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

出版时间:2002-12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吴晓勤  页数:181  
Tag标签:无  

前言

  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物产丰富,地形多变,易守难攻,因而成为中原士族逃避战乱的首选之地。在公元4世纪初晋末、9世纪末唐末、12世纪初宋末的三次朝代更迭战乱中,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徙皖南,经过与当地古山越人的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原汉人为主的移民社会。中原移民带来了当时中原先进的文化,经皖南嘉山秀水的陶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明中的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唐宋以来,皖南就人文兴盛,名人辈出,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尤其到了南宋,其典型代表徽文化崛起,至明清,发展达到顶峰。徽文化以程朱理学、江戴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篆刻、徽州刻书、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剧、徽菜,以及众多的地方民俗风情等为代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特点鲜明。  徽文化是一种极具典型性、辉煌性、丰富性的地方特色文化,为研究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特别是分布在整个皖南地区为数众多的古村落,成为徽文化的载体,它保留了保存完好的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古亭等,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这些古村落多为明清时期的遗存,集建筑、环境、传统文化为一体,选址、布局、建设既考虑了物质因素,更注重精神要求。古村落建设大多依山傍水,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古村落建筑考究、风貌统一、布局自然,体现出极高的设计创作水平,也体现了皖南地域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当中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在过去的岁月里,这些古村落不同程度地受到自然风霜雨雪的侵蚀、战乱等人为破坏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有的早已面目全非。剩下保存较为完整者,如黟县的西递和宏村、黄山市徽州区的唐模和呈坎、歙县许村和渔梁、休宁县万安、绩溪县大坑口等等,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护压力。因此,研究如何在整个皖南地域范围内,对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村落和文物古迹进行规划保护,以保持古村落的传统风貌格局、历史信息及其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显得日益迫切。

内容概要

皖南古村落是徽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如此独特而完美的历史人文景观,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对皖南古村落的保护规划进行研究,是通过对古村落进行保护规划的同时,进一步探究皖南古村落的共性特征,进一步发掘古村落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从而保护和发扬皖南古村落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参与本书编写的同志,都是皖南古村落保护和管理的专业人士,并直接参与完成了西递村、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本书既有他们对皖南吉村落研究发掘的理论探索,也是对古村落保护规划实践经验的总结。因些,本书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徽文化的研究,还是对相似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为规划、建筑工作者及高校建筑相关专业的教师琢学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皖南古村落规划保护方法基本研究第二部分 皖南古村落规划保护方法专题研究第三部分 黟县西递古村保护规划实例第四部分 宏村保护与环境整治规划第五部分 附件

章节摘录

  种种,从不同层面反映徽商夸耀富有、退隐官宦的闲情雅致和读书人虽居陋室而格调高古的不同心态。  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堂名匾额、装置固定楹联、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居住者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庭院小巧玲珑、出奇制胜、幽雅自然的文化情趣在黟县西递村得到充分体现。在庭院胜景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达到了即景可吟的境界。  皖南古村落民居的题额,除一部分为通用的吉祥性词句如“吾爱吾庐”、“钟灵”、“毓秀”之类外,大部分均结合宅主的自我情趣,或状景、或抒情,各具特色,有直抒胸臆者,也有寓意深刻者。如屯溪商界巨贾程维宗年迈后,题其轩为“知还”,西递胡文照在仕途得意时,于家乡建屋时便题“作退一步想”,为公共交通让出一尺多宽的地界,此外,如“桃花源里人家”、“井花香处”、“吾爱吾庐”、“亦园”、“半闲”、“浣月”、“枕石小筑”、“笔啸轩”等,体现了较深的文化层次,使情、景融合,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文化遗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