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明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赵曙明,邱恒明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奥马哈之行2011年4月1日的美国奥马哈,晴空万里。来自全球8所高校的100多名MBA、EMBA学员聚集于奥马哈100多平方米的活动俱乐部(Omaha Field Club),与一位81岁高龄的美国老者亲密接触,所有在座者都兴奋不已。这位老者不仅在世界投资界名声籍甚,也因其将大部分所得捐献而在全球慈善界享誉盛名。他就是沃伦·巴菲特,有着“股神”的美誉,在中国的知名度也非常大。近5年来,上百万美元一次的巴菲特午餐会机会几次被中国人竞拍。在这次的聚会代表中,南京大学商学院是来自美国以外的唯一团队,作为该代表团的带队人,我和全体学员的心情一样,对于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位传奇人物,倾听其投资忠告感到非常荣幸。81岁高龄的巴菲特在演讲台上精神抖擞地与大家进行对话长达两个多小时,他的热情和投入深深感染了我。巴菲特先生在演讲结束前发出邀请,让两位男士和两位女士与他同车前往餐厅,我非常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我非常意外地发现,巴菲特先生不仅没有任何保镖前呼后拥,而且还是自己亲自充当驾驶员。他开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06年生产的凯迪拉克小轿车,外观很小,车内也不是很宽敞。而我就坐在他的副驾驶位置上,跟他近距离地进行交流,这也使我更增添了对他的不少崇敬之意。我向巴菲特先生介绍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一些情况,同时我也询问了巴老的身体情况,巴老近似顽皮地回答到:“有一位一直活到103岁还在为哈撒韦公司工作的罗斯女士,我在她99岁时跟她签了一个'互不竞争'的协议,我希望比她多活5年。”午餐之后,我们参观了巴老的住所。这处住所是一幢灰色的小楼,没有围墙,没有铁门,也没有大院子,离路边也就三五米远,与周边邻居的一些别墅相比并不特殊,就是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房屋。这与他富可敌国、坐拥数百亿的财富相比,简直可以说是极不相称。这套别墅是他1958年花3.15万美元购入的,此后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在这里,他生儿育女;在这里,他也逐渐成为叱咤世界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而他对这栋小楼却始终是不离不弃。博大的胸怀、过人的智慧、幽默的个性、简朴的作风,是巴菲特留给这次参加奥马哈之行的南京大学学子们最大的震撼与收获。这位世界首富彰显出的独特人格魅力,也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震撼。 从1981年赴美求学开始,我就不断受到世界级大师们的影响。如果说2011年巴菲特简约的生活、深邃的智慧及乐观的精神给我巨大触动的话,那么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则在我学术启蒙之际给予了光明的指引,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之后,作为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的我组织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也结识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师。其中,有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 (Michael Spence)、劳伦斯·克莱茵 (Lawrence Klein)、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 也有著名领导学专家吉恩·李普曼-布卢门(Jean Lipman-Blumen)教授、著名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杰克·舒斯特(Jack H. Schuster)等这类学术大师,还有如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这类的国际政要名流,这些世界级大师都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些人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也一直在不断地寻找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并深深陶醉其中。如果说我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的话,我认为除了自身的刻苦钻研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和教诲。做学问,先做人,并保持永不枯竭的学习热情,这就是我的人生信条。赵曙明

内容概要

  本书围绕“人生感悟和管理观”这一主题,回顾了作者回乡务农的艰辛、求学奋斗的经历和留学生活,总结了作者的教学、科研、指导研究生和提供企业咨询与管理实践工作,介绍了作者的家庭生活,也谈到了作者作为商学院院长的治院理念。作者指导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知悉这本书的出版,纷纷撰文谈论他们对导师的印象以及导师对他们的影响,这从另一个视角再现了身为人师的赵曙明,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做学问,先做人,还要保持永不枯竭的学习热情,这就是赵曙明的人生信条。
  人生总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从志学之年、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再到花甲耳顺之年,看似简单的人生历程,却有诸多感悟裹于其间。希望这些人生感悟与思考能激励读者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这也是本书的写作目的所在。
  当然,作为中国知名商学院的领军人物和中西方管理学界的知名学者,赵曙明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未来发展之路的看法与建议同样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

