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白宫

出版时间:2013-5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西蒙•约翰逊,郭庾信  译者:綦相,刘晓锋  
Tag标签:无  

前言

译者序美国首都华盛顿距离白宫西侧一个街区、18街和E街交叉路口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幢八角形三层红砖小楼(Octagon House)。这座现归属于美国建筑师协会的不起眼建筑曾是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1814-1817年的临时办公地。因为在“1812年战争”中,英军攻入华盛顿,把这个新国家的总统府——白宫付之一炬。这一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块无法抹去的耻辱印记。火烧白宫,如今成为西蒙•约翰逊和郭庾信两位学者以古讽今的意象。在两位作者笔下,美国正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与200年前被外敌纵火羞辱相比,这更像是一次自焚,炙烤着白宫,吞噬着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的经济根基和社会信心。国家债务成为45年来美国经济成长中的最大梦魇,除了有5年短暂的预算盈余外,其余各年白宫基本上都在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近两年,美债已然给世人呈现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惊悚剧,让全球金融市场几度乘坐过山车。从2011年夏季的“债务上限”之争导致美国国家信用遭到历史性降级,到2012年年底的“财政悬崖”,再到最近民主、共和两党关于“自动减赤”的口水仗,其间还夹杂着联邦政府几度险些关张的闹剧,美债令世界各地的看客看到了热闹,也令人急切地想探寻背后的门道。2012年年底总量就已突破16.39万亿美元新上限的美债到底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这样的诘问无疑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历史已经证明,不存在所谓“永不凋零的国家信用”,关键是有多长的时间跨度。简言之,债务的产生在于入不敷出。税收少了,开支却在增大,经年累月,急性病变成慢性病,且遗传给子孙后代,总有一天会面临存亡之忧。从财政上看,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伴随的政府救市开支扩大及私人债务不断变成公共部门的或有负债,另一方面且更为棘手的是美国人口趋势的变化。随着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医疗保健费用持续上升,社保和医保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债务问题更加结构化、长期化、复杂化。然而,还不止于此,用美国前总审计长大卫•沃克的话来说,造成美国债务的,不仅仅是财政问题,而是“预算赤字、储蓄赤字、贸易赤字和领导力赤字”的叠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朝野两党抱定各自的思想源流和治国理念奋力博弈,迟迟不能就削赤减债方案达成一致,这一点倒是和200多年前美国立国先驱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间的“大小政府”之辩一脉相承。如果说经年不愈的债务沉疴让政治家焦头烂额的话,那么对一代经济学人、智库精英来说,它却成为思想荟萃盛宴和学术生长源泉。围绕着国家债务主题的辩论从未停歇,远的不说,2005年遍行全美的“财政警示之旅”、2008年播映的专题记录片《美国债务真相》(I.O.U.S.A.)、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肯尼斯•罗格夫合作在2009年和2011年分别推出的《这次不一样》和《债务十年》等,在这一领域都影响深远。约翰逊和郭庾信,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另一位是法律和管理咨询专家,他们此前合著的《13个银行家》曾经细致地描摹了美国金融历史。正如书评人所言:“政治家不关心经济,经济学家不了解政治,而约翰逊和郭庾信对两者都精通。”在本书中,他们努力淡化党派色彩,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把美国核心的经济政治问题解释得如此清晰和生动,从历史到现实,从叙事到说理,读后让人能对美国政治机器的运转和决策过程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同时,作者不仅解释现象,还提出了从医改、社保等问题入手解决债务问题的建议。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这种理解可能更具现实意义。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长期趋势下所经历的债务问题,以及在艰难抉择下的政策选择,也许能为我们多提供一个关注和思考的视角。綦相、刘晓锋2013年3月

