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出版时间:2013-5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罗西•马奇-史密斯  译者:鲁小华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荐序内在小孩每个人小的时候大致都经历过一些创伤,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完美的。这些创伤来源不一,可能是被拒绝、活力能量受压抑、麻木不仁、缺乏温暖、紧张、受虐、被比较、被苛责、被批判……这些创伤中最大的挫折,是不被支持做原来的自己,而被制约成为别人(父母、老师、整个社会)所期望和要求的人。带着这些制约,我们的纯真、美好、爱心、信任开始瓦解,不复存在—纯真变成多虑信任变成不信任自然流露变成精神崩溃和自我怀疑热忱变成担忧生机盎然变成沮丧和缺乏活力抒怀变成催促自然地主张权利变成好战或无法保护自己……这些清单列不完,而我们就在这些过程中受伤了。内在受伤的脆弱情感层,形成了一个脆弱受伤的小孩,无法长大……推荐序一对生存来说,任何关系都必不可少我们早已扩大了笛卡尔对个人存在,即“我思故我在”的定义,但当我阅读罗西的书时,却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定义。我想从个人的理解出发,以“相关”代替“思考”来形容她的主题,尽管我不喜欢这个短语:“与我有关,故我在。”(I relate, therefore I am)虽然开始听着觉得很别扭,但我还是愿意继续这么使用。孤独的、精神分裂的人看上去是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但他们清楚地存在自我意识和个人存在感(personal existence),这样的个体依然与自己或其他非人客体是有联系的,即使这种联系很窄。对生存来说任何关系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关性(relatedness)是关键因素。我和你们(读者)之间也需要相关性。虽然关系治疗显然是本书的主题,但“相关”本身比“关系”(relationship)更为宽泛。作者通过这本书清楚地说明了相关以及关系。她论证了我们目前的态度、愿望、恐惧和行为中有多少是由不可知的历史经验控制的。当下的情景并不是新的,而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的重复发生,无意识要对这种情景做出反应,这就是弗洛伊德的“被压抑的回归”,或是温尼科特的精准观察,即恐惧崩溃并不是一种新的体验,通常在很久前就体验过。“根据我的经验,有那样的时刻,病人需要被告知,那种崩溃—他害怕自己的生活被毁掉的恐惧已经发生了,这是事实,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发生在潜意识中。”罗西融合了不同的治疗理论且应用于实践,给人们留了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可以采用各种途径来对潜藏的事情进行阐述、修通以及工作。一名综合型医生或治疗师如何才能轻松融合两种治疗方法,罗西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找到许多不同角度的文献实属难得,这不是折中主义,而是在她书中看到了严谨的思想融合、微妙的见解,以及与主题有关的工作。罗西不同寻常的写作风格在于她会采访一些没有公开个人故事和经历的人,她采访的原话与援引资料的数量不相上下。书中对于普通人和专业咨询师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也与她的主题密切相关。罗西运用这种方式,突出不同部分的相关性。充分重视与他人的融合是重要的,但尽可能将我们自身不同方面进行联结同样重要,这称为次人格(subpersonalities)或内在客体(internal object),或任何令你感到习惯的称呼。罗西在书中重点强调这种在我们内心世界不同部分之间建立关系的必要性。此外,罗西也论述了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相关性,见第4章。接着,她特别提到了亚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以及这种病症如何影响到夫妻关系,这也是这种类型的书的一个独特特点。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罗西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即对前一代人和后一代人来说,代际间的内在关联要大于外在表现。相关性存在于一切之中,这需要治疗师多角度多层面地体会和感悟。毋庸置疑,治疗师和来访者间的关系是心理治疗行业的核心。罗西作为一名治疗师,其经验从她所掌握的案例中就可以感觉得出,更为显而易见的是,从她的干预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与来访者建立关系的能力。关系随处可见,我们需要对相关性有所思考。在思考个体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问题时,笛卡尔脑中或许还没有整体构想,不过思考本身也是一种相关。第7章讲述了思考和挑战先前假设的重要性。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同样,我也没有忘记“相关”作为动词可以表示讲故事。作为一名作家,罗西讲述的故事精彩纷呈,读者读起来欲罢不能。这本书使我想起了许多事情,那些我已经知道但却没有投入足够重视的事情,同时也促使我反思,这本书不仅可供初学的治疗师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治疗师学习,也可以是来访者和有兴趣的大众人群的手边书。这本书的显著特点需要进一步探究,只有不拘泥于其中的一个部分,才能了解关系整体如何运行。关系相互连接,呈现出交织的网状结构,这方面在八个章节中会有讨论。我曾形容这像是翻花绳—我们儿时玩的编绳游戏。翻花绳在创造性张力中保持着不同的样式,一旦绳子有丁点儿松懈,整个形状就会散架。潜意识的影响、次人格、亲子关系的遗产、思考模式、情绪回应、历史和家族传说,所有这些甚至更多的事物可以弥补我们之间的联结方式,实际上,网络中的每根绳子都彼此相互影响。迈克尔•雅各布斯心理动力学疗法创始人之一推荐序二所有关系的根源,是人与自身的关系我从事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教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些年中,我深信团体动力是团体的灵魂,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团体动力,那就是团体中各种关系的集合,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个体与团体领导者之间的互动,这些关系彼此交织,错综复杂,塑造了不同的团体生命,宛若不同的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创造出不同的产物。团体动力极其复杂,而其本质是关系,所有这些关系追根溯源还是人与自身的关系,遵循系统观的团体心理学家认为人自身就是一个系统,就是一个团体。人与自身的关系经由不同的机制,投射也罢,移情也罢,投射性认同也罢,总之是把自己放到了他人的身上,从而把和自身的关系变成了和他人的关系,然后通过和他人的关系来处理和自身的关系。这也是团体治疗优于个体治疗的优势之一,团体中有更多的刺激点,引发出不同层面的自己。团体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不仅是个人内部关系的外化,而且是个体生命中经历的第一个团体,也就是家庭的外化,有觉察力的个体会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家庭的影子,进而有机会重新认识早年家庭对今天的自己带来的影响。当我的博士生鲁小华对我说想翻译本书的时候,我建议她先了解一下书中所提的“关系”是怎样的概念。当她告诉我了解的结果之后,我非常支持她翻译这本书,并让我们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实验室的其他研究生也参与进来。因为我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将对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进而对理解团体中的各种关系有所助益。因为书中的内容,正是以上我在团体中思考内容的理论基础。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复杂深奥的道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各个人物早年生活中的经历、潜意识的力量,以及能力在当下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我很高兴这本书即将与读者见面,也为我优秀的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彼此配合、用心投入、倾力合作深感欣慰。相信这本书会令所有身处关系之中,对探索关系、提升关系质量感兴趣的人,心生喜悦,并有所收获。樊富珉2013年2月23日于清华大学伟清楼503