  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度“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第三任主席、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333工程”首席科学家、江苏省人力资源学会会长、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所所长。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专业;1981年留学美国,1983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87年再度赴美,1990年获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在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商学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
  邱恒明,财经作家,知名财经书评人,致力于商业知识普及工作,年度财经图。

书籍目录

前言 奥马哈之行
上篇
 第1章 人是可以塑造的
  一个愿望在脑海中形成,且越来越强烈,那就是重赴美国,回到以管理学研究闻名于世的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攻读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我的理由很简单:这个专业对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是可以塑造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处,就在于怎样引导人、塑造人。
  能吃苦的回乡青年
  只识abc的英语系学生
  新一代留美学生
  德鲁克对我的影响
  我的家庭
 第2章 我的人力资源管理观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书填补国内教材空白;《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内最早专门研究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专著;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套‘企业人力资源指数’;写出国内管理学界第一份企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是相关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获国家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是一等奖中仅有的两本管理类著作之一……”有记者对我所做的这些工作进行总结,认为我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开拓者”,其实我只是比较早地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比别人早做了一些工作,多做了一些事情而已。
  初涉管理学
  我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30年
  我的三个学术阶段
  传播德鲁克管理思想
  把脉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展望
  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的领域
 第3章 商学院院长之路
  在南京大学工作了整整34年,在商学院工作也有20年,商学院和谐的环境、优秀的师资和管理队伍以及高素质的学生使我很享受在其中学习和工作的乐趣。此外,让我欣慰的是,我推动和见证了南京大学商学院mbaembampaccedp项目的蓬勃发展,以及它们日益加深的社会影响和不可低估的社会贡献。南京大学商学院作为我海外学成归来后的事业起点,无疑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以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为荣
  致力于国际化战略
  关注mba的中外差距
  需要扮演好三种角色
  中国还没有职业化的院长
  高校改革势在必行
  是院长,更是老师,也是学术会议的组织者
  时间管理是第一要务
 第4章 用心做人
  我所从事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我始终将人视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因而也最重视人的品行。我从指导研究生学习开始,每一届新生入学,不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我给他们上的第一课总是讲做人的道理。我反复向我的学生强调:“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学问做不好可以转行,做人有问题就没救了。”
  做学问,先做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际交往的本质
  有知识、见识、胆识的管理者
  高胜任素质、高积极性和高协作性的人才
  吃苦是竞争力
  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下篇
 第5章 学生印象
  自1977年在南京大学任教以来,迄今已经34年了。我在内心深处非常喜欢“老师”这一角色。30多年来,我不知讲授了多少次课,也不知给多少学生上过课,我并没有像有些教师常说的有那种厌倦的感觉,反而每次在准备将要讲授的下一堂课时,总是充满了一种期待和渴望。到目前为止,我先后指导了20多位博士后、100多位博士研究生,还指导了很多硕士研究生、mba研究生、emba学员。他们的回忆和述说,显得更加感性和生动。综合他们各自的体会,也许更能促进读者获得对我的立体印象。
  学术成就
  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化的思想家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创立者
  学术视野令人赞叹
  一个执旗的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生活故事
  烤肉很专业
  从不唱歌
  吃饭、喝酒,拿他的钱
  初次见面就“炸了雷子”
  怜子如何不丈夫
  求学记忆
  “把你吵醒了,很抱歉”
  “拿出去的东西连细节上的瑕疵也不要有”
  要做有文化的商人
  共同探寻“中国先锋企业”
  生活中的管理学
  为我们打开通往国际学术前沿的大门
  习得实践力与学术规范性
  启发式教育
  “赵老师,对不起”
  收到不是群发的春节贺信
  人生诸多“第一次”
  综合印象
  赵老师是一部好书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他培养了我抵御任何灾难的信心
  知识权威和道德魄力
  eq高人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
  多角色的成功扮演者
  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名副其实的人生导师
 第6章 8大热点话题解答
  一直以来,我都接到不少媒体朋友的采访要求,希望就如何管人、如何培养学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等话题阐明我的观点;许多年轻学生也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些职场规划、留学注意事项、学历观点等方面的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罗列了我经常被问到的8个问题和回答。
 后记
 附录 赵曙明简历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主要学术兼职
  主要企业与基金会兼职
  所获教学科研奖励及学术荣誉
  主持研究的主要科研项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赵老师是1991年回国的,我1992年考上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199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想继续深造,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赵老师的博士研究生。授课方式新奇有趣是印象之一。读硕士时,“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赵老师教的。那时硕士生招得很少,我们那个班的硕士生是12个人,记得他上第一堂课时就说:“你们喜欢我用英文授课,还是中文?”当时我们班有一个叫张燕的同学(如今在美国,已经跻入国际一线终身教授),说:“听英文的。”她是应届保送上来的,英文好,我们英文吃力。但是赵老师听这话以后就说“ok”,此后这门课一直到考试结束全用英文。1995年,我成了赵老师第一个应届博士研究生。因为我们的博士课程“中外管理思想比较”是研讨班形式,当时上课的方式是:赵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许多阅读材料,并把这本主要教材的大概意思以及整个中外管理流派和思想理论讲完以后,要求每个博士生阅读大量文献,每人负责准备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每个博士生既当学生,也做老师,学生讲完自己所负责的章节后,其他人做出点评,最后由赵老师归纳提炼。这种授课方式1995年就开始实行,在国内来说应该算比较超前。