内容概要

美国已经深陷债务之中,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人均债务超过了3万美元。围绕着赤字、税收和开支的激烈斗争困扰着华盛顿,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僵局使政府濒于债务违约的边缘。然而,两党夸夸其谈的政治家越多,事情看起来越有可能没有进展。
《火烧白宫》揭开了国家债务的面纱,揭示了国家债务的来源,勾绘了一幅清晰而且有吸引力的图景,它显示了如何在壮大经济、保留政府核心功能的同时解决美国当前的债务危机。本书揭穿了关于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这些关键服务必须被削减到最低限度的错误说法,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急速增长的国家债务问题,并建议在不使中产阶级家庭和老年人陷入贫困的同时,消除它对美国人所享有福利的威胁。
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本书可能更具现实意义。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长期趋势下所经历的债务问题,以及在艰难抉择下的政策选择,也许能为我们多提供一个关注和思考的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西蒙•约翰逊 郭庾信 译者:綦相 刘晓锋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他是国会预算办公室经济咨询小组以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处置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郭庾信(James Kwak),康涅狄格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他目前是哈佛大学法学院公司治理项目研究员。在此之前,他曾是一位管理咨询专家和一家软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书籍目录

赞誉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引言1 第1章永不凋零的国家信用11 战争、债务和税收13 奠定基础16 和衷共济21 压力测试27 为战争筹资30 第2章黄金的终结33 纸币革命35 硬通货38 美元的胜利:1944~197145 无休止的债务:1971年以来的情况51 第3章有赤字不要紧56 抗税历程58 潮涨潮落63 昙花一现的预算盈余70 全面减税73 无良银行家81 第4章联邦政府职责何在87 资金跑到哪里去了89 政府究竟有多大96 我们如何支付这一切100 它变得更糟糕103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112 第5章为什么要担心115 政府和家庭如出一辙116 政府破产了119 将由我们的子孙来埋单121 债务损害了经济增长125 没有人愿意借给我们钱129 没有人能看到它发生133 债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137 第6章对基本原理的辩论141 经济增长与效率143 公平147 不要伤害151 采用稳步推进的方式153 第7章我们往哪里去158 税收削减159 社会保障163 医疗保险166 国防171 能源172 金融175 小项目176 税收支出179 消费和储蓄186 总结188 结论195 附录201 注释207 致谢286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尽管说美国货币建立在金银基础上,但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货币供应量是受贵金属数量来制约的。与货币并存的,是各式各样的信贷,使得即使没有任何货币存在也能进行交易,而现代金融体系则保证能大规模系统性地制造出信贷。在私营商业银行业务方面,美国起步较早,部分也是出于市场的需要。”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商业至关重要,无论在这个偌大的国家内部运输货物还是向海外输出商品,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卖方希望尽快收回资金,买主也不愿意现在交款而几个月后才能收货,商业汇票(商业信贷的一种形式)就应运而生,其后诞生了现代意义的银行体系。 要解决这个问题,银行靠的是创造货币。银行通过释放出政府发行的货币(当时是政府铸造的金币或银币,现在是政府印刷的纸币),收回部分货币:银行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储户存人的存款或者回收的贷款。当银行对外放贷时,就把这些钱交给借款人使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新货币产生。但更常见的情形是,银行为借款人开立一个账户,并将贷款款项贷记在该账户中。举例来说,如果你今天从银行获得1万美元的房屋净值贷款,银行有了一张经你签字承诺到期偿还1万美元的借据(这成为银行的资产,因为银行可以将其卖给别人换来现金),同时,你的支票账户就会增加l万美元(这是银行的负债,因为你可以随时到银行把这1万美元提走)。你支票账户里新增的货币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19世纪早期,没有电子记账,银行交给你的可能是“银行券”——银行印制的一种纸币,可以随时随地兑换成金银。”当时人们愿意接受银行券,其程度不亚于当今人们同意银行贷记自己的支票账户:用起来比携带沉重的金银币更方便,而且广为通用(尽管不是世界通行)。”在正常情况下,很多人都愿意持有这种能换成金银的纸币,而不愿意持有金银本身。正因为此,银行券就成为一种货币形式(银行存款也同理)。 虽然说银行券能随时随地兑换金银,但银行一般都不在自己的金库里储存足够数量的金银币以备银行券被全部同时兑换。例如,1832年,美国第二银行只储存700万美元的金银币,但实际发行出去的银行券却高达2140万美元,此外公众还在银行存了2280万美元的存款。”其他银行也多按此操作。所以说,尽管美国的货币是构建在金银的坚实基础之上,但货币供应取决于私营的商业银行愿意承担多大的经营风险。这就是说,银行容易受到金融恐慌的打击,特别是在19世纪早期缺乏监管的环境下。一旦存款人或纸币的持有者担心银行无法将纸币兑换成硬通货,他们就会争先恐后蜂拥至银行窗口,把自己的钱提走,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经营稳健的银行也会抗不住挤兑而倒闭。在美国立国早期,各州存在各种各样控制单个银行风险的制度,但银行倒闭还是经常发生,比较严重的是1819年、1837年、1857年、1860年和1861年。银行对付挤兑的一种做法就是暂停本银行的纸币兑换金银,这在1812年战争(火烧华盛顿事件之后)和内战期间曾经发生过。换句话说,银行发行的纸币可以兑换成金银——直到不能兑换为止。

