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博弈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吕波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前言

  资本运营是什么?资本运营是一种让你又爱又怕又恨的东西。  爱它是因为你能享受它。如果说生产经营是一分一分地赚钱,市场经营是一元一元地赚钱,那么资本运营就是一沓一沓地赚钱,它会让你一夜之间腰缠万贯;或者说,生产经营是在制造实力,市场经营是在创造魅力,而资本运营则是在变幻魔力,它让你像老虎长上翅膀一样一飞冲天。  怕它是因为你难以预知它、选择它。它就像涨潮落潮的海水一样,你的船虽然不动,但是海水却在动,水能载船,也能覆船,使你有种被挟持、被绑架的无奈;或者说,它最初像一辆敞篷车,它不分国家和种族,不问学历和背景,欢迎任何人都来搭乘它;但是你一旦坐上了它,它就变成了过山车,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快。尽管因害怕而尖声大叫,你却不能停下来,只能跟着它风驰电掣。  正是因为你难以预知它、掌握它,所以你才会要么爱它、要么恨它。如果你的过山车选对了轨道,那么你会发现这是一场多么有趣、多么精彩的比赛。鲜花和荣誉唾手可得,你会非常感激它,继而非常爱它;但是如果你的过山车选错了轨道,那么当你飞到半空中时,你会发现前面根本就没有着陆的地点,或者你突然知道这是一场胜负早已分晓了的比赛,并且冠军只有一个。这时可以想象你将是多么恨它!  对资本的爱和恨伴随着激烈的博弈,这场博弈已跨出国门,正呈愈演愈烈之势。我国的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比如华为曾想收购英国的马克尼,海尔曾打算收购美国的美泰,TCL并购了法国的汤姆逊,吉利收购了瑞典的沃尔沃,等等。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在2000年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额不足10亿美元,但目前早已经飙升了几十倍;但我国并购交易额占GDP总量的比例还非常低,比如2007年仅是2.3%,而美国则高达31.2%。巨大的差距暗示着即使我国达到今天的水平,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的资本潮也只能算是刚刚开始涌动。  激烈的博弈背后常常引发民族情感的震荡。在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收购的同时,外资也不断走进来在国内攻城略地。当一个个熟悉的民族品牌,从中华牙膏到天天见的大宝,再到苏泊尔、青岛啤酒等,在一夜之间要成为外资的囊中之物时,我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面对像坐过山车一样的资本博弈,我们该当如何选对腾飞的轨道?  这是教你如何选对资本运营轨道的一本书,也是我在讲授“资本运营”这门课程百余场后的一个总结。在每次讲授课程时,都有学员要求拷走我的课件。我想,与其把课件拷给某些人,还不如把课件拷给所有人,拷给全国的经理、老板和企业家,让大家一起共享、一起成长。授课时,大家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资本运营问题。我把问题分了一下类,发现资本运营的问题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询问对策或技巧等策略性问题,另一类是询问公式或名词等技术性问题。我发现凡是经理级以上的学员,问的大多是策略性问题,这部分人就是本书的主要读者群体。该书旨在帮助管理者恶补资本博弈知识,选对资本的运营轨道。  对于我在本书中所讲的资本运营,其对象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实业资本运营,实业资本是指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和原材料等流动资本;第二类是产权资本运营,涉及资产的所有权、股权和债权的流动;第三类是金融资本运营,包括企业股票、债券的流动;第四类是无形资本运营,无形资本包括各种,无形资产,比如专利权、著作权、发明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可见,资本运营涉及了企业的各个方面。由此,我所指的企业管理者是指企业人、财、物、产、供、销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者,并不只局限于财务部门、运营部门或战略部门。  帮助读者完成对资本运营知识的快速充电,是我写这本书的第一项使命。众所周知,资本运营之所以被认为高不可及,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误读了资本的含义,认为资本只与钱或财有关。