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的博弈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杰夫•马德里克  译者:李春梅,朱洁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本书始于一个名叫刘易斯•尤勒(Lewis Uhler)的无名之辈。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州的他与其父亲一样,对新政深恶痛绝。20世纪50年代,尤勒以及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人陷入恐慌,生怕个人自由被政府剥夺。这些人中,很多都抱着真诚的态度,但更多人觉得愤怒—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他们的诉求无人问津。他们为一个崭新的时代奠定了基础。那些年里,大多数美国人民对联邦政府给予了信任。大萧条期间,政府出台了影响深远的金融、社会和经济改革计划;20世纪40年代,为应对战争的需求做了大规模的努力;50年代,着手建造高速公路,筹划将宇航员送上太空,向公民提供住房补贴;进入60年代,政府创立医疗保险,完善社会保险,制定法规保护消费者和工人的权益,通过了大众期待已久的民事权利保护法案,扶贫计划也得到了发展。使用累进税制支付账单的做法被广泛接受。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所有阶层的工人薪水翻番以应对通货膨胀。20世纪70年代,一切发生了改变。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当属惩罚性的高通货膨胀。美国人变得惊慌失措。收入变得高度分化,财富阶层则大肆渲染,重金聘请游说组织和智囊团,以此获得过度的政治权利。然而在此之前,美国人开始相信政府在干预经济方面做得过了头。尤勒的观点在尘封已久之后重新产生广泛影响。很快,社会发展放缓,许多规定被废除或是削弱。早在罗纳德•里根当选总统之前,尤勒就和许多人一道加入了反税的行列。这项运动虽然开始时比较缓慢,但迅速扩散。新的论调一致认为政府阻碍了美国的进步,这种观点逐渐成为舆论主流。贪婪将永远伴随我们,并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浮。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和商业间势必需要重新寻找平衡,政府计划也需要调整。然而当时的改革却是在盲从中进行,以至于政府的关键职责无法得到履行。贪婪的年代并非始于2000年后,而是几十年之前;2008年金融危机只是一次高潮,而非终点。本书阐述了这一转变过程所产生的极其深远的影响。书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贪婪时代”的崛起并非历史定律或政治发展的必然衍生品。人们如何缔造了崭新时代?在危机和变化面前如何应对?一路变迁带来了哪些重大损失?这些都将在书中一一呈现。第一部分详述这一变革。总统、政治家和经济学者固然举足轻重。但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商业先驱们如何与政府规则不懈抗争,通过不断创新摆脱政府的过度监管;同时削弱政府力量,加强人民对政府态度的改变。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为一个别样的美国搭建了舞台。政府不再是决定市场的砝码,新的政治思想让金融家们成为领路人,华尔街风云变幻。第二部分讲述了这方面的故事。债务取代了创新和科技发展,主宰美国经济。和整体经济形势相比,金融业规模翻了一番,利润不断飙升。美国人民千万亿美元的宝贵积蓄付之东流。新时代由沃尔特•里斯顿开启。这个美国商业银行界最会创新、最激进也是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执掌第一花旗银行(后更名为花旗集团)。他本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坚定信徒,倡导政府干预最小化。在管理创新中,他屡屡规避甚至是直接忽略新政规定。虽然他引领了金融界管理变革,但其亲自掌管的银行在其后30年里几乎三度出局,最终还是靠联邦政府挽救才得以幸存。花旗的起落贯穿了变革的整个时期。并非每一位章节里的主角都是明目张胆的贪婪之徒—有些根本不是。知名管理咨询大师汤姆•彼得斯恰恰相反。严谨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把经济利益看得无关紧要。对冲基金管理大师乔治•索罗斯将巨额财富投入到对其个人所得毫无裨益的事业中。该时代的旗帜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压根儿就没把心思放在致富上。尽管如此,他们都对这段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故事看似独立,但在大背景下又相互融合。书中提到的大部分人功过难定。历史总是复杂的。有些提到的人物甚至根本不具破坏性。然而书里讨论到的大部分人物又确实为了一己私心,将美国经济拖入悲剧性的泥沼。

内容概要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堪称一部历史故事,它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内容涵盖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
