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崛起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编者:赵迪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前言

  经过一年多的创作,《资本的崛起》终于完稿,而中国股市也迎来了她20岁的生日。20岁是一个人从少年进入成年的标志,20岁也是一个股票市场由新兴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的标志。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值规模,市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可以说,一个成熟股票市场应当具备的功能,中国股票市场都已经基本具备。  《资本的崛起》力求以时间为主线,描绘出一幅中国股市由初创到基本成熟的全景图。我2004年进入财经媒体行业工作,应当说并没有亲历中国股市20年的完整历程。因此,在决定写这样一部具有历史跨度的作品时,我颇感踌躇。但在诸多师长、前辈和友人的鼓励下,我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完成了整部作品的创作。回眸这一年多的创作轨迹,我仿佛融入到过去20年来不同时期的激情岁月之中。  回眸过去20年的历程,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既有成功者的喜悦,也有失败者的悲戚;既有先行者的艰辛苦楚,也有后来者的锐意变革;既有草根平民缔造的财富神话,也有资本枭雄演绎的起落沉浮。总之,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崛起的历史。历史的长河仍然川流不息,历史的脚步必将化作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史。从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到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推出,中国股市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成熟市场几百年的道路。两代市场参与者艰苦创业的情景让我们难以忘怀。  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是一部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的改革史。改革永远不会一番风顺,改革的道路上充满荆棘。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改革的参与者们都值得尊重与敬佩。  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是一部制度、规则不断完善的监管史。从初创时的蹒跚学步到监管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国股市从一个被称做“大赌场”的机构跃升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金融市场,制度和监管的力量不可忽视。  这部作品能够问世,我首先要感谢我所就职的《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媒体,《股市动态分析》杂志创刊于1990年7月,甚至早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诞生。杂志社的资料室中保存着1990~2010年这20年间全部的《股市动态分析》。正是依赖于这一完整而珍贵的史料,我才能够对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早期的发展脉络做出清晰的梳理。  其次,我要感谢行业中人对这部作品的帮助与鼓励。本书承蒙学术界、证券基金界、财经传媒界的诸多前辈、友人提供的大量帮助与支持,正是他们无私的分享和坦诚的交流让这部作品更加接近真实历史。此外,全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不同时期的媒体报道和相关资料,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为这部作品顺利出版所做出的大量工作。他们执著的修正和认真的校改为本书增色不少。  在本书完稿之时,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与此同时,中国股票市场也在经历着转型期的考验。但我们相信,同过往20年的成长历程一样,充满活力的中国股票市场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压力与困难的考验,一个不断强大、崛起的资本市场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赵迪  2010年10月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记录中国股市20年历史进程的财经文学作品。全书以时间为主线,以通俗、写实的笔法勾勒出中国股市由初创到基本成熟的全景图。书中记录了成功者的喜悦,失败者的悲戚;先行者的艰辛苦楚,后来者的锐意变革;草根平民缔造的财富神话,资本枭雄演绎的起落沉浮。历史的长河仍然川流不息,历史的脚步必将化作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回眸20年的历程.本书真实再现了中国股票市场经历的风风雨雨的考验。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伟大的博弈》,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股市历史和现实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赵迪  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学系,财经作家,基金研究专家,现任《股市动态分析》杂志副主编,著有长篇财经小说《基金经理》、《资本剑客》;应深交所邀请主笔《深交所证券教室:基金投资20讲》;组织策划《中国最佳私募基金之定价中国》、《中国最佳私募基金之博弈中国》

书籍目录

推荐语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1990荒原拓路
 静安营业部:中国的“梧桐树”
 深圳交易所:在艰难中创业
 上海交易所:得天时、地利与人和
 深沪抢先开锣:No?1之争成佳话
1991初步蹒跚
 黑市交易:引发深圳股市危局
 救市会议:各方煞费苦心
 临危坐镇:2亿资金力拨千斤
1992南巡定调
 南方谈话:续写春天的故事
 “8?10”风波:引出证券监管问题
 刘鸿儒履新:中国证监会诞生
1993并购潮涌
 一次北伐:深宝安举牌延中实业
 二次北伐:深万科举牌申华实业
 三次北伐:深天极举牌飞乐音响
 回归理性:“苏三山”闹剧收场
1994背水一战
 步入熊途:沪深股市运势维艰
 君安发难:“愚人节”收万科
 政策救市:构筑325点“铁底”
 申银、万国:携手称雄上海滩
1995国债风波
 狭路相逢:万国对战中经开
 悲情万国:327事件及其结果
 “长虹事件”:中经开再惹是非
1996沪深争雄
 沪深争雄:由来已久的竞合
 自弹自唱:深发展炒作深发展
 申银万国:“受命”操纵陆家嘴
 主政证监会:周道炯操刀上任
1997亚洲风暴
 内地市场:演绎绩优神话
 金融风暴:索罗斯鼓动亚洲危机
 香港对阵:奋起抗争金融大鳄
 证监会出手:集权控制局面
1998君安生变
 险处逢生:香港击退索罗斯
 君安证券:一个时代的传奇
 机关算尽:张国庆梦断MBO
 证券法出台:证券市场启动法制历程
1999网络狂潮
 八卦推演:鲁兆预见“5?19”逆转
 政策推动:周正庆制造“5?19”行情
 网络神话:虚幻美好梦境
 琼民源借力:造假公司变身中关村
2000基金内幕
 嘉实风波:洪磊“高空坠落”
 《财经》发难:“基金黑幕”震惊市场
 风云再起:十大基金公司联手反击
 洪磊复出:从基金业“叛徒”到基金监管者
2001减持漩涡
 吴老谏言:“赌场论”引发辩论
 铁腕治市:史美伦受命高举监管大锤
 充实社保: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暂停减持:新政4个月后夭折
2002熊途思变
 阵痛与转型:公募基金思变
 生死鞍证:第一家被撤销的券商
 救急南证:贺云、阚治东“冤家聚首”
 外资并购:新桥图谋深发展
 QFII开闸:外来的和尚本土的经
2003价值投资
 庄股覆灭:“中科创业”定案
 公募基金:举起价值投资旗帜
 五朵金花:熊途中的局部牛市
 赤子之心:打响阳光私募第一枪
2004德隆崩盘
 折戟南方:阚治东悲情谢幕
 梦断大鹏:徐卫国功亏一篑
 枭雄德隆:永远的“股市第一庄”
 功过是非:庄主崩盘耐人思考
2005决战股改
 高层关注:股改终于启动
 中国证监会:开弓没有回头箭
 三一重工:首尝股改“螃蟹”
 汇率改革:人民币启动升值之旅
 拯救券商:中央汇金强势注资
2006资产重估
 新老划断:政策倒逼股改加速
 中工国际:IPO重启后的疯狂
 资产重估:催生“黄金十年”梦想
 银行助力:上证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2007蓝筹泡沫
 一路高歌:股民唱起“死了都不卖”
 “5?30”暴跌:“半夜鸡叫”引发股灾
 蓝筹癫狂:基金催生新庄股时代
 林园、但斌:“中国巴菲特”涌动市场
2008金融海啸
 “教父”清盘:赵丹阳不玩了
 平安阳谋:天量融资令市场醒悟
 次贷危机:来自大洋彼岸的海啸
 雷曼倒掉:一个时代的终结
 天量计划:世界“感恩”中国强力
2009甲子兴邦
 迎战危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出台
 释放流动性:宽松政策引发天量信贷
 重启IPO:国有股转持社保定新规
 十年磨一剑:创业板终成正果
2010博弈转型
 风格转换未遂:传统与现实的挑战
 对冲元年:股指期货大幕开启
 盛宴还是泡沫:逐鹿新兴产业
 创业还是创富:创业板周岁引争议

