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潜规则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乔舒亚M·布朗  译者:陈丽芳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谁准确地说,我压根儿不存在。我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在这儿写着这些文字,但是从字面上来讲,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隐形人。我曾是个证券经纪人,现在是投资顾问。我以独立经纪人的身份入行,而其他在金融行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几乎都是在大型、知名的经纪公司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我从投资行业的后门走进华尔街,一路摸爬滚打,全凭对投资交易的热情、坚忍的意志和自学者强烈的求知欲学习金融交易之道。这对我个人来说很重要,因为我的成长经历全然不受传统经纪公司“正统做法”的影响。我自认为天生是一位极富艺术气质的作家,成为金融从业者实属个人选择。在华尔街,我既没有权贵富豪朋友,也没有获得内幕消息的门路,我的衣柜里也没有那种彰显投资银行家气质的白领蓝衬衫。我犯不着只为某一家经纪公司效力,也不用向那些厚此薄彼的传统势力低头。我只凭自己的诚实、智慧和踏踏实实积累起来的业界名声就能大展拳脚。感谢互联网的独特魅力,每天我对市场的评论都能通过博文和全美乃至全球各地的读者分享。我通过博客发布的信息,绝无华尔街传统经纪公司兜售投资产品、操纵行情信息的影子,也没有借任何宣传造势活动的东风。不用顾及公司难以逾越的层级制度,也不用畏惧媒体话语,我写我所见,我论我所思。在整个金融界,你再也找不到像我这样坦率的人,也不会有第二本书能像你手中拿着的这本这样,没有人会透露我所写的东西。无论是投资咨询业,还是资产管理领域,没有谁愿意开诚布公,也没有人会去揭开交易的幕后真相。太多的人为自己编织了投资发财的美梦,即使到头来发现不过是海市蜃楼,在投资中遍体鳞伤,事后也不会去揭这些偶尔让自己痛痒难当的伤疤。而我从来就和这种海市蜃楼没有关联,这种虚幻的泡影对我也不会有任何吸引力。那些高高在上的金融机构和高端融资的圣殿,我高攀不起。我与那些地方格格不入,一如朋克摇滚与主流交响乐一样水火不相容。但就是这些金融机构,在信贷危机中个个手忙脚乱,如脱圈的纱线一样。叛逆者未必能在华尔街混得长久,他们几乎与所有显赫的职位无缘。事实上,一般人想不到有我这类人存在,华尔街少的就是乐于把所见所闻表达出来的人。所以,当我告诉读者我其实并不存在时,可以向各位保证:我这样说不是哗众取宠,也没有半点儿夸张。你要说我是华尔街的独角兽,真是低估了我。我何止头上有角,我还会游泳,会说流利的葡萄牙语。金融服务业这看似光鲜的立面,据说是建立在数学精准的基础上的。人们借此到处游说,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惜重金买这些善于辞令的专业人士口中的服务。这场永无休止的金融造势活动,给世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要投资,要找对路,只有我们知晓其中的门道,让我们帮助你,保你投资无忧。”在华尔街,所谓“事后测验”,就是我们头脑里勾勒的蓝图,我们只说“什么可行”,并堂而皇之地用数学来证明。五彩斑斓的数据图形和价格走势就像是大教堂的彩色玻璃,召唤各位走进构筑在精密数学分析基础上的金融大殿,引你走入以概率为福音却冠以“必然”之名的礼拜堂,据说其中有机警敏锐的金融专家大祭司为各位朝圣者把守。还是面对现实吧!在向投资者不断兜售的每一种投资策略、理财产品和交易方法背后,都是由活生生的人做出的决策,其间难免受七情六欲的影响。力图精准可能是初衷,但是决策者到底还是人,和站在柠檬水饮料摊前涉世不深的销售人员一样,他们通过不遗余力地卖出自己摊位上的产品来求生。区别不过是有些人调配饮料所用的原料更好,更懂得如何取悦人,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有些人天性谨慎,万事不敢有差池;有些人可能更愿意随机应变,季节更迭不需要冷饮时,就改卖热巧克力。所以,金融服务业所谓的精准不会比医学、建筑学或者计算机领域的原则更科学。事情总有出错的时候,人们会情绪化,也不是所有人都心怀好意。自从人们签署《梧桐树协议》1792年5月17日,在华尔街68号前的一棵梧桐树下,众多股票买卖经纪人讨论了有价证券的交易条件和规则,签署了举世闻名的《梧桐树协议》,构建了日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雏形。——译者注 默示证券交易所诞生以来,华尔街发生了成千上万的轰动性事件,都足以证明这一点。