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著  页数:473  
Tag标签:无  

前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实现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等战略目标,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专项规划。与此同时,各行业、各地区也积极落实和部署本行业、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也纷纷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约70%的中央企业都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和实践阶段。值此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之际,深入研究和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从理论知识到实践、从战略制定到具体操作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深厚积累,策划并组织撰写了“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丛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以下简称《管理实践》)作为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汇集了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转型和管理创新的典型实践;从促进产业发展与注重管理实践的二维视角,考虑产业发展、产业承载、创新与转型的客观现实,立足于区域、园区、企业的协同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管理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刻、系统的研究,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的高端专业文献。《管理实践》在秉承系列丛书之首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的研究风格基础上,着重展示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管理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产业发展、战略转型、管理创新、人才战略、典型案例为主线,按照产业发展篇、战略转型篇、管理创新篇、人才战略篇、典型案例篇依次展开,力求以精练的语言透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管理的要点和精髓。产业发展篇着眼于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对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光通信、北斗卫星导航、三网融合、地理信息、卫星应用、锂离子电池、低碳城市等十大细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区域分布特征与空间发展格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解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产业发展概览部分,系统阐述了各细分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投资、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方向等关键问题,形成了产业分析框架体系;区域分布特征部分,对产业发展的总体格局和重点区域进行了研究,概括出宏观产业发展地图;重点城市发展部分,针对城市、园区的产业基础、产业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各地产业发展的成功道路;空间演变趋势分析部分,通过对现实条件与对产业发展影响的综合把握,从空间布局上推断出产业演变趋势,为各地方因势利导的本地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发展政策部分,通过对中央和重点省市的促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系统梳理,归纳出了各政策的要点,为产业政策的解读和贯彻提供了便利。战略转型篇着眼于发展产业的战略转型模式与路径,对区域、城市、园区、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转型所面临的问题、转型路径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其中,战略转型背景部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主体的视角,对战略转型动因、必要性、方向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存在的问题部分,针对发展和战略转型所面临的体制、资源、技术、手段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深刻的剖析,理清了制约战略转型的关键问题;战略转型模式部分,系统阐述了战略转型的典型模式,并进行了比对,为选择科学的战略转型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战略转型路径部分,着重介绍战略转型的路径以及适应性分析,为战略转型与路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管理创新篇着眼于发展产业的管理创新,对城市发展、园区运营、城市新区开发、大型国有企业及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的背景和面临的问题、创新模式、管理创新实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其中,管理创新背景部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主体的视角,对管理创新的迫切性需求、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揭示了管理创新的原动力;面临的问题部分,运用重点问题分析的法则,概括出阻碍管理创新的瓶颈和制约因素;管理创新模式部分,多方位、多视角、系统地阐述了管理创新的模式和管理创新的内容,为实施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管理创新实践部分,系统介绍了管理创新的典型经验与成功做法,为系统实施管理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可选择的策略。人才战略篇着眼于产业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分别对软件、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人才发展背景和人才概况、产业关键人才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视角提出了相关产业人才发展策略。其中,产业人才发展背景部分,对产业及产业人才从概念上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基于产业环境对产业发展背景与产业人才规划背景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产业人才规划的必要性;产业人才概况部分,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产业人才需求的增长与趋势、产业人才供给特征进行了科学判定,对产业人才特点、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等影响产业人才规划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产业关键人才分析部分,解析了各产业链关键环节人才需求特征,对各区域的产业人才政策进行了梳理与比对,为产业人才规划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产业人才发展策略部分,分别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对促进产业人才发展的策略提出了可借鉴、可操作的建议,以使得各层面的产业人才培养得到良好的衔接。典型案例篇着眼于产业发展和管理实践典型案例,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典型案例,从案例概述、创新特点、借鉴价值三个方面加以归纳总结。其中,产业发展案例部分,以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城市为案例,在案例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所选择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提取了各自的创新特点,为各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管理实践案例部分,选取发展产业过程中不断寻求管理创新的地方政府、园区和企业的经典案例,介绍了各自管理实践的成功模式,剖析了各自的创新特点和价值贡献,为全面推动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了参考。作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智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诸多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积累、完备的统计数据与众多的合作伙伴,已为逾100家政府、园区、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咨询服务。《管理实践》的出版,可为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管理的各界人士提供科学翔实、切实可行的借鉴。本书的编写工作于2011年12月启动,编撰历经总体策划、内部论证、专家研讨、稿件征集、体系编排、审核校对、专家评审等多个阶段。本书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地方政府、产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本书成稿过程凝结了数十名参加编写工作的产业界、学术界专家学者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和艰辛努力。在此,谨向支持和帮助本书成功出版发行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区市经信委(工信委)、相关行业协会、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各类园区、参加本书研究和编撰的专家学者,以及所有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与汗水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限于时间、条件与水平,本书中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地方,衷心希望广大读者与各界人士给予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对光电、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地理信息、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以产业研究、战略转型、管理创新、人才战略、案例分析为线索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度阐述,全书共分五篇。