章节摘录

  1990  荒原拓路  静安营业部:中国的“梧桐树”  1989年的夏天,禹国刚做梦也不会想到,深圳市政府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筹备深圳证券交易所,而且任命自己为负责人之一。六年前在日本学习证券知识的那一幕再次呈现在他的脑海里。  那是1983年,中国决定选派两名青年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当时在深圳爱华电子公司工作的禹国刚平时阅读了大量金融类书籍,一看到通知马上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念头。在正式考试中,题目全部是日文,禹国刚的日语派上了用场,在短短的时间里全部答完。主持考试的几名领导当即拍板:去日本学习的人就是他了。  就这样,禹国刚和蔡靖华脱颖而出。这一事件立刻在日本掀起了轩然大波。日本各方对于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年轻人充满了好奇和猜想。面对闻讯而来的《朝日新闻》记者的采访,禹国刚唯有沉着应对。  《朝日新闻》记者问:“你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不用股票这个东西,派你们两个来干什么?”  禹国刚心想,这个问题很尖锐,弦外之音是什么呢,你既然不用,那么是不是在这里白白浪费金钱、浪费时间;如果你用,社会主义国家办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  禹国刚用日文回答:“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学习不会是白学的’。”  这个记者后面没有往下再问,但禹国刚还是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记者穷追猛打,真不好回答。禹国刚心想,如果回答说有用,有什么用,那时候国家根本没把这个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自己敢说有用吗?不敢说。    在禹国刚内心深处,的确不敢有过多奢望。学有所用对当时的禹国刚来说还是个遥远的梦想。果然,回国之后,一位领导对禹国刚说:“证券,我们现在还用不上。你从哪里来,就先回到哪里去吧。”就这样,禹国刚又回到了爱华电子公司。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环境在悄然发生改变。1984年年底,禹国刚以一篇《股票投资的魅力在于股票交易》的论文,引来有关领导的赏识,随之任命他为中国银行深圳分行调研处副处长。禹国刚时年41岁。  在这一年的7月,上海市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该法规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制定。当时,飞乐音响打算向社会公开发行部分股票。时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营业部总经理的黄贵显开始打报告,申请代理发行,等待上面审批。  在当时上海的金融界,黄贵显绝对是个人物。老人的童年很苦,父母早逝,他跟着姐姐长大,基本上靠救济读书。1946年,时年18岁的黄贵显经姐夫介绍进入属外商银行的广东银行上海分行当学徒。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勤奋好学,半年后就从练习生得到提升,开始负责记账和管库,不久又当上柜组负责人。解放后,黄贵显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专职信贷员。20世纪80年代初,为拓宽资金渠道,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黄贵显担任静安分公司经理。  黄贵显真正见识过茅盾笔下的旧上海证券市场。而当时为了做好飞乐音响的发行,黄贵显还请了几位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老经纪人当顾问,这可都是当年在上海金融圈里翻云覆雨的人物。  当时人们对股票这东西姓“社”姓“资”颇有争议,“大家都去买股票,银行存款外流怎么办?这么高的利息对国家有什么好处?”为保证飞乐音响能顺利发行,黄贵显立下军令状:“第一,绝对不复辟旧社会的证券市场;第二,绝不把外国的模式如数照搬;第三,不让国家损失,不搞投机倒把。做得好请领导推广,做不好,由我承担责任。”1984年11月,飞乐音响公开发行股票50万元,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代理发行。  1985年1月,第二只股票延中实业公开发行。  延中股份的发行,引发了上海市民通宵排队争购的火爆场面。但热闹过后,投资者却发现这些股票不能流通。一些股民因为急于用钱,无法将手中股票变现。  当时有人认识黄贵显,冲他怒喊道:“有女总要出嫁,有儿总要结婚,这样不嫁不婚的,难道只好等着老死吗?”  这话让黄贵显很受刺激,他感到自己有责任让股票流通起来。于是,他向中国人民银行打报告要求放开股票交易。一次、两次,报告石沉大海。  直到1986年8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召开会议,听取关于股份制的汇报,静安分公司副总经理胡瑞荃到会做了《股票的生命在于流动》的发言,反映了市民“有女要出嫁,有儿要结婚”的呼声。这次会议后,中国人民银行很快就批转了静安分公司的报告,并批准静安分公司更名为证券业务部。  198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成立。在黄贵显的努力下,新中国开始出现了股票的店头交易。  1986年11月,时任美国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的约翰?范尔林访华,并向邓小平先生赠送了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  认真听取了范尔林介绍的美国股票市场情况后,邓小平说:“我们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你们现在非常富有,我们现在还在发展阶段。我们现在要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并不是说都是公有制,我们也可以有市场经济的成分、民营经济的成分,我们应该虚心地向你们学习,在股票、证券方面你们都是专家,你们比我们懂得多,我们中国也要搞自己的股票市场。”  邓小平提到,中国也发行了股票。范尔林当即提出,能否获赠一张新中国的股票,这让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陈慕华感到有些焦急。虽然当时一些企业开始了股份制改革,但称得上真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寥寥无几。中国人民银行从各地紧急调来股票样张,包括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带有固定期限且还本付息的“股票”、1983年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股金证等,但这些所谓的“股票”大都属于早期发行的不规范的票据,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而当时公开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只有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最终,陈慕华选择了飞乐音响。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一本《资本的崛起》让我们了解了华尔街的兴衰。虽然只有20年的历史,但中国资本市场也需要对她的曲折历程记载,让后人知晓启程是何等艰难,其间的发展是怎样坎坷,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有多少先行者付出了一切!这段历史,是全球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不曾有过的,时代的烙印是每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需要铭记的!