即使世界历史上每发生一次全球灾难性金融危机让我们损失惨重后(当然很多人坚信金融危机仍在我们的身边),有关金融服务精准无误的神话仍然充斥着投资管理行业,你在每一个从业者的说辞中总能找到它的影子。而我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一直试图向人们揭示这一虚幻神话的真面目。我之决心,苍天可鉴。我在自己创建的The Reformed Broker博客网站(www.thereformedbroker.com)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和博文,也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尔街日报》《福布斯》《快捷时报》(The Faster Times)、《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雅虎网站财经专栏及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CNBC)等众多知名媒体撰稿。此外,我也参加各类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做客广播节目。路透社、彭博资讯和《金融时报》以及数家外媒(这些报刊的名称我没有提,就怕我写错了)引述我的文字。《巴伦周刊》(Barron’s)说我“蛊惑人心、没事找碴”,《研究杂志》(Research Magazine)称我为“打破旧习的人”,《纽约时报》说我是“蛇鲨贩子”。其实我不过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思想:“金融投资中根本没有什么体系可循。”不管我们智商多高,也不管我们做事多么严谨认真,也无论我们所用的分析工具多么精准复杂,我们就是很容易犯错。更重要的是,精准的投资本身就是一种谬论,那些对未来做出肯定预测的人注定要失败。金融行业中的精准神话资金管理从业者和他们客户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训练有素,绝不允许后者发现资金管理的任何猫腻,也不能让客户对自己的作为有丝毫怀疑。人们对这种做法心有不安,但在华尔街,这绝对合乎情理;而下海搞金融投资的人对于投资科学精准无误的笃信和努力,却着实让人费解。“拿起电话,告诉客户,万事OK!”要是华尔街的工作人员自己都不确定万事是否OK,又当如何?允许他们心生疑虑吗?他们的职业能容忍自己(哪怕只有一点儿)不确定和怀疑吗?“要么对,要么错,但是你首先得有自己的想法。”这是纯粹逻辑的推理,还是只有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刘易斯•卡罗尔真名为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1832—1898),英国数学家、作家,因著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书而闻名世界。——译者注 所著小说中性格奇特的人物一时兴起的胡言乱语?“要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让他们放心。这就是他们雇用我们的理由。”大家会发现,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尤其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所幸的是,如果我们认定,包括客户本身也认同,我们即将经历坠落悬崖的命运,至少我可以帮助他们。最终的结果表明:在悬崖边上,牢牢抓住山石的边缘比额外的氧气更加重要。我是在教训中逐渐成长的。“很多投资者就如食客一样,他们买的不是牛排本身,而是做牛排时发出的声音。”我早年的职业生涯就告诉了我这一点。多数在金融服务业这一行讨生活的人,他们似乎就住在牛排餐厅的楼上,既能一日三餐享受客户埋单的牛排,还能解决住宿问题,因为餐厅会帮他们付房租。“干我们这一行的,靠出售无形资产过日子,打交道的对象不过是纸上的契约而已。我们向客户推销的是盈利的可能性,而不是利润本身。如果你要向某个客户出售理财产品,你怎能保证提供上好的服务时自己完全没有私心?完全按照上好的商誉行事?最起码金融业可没有硬性规定你完全得凭良心办事。”一般老百姓哪知道这些道理。这背后的态度和考量等影响因素,是经纪人在兜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绝口不提的。船上的舵手成千上万的人现在在各种金融机构中就职,但本书只以特定的对象为关注重点。在本书中,我们将着重讨论直接和客户打交道、负责推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人——那些整日在工作台前,打着投资管理精准无误的幌子,划动金融服务之船大桨的经纪人。