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空间作法笔记

出版时间:2005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片山和俊  页数:236  译者:陶新中,董新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果我们将表现某种地方风格的空间特征称为“空间作法”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说世界就是空间作法的宝山、宝库呢?…… 让我们一起去旅行吧。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旅行,也可以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倘若在自家的附近散步,就会知晓左邻右舍的事;倘若去外地旅游,不仅对当地的情况,而且对自己下榻之处也会有所了解。那么就让我们将旅行的足迹延伸到国外吧。这样对那些平时未曾想过的日本的某些事情便会时时牵挂于心,并急于前往了解。

书籍目录

中国福建省 喧闹的街巷之旅中国江苏省 边缘空间之旅印度 遮蔽的布局伊拉克 领域化的空间之旅直布罗陀海峡 融合的空间之旅英国 连绵的地形之旅荷兰 墙壁建筑的风貌之旅联邦德国 有序的空间之旅北欧 厚重的风貌与建筑之旅

章节摘录

  福建省 喧闹的街巷之旅  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是熙熙攘攘的上海。街市上犹如奔涌长江、连绵不绝的人流。此起彼伏、铃声不绝的自行车潮。穿梭其间的公共汽车与轿车。沿街店铺中摩肩接踵、前来购物的人群。此情此景令人一眼看去似乎一切都是在杂乱无序、依照着谁也不知晓的规则 运动着。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喧闹,不知如此多的人究竟是从何处集聚而至。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运送这些人的交通工具竟然会是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也可能是人口稠密的缘故,无论是步行者还是自行车都非常多。与日本不同,在这里人与人、车与车、人与车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近。实际上也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感觉上的不同才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日本的熙来攘往、上下班交通的高峰时间段和民间节日的庆典活动期间,以及繁华街道处虽然也非常热闹,但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出现在特定的时间与场所。而上海则不然,不分时间与场所,随时随处总是那么热闹。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市场。也许正是这种喧嚣、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由此产生的珍爱生命之感,在那里所感受到的奇妙的令人安心的感觉,以及这种熙熙攘攘才是吸引我们进行此次中国之旅的最大魅力所在。  我们准备从喧闹的都市开始,先到上海,再到福州、泉州、厦门等福建省的大街小巷,以及广东省的广州及与香港有关的区域进行一番考察。  标题中的“街巷”(日文为“巷街路”)一词是笔者依据中国城市街巷的组成类推所产生的自创语。该词表示相当于住宅周围胡同的那些“小巷”、“巷”、商业街及普通道路上常见的“街”和组成都市中心骨架的“路”。P11-1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都市空间作法笔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关注城市空间,既有与建筑的结合,又有具体规划层面的实施,对设计很有帮助
  •   蛮不错的,很适合开拓思维
  •   先有的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觉得很有用,就有了全套都买到的想法,书很好,就是有些脏了!
  •   系统的读了读,痛快
  •   理论切合实际
  •   读这本书的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正好符合了作者的“让我们一起去旅行”的主题,再加上笔者并不过分专业又富有专业知识的分析实在是引人入胜。总而言之,整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又不生涩,只是如笔者所说的那样只是进行了一次“比较的旅行”。本书总体是把空间印象放在首位考虑,并按各种不同的喜好及兴趣进行多种类推。本书共介绍了中国福建省、英国、荷兰、北欧、中国江苏省、伊拉克、直布罗陀海峡、联邦德国、印度一共9个大的区域。在对每个大区域的描述中除了总结每个区域的总体空间特性之外也分别提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等等。因为每个地区的执笔者不同所以也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分析和理解。另外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只要是读过此书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本书是1989年整理完成的书籍。