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美]理查德.帕克 译者:朱素梅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本书以前的版本中,我们提到过乔恩-戴维·海牙博士等对我们的友情帮助。在决定出新版本之前,我们曾在电话里约见从未谋面的乔治福先生。他刚从另一家出版公司来到麦格劳一希尔公司。我们听说过他的很多传奇故事,其中包括他在车臣战争中被俘后竟能只身逃脱。我们不知道这些说法的虚实,但如此初次见面来谈新版事宜,我们甚至不知该如何开始。 最终摩尔先开口:“除了通常的更新修改之外,这一版将有重要的改变。”对方保持沉默。 帕克补充:“其中一章将挪动位置。”还是没有回应。帕克接着说:“其中不少章节的一些重要概念要重新界定。” 摩尔:“在关于非演绎推理的两章中我们阐述了大量的新内容。” 帕克:“还增加很多图片。” 双方都沉默了较长时间。 乔治福:“按照你们说的做吧,我将派苏珊负责此事。” 他的果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们印象更深的是他能发音准确地说出苏珊编辑的全名,因为苏珊的全名很难发音。摩尔猜测,他或许接受过针对保密工作者的语言训练。 经过苏珊编辑的温和催促和偶尔鞭策,借助众多审查者的良好建议,我们希望问世的新版优于以往各版。下文将逐章详细介绍新版的具体改进。 欢迎使用第9版 本书已经是第9版了,我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曾经让我们惊讶的是在一次会议上,一位年轻的教授说从我们的书中获益,本书的第1版曾是他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教材。现在,让我们震惊的是,使用本书的有些学生告诉我们,他们的父母在其大学时代也读过本书。 保持特色 我们一直努力让本书保持如下特色:关注时事,可读性强,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教学。本次新版我们依然坚持这个努力方向。每出新版我们都采用更具时代性的例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对我们来说不久前发生的事情,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却是历史。对于每年入学的新生而言,或许美国总统只是现任总统,前任总统进人这些学生的视野只是以其他方面的身份或特征。如在这些学生的心目中,克林顿是希拉里的丈夫,而不是美国总统。所以我们在举例时总是援引时下学生所熟悉的人物。就像在第8版中说过的,不必在批判性思维的课堂上教历史,我们希望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做例证,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图片资料 本版中增加了多幅图片,这些图片有利于我们分析标题或者佐证正文的内容。就像图片资料可以辅助教学,视觉资料也可能误导我们。第5章中有专门一节讨论通过对形象的处理来操纵人们的信念。 每到大选年度,媒体上就纷纷出现各候选人的形象,用以表明该候选人比竞争对手更强。奥巴马是最合适的总统候选人吗?不,奥巴马软弱无能。希拉里经验丰富吗?不,希拉里过于尖刻。麦凯恩坚忍不拔吗?不,麦凯恩贪赃舞弊。种种宣传让人眼花缭乱。本书试图让我们在思考相关问题时,尽量减少各种经过包装的视觉资料给我们施加的影响。 无论对于政治生活、商业广告还是其他领域试图利用视觉资料影响我们的判断,阅读本书相关内容都将有助于你把握问题的关键。 表达方式 我们一直探寻如何在理论阐述与具体例证之间寻求平衡。我们借助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其他使用本书为教材的教师们的反馈意见来把握这种平衡。在早期的版本中,我们更侧重于理论解释,后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利用例证,尤其是尽可能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这一版,我们再次关注一些重要概念的澄清和梳理,同时兼顾运用例证。据我们所知,例证,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教和学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批判性思维综合了各种不同的技能(参见第1章中所罗列的),以致于要给它下定义比较困难。但究其实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是针对相信什么以及如何行动做明智决定的能力。在我们看来,这门课程的最好教学方式是综合运用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其他各项相关技能,这些技能帮助我们就断言、行为、政策及实践做出可靠的决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自始至终都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而且能理解的相关材料来表达我们的思想。 灵活性及反馈信息 本书的原文篇幅很长,几乎没有教师全面深入地就所有内容展开教学,我们自己也没有这样做。实际上,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没有谁“对”谁“错”之分。有的教师讲解第1章(本版中的第1、第2章)之后接着讲解演绎推理的两章,最后简单介绍有关谬误,这就是他们全部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几乎不涉及或只是简单提及演绎逻辑的知识。我们两位作者一致认为关于可信度和修辞的内容是重要的,我们也认为非演绎推理和因果联系的论证是重要的,对于其他章节,我们各持己见。 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完全按照本书的顺序安排教学。 欢迎更多教师告诉我们你们是如何安排课程结构的,我们会在将来的版本中考虑相关建议并做相应的调整。 专栏 我们乐意延续在第8版中已尝试的将专栏分类的方法:有些材料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有的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实例,有的直接来自媒体,还有的是关于语言的特征。显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清楚明确的,有些是彼此交叉的,也有的既可以归为这一类也可以归为另一类,但这样的初步分类更有利于识别例证。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国最为畅销的大学教材,连续九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指出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读者对象为逻辑学、哲学、管理学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业人员。
作者简介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多年以来,摩尔和帕克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从事哲学教学。他们一直讲授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摩尔另外还讲授认识论和分析哲学,他曾任哲学系主任,也曾被评为学校的杰出教授。