在岸上众多观望者的眼里,他们有条不紊地划桨开船,推动金融服务行业如离岸的船舶在市场的浩瀚海洋中前进。我要强调的是,大部分从事证券经纪行业的人员都是好人,抱着在职责范围内尽量把事情做好的态度,按照本能的反应行事。你可以说我是专门揭发丑闻的人,或者天性喜欢挖苦人,但我却绝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我虽鄙视愤恨这个行业的丑陋,但绝对承认其中大多数仍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关怀博爱、勤勉努力、尽责本分,用正确的态度处理好这两种现象本身就不容易。书中所涉及的人物,有些还是我在银行、经纪公司等地结识的良师益友。已故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对于人群和人性截然相反但又合情合理的态度和我对金融行业与个人从业者的态度类似。20世纪70年代,卡林曾说:“我爱人类,讨厌大众。人类是聪明的,但是大众往往是愚不可及的。”任何在费城附近有家人朋友从事热门职业、地方政治、职业运动或者类似职业的人,肯定都能理解这句看似矛盾的话的真正意思。因此,我想说明的是,本书所述的众多我不喜欢的人和事,并不是针对任何个人的,当然我对他们从事的职业和某些机构的厌恶,可能溢于言表。我认为金融行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其存在的丑态是不可否认的。如果说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是卖淫,那么金融咨询行业肯定是第二大传统的职业。只要有钱赚的地方,自然就有对各种资本保值增值、利用资本投机的欲望。资本可以是动物皮毛、粮食,也可以是石器。报酬奖励的方法可能会变,传授智慧的手法有别,投资工具本身也会不断变化,但是只要是有钱的地方,就会有业务咨询存在的必要。只要有业务咨询,就会有专门提供咨询服务的人。那些在金融之船甲板下方辛勤工作的人员,他们置自己于险境、抵御经济和金融等各种不可避免职业风险的勇气实在可嘉;不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可怕的。如果他们不是彻头彻尾地疯了,又怎么会让自己身陷险境而不悔?灯光、焦点、金融华尔街的营销无所不在,好让世人能及时了解华尔街的投资产品和交易手段。根据《商业周刊》的报道,有价证券行业每年要投入150亿美元的广告费对14000多种基金、8000种股票和其他无数种债券及固定收益的金融工具进行宣传。如果单从广告费用这个角度来看,酒精和啤酒行业的广告费每年也只有20亿美元。美国所有电视直播体育赛事的赞助人中都有金融公司;基金公司、经纪公司或银行的广告收入是全国各大报纸的重要财源。大多数人对电视广告直接就会跳过,也不会驻足浏览报纸的广告版。不过如果你看了某家经纪公司的广告,其实你已经对所有经纪公司的广告有了大概的了解,因为它们几乎千篇一律。所有投资营销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我们深谙投资市场和交易之道。”若果真如此,那倒真是人间难得的美事;但很不幸,从逻辑上讲,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市场由买方和卖方构成,两方都认定自己在特定的买卖交易中是正确的。这种判断逻辑上行不通。我们也可以说买方在短线交易上容易出错,但是从长期来看,买方绝对是正确的。话虽如此,但华尔街的广告不会留意这种微小的差别。毕竟所有有关经纪公司的广告传达的信息就是他们不可能判断失误;即使事情出错了,他们的观点依然是正确的。前面说到刘易斯•卡罗尔,他所写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有个红桃皇后,要是她看到了如今华尔街营销的盛况,肯定会对这种无处不在的信息感到满足,得意之间带着她女性特有的自豪感。告诉大家华尔街繁华背后的真相,完全是命运的安排。如有冒犯,请多包涵。我听闻了太多经纪人言之凿凿的推销说辞,如今借此机会在书中一并奉上。我当初决定在博客中说人话,就决定了我今天要把华尔街的潜规则一一告诉大家。请原谅我的诚实。我平日里爱看电影,早年曾经在摄影棚里见证过制片的情景。我曾和导演交流过,也与预告片中的演员私底下有交谈。我甚至知道化妆师每天早晨停车的位置,了解哪个电影剧本修改的地方最多。我知道后勤服务提供的午餐是什么以及哪部电影的续集可以继续拍摄,因为观众们愿意买票进电影院和他们心爱的角色相会,共创新的历史。华尔街早已使用了最立竿见影的娱乐界宣传技巧来推销自己的业务。你如果曾经想过要看看华尔街幕后的情景,就读一下这本书吧,我要带给大家的绝对是从未披露的景象,而你也会从中得到启示。欢迎来到真实的华尔街!这里没有虚幻的璀璨,没有自欺欺人的金融科学,更没有在欲望和贪婪中挣扎的盲目自信。在金融服务机构林立的华尔街上,只听得到最完美的谎言,只看得到装腔作势、自以为无所不能的人,人们就凭运气,力图掌控无法驾驭的金融狂潮,继续这场金钱、地位、权力和人性的游戏。本书就是你玩这个游戏的指南。

