就业的人员,加之灾害造成的恐惧心理,医治灾区群众心理创伤需要较长过程。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大量损毁,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更加紧迫。 ——依法解决灾区群众当前急迫问题与保持区域长远可持续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矛盾和情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