内容概要

人类的心灵恰如一座冰山,小小的一角显露在外,庞大的部分却隐藏在未知的神秘中。呈现出来的痛苦,无论愤怒、委屈、恐惧抑或是悲伤,或许你从来都不曾知道,它们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在成年人的故事背后,一般都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童年时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情感受挫和理想破灭,会在负性移情中重建,创伤是留在心底的抛弃或背叛,是曾经被拒绝或压抑的冲动的延伸
这样的情景常常发生:当伴侣中的一方千方百计地“求关注”,想与对方沟通时,对方却“看不见”,他的目光直接越过了伴侣,人还在,但思想已经抽离。这往往会刺激“求关注”的一方情绪更加激昂,甚至歇斯底里,而“看不见”的一方则更加冷酷无情地回避??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从不反省困扰自己的真实冲突,就总是会被无意识的恐惧、伤害、失望击中。
拥抱你内心那个脆弱受伤的小孩,聆听他,安抚他,对自己的每一部分给予温柔的关心……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罗西•马奇-史密斯 译者:鲁小华罗西•马奇-史密斯(Rosie March-Smith),英国心理协会的注册心理治疗师。她撰写了大量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并从事了二十多年的私人执业心理医生工作。

书籍目录

译者序前言第1章隐藏的冰山 001陪伴导游 006早年恐惧 019投射恐惧 022第2章内心的小孩 029受虐待的孩子 037暴力和枪支 040时间问题 042背景知识 046对伴侣们的一个打击 048揭示性材料 050第3章其中一个“我”—次人格的防御机制 057做好结束的准备 059需要去保护 062消极遗产 065并非井然有序 068打破信任 071仁慈的暴君 074基本构成 076被迫酗酒 080第4章亲密关系中的恐惧与不安全感 085情感不可获 087互补的对立面 090微妙的蓄意破坏 099远离焦虑 102恐惧无处不在 105第5章疾病的困扰 115事实的真相 119酒精和抑郁症 122左翼青年 124当悲剧敲响警钟 126其他方式 128达成妥协 131第6章会遗传的有害信念 135父亲与儿子 138依恋类型 140女人的屈从角色 144第7章妥协回避、权宜之计的代价 155共谋是不诚实的 158不健康的四人小组 161第8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77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179

