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建筑书店(原建筑社)  作者:陆邵明  页数:254  字数:40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以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即空间体验的深层心理学角度,来揭示了人对于场所的体验与感悟。书中通过建筑空间与戏剧艺术叙事和内容组织安排的类比研究,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研究了城镇、建筑特别是园林空间客体,在研究视角、内容和方法上都颇具新意,丰富了经典的场所理论和设计方法,拓展了对建筑本体理论的认识。

作者简介

陆邵明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建筑空间及其创作理论,已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EI收入3篇;设计作品曾参展于上海美术馆等。

书籍目录

导读绪论 情节的缘起——空间体验  一、无法替代的空间体验  二、体验及其艺术  三、体验的对象——空间及其结构关系  四、体验对于空间的意义及其相关研究  五、心时代在呼唤:源于体验艺术的空间作品第一章 什么是空间情节  第一节 情节: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无处不在的情节    二、聚居空间图景中的情节与表现  第二节 空间情节:关于空间客体与主体生活体验的复合整体    一、空间情节的“来龙”与“去脉”    二、空间情节的类型    三、空间情节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相关空间理论的研究    一、相关空间理论的继承与补缺    二、研究定位与意义  附:相关概念的区别第二章 空间情节有哪些构成要素  第一节 有意味的题材与概念    一、格尔尼卡(Guemica)的启示——形散而神不散    二、什么是有意味的概念  第二节 特定的主题道具    一、道具    二、主题道具的特征    三、主题道具情节编排的可能途径    四、主题道具之间的关联方式  第三节 充满活力的场景    一、什么是场景及其活力特征    二、场景类型  第四节 令人惊讶的顺序变化    一、空间秩序    二、令人惊讶的顺序编排类型  第五节 谜底逐渐揭开的线索    一、谜底逐渐揭开的策略    二、不同题材的线索编排类型  第六节 生动有效的细部    一、细部的有效性    二、细部的生动感  第七节 空间情节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案例分析    一、空间情节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式    二、案例分析第三章 如何生成空问情节  第一节 转变设计师的角色    一、采集情节    二、学习写作空间剧本    三、学会编排    四、体验空间全过程  第二节 让自然说点什么    一、水与空间情节    二、光影与空间情节    三、声音与空间情节  第三节 必要的蒙太奇回归    一、蒙太奇的定义    二、空间蒙太奇的类型与策略结语 空间新秩序都市新生活后记注释索引插图索引表格索引参考文献附:译名对照及注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情节”一词常出现在文学剧作中,其实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情节与故事,人们在空间中的生存活动及其空间体验也是由无数细微的情节所构成。空间情节源于体验,如果说电影是用镜头与画面、书籍是以语言和文字在讲故事的话,建筑便是以不同空间的排列与衔接在讲故事,同时也是各种故事的发生背景。生活远比戏剧更精彩。
    建筑艺术与众多艺术门类相容通,是让人身心游走其中,从感官而上升到精神层面感动的场所。其与影视、文学、戏剧的不同在于实实在在的身心接触并体验,既在情节中穿行,又是情节发生的主人公,具有选择性、复杂性与偶然性。
    本书没有重点写建筑的实体部分,而是以空间体验的深层心理学角度,来揭示人对于场所的体验与感悟。对建筑空间与戏剧艺术叙事和内容组织安排进行类比研究。读来不由联想起老子说过的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道德经》第十一章)。我们无论怎样建造实体,归根到底是为了使用其空间,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即:用“无”才能生有。因此对空间体验的研究以及空间情节的编排和剪辑尤为重要。
    空间情节是一种动态的空间审美方式,在空间设计中运用情节可以唤起使用者空间体验上的连锁反应与感受,丰富拓展空间的内涵与体验深度,同时增加空间作品体验的参与性于趣味性;使用者在空间体验中不断理清空间结构关系,逐渐建立场所感,不断地参与其中并体验空间带来的场所精神。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多有空间结构的蒙太奇手法。视点间的节奏转换,空间的节奏变化,也都是承先启后。实虚、动静、曲直、影像等形成层次丰富的情节画面,园林空间也由此变得无限延伸,意味无穷。本书对大量传统空间情节进行了提炼和研究,指出“空间情节”是一种基于内容的空间关系的编排手法,如闪现、蒙太奇、多线索、空间性格的转变与复合等。并运用空间脚本的方法来对空间情节进行预构,最大限度的考虑人的体验。本为建筑术语的“蒙太奇”手法也在文中回归了。
    随着人们追求城市、建筑个体和内部空间的连续发展,特别是对心理空间的要求提高后,对于空间的不确定性兴趣渐浓。虚拟、渗透、多元的空间应运而生,这种情况也同时发生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如何在多元空间中保持诗意与想象,单纯与繁复之间的界限如何把握,信息与情节的阈值到底在哪里,这是当代建筑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许生活本身会有答案吧。
  •   出版的书太多了,“读经典”是唯一选择。看几页就可以决定买回去的标准:学术论文类的书籍,心血文章,深入透彻,浓茶,买了有用,可以“再生、派生”这本书“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好书。
  •   本书围绕“情节”这一概念展开,以空间为载体,从一个戏剧化、文学化的角度引出对于空间的理解,而且也将情节这样一个具有文学剧作特征的字眼用来概况空间中的种种所见、所闻、所感,进而启发设计者能够将对于空间的认识从体验生活自身的细节入手。这是国内著作中难得一见的观点。
  •   哲学的方法去体验建筑的情节
  •   这书看了会对建筑空间有不一样的感受
  •   看这本书收益匪浅,主要讲述各种空间,及其空间对人的影响,很实用的书。
  •   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看不懂,不过内容挺丰富的,文字和图片相结合。
  •   不错的一本书!观点比较新颖
  •   现在都在当当买书,觉得方便打折又省力,就是要是买多能再多点折扣就更好了
  •   终于在当当网买到了~ 不错~
  •   该书很有收获,就是一定要多看,看深入的就会懂。。
  •   书很喜欢,当当的送货速度很快
  •   还不错啦。。
  •   应该不错。不好意思提供不了更多的细节。。。
  •   非得把电影情节强加到建筑本身。从头至尾说了一件事情,翻来覆去,颠来倒去
  •   研究生写论文时候可以借鉴,一本比较理论的书籍
  •   可能咱们到达不了这深度吧 越看越晕~~
  •      作者认为“空间中的情节”是一种生活结构的空间关系的编排手法,探讨的是不同空间中的情节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编排空间方能更好地产生场所感。通读全文后,反而对于“情节”到底指的是什么感到越发困惑了。作者提出空间的编排、空间主题、空间道具、空间关联的一系列概念,说白了应该就是空间叙事。通过空间编排叙述特定的事件。但到了二三章,作者对于“情节”进行了反复的概念偷换,谈到空间的主题时,“情节”成了建筑理念或概念,谈道具时,又让人感觉是在探讨空间的场景,而谈到空间细部以及空间体验,又成了知觉现象学。特别是从作者找到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这种被反复偷换的概念。并且,作者为了找到符合他个人观点的建筑案例,在整个浩如烟海的建筑历史中搜索,无论何种风格流派,无论基于何种理论的建筑,只要稍微能符合他的观点就被提出来作为案例。那这样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对于各种建筑流派建筑理论毫无立场?类似后现代这样现在看起来可笑庸俗的建筑也被作者提出来做为案例大肆颂扬。
       最让我感到可笑的是,作者在第一章第三节说明了相关空间理论的继承与补缺,其中就有对建筑现象学的“存在空间”和“场所精神”的所谓继承和补缺。问题随之而来,建筑现象学强调回到事物本身,强调人对于建筑最直接的体验,建筑并不传达特定意义,建筑的意义就在于它本身;而作者所谓的空间情节本质上就是空间叙事(可参考作者相关论文),在这里空间是传达特定意义的,空间与要传达的意义是一种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一种符号学观点。 理论的出发点各不相同甚至观点矛盾,何谈继承与补缺?(且作者所谓补缺,是指舒尔茨的理论只注重集体记忆忽略个人记忆,但从作者后文的探讨来看,也只是基于集体记忆而已。)同时,文中还不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错误,以及对于建筑师案例的个人误读、牵强解释。
       总而言之,作者就是想借鉴文学剧作学来进行空间叙事的研究,非要用上“情节”这个看上去更理论化更高深的词。就“空间情节”本身来看,这种事先进行的刻意的情节安排,也只适用于极少数建筑类型。体验建筑是人存在于世、认识世界的方式,倘若加入过多的“事先安排”过多的“空间情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剥夺了人通过自身最直接的体验来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的权利。此书一年半以前读过一遍,没想到再读时感受差异却这么大。本来想给两星,鉴于在绪论中以及正文中散布的几点收获,还是给三星吧。
  •     (首先说一句,对于这本书,我觉得最难以理解的地方恰恰是这本书的书名----空间中的情节。情节到底是个什么?估计能写篇论文探讨一下。)
      