实际上,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产权债权等产权资本、股票债券等金融资本、商标专利等无形资本,都可视作资本。处在资本运营时代,资本运营与企业的每个环节、与每个环节上的每位员工都息息相关。   。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通俗化的案例,是我写这本书的另一项使命。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市场上是有一些关于资本运营的书的;但是您可以发现,抽象的概念、高深的理论、复杂的公式,常常让大多数读者望而却步。因此,在这本书里,我对过于专业和抽象的理论刻意地进行了回避,带给您的都是通俗化的最新案例。   指导我国的企业制定资本战略、选对资本轨道,是我写这本书的第三项使命。在商业时代,几乎每家企业都制定了明确的市场战略;同理,如今是资本’时代,企业不论大小,也都需要制定明确的资本战略。   资本战略用来解决企业哪些问题呢?   我认为资本战略不是要解决哪些问题或哪个问题的,而是要解决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正如在围棋对弈中大家所熟知的“谋一子不如谋全局”一样,资本战略涉及全局。   在学员咨询我的资本运营问题中,最常见的十大问题是:   问题一:我的企业发展速度为什么达不到两位数?   问题二:我的企业为什么突破不了一亿元或十亿元?   问题三:我的企业如何进行多元化投资?   问题四:我的企业要花多少钱才能创出品牌?   问题五:我的企业要用多大投入才能搞好技术研发?   问题六:我的企业现金流很紧张怎么办?   问题七:我的企业如何对抗更大的企业?   问题八:别的企业都不按规则出牌,我们还要傻乎乎地守规则吗?   问题九:反收购有哪些高招?   问题十:并购有哪些上策?   这十大问题实际上涉及了资本运营的全局,是制定资本战略的十大内容,而这恰恰是本书的十个章节。   《资本的博弈》的终极目标是为企业服务的,旨在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系统的资本战略。那么企业又当如何做,才能选对资本轨道,制定正确的、系统的资本战略呢?   我认为企业要选对轨道、制定对策,需要树立资本运营的战略思想,具备博弈思维,并向著名的大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得失,然后再结合实际,这样才能制定出自己正确的、系统的资本战略。   资本运营的战略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它提倡的是资本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它要求企业打破自己划定的围墙,把有形的资源(如厂房)和无形的资源(如商标),甚至整个社会资源都视作资本,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而且必须使之高效流动起来,在流动中实现快速增值,因为闲置就是浪费。资本运营离不开博弈思维,与其说它是一种思维,不如说它是一种竞争手段。善弈者胜,谋远者兴,博弈已经成为了上至国家、下至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   一旦树立了资本运营的战略思想和博弈思维,那么很多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会被打破。您会惊奇地发现,上述的十大常见问题成了“伪命题”,它们都对应出一个思路相反的“新问题”:   新问题一:该企业追求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然而企业的发展速度达到了两.位数就算是快吗?在我所咨询服务的企业中,有一家企业在一年时间内所完成的销售额相当于其前50年所完成的销售额总和。企业要实现真正的快速发展,必须要首先找到加速的方向。如何找到这一方向?古老的印第安人给了我们一种神秘的启示:他们在决定去哪个方向寻找猎物时,采用的方法并不是根据昨天或前天的打猎战绩,而是把一块鹿骨放在火上炙烤,当骨头出现裂痕后,裂痕指向哪就去哪。在博弈论看来,这种方法有深刻的道理。   新问题二:该企业希望规模突破一亿元或十亿元,然而企业达到了一亿元或十亿元就算是突破吗?在我所咨询服务的企业中,有一家从千万元级跃到了百亿元级的企业。企业要实现裂变式成长,必须要突破自身的瓶颈。瓶颈与裂变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但企业如何跨越这道鸿沟呢?经典理论当数木桶理论。木桶理论认为,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一块木板,而是最短的一块;但是根据博弈原理,关键却是最长的那一块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还是让实践去检验真知。   新问题三:该企业要进行多元化投资,然而您为什么要进行多元化投资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多元化的鼻祖通用电气已经被一些人视作“坏榜样”。