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成瘾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Larry D.Rosen  页数:224  字数:230000  译者:方晓义,张锦涛,邓林园  
Tag标签:无  

前言

  社会在飞速地发展变化着。20多年前,我们只有在单位的时候才有机会对着286或386电脑的蓝色屏幕,那时电脑还非常稀缺;10年前,“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词响彻大街小巷、飘入千家万户,那时有一群年轻人叫做“拇指族”,他们爱彩屏、爱手机和弦、爱发短信,发到拇指僵硬;5年前,已经没有哪个产品的呼声艳压群芳,音乐、手写、双卡双待……所有的宣传噱头如同过眼云烟,而只有一个词格外响亮,叫做“3G”,那时,媒体惊叹全球3G用户已近1.5亿;而1年前,仅国内的3G用户己逾1.28亿;而今年,预计国内的3G用户将超过3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2年7月19日在京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并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同时,截至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半年前增长9.5%。其中,手机微博用户数量增至1.70亿,较半年前增长高达24.2%;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53亿,较半年前增长3467万,增长率为10.9%;我国即时通信在中国网民中的使用率已升至82.8%,用户人数达到4.45亿,较半年前增长7.2%。  ……

内容概要

  拉里·罗森编著的《i成瘾(逃离24小时×7天i不释手的生活)》共12章,作者在第一章充分阐述了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特点,以及科技产品给我们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改变;在接下来的10章中,分别探讨了我们在i时代中的行为习惯将会怎样威胁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并使我们出现某些精神障碍的前兆,如:自恋型人格障碍(第二章)、强迫症(第三章)、网络成瘾(第四章)、情绪障碍(第五章)、注意力缺失障碍(第六章)、社交退缩(第七章)、疑病症(第八章)、进食障碍(第九章)、精神分裂障碍(第十章)和偷窥癖(第十一章);并在第十二章探讨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大脑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美)拉里·罗森 译者:方晓义、张锦涛、邓林园、周楠、侯舒艨

书籍目录

译者序
献词
致谢
第一章 i失调:我们为何变成这样?
第二章 从“我”开始
第三章 对电子产品“爱不释手”:24小时×7天
第四章 i成瘾: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和短信那些事儿
第五章 网海沉浮
第六章 抱歉,我错过了会议我去看邮箱,然后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第七章 沟通第一课:屏幕后面的安全性(与训练)
第八章 只是疼痛而已,而你却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第九章 我的头像看起来胖吗?
第十章 妄想、幻觉与社交退缩是科技产品让我们“精神分裂”的吗?
第十一章 我们就是喜欢窥视
第十二章 一切都在你脑中
尾注

章节摘录

  自恋脑  显然,自恋行为在多种媒体中均有展现。在一篇名叫《新的亚特兰提斯岛》(The New Atlantis夕的文章中,克里斯汀·罗森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喜好的年代”(the age of egocasting),她还将此定义为“彻底展现个人与极端追求个人品质。”社交网络为这些自我投射的自恋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在该平台上发表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尚未开发出的任何方式来展示自己。但我的问题是:是技术使人们变得自恋,还是自恋者因为技术本身是一个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平台而被技术吸引?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社交媒体小组负责人朱迪斯·多纳瑟指出:“社交网络提供了一些不需要多大努力就能获得的精神上的奖励。这些奖励如发动机的力量,像一个颤抖的赌博者拿到一张可以翻身的牌一样,让大批人更有动力上社交网络。逐渐地,这种力量变得越来越有效和有力,它让这一切难以抵抗”。这听起来好像自恋者不能抵御这样的机会,他们是这样的吗?  关于脑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脑是如何工作的,大脑的哪一区域控制了怎样的心理活动与过程。但正如你猜想的那样,对于自恋的研究非常复杂,因为并没有某个脑组织可以很明确地展现满足感、自我提高等自恋特性。近期一些研究让我们了解了一些自恋的脑机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唐·盛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测量了被试在静息状态下大脑的活动,结果发现, 自恋者的后内侧皮层有更多的激活:该区域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有关。他们还发现自恋者的内侧前额叶皮层有更多的激活,这一区域与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有关。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i成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读了几章,感触很深,虽然看着手机走到喷泉里、看着电子导航开出了路的情况不多,但是我们在走路上下楼梯电梯的时候,总是要看着手机,表面上不安全,实际上我们的“成瘾”呢?是该好好想想自己这方面的问题。
  •   每天我回家不是先和父母聊天,而是先坐在自己电脑前上网,而且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谁能说这是正常的呢?谢谢《i成瘾》点破我。
  •   吃饭一圈人玩手机,电影院一屋子人看手机,开会、放假、开车……天天都能看见手机,结果玩着玩着就成瘾了。书有些地方都是专业的试验数据什么的,随便看看就好,有些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推荐我们家那位也得看看,周末都过得不像周末了,还是得偶尔中断一下手机,和家里人一起玩一玩。
  •   科技的本职并不坏,但很多人使用科技产品的方式确实制造出心理障碍症状,或者更有甚者,让其恶化。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正常使用,避免伤害的办法,很不错。
  •   任何成瘾的东西都属于一种心理的依赖,了解其中的缘由……
  •   我们都不知不觉开始i成瘾了,在大时代里人人却都不自知。里面很多心理分析很透彻,确实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很有触动,也很长知识。
  •   i成瘾,如何让我们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如何让我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   我本来是冲着方教授的名头去的,搞成瘾研究方教授也算是权威之一了。但是发现这本书并不是那种论文堆起来的专著,而是案例很多很有趣的通俗读物,感觉受益匪浅啊。
  •   理念不新,案例很新,手机瘾和网瘾有点区别,很有启发性。
  •   一般来说,成瘾行为与低自尊有关。说的真对。
  •   从科学角度来说自然是很严谨的啦,各种研究结果什么的,而且也特别能贴近生活,能反应现代人们的生活情况,我们在电子产品方面可不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方面的毛病也跟着得了不少,看看人家怎么治的挺好,推荐!
  •   调整了下心理状态,里面内容很有帮助!
  •   还没有倒出时间来看,但是这本被很多人推荐的书也许会对生活有所帮助吧。
  •   看了前面,感觉这个问题超级严重,不仅得自己看,还得传给别人看才行!
  •   确实应该好好的思考自己与科技产品的关系,合理地使用它们,而不是被它们使用
  •   书很好,对了解、分析网瘾,很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