后记

古时,人们用天干和地支相配作为纪年,60年周而复始,因而60岁又称为花甲之年。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也快要步入花甲之年了。唐朝赵牧《对酒》诗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花甲之年,往往也被认为是人生的转折之年。对于步入花甲之年的人们,感悟不同,心态各异,自会有一番感慨。有人退休或者离开了领导岗位,感慨岁月匆匆,夕阳西下;有人认为辛辛苦苦一辈子,要好好补偿自己,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也有人把过去的辉煌作为记忆,继续努力奋斗,力求再展宏图……而对于我来说,花甲之年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我将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古代教育家孔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现在重温孔子之言,回想自己的人生历程,感慨孔子的人生寓意多么深刻而又富有哲理。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年少时,父亲把我送入学堂,让我立志求学,也许他当时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将来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但他知道多读书、有知识、长本事、能吃苦,总会有好处的。也许他的想法在当时看来很是简单、很是朴素,但现在看来却是很有意义、很有远见。高中毕业之后,我回乡务农,后入高等学府学习深造、出国留学,再后来担任大学教授、从事教学与研究、指导研究生、当院长……从志学之年、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再到花甲耳顺之年,看似简单的人生历程,却有诸多感悟裹于其间。本想作为一种记忆永存心头,但拗不过一些朋友和学生的一再要求,只好把这些经历总结成文字,以“我的人生感悟与管理观”为名予以出版。    在这本书里,围绕“人生感悟与管理观”这一主题,我回顾了我的求学经历,总结了我的科研工作,介绍了我的家庭生活,也谈到了我作为商学院院长的治院理念,其中自然包括我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我指导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知悉这本书的出版,纷纷撰文谈论他们对我的印象和我对他们的影响,这些也作为本书内容的一部分置于其中。    本书由恒光国际文化交流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马明杰女士、技术总监张一珺先生策划,撰写工作得到了知名财经作家邱恒明先生的积极协助,出版工作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磊女士、策划编辑吴亚军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对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我太太许晓梅、女儿赵宜萱,我的学生杜鹏程和刘燕等,也为本书的出版建言献策,做了很多工作,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本书创作过程中接受采访的老朋友、老同学及学生同仁们,在此一并谢过。    人生总是百姿千态、丰富多彩的。即使到了“耳顺之年”,仍有许多感悟不到、感悟不了的东西,也会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东西合理存在,还会有一些新的感悟和思考合理产生,但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恐难以改变了,因此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只希望对大家具有一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如果说,本书对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起到一点启迪与激励作用,那么本书出版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赵曙明    2011年10月8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赵曙明是一位非常杰出的领导者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位专注的学者。他取得了非常重要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科研成果,这让他成为人力资源领域国际知名学者。  ——Micheal Spence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赵曙明教授20世纪90年代初学成归国,用他深厚的学识报效国家,不仅推动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还把南京大学商学院打造成了全国一流的商学院。  ——洪银兴 中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博士赵曙明老师给过我许多做学问的指导和做人的启迪,使我获益终生。  ——陈德铭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博士赵曙明教授为人谦逊大度,与他交往过程中,总被他真诚、坚韧的精神所打动。如果说赵曙明教授对弟子们的忠告是先做人后学问,那先做人后管理则是他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大师对我们企业界人士的提醒。  ——张近东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赵曙明教授的为人正直和做事务实精神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在担任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第三任主席期间,为推动中国管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淑英 著名美籍华人教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创始主席、博士赵曙明院长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带领南京大学商学院与世界各地的商学院建立起联系,这反映了他的高瞻远瞩。他精力充沛,总能把事情做好。认识他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John Thomas Delaney 美国匹茨堡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赵曙明教授有两大非凡品质:一是勤勉工作,他是我所认识的工作最勤奋的人;二是体贴关心他人,他愿意随时随地帮助朋友。令我赞叹的是,对人尽心尽力、对工作认真严谨并且富有成效,这些品质很难聚集到同一个人身上,赵曙明教授却做到了。  ——Joel GLASSMAN 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副教务长兼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赵曙明教授是一名了不起的学生,能有他这样的学生我深感荣幸。当年,他还是学生时就表现得很优秀:做事专注、才华横溢、意志坚定。  ——Jean Lipman-Blumen 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教授、著名领导学专家、博士