内容概要

  《华尔街潜规则》赤裸裸地揭露了投资行业的真相。这是乔舒亚——一个资深的华尔街职业经纪人身涉金融投资行业第一线多年积累的经验。他作为洞悉华尔街内幕的人,率先道出了华尔街投资圈中人尽皆知但无人敢言的潜规则,告诉大家避开华尔街为投资者设定的陷阱以及正确投资的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乔舒亚M.布朗(Joshua M. Brown) 译者:陈丽芳乔舒亚M.布朗(Joshua M. Brown),融合分析投资合伙公司副总裁、华尔街十大必读财经博客网站博主、福布斯网站(Forbes.com)专栏作家、《华尔街日报》和证券推特(StockTwits)特邀撰稿人。其观点和理论常被CNBC、CNN、美国在线、路透社、《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彭博资讯和《财富》等媒体引述评论。

书籍目录

推荐序译者序证券经纪行业专业术语前言第一部分 人在华尔街第1章 他人钱为我用第2章 华尔街的前世今生第3章 经纪公司的潜规则第4章 经纪人和金融顾问的本质区别第5章 华尔街蓝领的辛酸第6章 经纪行业不好混第7章 让所有客户下单的诀窍第二部分 投资华尔街第8章 数字化的经纪行业第9章 统一创造力量第10章 情投意合的经销人和经纪人第11章 喜忧参半的共同基金管理人第12章 共同基金的个人股东第13章 70年一遇的伟大金融革新第14章 万能药第三部分 兜售华尔街第15章 形象第16章 卖方的神话第17章 荐股是噱头,投行业务才是大头第18章 全球经纪公司大调解第19章 华尔街靠讲故事做销售第20章 直线销售法第四部分 展望华尔街第21章 远离华尔街的雷区第22章 华尔街今时明日第23章 飞越华尔街致谢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截至1790年,在美国这片殖民热土上已经有大量的地产投机和债券交易活动,而股票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初见规模。那时候奔走于华尔街的交易员有两种:为股票定价的拍卖商和倒卖股票的交易商。现代社会流行的交易经纪制度就发源于此。    笃信“历史将不断重复上演”的人们肯定乐于听闻这样的事实:股票拍卖商是幕后推手,不断操控价格,即使是在股票交易蒸蒸日上的时候也不外如是。1792年,股市历史上第一次崩盘,纽约富商威廉·杜尔(William Duer就是始作俑者。杜尔为银行股票的投机活动大肆举债,后来他的上司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不得不出面解围,为多个借款做多的投机方解套。此事虽已过200多年,但是市场自有其定数,有些事情变不了。    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铁路股和海运股在无人管制的市场——华尔街风行一时。没过多久,市场难逃盛极而衰的规律,外加美国内战对股市影响颇大,股市上最先成立的一批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倒台,许多著名的交易人也未能幸免。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投资公司杰伊·库克公司(Jay Cooke&Co)、克拉克(Clark)、亨利·克卢斯(Henry Clews)和菲斯科·哈齐公司(Fisk&Hatch)。    19世纪90年代,查尔斯·道(Char。les Dow)的同名指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e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每天在《华尔街日报》上发布。道本人既是《华尔街日报》的主办人,也是该报的编辑。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单独为运输业股票设立的道琼斯运输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Transportation Average,DJTA)的问世,让人们能够及时追踪股市的每日价格走势。自此以后,股票价格不再是内幕交易者的专有信息。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时公债的大量发行,让美国新兴的中产阶级对投资交易蠢蠢欲动。在之后的20多年里,人们对于市场交易的参与热情日渐高涨,完全不逊色于美国民众在新时代对消费和消费主义的热衷。无独有偶,也正是这一时期,美国的银行开始收购股票经纪业务和交易商,力图将股票推销给银行的新主顾——美国大众。