如何用博弈论来评价当下的通用电气?这里要用到一则古老的寓言:传说狮子与野驴一起外出打猎,狮子力气大,野驴跑得快。他们合作猎得了许多野兽,但是在分配战利品时,博弈出现了。我认为,通用电气之所以出现问题,与上述狮子和野驴的博弈非常相似。这很出入意料吗?   新问题四:该企业要自创品牌,然而品牌是仅靠自己就能创出来的吗?看看宝洁吧,这样强大的品牌帝国,它却要靠并购品牌来占位。同是知名品牌,如果两者之间进行博弈,那么其结果将会怎样?我们可以用斗鸡博弈来进行解释。   新问题五:该企业要投巨资搞技术研发,然而技术研发投入大就收获大吗?您难道没留意到,诺基亚、索尼目前已经深陷技术投资的迷阵之中,并且在他们亏损的背后,却是小企业的惊人崛起吗?“小猪躺着大猪跑”的博弈,成就了无数后来居上的公司。为此,企业做技术研发应当首先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先考虑投资额度;除了消极被动地等待,还有六条积极的路径可去突破。   新问题六:该企业要缓解现金流紧张,然而您的企业为什么会_出现现金流紧张?先学习搜狐与新浪在资本沙漠中找“水”的案例吧。百里之行得黄金,五十里之行得白银,如果往返的水源有限,则最佳策略就是取白银而舍黄金。掌握这一博弈规则对于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的企业尤为重要。   新问题七:该企业要对抗大企业,然而您的企业为什么只想着去对抗大企业,而不想着去合作呢?三个枪手对决的博弈理论告诉我们,最后留下来的不是枪法最好的枪手,而是枪法最差的枪手,因为枪法最好的枪手最易先遭到袭击。所以,小企业是有机会在最后胜出的。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吉利并购沃尔沃,都是以小吃大的案例。   新问题八:该企业认为别人不守规则,它就想不再去当守规则的“傻瓜”,然而别人不守规则,您就有理由也不守规则吗?德隆曾经多么风光无限,但是它一夜崩溃了。不守规则、不讲诚信者都是笑不到最后的。胜者为王,那些最后活下来的企业,不可能是真“傻”!明白了这一点,您将知道哪怕是暂时付出代价,您的企业也要坚守诚信的底线。   新问题九:该企业寻求反收购的高招,然而反收购招高一筹就能制胜吗?支点其实比杠杆更重要,如果选不好支点,那么您的反收购方案很可能是火上浇油。   新问题十:该企业寻找并购上策,然而哪些突破现有困局的策略才叫上策?企业还没有搞清楚困局所在,何谈什么上策?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目前面临着六大困局,正等待着我们一起去破解。   在解答十大“新问题”的过程中,本书也把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在资本运营上的经验得失进行了剖析,这些案例都是帮助我们恶补资本战略知识的资料。据联合国统计资料,作为国际资本流动主角的跨国公司共有100万家左右,这不到1%的企业却控制着世界90%以上的国际投资和一半以上的GDP。因此,要想与大鳄级对手博弈,首先要学习它们。《资本的博弈》全新剖析了知名企业的博弈史、战略策和智慧树,希望该书能帮助我国企业迅速提高资本运营技巧,在资本大潮中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内容概要

本书剖析了大型企业在各自发展变迁中的资本运营轨迹,讲述了企业如何才能从低飞短行的“小麻雀”成长为扶摇万里的“大鹏”的资本运营策略;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实战案例,解析了企业如何实现从千万元级裂变到百亿元级,以及如何用一年时间就走完其他企业需要50年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从历史中探寻秘密,在现实中寻找差距;从血本无归者的泪水中看辛酸,在席卷财富者的笑脸中找经验。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资本运营的博弈史和智慧策。

作者简介

  吕波,博士,现任教于北京物资学院,曾长期担任北京翰卓德投资咨询公司首席顾问,咨询服务过的企业有200余家。出版过《资本的雪球》、《商业地产赢家的探秘》、《找旺铺:商业地产定位与实操》、《生金旺铺:商铺投资指南》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1章 吹响博弈的号角:跑步跨入资本运营时代第2章 速度与阻力的博弈:如何一年走完50年的路第3章 裂变与瓶颈的博弈:如何从千万元级飞跃到百亿元级第4章 实业与金融的博弈:一手实业一手金融能否玩得转第5章 品牌与占位的博弈:品牌腾飞为何离不开资本的翅膀第6章 强与弱的博弈:技术老大为什么更易资本迷失第7章 取黄金与取白银的博弈:在沙漠中能找到资本的海洋吗第8章 小与大的博弈:“蛇吞象”并购有哪些风险第9章 诚信与非诚信的博弈:“产融帝国”因何一夜崩溃第10章 收购与反收购的博弈:杠杆和支点哪个更重要

章节摘录