      这本书是我在网上看了许久才决定买下来读的,源于对书名的兴趣----“情节”的论述。但是看过之后,总是觉得书中的相关论点虽切中了所要表述的空间中的细节、情节影响设计师的设计操作这样一个认识层面。但是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的实在、深刻。总觉得还是在隔着一层纱去看待事物。
      
      讲述空间的理论著作也有不少,难度也是相当的大。要想对于建筑空间的表述从概念直至操作层面深入探究一下恐怕不是一般的学者能够胜任的。这本书从一个戏剧化、文学化的角度引出对于空间的理解,而且也将情节这样一个具有文学剧作特征的字眼用来概况空间中的种种所见、所闻、所感,进而启发设计者能够将对于空间的认识从体验生活自身的细节入手。这是国内著作中难得一见的观点。但是,还是前面所说的,就是感觉作者是想很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而且也用了很多的篇幅去试图让自己的论点扎根,但是还是给人一种想深入深入不下去的感觉,至少从读者自身感觉就是一种:“噢,原来是这样的,但是为什么是这样的,怎样就这样了?”像之后一系列这个问题就没有深入的再谈下去。
      
      譬如,在讲述里伯斯金设计的犹太人纪念馆时,作者阐述了大师是将历史情节转变为作品中的线,体现在了博物馆的地下、地上、地面的联系不断的线。。。。。。。但是,怎么体现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诚然,在书的后两个章节,作者着重阐述了营造空间情节的具体手段与方法,但是其论述的角度是以剧作创作研究的方向进行展开,对于我们这样的没有受过太多的艺术熏陶的人来说,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的;而且在列举案例时对于案例分析的力度似乎也是很难以捉摸的。
      
      
      总之,这本讲述空间的书,从观点的出发点看,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的,也是一本很有深度的好书。但就是欠缺了一些能让读者大呼过瘾的劲,或许作者的意图是想让读者先提高自身的艺术修为,然后再品读这本书吧。
      
  •   这本书写的太晦涩,我觉得还是拉斯姆森的比较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