  产业发展篇对光电、光通信、锂离子电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北斗导航、地理信息、卫星应用、三网融合、低碳城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空间布局做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产业趋势、未来走向做了科学的展望和预测。
  战略转型篇对区域、城市、园区、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转型背景、面临的主要问题、转型模式、转型路径或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
  管理创新篇从管理创新背景、面临的主要问题、模式、实践四个层面对城市发展、园区运营、城市新区开发、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管理新需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人才战略篇阐述了软件、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关键人才和发展策略。
  典型案例篇介绍了一些地区与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管理创新中的典型案例,并提炼出其创新特点与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自成立二十余年以来,秉承“信息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致力提供决策咨询、管理顾问、媒体传播、评测认证、工程监理、创业投资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咨询业、评测业、媒体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业五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
研究院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业务网络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型城市。研究院现有员工2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博士100余人、硕士600余人。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在业内率先通过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与体系(ISO9001)标准认证的现代咨询企业(股票代码:HK08235),直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CCID),凭借自身在行业资源、信息技术与数据渠道等竞争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公共政策制定、产业竞争力提升、发展战略与规划、营销策略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IT规划与治理、投融资和并购等咨询服务。公司旗下拥有赛迪信息工程顾问、赛迪投资顾问、赛迪管理顾问和赛迪监理四家控股子公司,并在上海、广州、深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3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业务网络覆盖全国200多个大中型城市。详情请浏览赛迪顾问  在线www.ccidconsulting.com
  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管理顾问”)是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多年来,凭借自身在政府资源、行业渠道、知识积累和专业方法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赛迪管理顾问专业从事企业管理变革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咨询业务,既为企业客户提供发展战略、产业规划、集团管控、人力资源规划、组织变革、岗位设计、薪酬福利体系设计、绩效考核、营销策略、品牌提升和文化建设等专业服务,又为政府客户提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品牌推广、城市文化建设、园区产业规划、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园区品牌提升、园区招商引资规划等咨询服务。致力成为城市经济第一智库、企业管理第一顾问。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苏波)
推荐序二(邬贺铨)
推荐序三(冷荣泉)
前言
产业发展篇
第一章 光电产业
第一节中国光电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光电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已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分布特征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光电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整体呈现“一东一中”两带的分布特征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演变趋势
二、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一定的差异化
三、持续承接国外先进地区的光电产业转移
四、地方政府的意志将成为产业汇聚的推动力之一
第五节中国光电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二章光通信产业
第一节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光通信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已经形成“龙头拉动,一心四极”的聚集型发展格局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光通信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整体呈现“七城逐鹿,光谷领先”的分布特征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光通信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中国逐渐成为光通信研发制造业的全球基地
二、产业总体空间将呈现“本地蔓延、向西辐射”趋势
三、产业链多环节呈现差异化空间演变趋势
四、地方政府的协调统筹将在产业空间演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节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三章锂离子电池产业
第一节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已形成三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锂离子电池城市发展总体分布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壁垒较高,东部优势区域将保持产业集聚
二、电芯环节梯度转移趋势加剧,碳酸锂中西部资源优势明显
三、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升级方向,产业向传统汽车城市汇集
第五节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四章新材料产业
第一节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新材料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已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新材料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分布广泛、特色鲜明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新材料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将呈“强者愈强、梯度演进”的空间演变趋势
二、区域分工格局将更加明晰
三、基地带动区域集群发展,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第五节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五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第一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初步形成“两核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产业集中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演变趋势
一、产业空间布局将从沿海向中西部进一步扩散
二、重点新兴城市将持续涌现,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三、研发总部与制造中心分离,区域分工更加明确
第五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六章北斗卫星导航产业
第一节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尚未形成明显产业集聚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整体呈现“星星点火,加速燎原”的分布特征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产业整体分布发展,由重点区域拓展全国
二、产业上游聚焦发展,地域分工进一步明确
三、下游应用全面开展,运营服务区域性分散
第五节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七章地理信息产业
第一节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已经形成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总体格局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整体呈现“一带一组团”的分布特征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产业整体呈现“强者愈强,扩散发展”的演变趋势
二、以北斗导航系统为契机重构导航产业格局
三、产业区域分工进一步明晰
第五节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八章卫星应用产业