它生动讲述了过去40年来美国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政府监管的尺度在哪里?自由市场的尺度在哪里?一群商界、金融业、政坛、学界的斗士纷纷从自己的利益和信念出发,力图找寻一条通往繁荣的道路。
读者将在书中读到影响深远的一幕幕大戏,以下重磅人物将轮番登场,推动历史。
沃尔特•里斯顿:花旗银行总裁
米尔顿•弗里德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总统
阿瑟•伯恩斯:美联储主席
伊凡•博斯基:套利之王
罗纳德•里根:美国总统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
吉米•卡特:美国总统
保罗•沃尔克:美联储主席
汤姆•彼得斯:管理顾问
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CEO
迈克尔•米尔肯:垃圾债券之王
艾伦•格林斯潘:美联储主席
乔治•索罗斯:对冲基金先驱
约翰•梅里韦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
桑迪•韦尔:花旗集团CEO
……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杰夫•马德里克杰夫•马德里克(Jeff Madrick),《纽约书评》定期撰稿人,曾任《纽约时报》的经济专栏作家,是《挑战》杂志的编辑。他还兼任库柏联合学院的教授、罗斯福研究院以及新学院施瓦茨中心经济政策分析的高级研究员。著有《富裕的终结》《收购美国》。同时,他一直为《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机构投资者》《民族报》和《美国展望》撰写文章。马德里克目前居住在纽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变革序幕刘易斯•尤勒忠实信徒 2尤勒从没放弃自己的愿景,他成立了专门组织,支持其他州类似的体制整改运动。最终,他取得了超乎自己期望的成功。1989年,尤勒出版著作《设限:对政府的体制控制》。直至生命尽头都给予尤勒不懈支持的米尔顿•弗里德曼为该书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文。沃尔特•里斯顿监管革命 9里斯顿乐此不疲地挑战着联邦政府对金融业的管束,不断打破传统束缚,将他的竞争者们吸引到自由派的阵营中。在他的任期内,他总是处于每一场金融风暴的中心。几十年来,花旗在里斯顿的领导下经历了起起落落,曾经获得过巨大利润,也曾遭遇惨重的损失。最终商业发展败于虚荣与贪婪。米尔顿•弗里德曼始作俑者 24这就是弗里德曼—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掀起意识形态革命的知识领袖。时机恰当时,他的观点从以往的默默无闻和备受嘲笑中脱颖而出。这些观点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超过了同时代其他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笼统地说,在他的影响下,群众变得与政府对立,这大概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成就。理查德•尼克松和阿瑟•伯恩斯权宜之计 47尼克松曾经承诺尽快结束越南战争,但诺言没有兑现,加上水门事件的丑闻,尼克松比之前的任何一届总统都更深地破坏了美国人对自己祖国的信任与自豪。他不仅为惩罚性滞胀创造了条件,还让美国陷入了对政府管理前所未有的不信任,由此为一个不受联邦政府监管的贪婪年代打下了基础。乔•弗洛姆恶意收购 64在州际和联邦法律不断更换时,法律界掀起了一场场论战,而报价投标也变得更加激烈。市场上出现了对手之间密集的公关大战,互相揭短。这些好斗的行为说明了恶意收购的环境变得多么强势,也许各家公司寻求的就是在这一团混乱中争做主角的刺激。伊凡•博斯基全都想要 78博斯基在华尔街很不受待见,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强势和高调。他将外人引进风险套利的世界中,将一个别人宁愿在黑暗中进行的交易放到了阳光下。他确实是一个强盗。虽然他锒铛入狱,强盗行为却从未离开华尔街,即使博斯基一案已经引起有关当局的高度重视。同时,在越来越宽松的监管之下,许多金融破坏行为依然在明处发生。沃尔特•里斯顿拯救花旗 87里根总统邀请里斯顿担任财政部部长,但他谢绝了。1974年福特当政期间,他也回绝过这一职位。他知道,局外人比局内人拥有的权力更大。事实上,他虽是局外人,但与局内人无异。罗纳德•里根意识形态 991981年,就在里根70岁生日前不久,他成了至少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上最保守的总统。里根一次又一次告诉人们政府已经成为他们实现个人成就的主要障碍。他在美国人的心中植入了对政府根深蒂固的厌恶,在很多人面前替失控的个人主义和贪婪辩护,甚至使其成为一种道德。特德•特纳、山姆•沃尔顿和史蒂夫•罗斯规模策略 113山姆•沃尔顿不仅将折扣零售店沃尔玛打造成了美国最大的公司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之一,他还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进行存货管理和分配。史蒂夫•罗斯将传播娱乐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并把时代华纳传播公司打造成了本领域最有魄力的一家公司。特德•特纳创办了新型、新颖、见解独立、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CNN新闻频道。吉米•卡特无奈屈服 130在美国政坛,吉米•卡特是个新面孔。