章节摘录

“想象户外运动,可能是在玩耍或在运动,是不是回忆起什么经历,你十分想去小便,但在当时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你和父母在外面的时候你尿湿了裤子,可能他们对你非常生气?想象那种恐惧——在你特别想上厕所却因为附近没有厕所而不能去的情况。”Leo突然有了答案。他看上去非常吃惊,随着长时间遗忘的片段突然在脑中冒出,在30年之后,直到剧烈的压力迫使他来做治疗,这些片段才被解锁。    那是一次学校话剧演出。我5岁,扮演彼得·潘,穿着那种长筒袜和袍子。我肯定是在台上太紧张了,狠狠地尿湿了裤子,显然还滴在了舞台上。在我的长筒袜上有一大块潮湿变色的痕迹。观众哄堂大笑,但是我非常丢脸和难过,也许没有注意到他们大概是同情我的。真正伤害我的是父母在那之后告诉了家里面其他人那件事有多么好笑。这事还没完呢,他们还会当着我的面去告诉别人,他们总是在嘲笑我,我猜是因为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特别好笑吧。但这次经历一点儿也不搞笑,所以我非常困惑。    这呈现出目前问题的核心,是在几次治疗会面中达成的。Leo报告说他的恐慌袭击消失了(在后几周里我们都觉得他需要巩固重新找回的自信),而他对舒缓休息的需求也降低到了正常水平,并且广场恐惧症也不再构成麻烦了。他在一年之后给我打电话,仍然在汇报好消息。最重要的是,他的自尊和显著的工作自信让他得到了晋升而非解雇。    他的婚姻进人了新的维度,不仅仅是因为Le0“更像一个男人,一个大男人”——如他自豪地重复他妻子说的话,而且因为他发现婚姻关系从他的全新洞察力中获得了某种益处。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愿意去谈论并承认自己偶尔犯的毛病和不自信。他的治疗对伴侣关系的影响是我们都没有预期到的。    这里我们对发射痛苦信号的隐藏的控制者有一个阐释,因为在外部世界中他感到的压力有着强大的“舞台”共鸣:那种威胁,对丢脸的恐惧。那些休眠的痛苦记忆需要显现出来,因为它们开始严重影响他的生活了。最初在Leo看来,恶魔般的表现简直要了他的命。弗洛伊德了解这个,他在20世纪20年代就说过:“被恶魔占据的案例和当今的神经症类似。在那时被我们认为是邪恶精神的,是基本的邪恶的愿望,是曾经被拒绝或压抑的冲动的衍生物。”    我们有一种更新的且更具有说服力的观点,来自新荣格主义分析师詹姆斯·希尔曼(James Hillman),他描述我们的魔鬼(demon)为邪神(daimon),柏拉图和希腊人在指代心、精神或者灵魂的时候,也是这样描述的。希尔曼是《灵魂密码》(TheSouli Code)的作者,他告诉我们柏拉图相信灵魂会选择它自己的特定命运,从出生之后就受到一个邪神的守护,“神圣的、清楚的、完整的”,并且它的行动就像是一位陪伴导游,它记得它的呼唤。希尔曼继续说道:    这位邪神提醒者以很多方式工作。邪神会激发动机。它会保护。它发明并且坚持固执的忠贞。它抗拒妥协的合理性,尤其是在它遭到忽视或者反对的时候,它常常强迫它的负责人做出异常举动。它提供舒适,能够将你拉进它的外壳之中,但是却不能容忍天真。它能让身体生病。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生命之流中发现所有种类的瑕疵、鸿沟以及扭结,而且它喜欢这些。它和谜有着相似性,因为它本身就是谜一样的存在,而且以充满谜的方式思考。邪神有预知能力……它并不完美,但仅限于它所体现出的生命的意义上。    所以,可以这样说,Leo的邪神或者魔鬼正恰当地使用工作压力来迫使他去处理被压抑的潜在问题。在他进入成年生活之前,那些压力从来没有紧急到需要将恐惧释放到意识之中的程度。在那之前,Leo的存在只不过是存在着。他没有太多欢愉和满意,却足够让自己相信有理由很快乐。但是,今天,他是一个知足的、真正充实的男人,而他真正的幸福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自己在家里命令心灵创造这些必要的痊愈性改变(重整那些分离的部分),或者自发地呈现关键的记忆来提供问题的答案,因此治疗师和咨询师比从前更加紧迫地需要帮助治疗医院门诊或私人咨询室内日益增多的精神崩溃以及压力相关的心理疾病。他们的工作是和心灵合作,通过联合的力量让控制者从他们自我设定的监狱中解放出来,开启一个更平衡、更完整的情感生活。    有时候我们的社会习俗让我们相信过去的小问题是不重要的;毕竟我们现在是成年人了,是通过无数考试和安全贷款的男人和女人。“几十年前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怎么可能对今天造成负担?”人们问道。我一直对这个态度抱有疑问,这个问题很具有典型性,非常有意思,尤其是那些全世界的专家,比如银行管理者、工程师、科学家或律师,他们习惯了用左脑工作(右脑和非线性思维有关),这些^好像固着在这种轻蔑的观点上。    对于很多即将成为来访者的人而言,傲慢和对耻辱的恐惧可能藏在抵抗的后面。只有在一个重大颠覆,比如从高权职务跌落,把他们带到治疗室的时候,有时隐藏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社会上可接受的、现代社会常常提起的情况,和抢劫、恐怖袭击、战争受惊的士兵们联系在一起)的伪装之下,他们才感觉能够解释自己那不情不愿的态度。然后,他们就会被内部世界中逐渐打开的故事,以及顿悟所带来的幸福感深深吸引,以至于他们常常会改变关于回首过去的价值的看法。P5-8