所以在对于现代建筑,现代都市的分析也是当年的。对于书本一开始对上海的映像是“如此拥挤的城市而交通工具只有公车和自行车”当然是天方夜谭了。当然作于现代建筑方面,这本书用轻松,生动的描写方式记录了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建筑,作为为现在的建筑研究也是很有价值的。第一章介绍的是福建省。福州近郊的闽江岸边建有遮阴效果极佳的大屋檐住宅,而稍稍进入内陆所见的则是版筑(土墙)的住宅。在泉州的周边地区,所看到的是以连绵不断的陡峭山脉为背景建造的没有挑檐的民居群,形成不知与欧洲何处相似的景色。但是在稍稍往南的泉州,房屋的屋顶上则增设了翘屋顶,并在朝南一侧建有女儿墙。另外笔者认为中国房屋以出入口、起居室及左右两侧为卧室这种基本平面的布局形式可能也是由于交通闭塞、运输受限、以及物流不畅所造成的.在安徽省皖南的山区有许多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村落。沿街建筑群的一层是厚厚的墙壁和小小的门窗;二层是与房屋宽度相同的大窗户。此外,安徽省的渔梁街是一个商业发达的村庄。在中国,因水运在交通运输中所占比例比较大,所以河川沿岸村庄的商业都比较发达。在这里,一层为沿街商业的住宅建筑群鳞次栉比,狭窄的街巷十分热闹。建筑的二层挑出街面,行人可在下避雨,这样的建筑形式不由令人联想到这不过是骑楼建筑的一种延伸。在这一章节中多次提及骑楼,包括厦门,安徽,苏州等地。这不由让我联想到了上海的南京路上的很多沿街店铺也是骑楼的形式,其建筑物的正面采用了西欧风格的露台或窗户进行装饰等骑楼的特征。还有我们考察过的苏州,沿街的联排建筑很多也是骑楼的衍生。所以通过本书了解到骑楼运用于不同的建筑形式,有很多衍生的形式但是骑楼无疑是一种相当实用人性的,这种建筑空间有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建筑正面用西欧的风格或窗台进行装饰也富有变化。而且如果作为店铺的话二层正好能作为仓库也是十分的功能化。总之,沿街骑楼建筑中的一层部分都具有统一向内缩进所产生的连续阴影效果的一致感。接下来介绍了上海的复合型沿街建筑群。介于上海过于密布的人口上海的里弄式住宅最具代表性,作为一直生活在上海的人也最感同身受。虽然目前上海作为高度发展的大都市但是只要深入“内部”还是不难发现上海仍存在许多那种由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派生出来的拥挤的建筑。目前,最让人觉得欣慰的是上海并没有一味的摒弃以前的石库门建筑,学习西方改造的手法,使过去的建筑形式与现代结合让她们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其中在读此章与其他章最不同的感受就是,由于生活上海,考察过安徽民居和苏州对这些笔者的分析尤其的感同身受。所以老师说的要实地考察时有绝对的价值的,在对于的本书阅读中也特别的体会深刻。接下来介绍的是印度,印度当地的气温十分高。以进入街区,由于鳞次栉比的房屋紧密相连,所以当穿行于大街小巷时,就可以利用房屋产生的遮阴躲避阳光的暴晒。房屋内因墙壁隔热及小窗的穿堂风,使人感到十分舒适。不难看出,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是建立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提供舒适度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的一味的追求时尚的建筑往往忽视了这里点。这又让我想到了著名女建筑师ZAHAHADID扎哈•哈迪德为消防站所设计的场所,它的造型时尚但最终因不符合消防队员的需要马上出动完成任务的复杂空间而被废弃了。而在印度,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设计,这也是我们今后设计中最要也是最先考虑的一点--------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并达到精神上合感官上的满足和需求。还有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直布罗陀海峡的融合空间之旅。地处沙漠的城市间建设基础就是如何获得水的来源。当人们无法直接从河流或清泉中获得水时便会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想方设法将水引到需要的地方。另外,为了蓄水,有安置在宫殿中庭的大量水盘,路面的铺设都是不让水白白的流走,这也让我体会到建筑的作用除了满足人的基本使用之外还有更多实用的价值。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先会对要分析的大区域有一个宏观的看法与认识。在对其当地的建筑,人文,和一些比较细致的方面做一个分析。这让我们有学习的地方,作者的张弛有序让人即使是看到没有涉足过的地方也身临其境,这当然也归功于笔者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轻松的表达方式才能让我们在不同的世界的领域自由的游历。
  •   适合专业学生阅读的书,挺薄的一本。16开的,还凑合吧。日本人写的。
  •   五本日本人写的入门教程,超级的好。
  •   这本书太浅显,适合休闲看。书的内容貌似不丰富,与25银子相比,有些贵了。
  •   这本书还不错,还算满意,但是要慢慢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