媒体关注与评论

里亚卡特·艾哈迈德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金融之王:破坏世界的银行家》一书的作者    对于任何想了解财政问题真实原因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本书讲述了美国如何陷入预算困境的令人着迷、生动的历史,并对美国如何才能摆脱它进行了客观冷静、不偏不倚以及充满智慧的分析。    查尔斯·弗格森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    《监守自盗》的导演    在这本有影响力的书中,约翰逊和郭庾信解开了美国国家债务辩论的党派之争和复杂性,使我们清楚地理解它为什么会有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美国的未来非常依赖财政赤字水平控制以及经济增长投资,而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实现这二者。    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    获奖作品《碰撞世界金融新版图》    一书的作者    通过技巧性地将债务辩论置于深刻的历史背景下并且提出详细的建议。约翰逊和郭庾信为今后几年将更加热门的国家辩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那些想了解国家债务与美国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了恢复财政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工作机会和降低不公平所必须做出选择的人。这是一本必读书。    比尔·布拉德利    前美国参议员    《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的共同发起人    约翰逊和郭庾信写了一本每个美国人都应该读的书。它为我们理解当前的国家债务问题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背景。《火烧白宫》一书充满了智慧和独特的建议,它告诉我们只有当公民们了解政治困境的严重性时。政治家们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期待这本书成为最畅销的书吧。

编辑推荐

《火烧白宫:美债,从哪里来,往何处去》编辑推荐:美国立国先驱眼中朴素的合众国何以变成庞大的债务帝国,对一个道德社会的最终考验是我们留给后代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人都喜欢债务错觉,因为真相本身过于复杂,保持财政平衡只有两种方法:要么节约开支,要么增加税收。

名人推荐

对于任何想了解财政问题真实原因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本书讲述了美国如何陷入预算困境的令人着迷、生动的历史,并对美国如何才能摆脱它进行了客观冷静、不偏不倚以及充满智慧的分析。——里亚卡特•艾哈迈德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金融之王:破坏世界的银行家》一书的作者在这本有影响力的书中,约翰逊和郭庾信解开了美国国家债务辩论的党派之争和复杂性,使我们清楚地理解它为什么会有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美国的未来非常依赖财政赤字水平控制以及经济增长投资,而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实现这二者。——查尔斯•弗格森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监守自盗》的导演通过技巧性地将债务辩论置于深刻的历史背景下并且提出详细的建议,约翰逊和郭庾信为今后几年将更加热门的国家辩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那些想了解国家债务与美国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了恢复财政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工作机会和降低不公平所必须做出选择的人,这是一本必读书。——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获奖作品《碰撞:世界金融新版图》一书的作者约翰逊和郭庾信写了一本每个美国人都应该读的书。它为我们理解当前的国家债务问题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背景。《火烧白宫》一书充满了智慧和独特的建议,它告诉我们只有当公民们了解政治困境的严重性时,政治家们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期待这本书成为最畅销的书吧。——比尔•布拉德利前美国参议员《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的共同发起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火烧白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债缘何而来,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本书很好地做了说明
  •   很好,看了知道了美债的来龙去脉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