摩尔本科于安提俄克学院学音乐,他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排球水平是业余的顶尖高手。他和玛丽安妮与三只狗一起生活。
书籍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批判性思维基础
1.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2 基本概念:断言、论题和论证
1.3 再谈论证
1.4 两种好的论证
1.5 识别论证
1.6 其他术语和概念
1.7 外在因素:逻辑之外的装饰物
第2章 两种推理
2.1 论证:基本特征
2.2 两种论证
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2.4 理解论证的技术
2.5 评估论证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3.1 模糊
3.2 歧义
3.3 抽象
3.4 定义术语
3.5 论文写作
第4章 可信度
4.1 断言及其来源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4.4 可信度与新闻媒体
4.5 广告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
5.1 委婉语和粗直语
5.2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5.3 刻板印象
5.4 暗示
5.5 加载问题
5.6 闪烁其词
5.7 贬抑
5.8 嘲笑嘲弄讽刺
5.9 夸张
5.10 替代证明
5.11 修辞类比和误导的比较
5.12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
6.1 源自愤怒的“论证”
6.2 威吓手段
6.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6.4 合理化
6.5 众所周知……
6.6 主观主义谬误
6.7 相对主义谬误
6.8 以错制错
6.9 转移注意力(红鲱鱼)/烟幕弹
第7章 更多谬误
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7.2 生成谬误
7.3 因人纳言谬误
7.4 稻草人谬误
7.5 虚假的两难境地
7.6 滑坡论证
7.7 错置举证责任
7.8 乞题
第8章 演绎论证一:范畴逻辑
8.1 直言判断
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8.3 直言三段论
第9章 演绎论证二:真值函数逻辑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9.3 真值函数论证
9.4 演绎
第10章 三种非演绎论证
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归纳三段论)
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归纳概括)
10.3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10.4 随机变异、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
10.5 日常非演绎论证
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
10.7 类比:未尽的话题
10.8 民意调查:问题和缺陷
10.9 数字游戏
第11章 因果解释
11.1 两种解释
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11.3 形成假说
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
11.5 验证因果假说
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12.1 价值判断
12.2 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
12.3 道德慎思
12.4 法律推理
12.5 美学推理
术语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1章 批判性思维基础1.2 基本概念:断言、论题和论证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claims)、论题(issues)和论证(argu-ments)。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断言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断言”用于口头或书面交际中传递信息、表达意见或信念(除了我们关注的这些用途,“语言运用”专栏“以言行事”还展现了断言的其他用途)。陈述(statements)或断言(我们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区分为真的或假的。“哥伦布是俄亥俄州人口最多的城市”是真的;“哥伦布是俄亥俄州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圈”是假的(克利夫兰德比它大)。“其他星球上有智力生物”或者为真或者为假,只是目前我们还不能断定。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就是检查和评估断言以及各断言之间的关系。我们探讨的断言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也可以是事关重大的。无论是关于牙膏对牙齿是否有美白作用,还是关于是否需要弹劾总统的问题,都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你提出断言或对某种断言进行审查也都需要批判性思维。对一些断言我们无须评估,无须仔细审查就能甄别它们(如我们曾提到的例子)的正误。我们不必苦思冥想就能断定自己是否嗓子疼,只要打个电话就能知道Costco是否还在营业。但对于事关重大的决定(我是否要和见到的这个人结婚),对于社会事件(是否要在我们的国家实行全民医保),对于世界的现象(是否偶尔会发生超自然的事情),我们就必须谨慎审查和评判。对于那些身居要职的人,他们的决定往往关乎其他人的切身利益,面对这样的决定,就格外需要高水平的审视。
编辑推荐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最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的思维训练教科书,“十大思维谬误”教你如何正确思考与决策。1.诉诸人身/生成谬误:通过批评其来源而反驳某立场或论证。脱口秀主持人乐于此道。2.稻草人:为了反驳对方立场,以夸大、错误表达等方式曲解其立场,使对手陷于不利。3.源自愤怒的“论证”:顾名思义,以愤怒替代理由和判断,如政治论辩论于对骂。4.威吓手段:试图通过威吓对方来证明某观点。你不难想到例证。5.仓促概括:过于相信由小样本得出的结论。6.群体思维:任凭对某群体的忠诚来干扰对问题的判断。如,裁判员吹我们队犯规太多了。7.转移注意力:所答非所问,避开问题的焦点。8.一厢情愿的思维:任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拒绝探讨真相,也可称之为逃避现实的谬误。9.诉诸公众的“论证”:认为“大家”都相信的就一定是真的。10.在此之后,因是之故:误认为先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就有因果联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