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民居

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其钧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民居是中国古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旧时的官式建筑总是从民居建筑中吸收养分,民居建筑的某些构造方式一旦被官式建筑所采用,就反过来限制民居继续使用。但民居又在新的方面继续发展,譬如民居的雕刻装饰,就明显优于官式建筑。研究民居,不仅对于人们了解中国传统的营造方法大有裨益,而且对于人们了解民俗文化也大有帮助。作者调查民居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包括香港和台湾。此书运用大量的说明图画来解释和说明一些典型的传统民居和村落,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实用和有趣味的图书。

作者简介

王其钧,1954年生于江苏徐州。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后就职于徐州市文化局、文联、国画院。1987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研究生,1990年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就职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1996年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移居加拿大,先在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工作,后任自由撰稿人,专职从事建筑艺术书籍的写作工作,其作品颇丰,其中代表作品如在台湾南天书局出版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获1993年度台湾图书最高奖——鼎奖;另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的《中国古建筑大系》荣获1995年度中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王其钧是其中“民间住宅建筑”分册的作者。1992年作为建筑指导,随同中央电视台《中国民居趣谈》剧组到各地拍摄,并于1994担任中央电视台的这-12集的电视系列节目的主持人。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书籍目录

一、历史看民居二、因地制宜的宅居三、民族聚落的典型四、不越雷池的堡垒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约我这本书稿时,是2001年底,由于琐事缠身,一拖就是两年。交稿在即,正式考虑书名时,觉得就叫《图说民居》最妥当。不要叫什么严肃的大名字,用这种最明了、最通俗的书名就好。1989年4月底,即将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的我拿着学校研究生院印的一式四份的“双向选择”合同书,挎着一个双肩背包到北京去给自己找一个工作单位。当时,我的同学普遍都比我有信心,因为同学的年龄普遍比我要小十岁以上。年轻就是资本,大家都是奔向大的设计院或高校去找理想的工作。而我体认到我的大学是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就读的,因而设计不是我的所长。既然受限于此,我就到同学都瞧不起而我又热爱的出版单位去找工作。没有遭遇到任何曲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周谊社长便同意接收我,而且还对我说了让我兴奋不已的话“我会委以你重任”。并要求我一答辩完,不要等办那些毕业手续就先来北京工作。我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不久,周谊社长就分给我一项工作,让我承担一本《民间住宅建筑》的撰写工作。于是我就和出版社负责摄影的同行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资料收集工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一个研究生所能个人使用的国家给的经费仅仅是800元,这还包括最后的论文印刷等等费用的支付。所以我作为研究生时的民居调查费用十分有限,但是有充裕的时间可以支配。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给予的采访费用十分充足,我们出去常常是坐飞机,到乡间是包出租车。经费不成问题了,可时间又变得极其有限,我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书稿的写作。看来鱼和熊掌兼得实属奢望。无论怎样说,仰赖于周谊社长对我的信任和重用,使我在短短的几年中,不仅有机会完成一些民居书籍的写作,并将中国主要地区的民居都走访了个遍,至今回想这些,也始终感激于心。1992年,中央电视台教育节目部计划拍摄一部《中国民居趣谈》的节目,导播阎东先生邀我做建筑指导,并随同摄制组一同去各地拍摄。这又是一次使我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采访一次中国民居的机会。我们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走了十八个省、市、自治区,拍摄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民居。由于携中央电视台的优势和建设部的支持,所到之处我们都得到当地政府建设部门提供的方便,使我们以成倍的速率收集素材。

编辑推荐

《图说民居》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说民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