媒体关注与评论

所有关系的背后,根源溯源,都是人与自身的关系。经由不同的机制,投射也罢,移情也罢,总之是把自己放到了他人的身上,从而把和自己的关系变成了和他人的关系,然后通过和他人的关系来处理和自己的关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复杂深奥的道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早年生活中的经历、潜意识的力量在我们当下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相信这本书会令所有身处关系之中,对探索关系、提升关系质量感兴趣的人,心生喜悦并有所收获。    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团体心理咨询顶级专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本书中罗西对不同治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多年的治疗经验在此闪耀出光辉。迈克尔·雅各布斯    心理动力学疗法创始人之一,著有Presenting Past    罗西·史密斯投入大量精力与热忱开展了很多夫妻工作坊,她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创见的洞察力,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指南。    彼得·霍金斯教授    心理治疗师    我们都希望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美好,罗西提供了一个富于洞察力的有意义的旅程。    大卫·汉密尔顿    英国南肯特大学咨询系

编辑推荐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亲密关系疗愈之道》编辑推荐:心灵胜过一切。如果你有内在的平和,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安然。生命可以很艰难,但它不需要孤独。给所有身处关系之中,对探索关系、提升关系质量感兴趣的人。愿你心生喜悦并有所收获。

名人推荐

所有关系的背后,根源溯源,都是人与自身的关系。经由不同的机制,投射也罢,移情也罢,总之是把自己放到了他人的身上,从而把和自己的关系变成了和他人的关系,然后通过和他人的关系来处理和自己的关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复杂深奥的道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早年生活中的经历、潜意识的力量在我们当下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相信这本书会令所有身处关系之中,对探索关系、提升关系质量感兴趣的人,心生喜悦并有所收获。——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团体心理咨询顶级专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本书中罗西对不同治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多年的治疗经验在此闪耀出光辉。——迈克尔•雅各布斯 心理动力学疗法创始人之一,著有Presenting Past罗西•史密斯投入大量精力与热忱开展了很多夫妻工作坊,她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创见的洞察力,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指南。——彼得•霍金斯教授 心理治疗师我们都希望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美好,罗西提供了一个富于洞察力的有意义的旅程。——大卫•汉密尔顿 英国南肯特大学咨询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书的内容还没有仔细看,感觉不如别永远伤在童年那本写的吸引我。另外封皮有点歪七扭八的。。。乍看之下真的不像正版的感觉。。。太不细致了。。。而且前言里面有一页黑黑的一块不知道是什么。。。不弄掉看着不舒服,弄掉了就缺一块。。。书应该是正版,但是感觉像是次品似的。同时买的另外一本还好。只能说运气好的话赶上的是各方面都不错的书。。。很无语
  •   这本书化解了我多年的压抑,内同准确明晰,值得有需要的人看。
  •   感觉买错了,看了才知道是关于心理治疗方面的,但是也坚持看完了,案例比较多,所以还是能学到好多东西。
  •   我是在书店里偶然发现的,是一本很好的治愈书籍,网上便宜了很多。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