  第一个“想不到”:技术变化如此之快。在接手汤姆逊之前,TCL主要看好汤姆逊在显像管领域的技术。但在合资的第二年,也就是在2005年,这种技术就被平板电视技术取代。至2006年上半年,欧洲平板电视销售额已占欧洲彩电市场总销售额的79%;而且这种采用平板技术的彩电其降价速度惊人,比如2005年平板电视的主角是液晶电视,它在这一年全年降幅高达40%多,相当于平均每月降幅约4%。新技术如此快速的变化,让TCL彩电措手不及,直接导致老产品滞销,其欧洲的市场周转期长达132天,深陷亏损泥沼。  第二个“想不到”:劳务政策如此复杂。欧洲的裁员手续十分复杂,不像在我国,企业可以一次性裁掉数千人。欧洲裁员除了要法定的补偿外,还要求增加额外的补偿,并且超过10人以上的裁员,其补偿数额将由资方与工会谈判决定。按照当地法律的规定,劳方还享有3个月的预通知期,在此期间资方需继续支付工资。鉴于彩电行业在欧美属于夕阳行业,这方面的人才较少,也很难招。这样合资公司就陷入了“人员裁不掉又招不到”的尴尬境地。  第三个“想不到”:国际市场如此多变。在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前,最令TCL担忧的是北美市场。北美市场2003年亏损约9 000万美元,2004年亏损达到1.2亿美元。为了扭转北美的亏损,TCL向北美地区派驻了工作组进行大规模的重组。重组之后,北美的3个工厂被缩减至墨西哥的1个工厂,工人也由原来的4000多人精简到2500人,同时还对采购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重组努力初见成效,2005年北美亏损已减少至45005美元。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在北美稍有好转时,欧洲市场却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失控。国际市场的多变超出了TCL原先的想象。  第四个“想不到”:内部其他业务恶化。TCL集团的两大支撑业务是家电和手机。手机业务曾经占TCL集团利润来源的半壁江山,但想不到的是这一支撑性业务在合资后发生了重大变化。TCL在手机业务上也采取了同家电业务相同的手法,2004年与法国的手机制造商阿尔卡特组建合资公司,其中TCL通讯持有55%的股份,阿尔卡特持有45%的股份。但从2004年开始,TCL手机业绩大幅缩水,导致TCL集团2004年净利下跌56.9%。2005年年初,也就是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不到半年,TCL手机业务开始出现更多问题。至2005年。TCL的支柱产业手机业务净利润迅速滑落。从2003年盈利7.82亿港元滑落到2005年一个季度亏损4.6亿港元。至2006年第一季度,TCL手机更是跌出市场占有率10强。TCL手机业务的恶化,打乱了’TCL,原先的部署,家电业务的整合步伐被迫减缓。  第五个“想不到”:合作伙伴突然转舵。在与汤姆逊的合资中,TCL出资3.149亿欧元,占67%的股份,汤姆逊持有另外的33 9/5,并且双方还签署了禁售协议,建立起了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汤姆逊在后来突然转舵,它以援手TCL多媒体欧洲业务重组为借口,解除了原先的禁售协议。随即,汤姆逊开始大幅度地私下减持所持股份。减持的传闻让’rcl,多媒体遭到资本市场的抛售,股价大跌14.1%;当传言得到证实后,其股价又再度下跌8.96%。在TCL最艰难的时刻,原先的战略合作伙伴却选择了逃离,这让我们也见证了资本市场的无情。  以上五个“想不到”让TCL尝到了苦头。受国外并购亏损的拖累,在合资后的第一年即2005年,TCL被曝亏损2.1亿欧元,合计人民币20多亿元;2006年,危机全面爆发,先是TCL在上半年净亏损7.38亿元,后又被曝全年亏损近20亿元,TCL集团被证交所戴上令人难堪的“ST”帽子。在总结失利原因时,TCL总裁李东生无奈地认为是由于“欧洲市场出现了太大变数”。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我们看来,这起并购案例是“看似无常却有常”。“无常”是佛经中的一个术语,是对不确定事物的概括。无常也是哲学,认为看似没有规律的事物,在宏观上却有着丝丝联系。这起跨国资本运营案例之所以出现这么多“无常”,实际上是在其后面隐藏着必然的逻辑即“有常”,存在着六大硬伤:  第一处硬伤:资金实力太低。TCL在合资前的一年,即2003年的净利润才4亿元人民币,但却在并购初期就出资3.149亿欧元,是其净利润的7倍多,超出了其消化能力。  第二处硬伤:谈判时间太短。在这样的资金条件下,TCL并购汤姆逊仅用了4个月,与阿尔卡特谈判的时间则更短,因此留下了很多漏洞。  第三处硬伤:渠道谈判失误。收购发生后,TCL却没有获得汤姆逊在欧洲、北美地区的全部销售网络,TCL不得不又重新与汤姆逊进行谈判,仅此又耗费了数月时间。  第四处硬伤:现金消耗过快。海外业务多采用信用证等方式进行结算,平均结算期显著长于国内业务。受此影响,2004年TCL应收账款周转期延长了15天,应收账款额增加了30多亿元。应收账款周转期的延长带来的是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人的减少。