这本《资本的崛起》由一位“80后”青年作家完成,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赵迪作为非常勤奋的年轻财经作家,以非凡的付出,为我们这个时代奉献出了一部力作,这部作品也是他个人的精品之作。如果愿意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愿意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请与作者一起回顾那些艰辛、精彩和难忘的岁月。  ——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首席评论员吴佳  我与赵迪相识不过三年,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同龄人中,他既有少年才子的豪情,又有指点江山的壮志。既有敢爱敢恨的真挚与率直,又有运筹帷幄的淡定与成熟。他先后著有《基金经理》、《基民天下》、《资本剑客》等书,其中《基金经理》在和讯网基金频道的连载引来数十万名网友关注。赵迪的新书《资本的崛起》,用通俗的笔法,为我们展示了“80后”眼中中国股市20年来的成长与变迁,是值得一读的作品。  ——和讯网基金频道主编孙萱  20周年终弱冠,带上成人冠冕的中国股市,必须告别此前那个经常闯闯大祸小祸、调皮跳动而不守规矩的青春年华,他已经具备了足够强健的体魄,现在更需要的是一份厚重的责任感,以反哺那个曾经一把血一把泪养大他的社会与投资者。  ——《资本时代》执行主编鲍迪克  赵迪新作《资本的崛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资本崛起的浪潮中,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史仍会重演,但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这正是资本市场的魅力所在。中国股市未来20年将充满更多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  ——《环球财经》副总编辑林鹰  一段股民耳熟能详的大历史,却多了很多新鲜而富有生气的小故事。站在与当事人平行的视角上重温这段风云岁月,能够激励我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充满前景的未来。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股市感兴趣的读者。  ——全景网副总编辑张凌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已是枝繁叶茂,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能无时无刻地感受到资本崛起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力量。20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或许对于很多身处其间的人,都只有模糊的情节和影像。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只有回到最初的地方,才能厘清发展的脉络和方向。  《资本的崛起》沿着时间的轨迹追根溯源,穿插其间的是波澜壮阔的事件和叱咤风云的人物……年复一年,没有一样的桥段,但都别样精彩。它可算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本编年史,虽不能写尽20年的沧海桑田,却是脉络清晰,枝丫分明,它必是读者想了解中国资本市场历史的重要参考和坐标,也必为后人不断提及并借鉴。  ——上海枫江伟诚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曾国伟  历史的足迹其实并不宏大,往往展现于细微之处。当时也许身在其境而不自觉,但回头将这些脉络相连,就能知演变。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促进我们思考,对于想了解中国资本市场20年历史的读者,这本书一定开卷有益。  ——《理财周报》副主编谭昊  虽然没有华尔街那样的历史悠久与惊心动魄,但拥有20年历史的中国股市也一样波澜壮阔,值得系统梳理一番。正如《伟大的博弈》一样,许多精彩的“中国式”博弈故事,尽在此书中。  ——《投资与合作》杂志副主编左勤程  这是描写中国资本市场20年历程最精彩的一本书。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错综复杂的市场博弈,令人读后不胜欷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在全流通时代、后危机时代,A股市场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未来的路怎么走,我们仍需要追溯先行者的足迹……  ——《钱经》副主编张志峰  自然界没有飞跃,人类历史更不会跳跃。尽管这20年来,有那么多智者建言,有那么多英雄恨铁不成钢,有那么多愤青指责,有那么多“扒粪者”揭黑,有那么多豪杰沉浮,但是,中国的股市就是中国的故事,而且是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这一点再次印证了经济学界老前辈马歇尔100年前对经济制度演变的看法。不过,通过《资本的崛起》,我们似乎也看到,历史没有跳跃但不等于没有变化、没有成长,尽管它们来的那么艰难,需要付出那么多的代价。  ——《中国经济时报》编委总编辑助理谢宝康  《资本的崛起》读来既有《伟大的博弈》的荡气回肠,也有《激荡三十年》的欷感慨,赵迪用他平实但精彩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仅有20年历史便已风华正茂的中国股市。几番潮起潮落之后,这些来自民间的思考弥足珍贵。  ——《经济观察报》华南新闻中心主任申兴  从懵懂的孩童到风华正茂的青年,中国股票市场迎来20周岁的生日。《资本的崛起》追溯了这一段风雨历程,读来若历历在目。相信伴随中国股市成长的读者,会回忆起辛酸与快乐的历史;也相信正在步入中国股市的读者,也会以史为鉴少走弯路。  ——经济参考网主编李晓辉  20年弹指一挥,猛人也罢,过客也罢,俱往矣。赵迪新书《资本的崛起》的推出恰逢中国资本市场20年,他以时间顺序,深入浅出地描绘了发展中人与事的经典瞬间,呈现了20年中国股市的浮沉与得失。对于新老投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床头书。  ——金融界网站理财资讯部主编仇霞  20年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却足以发生许多大事件,例如,创建中国股市。要想理解这20年历史里A股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还有哪些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趣事,你必须要了解发生这些事件时的历史大背景。同时,从小处知细微,你也要了解历史的细微节点,知道当时当地身处其中的人们是怎样的一个心态,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明白A股的发展过程。可喜的是,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资本的崛起》在这两方面都描写得非常好,小至坊间传闻,大至金融海啸,全都一一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写出来,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卓越理财》李锐  中国股市是激荡的20年,崛起的20年。《资本的崛起》选取了20年中20个精彩的特写镜头,从中读者能看到中国经济锋刃刻画的历史性印记。  ——新华社《中国证券报》资深编辑杨光  今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20岁了,过了成年礼,已经长大成人,在中国经济复兴中逐渐担当重任。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历经风雨泥泞、曲折艰险,从零起点、迅速发展,用资本的崛起谓之恰如其分。《资本的崛起》这本书,能让我们重新回到那波澜壮阔的岁月,感悟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努力、奋争及畅快。这是一本值得带到荒岛上细细品味的书。  ——《证券日报》产经中心主编张志伟