编辑推荐

《赵曙明:我的人生感悟与管理观》作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拓荒者、探路者,他对中国管理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令人钦佩。作为就任时间最长的中国一流商学院的院长,他对国内大学院长职业化的思考让人颇受启迪。作为将德鲁克管理思想引进到中国的功臣,他在国内外管理学界和实践界的知名度甚高。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教授拥有或曾经拥有多种身份,这不管对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人来说,都像迷一样神奇。从他的经历中,不仅能看到他个人的奋斗历程,还能看到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作为中国知名商学院的领军人物和中西方管理学界的知名学者,赵曙明教授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未来发展之路的看法和建议同样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先做人后管理——管理学大师赵曙明的做人学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赵曙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赵曙明:我的人生感悟与管理观》围绕“人生感悟和管理观”这一主题,回顾了作者回乡艰辛务农、求学奋斗经历、留学生活,总结了作者的教学、科研、指导研究生和提供企业咨询和管理实践工作,介绍了作者的家庭生活,也谈到了作者作为商学院院长的治院理念。作者指导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知悉这本书的出版,纷纷撰文议论他们对导师的印象以及导师对他们的影响,这从另一个视角再现了身为人师的赵曙明,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做学问,先做人,还要保持永不枯竭的学习热情,这就是赵曙明的人生信条。
  •   在繁华平庸的时代,他却将现代管理思想引进中国,持续传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原创管理,他是时代的领跑者。
  •   今年九月就将进入南京大学,成为赵老师的博士生,五月底带着这本书去找赵老师请他签字。书里面很详细地介绍了赵老师一直以来所做的贡献、研究内容和方向。里面也有很多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读了就可以对赵老师之学者风范、人格品性、道德水平、国际视野、治学水平、人脉关系等都能有个很直观的了解。
  •   德鲁克的中国传播者
  •   赵老师的经历,很让人受启发
  •   真切地叙述了赵老师为学、为师之道,值得一看
  •   还没看完,只看了一部分,觉得还不错,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   很受鼓舞
  •   作者是一名社会阅历丰富,因此此书挺不错的。。
  •   阅读欲望满足中
  •   书挺好,写的挺实在。挺中肯。
  •   买师爷的书拜读
  •   老板的书,从书里面可以很好地看出赵老师人生的轨迹以及他对于人生的感悟以及管理思想
  •   作者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头羊,也是一位商学院院长,他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都有启发!作者说能吃苦也是一种竞争力,这对我们当代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