比如2003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为6.7亿元,2004年为负13亿元,2005年为负20亿元,2006年中期为负30亿元,2006年三季度重组欧洲业务后仍为负10.7亿元。伴随着大量的现金流消耗,TCL开始出现现金捉襟见肘的迹象。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投资现金支出本应当不断增加,但TCL却是呈逐年减少趋势。  第五处硬伤:管理无法对接。TCL集团的运营中心用的是SAP管理系统,而欧洲依然沿用的是原来的老系统。当总部发出指令后,汤姆逊的老系统无法和总部实现对接,总部没办法从业务流程上对并购业务进行管理和监控。从2004年年末到2006年年初,欧洲业务的采购、工厂、研发和产品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处硬伤:文化激烈冲突。比如在TCL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业绩好的部门负责人在开会时往往坐在靠前的显要位置,这是一种按功劳来排座次的习惯,在国内比较常见,但此举却被汤姆逊指责为土匪文化。此外,由于言语差异,TCL的管理指令必须通过翻译才能传达,而翻译过程难免会产生理解偏差,造成沟通不畅。  由于存在谈判时间短、资金实力低等这么多硬伤,出现五个“想不到”也是情理之中了;再加上其他不利因素,导致TCL的并购梦想搁浅于大洋彼岸。在现金流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TCL为了化解资金危机,不得不多次卖地卖厂进行融资,但最终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对欧洲业务进行关闭重组。  资本市场充满了变数,变数是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但这种变数往往是因为前期准备不足、缺乏资本运营经验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如果当并购出现了风险,那么就把风险完全归咎于变数,这是不科学的。无常后面是有常,大多数风险还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才能在充满变数的资本市场中,做到处变不惊、稳操胜券呢?在我看来,博弈论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佳策略。在资本市场中,正是由于变数的存在,才为博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正是由于变数的存在,精通博弈之术者才有机.会化风险为机遇、变腐朽为神奇,让资本市场变成富翁的俱乐部、勇者的乐园和智者的天堂!  ……

编辑推荐

  一直被奉为多元化标杆的通用电气,其多元化背后难道真的是在走向专一化吗?其真正的核心模式,难道真的被埋藏于资本密码和重重内幕之后吗?  号称“品牌帝国”的宝洁,难道其真的不擅长创造品牌而只擅长收购吗?其近十年来的三次大增长,难道真的不靠营销而只靠并购吗?  企业真的能只用一年就走完前50年的路吗?企业真的能从一裂变到千吗?  《资本的博弈》是一本令人震惊的书,商场中的众多谜团在《资本的博弈》中首度被披露!在资本泡沫漫天飞舞的今天,还有一种泡沫也在挤占企业家的视野,这就是“管理泡沫”。该书关于实操的经验,关于博弈的智慧,关于资本的阴谋,关于赢利的真相,关于一夜暴富的秘密,关于触目惊心的失败,无不让我们感到其内容的厚重;以智慧的思辩和博弈的视角,戳穿管理的泡沫,为我们揭开成功企业的资本真相,让每一位企业家开始重新思考自身企业的未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企业迅速成长与壮大。但是,仅仅依靠自身积累的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企业必须借助资本运营的杠杆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的进一步丰富,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及对资本运营相关知识的需求,为资本运营提供了较好的客观环境。  随着经济知识的通俗化、普及化,金融资本相关知识的神秘面纱也正在被揭开。把抽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化的案例,可以帮助老板认识整合与并购的现实状况,为企业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佐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资本的博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好 ,学到了
  •   买给老爸的,没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