编辑推荐

  《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是一部中国版的《伟大的博弈》  一部记录中国股市风雨历程的史诗  20年波澜壮阔的事件,20年叱咤风云的人物……  年复一年,没有一样的桥段,但都别样精彩  成功者的喜悦,失败者的悲戚;  先行者的艰辛苦楚,后来者的锐意变革;  草根平民的财富神话,资本枭雄的起落沉浮……  历史的长河仍然川流不息,  历史的脚步必将化作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王连洲、于华等40位基金高管、证券精英鼎力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资本的崛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2条)

 
 

  •   值此新中国股市发展已经二十年了,人们都说二十岁是一个人的成年,古代还是专门的成年礼,名字叫“弱冠”,对于中国的股市,我想我们的股市还在成长中,远远没有到成年的时候。看到书中所写的风风雨雨才明白原来我们的股市成长之路是如此的的艰难。当我们在2008时美国的金融风暴更是让们感受到这个让人爱让人恨的股市,但是它毕竟是让人爱的,因为它是如此的重要!
    这些年,我们的企业与金融史终于有人做了,之前吴晓波以《大败局》开端,近两年推出《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把中国的企业发展史写得丝毫不让于古代的朝代史。更重要的是,作者以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把企业史写得有声有色,有细节,有故事有评论。这本书也同样是这样的。西方有一本自己的金融史——《伟大的博弈》,我想正如荐书人所讲,我们也有自己的“伟大的博弈”——中国的金融史《资本的崛起》!

    赵迪,南开大学金融系高财生,财经作家,前两年的《基金经理》似乎让他一夜天下知。殊不知在金融界大名鼎鼎的《股市动态分析》的副主编,也是他,之前已经是名人了。作者以自己在《股市动态分析》工作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向金融界的各位前辈面前请教,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思考,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他眼中的二十年金融史!


    说起金融,就是想到股市,想到基金等。但是于是中国来讲股票、股市最开始的在清代。当年为了建立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等一干人等开始搞股票。这样中国的股市就开锣了。这本书只写的新中的国的金融史,其实作者可以把清代的这块也写进来让我们了解决这块的历史。不过当年的清政府愚昧而自大,加上国外的纷纷扰扰,终于是“昙花一现”再也没有下文。

    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也需要用股市来做事,一个筹资一个投资,由于是深圳上海立马向上级申请,细过许多的弯弯绕,终于在1990年12月1号,中国首个股票交易所(当时称深圳交易市场)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金融业有新的发展,这也是这二十年的开始。

    回首二十年,里面的艰辛与苦楚我想只有当事才知道吧,在读这些过往时,有时欢欣快乐,有时郁闷愤怒,有时拍手大笑,有时低头沉思。我们的历史就是这样来的。让人欢喜让人忧,在读这些文字时,在想到历史上的“8.10风波”、“君万事件”、“德隆事件”、“97金融危机”···真人纠心,似乎我们也置身于是当时,看到当年的人和事,掩上书来才发觉原来我们的金融史是如此的跌宕起伏,这不正是人生吗?人生是有限的,我想我们的成长是无限的,我们现在所经历也会成为历史,不是吗?

    中国的股市还是许多的制度需要系统的规划,这也是成长所需要慢慢来的事,我们从无到有,这也是过程,虽然有些艰辛,但是我想“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的阳光还在后面呢,相信我们的金融会做得更好。以史为镜,我们会借鉴与沉思,相信,我们还是四十年、六十年、一百年····
  •   如果你要感受一下中国股市20年发展的风云历程,读这本《资本的崛起》足够了。拿到这本书,当我在本书的封面上读到这样的宣传导语,“一部中国版的《伟大的博弈》,一部记录中国股市风雨历程的史诗”时,竟然一时无语凝噎。

    中国股市跌宕起伏的20年恰似与股市共同成长的一代人的20年,各中的滋味也许只有曾经亲历其中的人们才有切身感受,喜悦与悲伤,得到或失去……我对中国股市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90年代初期,中国股市交易所在我所居住的城市着陆之初,我所在的老国企就急不可捺地紧追潮流匆匆上市了,于是我们这样一群对股市交易行业一巧不通,甚至对资本市场毫无认知的人们因为职工内部股认购券的一路飙升而对股市一下子充满了热望,于是当内部股上市的时候,由废弃的职工俱乐部改建而成的简易证券交易大厅里一度人头攒动,每个服务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龙,大盘愈看红,拥向窗口要求买卖的人们也就越多,时常喝彩声、拥挤声响成一片……

    如曾经在日本学习证券知识并筹建深圳交易所的禹国刚一样,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还有刚刚走出温饱困扰的农耕性质的中国人民,沉寂的普遍意识形态一下子跨越到喧嚣的资本运营意识形态,被不确定的喜悦与欲念牵引着,实实在在有种被飞跃的感觉。那种感觉很神奇,也很飘忽,于是不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士兵、学者、商人,狂热的急于接受新鲜事物和勇敢的的人们开始从四面八方涌入股市。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了资本枭雄演绎财富梦想和草根平民缔造财富神话的天堂。