过去股票交易是市场交易者、强盗大亨和少数投机钻营人士的营生,而今它已日益成为东海岸平民新贵阶层的最爱。    1916~1917年发行了大量的战时公债,人们对其表现出的热情可谓是日后公司股票大批量交易的导火索。如果说市场交易是让人上瘾的毒品,这一拨公债销售热潮就是当之无愧的入门毒药。事实上,大量的经纪公司不收一分一厘的佣金(或几乎没有任何可见的利润),大力卖出这些债券,本质上就是利用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与他们搞好关系,而如此众多的投资者大多是初来乍到的市场新手。一旦经纪公司能把战时公债成功推销,将战时公债的买家变成公司债券的买家,就很有把握了。据华尔街投资银行史学家查尔斯·盖斯特(Charles Geisst)的《华尔街历史》所述,1917年,债券市场上只有35万个人投资者;到了1919年,个人投资者的数目飙升至1100万。随着公司债券日渐发展成熟,这些交易委托人会不约而同朝着一个方向迈进:那就是无论各大证券经纪公司推出什么类型的证券,他们都会趋之若鹜。    20世纪20年代,股票市场呈现一片大繁荣的景象。股票经纪行业已经从华尔街交易所的一角迅速扩展,覆盖了整个国家。当时,美国的通信业一派生机,也为这一繁荣景象出了不少力。投资者们热衷于无线电广播、电话技术、汽车制造和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交易。券商一旦发现其他领域的投资风潮盖过了股市的势头,就得花大力气在股票交易上满足各方的投资欲。P10-12

后记

电影导演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曾提到编剧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时这样说,《销售员之死》(The Death of a Salesman)并不是米勒写的,而是字字从他身体中倾泻出来的。剧本早就在他的内心里,写出来了,让米勒如释重负。从这一点就知道这个剧本的分量。”    把本书和《销售员之死》相提并论,希望我没有夜郎自大之嫌。但我的确希望本书——我的处女作,能给读者留下同样深刻的印象。在本书成稿的过程中,我对华尔街乃至整个金融行业作了广泛深刻的调查,其中有很多话是我一开始踏入金融职业之门起,就在心底涌现的思想。我首先要感谢麦格劳一希尔国际出版集团让我打开心底的阀门,让这日益积聚在我心底的思潮有了进发的机会。    著书之时,我的朋友、家人和同事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想我又有何德何能,有他们这番体恤?    我首先要感谢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爱丽丝·雪丽帮我排除万难,给我发来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子邮件,为本书的出版牵线搭桥;感谢斯蒂芬妮·弗雷里奇,你的帮助让本书成功完稿;感谢贾尼丝·雷斯对我的无限耐心,以及麦格劳一希尔国际出版集团的所有编辑和职员,感谢你们对我拙劣文笔的宽容。    我还要感谢本和艾琳·阿隆森为本书设计了优雅美丽的封面。谢谢你们。    证券推特的朋友们为本书的撰写和评论提供了广泛的读者群体。感谢菲尔·伯尔曼、霍华德·林德泽和贾斯廷·帕特诺以及所有证券推特网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有了展现自我、推广本书理念的平台,谢谢你们!    感谢整个财经博客圈,你们的关注和评论,从一开始就给了我与大家不断分享观点和沟通的动力。每天清晨我登录网络开始上传博文,所有的帖子和文章是因你们而发,也是为你们而发。    我还想感谢在各大主流媒体的编辑、合伙人和朋友们。尤其要感谢《华尔街日报》的托马斯·科伊尔和凯文·诺贝莱特,他们一直鼓励我撰稿,多次给我提点。感谢《福布斯》为我提供专栏。感谢雅虎网站财经专栏的全体员工,让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还要感谢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CNBc)的约翰·梅洛伊和凯文·弗林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保罗·拉莫尼卡,真诚感谢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    本书所述的一些观点,承蒙多位好友不吝赐教。我要感谢马克·布鲁诺、汤姆·布莱克、大卫·默克尔、克里斯汀·法兰治、比尔·辛格、卡尔·理查德、斯科特·贝尔、查尔斯·罗特布鲁特和杰森·茨威格。和你们悉心攀谈,让我从你们的智慧和见解中受益颇多。    感谢我的偶像和导师巴里·里萨兹。要说谢词,真不知道从何说起。我所做的一切,都以你为榜样,无论是网站、市场交易,还是本书的撰写都不例外。    