第一节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产业集聚发展初现雏形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卫星应用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以省会发达城市为主导发展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产业整体快速朝产学研资源强市汇聚
二、卫星导航逐步向经济发达城市延伸
三、卫星通信和遥感业逐步向偏远和灾害多的区域转移
第五节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九章三网融合产业
第一节中国三网融合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一、产业现状
二、产业趋势
第二节中国三网融合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一、已经形成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总体格局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三网融合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一、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先导的产业集聚发展特征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中国三网融合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从短期看,产业将进一步向重点城市集聚
二、从中期看,试点城市辐射效应将日趋明显
三、从长期看,欠发达地区走出特色发展路径
第五节中国三网融合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第十章中国低碳城市产业
第一节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一、低碳产业
二、低碳交通
三、低碳生活
四、低碳建筑
第二节中国低碳城市区域分布特征
一、已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格局
二、重点区域
第三节中国低碳城市重点城市发展
一、整体呈现“五省八市”的分布特征
二、重点城市发展布局
第四节中国低碳城市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一、以点带面,由四大区域向全国迅速拓展,形成燎原之势
二、各地低碳城市建设重点愈加突出、特色鲜明
三、各地加快建设低碳城市的同时将越来越注重与“民生”相结合
第五节中国低碳城市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央政策
二、重点省市政策
战略转型篇
第十一章区域发展战略转型
第一节区域战略转型背景
一、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区域发展战略
三、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推动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型
四、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促使区域发展战略的升级
第二节区域战略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保障条件的区域差异明显
二、转型速度的差异导致区域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三、区域协调机制缺乏导致转型效果不佳
四、转型目标的实现过于依赖经济手段
第三节区域战略转型模式
一、基于城乡统筹的转型模式
二、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模式
三、基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转型模式
四、基于“两型社会”的转型模式
第四节区域战略转型路径
一、集聚新兴产业,打造经济高地
二、保障生态安全,打造主体功能区
三、突破行政界限,打造战略区域
四、强化经济联系,打造经济走廊
第十二章城市发展战略转型
第一节城市战略转型背景
一、城市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双重压力
二、城市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发展阶段
三、城市竞争由单一竞争力转向以综合竞争力为特征的阶段
四、传统的城市发展战略已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城市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科学性有待提升
二、城市发展路径依赖严重
三、城市创新关键环节需要加强
四、城市资源承载力不足
第三节城市战略转型模式
一、基于创新驱动的转型模式
二、基于产业升级的转型模式
三、基于空间重构的转型模式
四、基于服务引领的转型模式
第四节城市战略转型路径
一、立足国际战略,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二、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三、挖掘文化内核,建设文化名城
四、转变发展理念,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第十三章园区发展战略转型
第一节园区战略转型背景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二次创业”的现实需要
三、自主创新的战略要求
四、发展空间不足的制约
第二节园区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二、政策优势逐渐弱化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四、社会服务建设滞后
第三节园区战略转型模式
一、基于产业升级的转型模式
二、基于政区合一的转型模式
三、基于运营主体多元化的转型模式
四、基于城市综合体的转型模式
第四节园区战略转型路径
一、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二、推动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基地
三、加强生态转型,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四、促进产城融合,打造新型城市综合体
第十四章大型国有企业转型路径与策略
第一节大型国有企业战略转型背景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加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
三、适应科技发展与进步的需要
四、大型国有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大型国有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成熟度较低
二、技术创新要求高
三、企业财务风险较大
四、外部政策环境变动
第三节大型国有企业战略转型路径
一、技术获取,提升竞争力
二、产业培育,抢占制高点
三、战略投资,布局潜力业务
四、兼并重组,整合优势资源
第四节大型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策略建议
一、加强市场分析,提高战略决策的针对性
二、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三、加强财务管理,增强投融资能力和效率
四、加强政策跟踪,增强企业发展的灵活性
第十五章中小企业战略转型
第一节中小企业战略转型背景
一、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经济活动的“蝴蝶效应”挑战中小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
三、产业高端挤压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全球化竞争对中小企业提出新要求
第二节中小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资产规模小
二、技术创新力弱
三、受发展环境影响大
四、处于产业链低端
第三节中小企业战略转型路径
一、优势扩张,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重点突破,构建核心业务
三、产业追随,抓住产业机遇
四、业务渗透,壮大企业规模
第四节中小企业战略转型策略建议
一、审慎选择路径,适时突破进入
二、加强资本运作,降低投资风险
三、强化创新机制,打造创新能力
四、加强市场对接,完善路径选择机制
管理创新篇
第十六章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背景
一、城市发展新阶段对城市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管理的创新
三、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多元化
四、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需要科学的空间管控
第二节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与机制亟待创新
二、管理手段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重硬轻软”导致管理效能不高
四、无序低效开发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第三节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模式
一、基于文化创新的城市品牌建设
二、基于科技创新的城市运营管理
三、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重构
四、基于“分布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第四节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实践
一、品牌建设引领城市发展
二、科技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三、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
四、生态宜居理念推动城市管理创新
第十七章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
第一节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背景
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要求新的园区管理模式
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催生新的园区管理需求
三、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求新的园区管理模式
四、园区发展转型升级亟须新的园区管理模式
第二节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质量不协调
二、经营模式同质程度高
三、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四、公共服务职能不完善
第三节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模式
一、基于产业与空间的规划创新
二、基于职能和架构的主体创新
三、基于经营与盈利的策略创新
四、基于公共平台的服务体系创新
