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美利坚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麦修  页数:39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春雨喜从天降。我和几个同事以及其他一些朋友从北京出发,搭乘大韩航空公司的航班前往美国进行一次参观考察。这是一个干旱的春天,华北大地已经数周没有见到降水了,大地干渴得焦躁不安。然而这天一大早,久旱的京城却突降春雨,而且一“降”便不可收拾,淋淋漓漓、潸然不绝。人们都为这难得的春雨而喜悦。在我们从城里前往首都机场的一路上,细雨绵绵、云雾蒙蒙、车轮飞转、水花四溅,前方的高速路以及路两旁的树木、村庄、城市都被掩映在雨幕中,原先剽悍、粗野的北国此时变得像是江南了。车子带着春雨和喜悦驶进了机场。在候机大厅里,我们考察团的团员们按时聚齐了。显然,所有人都沉浸在远行前的兴奋、喜悦、期待与好奇的情绪中。虽然考察团的人数较多,但大家仍然很有秩序,仔细地听两位领队的指令并服从安排。登机的手续很顺利,我们很快就坐到了飞机上。飞机在雨雾中滑向跑道,然后马达轰鸣起来开始加速,然后冲刺,然后离地了。离地后,霎时便钻进了厚厚的云层。我俯身从机舱的舷窗向外望去,外面一片白雾茫茫,什么也看不见,也分不清上下左右,只是本能地感觉到飞机正向着东方,像狂风一般掠去。我回身靠在座椅里,闭上了眼睛,但心里却不停地嘀咕着:我们终于踏上这一行程了,但这一行才刚刚开始,在前面等待我们的是喜是忧还未可知呢。我们为这次赴美国参观考察准备了很长的时间。这期间的困难、挫折、磕绊、关节,真是林林总总、不胜枚举,组织一个活动着实不容易啊。飞机上,团员们都高高兴兴地有说有笑,喝着饮料,畅谈着下飞机后的打算,我却一个人半躺在座椅里,闭着眼睛,怎么也没有高兴和兴奋的感觉,这可能是久战之后的疲劳吧。不是身体上的疲劳,而是精神上的疲劳。我感觉到我现在所需要的不是抗争和奋进,也不是高兴和喜悦,而是安静和随波逐流,随着飞机向着东方而去。飞机很快就降落在韩国的仁川机场。因为这是大韩航空公司的飞机,所以我们要在这里转机。考察团的团员们从机舱里鱼贯而出,然后购物、休息,然后再安检、登机。在排队等候安检的时候,我们的男领队杨先生排在我前面。我看到他一边排队,一边还在捧着一本书痴痴地看着。我很好奇,便问道:“杨,你在看什么书啊?都快上飞机了,还在看,好痴迷啊。”杨回过头对我笑着说:“哈,是一本诗集,前两天刚买的。我想利用这次出差的时间,好好地读一读,既是学习,也是消遣。”杨的神情是那么自信、那么安然,从他的口气中和眉宇间,可以感觉到他对生活的浪漫追求。“噢,好雅兴。”我笑了。我和杨是多年的好朋友和兄弟,我知道他很有潜质,天分也高,尽管是学理工科的,但对文学和历史却热心有加。他平时经常写一些诗,有时甚至也要求我来写,以求共勉。我本不是写诗的料,手头慢,才思也不敏捷,所以当几年前杨要求我写诗的时候,真是犹豫和迟疑。但勉强写出来几行后,杨和几个朋友都说还行,于是,我也就有了点信心。但我认为,写诗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写诗而写,也不单单是因为对文字的喜好,而更多的是为了实际生活中的交流,“诗”实际上是这个交流的媒介。我和杨之间,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媒介,才得以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互相了解。所以,我写的东西大多是直白的、告知的,缺少浪漫和想象,不像杨那样,写诗对他来说是情感的宣泄,或者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此时,看到杨对“诗”如此痴迷,就连在排队等候安检的时候,还在痴迷地读,我真是又敬佩又羡慕,敬佩他的勤奋,羡慕他的超脱和飘逸。我想,杨今后定会成为一个诗人的,即便不是蜚声诗坛的诗人,也一定是一个生活中的诗人,一个性情中的诗人。很快,飞机又起飞了。我的思绪也离开出发地越来越远了,心情也比起前一程更轻松一些了。顶棚上吊着的电视机里开始播放轻松的节目,很多人忙着寻找耳机,调整着各种频道和音量,机舱里很快就升腾起一股既温馨又活跃的气氛。我戴上耳机,听着那蓝色的爵士,脑袋里闪现出的却是刚才杨在排队时痴迷看书的景象以及他说话时的表情和神态。是啊,一个人可以身体疲劳,但不能心理疲劳。现实生活是很疲劳的,但要从这现实生活中寻找乐趣,要学会享受生活才是。生活本来就是一首诗,有苦有甜,有顺畅有艰涩,有得意有失意,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就将生活彻底诗化呢?何不干脆就将生活看成是一首诗呢?我半躺在座椅里,任思绪飞驰,脑子仿佛真的进入了诗的境界。空姐开始发饮料了,机舱里更加活跃起来,一杯橘子汁放在了我面前的小桌板上。机舱外的脚下仍是白雾蒙蒙,看来整个东北亚都是春雨喜降。眼瞅着机舱外面的茫茫天地,突然有一股让自己写些什么的冲动。我坐起身,拿出笔,在餐巾纸上开始写出一些词和句子,稍顿,想一想,再写。一杯饮料的功夫,我写好了,自己默读了几遍,觉得还通顺、押韵。我在餐巾纸上写的东西是这样的:天洒落春雨润旱田添离愁车行雨雾间天刺破云层又重现惊俯首汪洋脚下边天日落日起昼夜短似疾风直向美利坚我拿起餐巾纸,站起身,向后排去找杨先生。走了几排后。见到杨,我说:“杨,受你的感染,我写了一首诗,给你看一看,请指教。”杨和周围的一些同伴们拿过我的写有诗句的餐巾纸,读了之后,都说好,我自然也高兴起来。杨提议说:“让我们利用坐飞机这段时间来写诗吧。”众人也都说好。就这样,在笑声中,在诗句中,我们开始了美国之旅。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具有多年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工作背景,将近十年来在美国若干次的考察旅游中的一些感想、心得以游记随感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所见所闻、感想或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的政治体制以及所形成的一些政治、文化理念。内容还涉及了美国的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及艺术等领域内的一些事件、现象和思潮。本书适合于规划工作者和大众读者阅读,拥有较广的读者群。   本书适用于建筑、城市规划大中院校师生、规划师、城市管理工作者及大众读者。