    只是虚高的资本泡沫终究是泡沫,过度膨胀的资本市场也必将回归理性的轨迹。在中国股市历经20年发展成熟的今天,通过这样一次阅读,如同亲历了跌宕起伏的中国股市发展史,于是《资本的崛起》的出版也就具备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的价值,正如某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促进我们思考”,做为历久弥新的中国股市需要这样的记忆与思考,做为被中国股市深深影响着疼痛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需要这样的洞见与葆有,做为前赴后继的投资人需要这样揭开事实的追溯……20年,足以洞见一个国家在资本运营市场所作出的种种尝试与努力,20年,足以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拥有别具特色的资本运营市场已然成为可能(虽然此中我们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万事万物诞生与成长之际都是要经历阵痛的)。

    我们期待着《资本的崛起》所葆留的历史印记能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股市发展湍急的脉动,并从中洞悉关于今天与未来的某种思考,我知道国家监管机制不断成熟的同时,更是中国股民理性投资与中国股市良性发展的时候。
  •   江山/文

    时间被不断的刷新成历史,带着财富或是贫穷而来,结果留下一地的零乱,让活在其中的人们思考,是失败还是成功,也许只有口袋里手握的几块钱知道。《资本的崛起》回眸了中国的20年股市历史,生动的描写了最真实的经济发展与每一个起浮。小说从1990年的春天开始,荒原拓路,中国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对于股市,它没有可以参照的东西,更无法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水深水浅的原因,我们没有可以摸的石头,只能自己慢慢走,作为拓荒者,开辟新的征途。

    小说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讲述了深沪的开锣,详尽的介绍了当时的情景和始创的整个过程,并为我们认识王健和禹国刚留下话题。接下来的每一年都有那么一件让我们难以忘记的大事,1992年的南巡定调,1994年的股市低迷,新政策打开325点铁底。1996年沪深争雄,各弹各唱,周道炯操刀上任给当时的牛市当头一棒。1998年带着亚洲金融风暴的痕迹证券市场启动法制历程。2000年基金爆发内幕门事件,一场新的风云再起。此后,中国股市顺水推舟,在不断航行中于2007年形成蓝筹泡沫,而随着一曲《死了都不卖》的歌曲把股民们推向风口浪尖。真的是应了那首高处不胜寒的诗句,而此时对于笔者来说,六年磨一剑,也开始入驻股民大军之列,挤身或富或穷之中。然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降生,来自大洋彼岸的海啸使股市跌入谷底,从而一蹶不振。

    去年的一年中,大盘起起浮浮,震荡在3000点。博弈是在转型,但创业板的不断崛起使创富人越来越多,去与留或完整化也许会在2011年给出一个较妥的答案。但随着央行开年首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消息一出,2月9日的A股痛失开门红啊。虽然规律处处见,但你要想抓住,难啊。谁让股市有风险呢,所以入市须谨慎。

    全书以时间为主线,以股市为背景,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解读中国股市的风云变幻。尊重历史是这本书的创作态度,真实的事件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毕竟,详尽地了解真实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对待现在的生活,告诉我们如何在股市中寻找自己的那一席之地。虽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谁不希望胜的常事时时发生呢。作为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一定会在以后的历史中再次唱响那红艳艳的股点,而此时这本书给予了我们更加牛实的信心和力量。
  •   细数中国股市二十年历史 纸质不错
  •   这本书很好,让后来人能知道中国资本市场走过的二十年间风风雨雨,宏观整个发展历史,我们就更容易淡然当下的得失,也更容易了解真相。
  •   书读了三遍才来写评论。个人建议,每一个进入股市的新人都应该了解这20年来的中国股市历程。这本书浓缩了20年的股市沧桑。对于吃快餐的现代速食主义者们,应该来啃一啃这本有味道的“股市快餐”!
  •   比较客观的介绍了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顺便说一下,其实里面很多人都是十恶不赦的人,出于某些原因只是比较简单介绍了一下
  •   这本书对于初入经济类行业的从业者很有帮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中国股市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内容很吸引人,作者的叙述很平实却引人入胜。书有点小贵,不过比书店便宜多了。顺便夸一下,当当的物流速度还是很快的。我当天下午买的,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赞一个。
  •   书买到有一段时间了,可惜还没有读完。但是就已经读过的前一部分来说,书的内容很不错,描述了中国股市的起步和发展过程,以及其中鲜为人知的事件背后的故事。
  •   书以叙述的形式,记录了华尔街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对当今中国资本市场很有借鉴
  •   中国的经济希望不是吹大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经历中,在面对资本猛兽的时候要进退自如才是。
  •   这本书囊括了我国股市20年风起云涌,无数风云人物,滔滔英雄,谁主沉浮,值得收藏
  •   这本书对于想了解或者想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人来说,很值得借鉴。
  •   股市二十年的故事,告诉了很多经历
  •   读资本二十年的历史有很好的概括,内容详实,可以作为了解的不错的书。懂得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
  •   写的很实践,让我们对股市的历历在目。。
  •   全面了解资本市场的发展
  •   指导型,让你全面了解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   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将来。
    强烈建议每个股民都买,都看
  •   作者以单位的身份来写,部分描述单位在历程中的事件,感觉不是特别客观。
  •   很好,内容体例流畅,阅读比较轻松,事件到位,值得一读。
  •   始终在当当网购买图书,非常好,服务好,快递很快。这两本书是给孩子买的,比书店里便宜多了。
  •   这本书在实体店不打折,当当打7.4折,很优惠呀
  •   虽然还没有看,但是物流包装什么的都很给力
  •   鉴往知来 值得学习
  •   好书,正在读&&&&
  •   看看再告诉你~~
  •   写的很实践,让我们对股市的历历在目
  •   想了半天,觉得再没有比《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这个原标题更为合适作书评标题了。的确,这是一部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即便不曾经历过这二十年,即使未投资股票,也可以通过该书了解中国股市的激荡二十年。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又是一段不短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天翻地覆的、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股市便是这样。该书按照时间顺序,以一年为间隔跨度,精彩呈现了中国股市从1990年荒原拓路、1991年初步蹒跚、1992年南巡定调、1993年并购潮涌、1994年背水一战、1995年国债风波、1996年沪深争雄、1997年亚洲风暴、1998年君安生变、1999年网络狂潮、2000年基金内幕、2001年减持漩涡、2002年熊途思变、2003年价值投资、2004年德隆崩盘、2005年决战股改、2006年资产重估、2007年蓝筹泡沫、2008年金融海啸、2009年甲子兴邦、2010年博弈转型的一首首激荡的交响乐章,更是一部记录中国股市风雨历程的史诗。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成功者的喜悦,失败者的悲戚;可以感受到先行者的艰辛苦楚,后来者的锐意变革;可以感受到草根平民的财富神话,资本枭雄的起落沉浮……