感谢我的父母、琳达、拉里、苏珊和哈里,我对你们的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感谢你们对我的爱和一贯的支持,无论生活境遇如何,你们从未放弃过对我的信任。    感谢我的妻子沙丽,从高中时代起我们就两小无猜。如今我们已经共度了半生,你知道,“没有你我什么都干不成!”这是我一直想对你说的话。    最后,我还要感谢投资行业,让我知晓了华尔街的内幕,让我能以平常心,笑看市场风云。    18世纪末,欧式证交所和交易中心开始在美国波士顿、巴尔的摩和费城等各大城市崭露头角。在纽约城的中南部,交易活动围绕着一道墙悄然兴起。这道防卫墙由彼得·史蒂文森于17世纪建立,用以守护曼哈顿岛(新阿姆斯特丹)。如今它已是人尽皆知的华尔街——世界的金融中心。这条本不起眼的小街发生的故事及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其地理位置的局限。因为华尔街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全球公认的金融文化的代表。全球各地只要有股票债券交易的地方,就会有华尔街。实际上,无论你身在何地,只要提及华尔街如何如何,所有商界人士都知道你在说什么。    我初涉金融业,就在“华尔街”工作。当然,我的办公地点并不在华尔街林立的某幢楼里。我个人在华尔街的打拼还只是近来的事情。要想理解华尔街何以能成为全球金融业的枢纽和金融文化的代名词,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华尔街流行的种种不端行为,本书将为你一一呈现。华而不实的自我包装、言过其实的促销伎俩、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金融产品兜售……看着这些穿西装、打领带的华尔街人犯下的罪过,你可不能沉不住气——就是他们几年前差点儿毁了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    ——道格拉斯A.卡斯 海风合作伙伴管理有限公司    你以前读过的有关华尔街的文字统统都是谎言,但《华尔街潜规则》不一样。    ——詹姆斯·阿尔图切尔 资本方程式管理公司、《见我所曾不见》作者    乔舒亚希望华尔街变得更加美好。在他的博客和《华尔街潜规则》这本书中,处处可见这位曾经的股票经纪人、如今的金融顾问的良苦用心。华尔街让他疯狂时,他会率性地呐喊。我敢肯定你会喜欢他在本书中揭示的华尔街幕后的真相,被他个人数十年间在华尔街求索打拼的经历折服。    ——霍华德·林德泽 林德泽资本管理公司和证券推特创始人

编辑推荐

《华尔街潜规则》编辑推荐:知晓华尔街内幕的人不希望你读《华尔街潜规则》。为什么?因为华尔街的很多投资专业人士是专门说服投资人违背自己的利益行事的。《华尔街潜规则》就揭露了这样一个丑恶的真相。没有谁会像乔舒亚那样有掀开华尔街遮羞布的勇气。这个被《纽约时报》称为“蛇鲨贩子”(the Merchant of Snark),被《巴伦周刊》称为“蛊惑人心、没事找碴”的人曾在金融行业工作了10年,从中了解了华尔街各家公司对待投资人的套路和嘴脸,他亲眼看到投资人的钱如何流进华尔街的金库,一去不复返。无长期在华尔街的修炼,难以有作者明辨华尔街本质的洞察力;乔舒亚用内幕人员的独特视角和将真相公之于众的魄力,为你独家揭秘:华尔街的人:零售经纪人利润不断,而投资人却在盈利和赔本的冰火两重天中煎熬的原因。华尔街的产品: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其他产品,为何在“保证赚钱”的包装下,只让投资者为失误买单?

名人推荐

华尔街流行的种种不端行为,本书将为你一一呈现。华而不实的自我包装、言过其实的促销伎俩、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金融产品兜售……看着这些穿西装、打领带的华尔街人犯下的罪过,你可不能沉不住气——就是他们几年前差点儿毁了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道格拉斯A.卡斯 海风合作伙伴管理有限公司你以前读过的有关华尔街的文字统统都是谎言,但《华尔街潜规则》不一样。——詹姆斯•阿尔图切尔 资本方程式管理公司、《见我所曾不见》作者乔舒亚希望华尔街变得更加美好。在他的博客和《华尔街潜规则》这本书中,处处可见这位曾经的股票经纪人、如今的金融顾问的良苦用心。华尔街让他疯狂时,他会率性地呐喊。我敢肯定你会喜欢他在本书中揭示的华尔街幕后的真相,被他个人数十年间在华尔街求索打拼的经历折服。——霍华德•林德泽 林德泽资本管理公司和证券推特创始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尔街潜规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