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与粉丝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岳晓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追星故事,包括从古代单纯的个人行为到现代化的商业运作。作者以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运用现代心理学科学研究方法,追踪调查了追星者的人格特质及心理动机,高屋建瓴地分析了青少年追星的利弊。无论你是追星者本人还是辅导人员,本书对你都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岳晓东博士,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分会首任会长,内地20多个机构的特邀顾问、名誉理事长等;内地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如《北京科技报》、《青年心理》、《校园心理》、《中国日报》(英文版),并受聘但任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岳博士在心理咨询、创新思维、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特别是他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近年来著有《爱情中的心理学》《决策中的心理学》《历史中的心理学》《三国人物心理分析与职场生存》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何为追星为何追
 嫁人就嫁苏东坡:明星古已有之
 拓展阅读:中国古代的明星和追星族
 东坡居士迷乐天:追星历史悠久
 拓展阅读:谁是李白的粉丝
 “三星时代”的迷乱:当代明星评点
 拓展阅读:日韩的偶像工业
 信你爱你到极端:追星是种偶像崇拜
 拓展阅读:我的少年偶像雷锋
 追星的五大心理作用
 拓展阅读: 从“盒饭”中吃出了人生的乐趣
 拓展阅读:追星的变迁(一)
 追星中的“普塞克效应”
 拓展阅读:青春偶像的力量
 追星探视:f4研究
 拓展阅读: 青少年追星的调查
第二章 追星与自信
 追星中的自信心
 做中国的奥普拉:陈鲁豫的自信型追星
 拓展阅读:明星们成名前的职业
 要成功就变成他:谢涛的自卑型追星
 拓展阅读:“我们都在扮刘德华”
 追星中的“战斗机”:杨丽娟的自恋型追星
 拓展阅读:给杨丽娟开药方
 衣带渐宽终不悔:曾依的自误型追星
 拓展阅读:名人们的追星
 追星探视:青少年对四类偶像和榜样人物的选择
第三章 追星与依恋关系
 追星就是寻求“遥亲感”
 拓展阅读:追星的变迁(二)
 学习雷锋好榜样:追星中的安全型依恋
 拓展阅读: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黎明的神话魔力:追星中的沉湎型依恋
 拓展阅读: 阿欣,粉丝走清还有我
 “照片男”专追“呕像”:追星中的回避型依恋
 拓展阅读:什么是“民星崇拜”
 偶像离去的绝望:追星中的恐惧型依恋
 拓展阅读: 爱杀列侬
 追星探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三个内在维度
 拓展阅读:疯狂的明星崇拜
第四章 追星与自我认同
 追星就是寻找自我
 拓展阅读:追星的变迁(三)
 无声世界里的《雀之灵》:追星中的自我达成
 拓展阅读:偶像崇拜与学业工作
 偶像与榜样相辅相成:追星中的自我早闭
 拓展阅读:内地与香港青少年追星特点对比
 超级偶像崇拜综合征:追星中的自我迷茫
 拓展阅读:在追星时代里
 在追星中逐渐看清自己:健康追星与自我延缓
 拓展阅读:追星追到几时休
 追星探视:明星榜样化实验
 拓展阅读:偶像崇拜与自信、孤独感及依恋关系

章节摘录

“明星”一词在现代词义中引申为各行业中有名或技巧非常高的表演者,这主要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于20世纪30年代传人我国后,其实行的明星制在演艺界推行的结果。那时上海各影院门厅外都挂有中外影星像,这是明星在我国开始流行的最初表现。歌舞星与此同时兴起,其后,随着时装模特表演和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明星扩展到所有演艺界与体育界。媒体发达的今天,明星进一步扩大到商界、政界、学界中的风云人物,汇聚成一个“满天明星闪烁”的时代。    不过,汉语中“明星”这个词由来已久。明星,在古汉语中系明亮之星,亦即太白或金星。《诗经·郑风·女日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尔雅·释天》:“明星谓之启明。”郭璞《尔雅注》:“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除此以外,明星在古语中还特指华山仙女。如《太平广记·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李白《古风》诗早有“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描写。    虽然明星一词原本并非指各行业中的名人偶像,但明星人物和追星行为在中国古代却早已屡见不鲜了,历史上苏东坡就是一个受到众多“粉丝”追捧的“大明星”。    宋代明星苏东坡    苏东坡这位旷世奇才不但在文章、书法上才情横溢,在生活细节上也极富创造力,加上他个性风流旷达,颇有时尚明星的风范。因此,他的服饰、食谱等也同文章书法一样受到当时国民的广泛追捧。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酒、东坡巾、东坡墨……在11世纪的中国,上至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下至乡民百姓、青楼歌妓,都大有对苏东坡这个“品牌”钟爱有加者。    一笔一墨竞珍藏    当时凡是苏东坡碰过的东西:一张纸、一支笔、一个方台、一座凉亭,都能变成众人争购、争睹的对象,更不要说他的亲笔墨宝了。据林语堂先生所著《苏东坡传》记述,苏东坡做翰林学士的时候,常奉旨于宫中撰写文书。有一个极为崇拜苏东坡的人,勤于搜求苏东坡的字,苏东坡每一个短简便条若由苏东坡的书童交给他,他就给书童十斤羊肉。东坡已经风闻此事。一天,书童请苏东坡回复友人的口信,东坡已经口头回复了。书童第二次又来请求,苏东坡说:“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书童说:“那人一定要一个书面的答复。”苏东坡笑着说:“告诉你那位朋友,今天禁屠。”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常于宴饮之时作书画赠人。营妓中有一个叫李琪的,聪慧过人、知书达理,不过胆小腼腆,始终没有得到苏东坡赏赐的墨宝。苏东坡要调离黄州时,太守设宴饯行。李琪知道这个机会再不可错过,于是等苏东坡酒至半酣,便捧着酒杯跪拜堂前,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赐墨宝。苏东坡熟视良久,令李琪研墨,墨浓,取笔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写完这两句,即掷笔袖手,与宾客谈笑,却没了下文。在场宾客非常奇怪,只是不便过问。李琪可真急坏了,再次跪拜,苏东坡大笑着又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P2-3

编辑推荐

心理学认为,崇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而言,偶像崇拜可以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他们需要从对不同杰出人物的认同和依恋中肯定自我价值。总之,当今的追星,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性的大众普及化明星式的偶像崇拜,表现出新的特征。岳晓东编著的《追星与粉丝(揭秘偶像崇拜中的心理效应)》在论及为什么会出现追星现象时,深入客观地分析了一些相关的心理需要,如归属需求、认同需求、补偿需求、宣泄需求、需要需求、逆反需求、爱恋需求以及从众需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追星与粉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国内这种书不多,岳博士这本书我觉得研究不够深入,有些描述我不太同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