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 作者:庄惟敏主编 页数:119
内容概要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2007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创出两年来的新高。面对全国房价的飙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仅靠市场无法解决,须由政府承担责任。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24号文)首次明确提出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书籍目录
对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保障制度的认识政府住房保障的对象与方式关注住房保障中的市场规律住房政策的技术标准及其研究方法城市更新中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探讨我国廉租房建筑设计研究近现代城市发展脉络与中国住宅的现实选择人人有房住——成都公共住房保障体系全接触天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探讨谈经济适用房规划中的人文关怀——以天津瑞景居住区瑞秀小区为例提升中低收入人群居住品质问题的探索——以青岛浮山新区为例关于西安市廉租房建设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封面:绿城·蓝庭手绘图服务型社区——绿城·蓝庭园区服务体系介绍绿城·蓝庭上海·绿城玫瑰园绿城·上海绿城绿城·桃花源绿城·深蓝广场功能性之美社区参与的绿化建筑从居住街区到时尚街道的嬗变——日本东京表参道面面观从“自然村”到“城中村”——深圳城市化过程的村落结构形态演变居民视野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以襄樊市陈老巷历史街区为例
章节摘录
插图:一种为陆上的聚落,一种是靠海的渔村聚落。现存的客家聚落和其他式样的聚落,是深圳移民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深圳明清以来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本文所研究的原始村落“标本”。据史载:清廷颁布的“迁海复界”招垦令,导致闽、粤、赣等地客民向粤东沿海大规模的第四次客家移民迁徙,当时的深圳属复界区,是客家移民地目的地之一。早期深圳的客家人居住地多属山地丘陵,客家先祖迁徙移居开拓疆域,在荒莽的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聚落村寨,世代人共处一域,同宗同源,血脉相联,组成了中国社会典型的宗法社会关系,自然村落及其建筑的形态则充分反映了这种宗法社会结构的理想图式:客家人的聚居建筑在选址、建房的时候秉持风水学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建筑布局按昭穆等级制度,讲究尊卑高下之分。这种建筑内在的社会学意义,一直延续继承对后来村落建筑的发展仍产生很大的影响。古老的民居保留了历史的价值,见证着深圳早期历史的存在,客家老屋作为深圳这个年轻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城市中展示了其独特魅力,暗示出其背后的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和地域性的建筑文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加速着这些客家原生态聚落和建筑的衰败,自然村的居民在商业的诱惑下,正如B,韦伯曾经指出:“现代化的过程是系统吞噬原有传统社会的过程”。面对城市化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也许我们在付出更沉重的历史代价。
编辑推荐
《住区(总第27期)》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