书籍目录

似疾风(代序)日影斑斓 遥远的猜想 海上漂来的五月花 血雾中的启悟 白色的永恒 钢铁玫瑰花 沙漠里的幽怪柔波舐 新奥尔良的第一课 庄园寻梦 脱掉沉重的外衣 欢快的错乱 海边的狮子风雨岁月 画出来的城市 冥冥之地 总统也不能为所欲为 永远happy 灵魂何所依 费城故事 制约与平衡 小住友人家 自由奔放的歌声 遭遇抢劫 凭吊在零点地带 绿色公园与橘色之门 告别纽约 雪夜日记碧湖绿洲 感受赖特 清新的明州 中国中心 拜见卢先生 萧先生和萧太太 动物医院 贺家做客 迷雾德鲁斯 到美国家庭中“留客”彩云追梦 优山美地 生命在美丽中陨落 多彩的世界 明天会更好 静夜思后记

章节摘录

日影斑斓遥远的猜想二飞机在颠簸,估计是遇上了气流。我想象着哥伦布乘船在海上颠簸的日子,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和心情。哥伦布确实太了不起了,他不光有勇气,而且还很执著。正是这个执著使得他功成名就。哥伦布是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在社会中流行开来,哥伦布自己对此也深信不疑。由于热爱航海冒险,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提出资助的请求,以实现他向西航行而到达东方国家的设想。但哥伦布的请求都遭到了拒绝,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两方面: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刚开始流行,许多问题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哥伦布到处游说,鼓吹向西行可以到达东方之国被许多人看成是江湖骗子。一次,在审查哥伦布西行计划的听证会上,一位审查委员问哥伦布:“你说地球是圆的,船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甚至可以回到出发港,那么我问你:如此这样,必有一段航行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得上来呢?”这个问题提得真是太好了,其逻辑简单明了,无懈可击。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能语塞,无言以对。当然,这也情有可原,因为,此时距离牛顿出生还有160年,距离万有引力的发现还有200年。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的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更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是经过传统的东方海陆联运商路运输而到达欧洲的。所以经营这些商品运输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后记

一个中国的工程师,因为工作的关系到美国去了若干次,于是对美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产生了兴趣,并对其略加探究。将几次赴美回来写成的东西凑在了一起,拼成了一本书,而书的文体却是不伦不类,既非日记,也非游记,既非读书心得,也非学术论文,既非散文,也非小说,但总体来看称作杂文总该还是可以的吧,或者就是一个大杂烩也无妨。但不论怎样,它是这个工程师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拼凑出来,算是完成了一份作业。书中对美国的政治体制加以介绍。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成文立法形式确定国家体制的国家,而且是西方国家中,乃至世界各国中首先以立法确定“三权分立”这一政权体制的国家,这一个所谓的立法就是《美国联邦宪法》。200多年来,该宪法一直指引着美国在前进,尽管其中增加了一些修正案(27条),但其精神没有改变。“制约与平衡”的思想导致了“三权分立”的设置,同时“三权分立”也助长了“制约与平衡”。现今的美国,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制约与平衡”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美国文化的一大特征。美国宪法修正案前10条是关系到人权问题、私有财产问题的法律条文。这些条文对在全世界范围内重视人的自然权利(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权)、推动人权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后人称为《权利法案》。美国的司法制度实际上也体现了人权精神。书中以所见所闻、感想或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的这个政治体制以及所形成的一些政治、文化理念。除了这些,书中还涉及了美国的城市、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内的一些事件、现象和思潮。虽然各个篇目、章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论述手法显得粗糙、生硬,对问题的认识也囿于简单和幼稚,但都是工程师真实的心迹。书的题目原拟为《重走新大陆》的,主要是想到了100年前梁启超曾写过一本《新大陆游记》,欲仿效之,但经过和周雪梅女士、张建先生的磋商,最后定为《重走美利坚》,应该更贴切。感谢黄居正先生、马红杰先生、张建先生、周雪梅女士、黄翊女士在本书的编写、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热情帮助。但愿本书不辜负他们的一片诚挚之心。麦修于2008年夏

编辑推荐

《重走美利坚》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走美利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