    尽管中国股市的建立与发展是学习和借鉴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而来,却夹裹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政治色彩。从作者的详细讲述和深度披露中,不难发觉,有太多强硬的政治干预和非正常操控,更有股市栽树者不但没能乘到自己种树的阴凉,反而成了政治与政策的牺牲品。十几二十年前,股票这东西“姓社还是姓资”还是个拿不准和很敏感的问题;而且,股市发展初期,证交所还属于地方政府管辖,这样股市的好坏就和官员的政绩与乌纱帽挂钩,所以,出现过多的政治干预。

    沪深两地,究竟谁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开办证交所,如今已没有争论的意义,总之,它们开创了中国股市,使得千千万万的中国老百姓知道了股票——这个源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更使得越来越多大有前赴后继之势的民众投身到水深火热的股市中。尽管属于绝大多数散户的普通百姓并未从股市中发横财,却使人们掌握并使用了一种新的投资渠道与理财手段,并使之成为理财组合中的主打。时至今日,把积蓄单纯放银行存定期的人恐怕已经少之又少了。

    这样一部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以详尽准确的史料写就的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展示了中国股市的大背景,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而身处其中的人往往会在回眸时感慨万千,特别是参与股市的人们。如今中国股市也到了弱冠之年,在它成长的这些年里,千万的人、万亿的钱,在股市里游走着;有人赚了,有人赔了,有人笑了,有人哭了,有人离开,有人来了,有人在这里获得重生,有人死了……但不变的是一双双渴望的眼,一颗颗躁动的心,红绿数字飞舞,财富起落,影响的、改变的,是人,是生活,是心。《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详实记录了中国股市发展的这段不平凡历史,作者从专业媒体人的敏锐视角,以时间为坐标,将股市这二十年跌宕起伏的经典瞬间浓缩于一本书中,里面的故事既有宏观市场的波澜壮阔、又有草根股民的悲喜沉浮,既有成功者的喜悦、也有失败者的悲戚,当然更不缺少投机者的疯狂与毁灭,让我们在那些缔造了财富神话的故事中冲动的同时,又清醒于资本枭雄折戟沉沙的教训,读罢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以史为鉴是读史的最终目的,《资本的崛起》就是这样一面镜子,照出二十年中国股市的来龙去脉,也照出其中人性的欲望与贪婪。尽管我们不能预测出未来股市的走势,但可以肯定的是,股市依然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的主角,因此全面了解它、客观分析它对我们很重要。
      
      书中的风雨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股票交易市场的发展史,从只有一只股票交易的上海静安营业部,到如今的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金融市场;从一批创业者全力、忘我的推进下,在当时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荒原拓路”,到如今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相继推出,中国股市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成熟市场几百年的道路,成就是辉煌的,发展史迅速的,但是,也正因此,这个市场中的问题也是错综复杂的,如同我们的城市建设和企业建设一样,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完成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硬件建设,但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其中会经历的各种问题,也就是管理上的经验和水平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压缩、速成,虽然管理模式可以照搬,但如何嫁接到我们的体制当中,如何解决飞速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才是对我们管理层真正的考验,所以尽管我们的股市监管从不完善到不断完善,但还远达不到完善,经历过股市沉浮的人都冷暖自知,比如:二十年来,一直是管理层调控股市冷热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印花税、加息等,其实都是一种相对滞后却后果严重的干预。
      
      在书中我们同时也能看到很多次的疯狂:从网络狂潮、蓝筹泡沫到如今的创业板被热捧,从中科创业、亿安科技、银广厦等股票操作案到基金黑幕、庄主崩盘等圈钱阴谋,作为普通股民,受到的伤害往往是最后的、最深的,这就是这个市场中残酷之处,大家都是追求利益而来,但起点不同、股则不同、信息时效性与准确性更不同,而我们在投入血汗钱的时候并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天真的以为这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被别人抓住了欲望,拿走了钱袋。
      
      所以,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全面客观了解中国股市的历史、历次重大事件的启示之后,才可能做出准确的投资判断,才能正确的将财富的梦想照进股市这个诡异的现实,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不变成疯狂的欲望。而《资本的崛起》恰恰是通过对样本事件和人物成败的描摹,努力把一个全景式的股海呈现出来,通过对二十年股市的剖析,通过二十年众多真实案例的还原,从“天”到“地”,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阳”到“阴”,将破解股市财富大门的“密码钥匙”自然呈现出来。
      
  •   前日与一深圳朋友闲聊,无意中说起他在深圳长大30年,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和变迁。不清楚他是否买卖股票,不过,我想作为长于此的深圳人,他应该是最清楚深圳的昨天和今天。

    《资本的崛起》一收反映的是中国股市2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通过这本书完全可以了解中国股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来龙去脉。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大国的崛起日益与关系紧密。中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股民的支持,可中国的股民也受伤害最深。有人曾评价中国股市:“血流成河,前赴后继!!”这应该是股民亲身体会。这算不算是当今证券市场的困境呢?

    回到中国股市20发展史,腾读财经曾为此做了一期专题,将中国股市的发展划分为十期:也即10个阶段:一:A股初立 二:庄股江湖 三:派系兴衰 四:基金风云 五:私募传奇 六:券商演义 七:创新之路 八:股市文化 九:股谚秘笈 十:数字印象。这个专题与这本书的内容遥相呼应。《资本的崛起》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编织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图。20年不长也长,却足以发生许多影响人们生活的大事,如,92年的南巡,97年的股灾,08年的金融海啸等。在这本书里,小到坊间传闻,大到高层动态都有细腻的体现,那些在历史机遇面前或升或降的风云人物,那些或成或败的典型事件,年复一年,错综而复杂。先行者远去,后继者如大浪淘沙。尤其是当中国越来越多地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注目的时候,中国的股市,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有怎样的表现,未来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如何架好中国发展的这驾马车,所有的金融人士,所有的股民大抵都需要好好反思。