有些人觉得,他对当时的经济形势自有良方,而华盛顿的那些老派专家们却没有这样的本事。他信心满满,多次放言只要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对各种正反两方面的政策建议进行评估,并且找出正确的答案。霍华德•贾维斯和杰克•肯普利用愤怒 140随着美国公众对税收制度普遍失去幻想,另一位既有主见又有说服力的政治人物横空出世,他的主要目标就是减税。这个人名叫杰克•肯普,是一位英俊的前美式橄榄球四分卫明星球员。保罗•沃尔克、吉米•卡特和罗纳德•里根彻底革命 145反政府态度非常强烈,尽管美国已经厌烦了里根—在他的第二任期结束时,他的人气不像从前那样高—这种态度又持续了两个年代,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尽管如此,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已经被里根植入,而且一些强烈的反对派将不会将其解除。意识形态革命彻底完成了。第二部分 新守卫汤姆•彼得斯和杰克•韦尔奇打破承诺 162在前进的途中,杰克•韦尔奇相信彼得斯的理论—像企业家或者所有者一样去管理、坚守你的业务领域、珍视工人、不过分强调市场份额和规模。当彼得斯和沃特曼表扬韦尔奇是他们最钦佩的“勇士”之一的时候,后者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反叛的中层管理者,他可以颠覆公司的官僚主义,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新产品并将其投入市场。迈克尔•米尔肯杰出之士 183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经济衰退之时,为有风险的公司募集资金是特别困难的事。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年轻人迈克尔•米尔肯挺身而出为这样的公司提供资金,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他成了这个年代最大型的收购竞赛中起关键作用的金融家。艾伦•格林斯潘思想理论 2022008年国会听证会期间,在面对由亨利•维克斯曼领导的一个众议院委员会时,格林斯潘表明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相信这些组织尤其是银行等机构的自身利益能够使它们很好地保护股东和它们在公司的股权……我震惊了,因为在四十多年里,我一直认为有重要的证据证明一切都运行得异常良好。”乔治•索罗斯和约翰•梅里韦瑟钱权矛盾 225尽管出现了梅里韦瑟成功以及急剧失败的例子,索罗斯依然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最具魅力的人,这部分 要归功于他那种矛盾的性格。他的政治价值几乎同他的财富一样为他本人下了定义。一方面,他是金融过度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他又是华尔街的“良心”,这是对那些使他变得富有而又具有相同价值观和行为的人的严厉批评。桑迪•韦尔世界之王 260韦尔是这个时代典型的代表人物,他建立企业的方式不是通过创新方法、新产品或是创业智慧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与更大的公司合并来实现的。最受尊崇的咨询公司推崇一种“策略”,它们认为这种“策略”是管理当代巨型企业的正确方法,韦尔的例子便是对这种“策略”的最佳诠释。杰克•格鲁布曼、弗兰克–奎特隆、肯尼斯•莱和桑迪•韦尔十年骗局 290韦尔已经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公司,它几乎被卷入了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十年每一场大型欺诈案中。在21世纪前十年中期它依然处于欺诈行为的最前端,尽管现在由于其巨大的规模,它本身就可以将经济拖垮。安杰洛•莫兹罗美国悲剧 320关于莫兹罗有一件颇具讽刺意味的事,那就是他曾经十分强烈地批判传统的华尔街银行家的贪婪,而他作为其中的一个,将不会利用次级贷款剥削购房者。但是当有机会可以变得非常富有的时候—或者更准确地说,当他的竞争对手都在瓜分他的市场份额的时候,莫兹罗把他的顾虑抛到了一边。吉米•凯恩、理查德•福尔德、斯坦•奥尼尔和查克•普林斯面临崩溃 3392008年的崩溃不是系统性失败,而是一小撮人无节制的贪婪所致,也是40年来华尔街登上权力之巅,而政府的力量被削弱所致。而这一小撮人如今仍然大权在握,贪婪的时代仍在继续。后记 364致谢 371译者后记 373注释

编辑推荐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的胜利与美国的衰落》编辑推荐:涵盖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巨著。只有危机才能真正带来改变。这时,一切采取的行动皆来自深层存在的思想。——米尔顿•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杰克•韦尔奇、乔治•索罗斯等人的精彩大戏正在上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翻译既不专业,也不认真。
  •   一些金融家,借市场的名义,宣泄贪婪,挑战政府监管,监管者格林斯潘宣布一切运行良好,甚至总统里根散布厌恶政府的情绪,为金融危机埋下祸根。
  •   金融界的人士应当仔细看看,有启发性
  •   非常好的研究美国经济史参考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