第四节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实践
一、园区运营主体创新
二、经营策略调整带动园区盈利
三、环境优化带动招商引资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
第十八章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
第一节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性化管理
二、资源环境的瓶颈要求精细化管理
三、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专业化管理
四、城市功能多样化要求多元化管理
第二节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规划监管和执行力度不足
二、管理体制对传统模式的过度依赖
三、新老城区发展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四、社会管理职能相对滞后
第三节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模式
一、基于多元主体的管理对象创新模式
二、基于过程导向的管理评价创新模式
三、基于综合效益的管理目标创新模式
四、基于公众参与的管理手段创新模式
第四节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实践
一、增强政府服务功能
二、资源集约利用
三、产城融合发展
四、管理机构设置创新
第十九章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第一节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背景
一、业务战略转型的要求
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求
三、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要求
四、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与效益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三、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总体较弱
第三节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与内容
一、管理创新模式
二、管理创新内容
第四节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一、企业文化创新实践
二、风险控制创新实践
三、商业模式创新实践
四、服务创新实践
第二十章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第一节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背景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开拓市场空间的要求
三、实现快速成长的要求
四、提升盈利能力的要求
第二节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定位不清
二、人才缺乏
三、生存压力大
四、技术水平低
第三节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与内容
一、管理创新模式
二、管理创新内容
第四节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一、企业战略的创新
二、企业文化的创新
三、商业模式的创新
四、营销模式的创新
人才战略篇
第二十一章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一、概念界定
二、产业环境
第二节中国软件产业人才概况
一、人才供需分析
二、人才特点分析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中国软件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第四节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一、政府层面
二、企业层面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第二十二章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一、概念界定
二、产业环境
第二节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概况
一、人才供需分析
二、人才特点分析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中国云计算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第四节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一、政府层面
二、企业层面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第二十三章中国物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中国物联网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一、概念界定
二、产业环境
第二节中国物联网产业人才概况
一、人才供需分析
二、人才特点分析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中国物联网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二、产业区域人才分析
第四节中国物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一、政府层面
二、企业层面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第二十四章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一、概念界定
二、产业环境
第二节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概况
一、人才供需分析
二、人才特点分析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第四节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一、政府层面
二、企业层面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第二十五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一、概念界定
二、产业环境
第二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概况
一、人才供需分析
二、人才特点分析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一、产业关键行业人才分析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第四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一、政府层面
二、企业层面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第二十六章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一、概念界定
二、产业环境
第二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概况
一、产业人才基本概况
二、面临的人才挑战
第三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一、产业关键行业人才分析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第四节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一、政府层面
二、企业层面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典型案例篇
第二十七章产业发展案例
第一节北京:抢占新材料产业的制高点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二节大连:三网融合产业的试点城市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三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通信、光电子信息、地球空间
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四节 保定:中国低碳城市的“先行者”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五节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六节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宽带中国”带动企业转型提升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二十八章管理实践案例
第一节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创新实践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二节河北衡水:三区整合打造工业化引擎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三节重庆:两江新区创新园区开发与管理新模式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四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归核聚优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五节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信息化平台助推园区发展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第六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军民结合特色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
一、案例概述
二、创新特点
三、借鉴价值
附录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编辑推荐:变革求新,开创中国发展新模式。如何打破资源瓶颈,构筑特色产业版图?如何突围定位挚肘,实现战略转型提升?如何突破机制约束,推动管理持续创新?如何破解人才困境,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在工业和信心化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策划并组织撰写了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丛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是丛书第2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看问题必须眼光长远,不能为长远利益考虑的,必然不能够作出短期的计划,看问题也必须全面,不能从全局出发想问题,那么在小的方面也不会有所成就。好书!
  •   图文并茂 看起来舒服 观点丰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