    老百姓对资本关注了,企业也对资本开始关注了。相比他国,中国股市才只20年,在世界的资本市场上,需要仔细的地方还更多。实业和资本诸轻诸重?不过,政府和企业把更多目光投入到实业上,才真正有利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啊。我其实并没有买卖过股票,即使在当年买什么涨什么的时代,我都比较迟钝。不过,当几年后,大部分朋友都从中哭丧着撤出来,感叹着太吓人了,从此再不买股票时,我又生出几分庆幸,幸好没有买过,所以对股票的起起落落只是隔岸看热闹。

    《资本的崛起》不是教人买卖股票的书,里面也没有什么法宝密籍,有的便是中国股市发展的真实记录,20年得失。历史也总会以改装过的模样重演,知史而明鉴,我想阅读这本书,重温那段风云往事,也能够启示现在和面对未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体会曾有过的挫折和考验,这种财富和知识,也值得一读。
  •   不错哦~!对中国股市的历史将的很全面呢~!
  •   能让你对中国股市快速浏览.饶有兴致的看完了.
  •   对于中国证券历史的认识非常有帮助

    新进入股票市场的人通过了解历史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很大帮助
  •   一本我们股市的发展史。对了解我们股市有参悟性
  •   比较客观地介绍了最近20年证券市场的历史
  •   当看历史书
  •   书不错,就是纸张次了些啊。
  •   自己一直在炒股,这次看了收获不少!
  •   那天正好不在,是同事收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   基本还不错,就是叙述事实,但浅了些。
  •   东西是好东西就是作者写作水平有些仓促
  •   几好偶
  •   《资本的崛起》是一部真实记录1990年设立证券市场开始到2010年中国股市风云二十年的编年史,由于时间跨度大,牵涉人物、事件众多,一本书不能尽数,只能高屋建瓴的挑选一些重大事件、人物叙述,仿佛在回放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而这其中的钱雨金风,酸甜苦辣咸,只有股民知道;股市冷暖,苦乐悲欢忧,只有股民知道;郁闷不平欲哭无泪欲诉无门,诸般滋味也只有股民知道。

    1984年11月新中国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发行,次年发行延中实业。
    1990年深沪两地开通证券市场之前,中国还没有股票市场,只有证券营业部,很多股票都是在黑市交易,直到1990年才正式成立证券市场,而非证券交易所,说是用交易所的名称是批不下来的,用市场就可以马上批,可能把它和菜市场小商品市场归为一类了。深圳首批发行的股票有发展、宝安、原野、万科、金田五家(书中把原野发行新股时间1989年错写成1999年了),次年就爆出原野财务造假事件。这么多年,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1991年,黑市交易引发深圳股市危机,股市持续下跌10个月,政府出台救市,似乎从股市开通以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没有停止过干预——美其名曰调控。
    1992年,邓小平南巡为改革定调,随后由于证券发行机构内部腐败,发生“8.10风波”。 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股票,我和同事通宵排队领取认购证,结果在新股申购过程中发生大规模舞弊,排队者大多空手而归引发股民愤怒,也斩断了我的第一次股票梦。正是此次事件触发了中国证监会诞生。
    1993年,宝安暗中违规收购延中,引发“宝延风波”。我是这一年入市的,买的第一只股票是深发展,入市不久股市就开始下跌,踏入漫漫熊市。两年多时间前后投进去5万,最低时账面市值只剩1万,跌去80%,算是交了学费。
    1994年,政策救市,325铁底。
    1995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魏振雄从财政部拿出一份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的红头文件,给了时为中经开操盘手的儿子魏东,引发“327”国债风波,导致管金生被判17年徒刑,尉文渊离开上交所,这就是信息的作用。类似事件至今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人大教授任淮秀、央视主播周瑛锋一夜暴富,余秋雨参股徐家汇,200万成一亿……已经成了股市潜规则之一,有内幕有钱赚,普通股民是股市中的虾民,失聪又失明,只有被大鱼小鱼吃的份。
    1996年,周道炯12道金牌加一篇人民日报社论打压股市。
    1997年,邓小平逝世,绝大多数股票跌停开盘,为防止股市恐慌,政府托市“挽狂澜于既倒”;民间资本德隆系横空出世;香港回归;金融大鳄索罗斯掀起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政府救市。
    1998年,香港政府大战索罗斯,君安张国庆梦断MBO;证券法出台。
    1999年,政府政策救市,“5.19”行情爆发;网络股上演神话。
    2000年,胡舒立主编的《财经》杂志发文揭露《基金黑幕》。
    2001年,吴敬琏发表“股市赌场论”引发大争论;国有股减持揭开大幕;
    2002年,QFII开闸。
    2003年,恶庄操纵股市,**股康达尔变身中科创,“吕梁神话”倒塌,庄股覆灭。
    2004年,德隆崩盘。
    2005,股改启动。
    2006,IPO中小板启动,催生“黄金十年”梦想。
    2007年,股民唱“死了都不卖”,政府“半夜鸡叫”,“5.30”暴跌;蓝筹股最后的疯狂,股市冲上历史最高点6124,这是山顶上的绝唱,随后股市就一路下滑。
    2008,金融海啸,雷曼倒台,全球股市暴跌。
    2009,各国纷纷救市,中国四万亿振兴产业,创业板上市。
    2010,股指期货出台,创业板成创富版、泡沫版。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里讲的资本主要是讲金融资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从不涉及这一概念,只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才有资本,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基本没有涉猎,因为觉得股票这些金融工具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到了改革开放十几年之后才开始把金融资本搬上经济舞台。中国股市诞生在一个不成型的资本市场,而且一直不是按照自由经济市场规律运作的畸形发展,谈崛起还为时过早。

    1994年有专家发表文章《中国股市之怪现状》:一缺乏基础研究;二主次颠倒,投资者地位低下;三鼓励投机;四有法不依,出尔反尔;五粉饰太平;六不同股同权;七内幕交易大行其道。这七条除了第一条有所改善,其他几条至今也变化不大。

    网络上的那些暴富故事总是很受欢迎,传奇人物的暴富经历让很多人艳羡不已。最近一个叫马进的又成为一个新传奇人物,据媒体报道,马进最早是重庆工商银行职员,没有任何背景,在资本市场上靠2万元起家,通过17年的投资运作,成为千万富翁,造就资本市场上一个“普通投资者”的神话。

    但是仔细研究马进的发迹史就会发现,说背景其实有背景,普通人其实不普通。奇迹一般只有在不规范市场才会不断出现,假如在一个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上几乎是不会出这种奇迹的,这也是所有暴富发财的中国富人的原罪。

    马进是个银行职员,所以他才有内部信息知道各地国库券的差价,才敢借钱投机获利。说实话1988年的平均月工资也就百十块钱,两万元差不多相当于两年的收入,要是没有确切的内部信息一个普通银行职员敢一下子借这么一笔巨款去投资是很难的。靠这个内部信息,他一年赚了10万元,获得了第一桶金。

    马进的第二桶金是1992年被调到工行证券部后赚得的,他利用职务之便,亲身去那些准备上市公司的公司调查,然后买进他们的原始股票,股票上市抛出就获得数倍的利润,用这种方式,三年赚了200万。他是证劵部员工,本身炒股就已经违反规定,他利用职务之便购入内部股更是违规之举。他后来投资实业,参股有土地储备的公司,也是需要关系才能做到的,作为普通投资者根本想投资也不得其门而入。

    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包括所有商业行为的最大弊端,市场信息与地位不对等,有内部信息、内部关系就可以发大财赚大钱,普通投资者就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为什么中国股民一赚二平七亏损,这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2001年吴敬琏曾发表“股市赌场论”,认为中国股市是个赌场,而且认为是很不规矩的赌场,因为赌场也是有规矩的,比如不能偷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有特权这是可以偷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出老千,甚至是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可以说无所不为。比如广发证券重组延边公路之前没几天发布公告称没有任何重组的信息,股价随之大跌,导致之前听信传闻的股民损失严重,但是没几天,广发证券宣布重组延边公路,明显是两家联手欺骗股民,到最后不过是罚了几十万块钱,他们从中获益何止上亿,股民的损失又向谁去喊冤,只有大骂几声解气,自认倒霉。类似的悲剧几乎每天都有,掌握权力、内幕的人和机构永远站在盈利者行列,普通股民永远是被宰的冤大头。

    说实话现在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只是政府、庄家、机
  •   买的时候对这本书也没有太大的期望,也就想对中国股市20年有一个梳理
    不过这本书还真的有点让我失望
    拍马屁的太多了
  •   按照时间来论述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主线,这20多年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每年都蜻蜓点水的说一下,结构有点乱,需要对资本市场有较深理解才能读得来。本书一般。
  •   资本的崛起——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太多精彩的地方,只是叙述了一个故事,并不精彩。
  •   当做一本历史书看还可以,至于其它的就没有了,总体上讲还可以!
  •   买过来还没有时间看呢,期待
  •   还没有详细看,不过貌似不是很详细,只能了解个大概
  •   可作常识了解,没什么太内幕的东西。
  •   看看了解了解,没坏处。
  •   书的封面保护不好,有褶皱
  •   先看看再说!!!
  •   讲故事吧又讲的不好,陈述事实吧,又自顾自地写那么多议论的话,要说议论吧,也没说出点什么,感觉就是凑字数赚钱的书。
  •     本书主要是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没有任何深刻的分析。包括327国债,519行情等等,看过之后,有种作者非常浅薄的感觉!
      
      没有故意想诋毁作者,但因为看过袁剑的《中国证券市场批判》,李志雄的《中国股市17年》,这两本书中对历史特定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得比较透彻,对于读者来讲具有较好的指导,启发意义。但本书真的不敢恭维,看过之后,内心只由一个想法:还我买书钱! 非常不值!
      
      当然,如果仅仅是想了解一下中国股市的一些历史的话,本书还有些许作用。但本书的作者因供职单位的问题,显然比较侧重于深圳市场,一程度上有些片面,偏颇!
  •     资本的崛起》是一部真实记录1990年设立证券市场开始到2010年中国股市风云二十年的编年史,由于时间跨度大,牵涉人物、事件众多,一本书不能尽数,只能高屋建瓴的挑选一些重大事件、人物叙述,仿佛在回放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而这其中的钱雨金风,酸甜苦辣咸,只有股民知道;股市冷暖,苦乐悲欢忧,只有股民知道;郁闷不平欲哭无泪欲诉无门,诸般滋味也只有股民知道。
      
      1984年11月新中国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发行,次年发行延中实业。
      1990年深沪两地开通证券市场之前,中国还没有股票市场,只有证券营业部,很多股票都是在黑市交易,直到1990年才正式成立证券市场,而非证券交易所,说是用交易所的名称是批不下来的,用市场就可以马上批,可能把它和菜市场小商品市场归为一类了。深圳首批发行的股票有发展、宝安、原野、万科、金田五家(书中把原野发行新股时间1989年错写成1999年了),次年就爆出原野财务造假事件。这么多年,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1991年,黑市交易引发深圳股市危机,股市持续下跌10个月,政府出台救市,似乎从股市开通以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没有停止过干预——美其名曰调控。
      1992年,邓小平南巡为改革定调,随后由于证券发行机构内部腐败,发生“8.10风波”。 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股票,我和同事通宵排队领取认购证,结果在新股申购过程中发生大规模舞弊,排队者大多空手而归引发股民愤怒,也斩断了我的第一次股票梦。正是此次事件触发了中国证监会诞生。
      1993年,宝安暗中违规收购延中,引发“宝延风波”。我是这一年入市的,买的第一只股票是深发展,入市不久股市就开始下跌,踏入漫漫熊市。两年多时间前后投进去5万,最低时账面市值只剩1万,跌去80%,算是交了学费。
      1994年,政策救市,325铁底。
      1995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魏振雄从财政部拿出一份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的红头文件,给了时为中经开操盘手的儿子魏东,引发“327”国债风波,导致管金生被判17年徒刑,尉文渊离开上交所,这就是信息的作用。类似事件至今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人大教授任淮秀、央视主播周瑛锋一夜暴富,余秋雨参股徐家汇,200万成一亿……已经成了股市潜规则之一,有内幕有钱赚,普通股民是股市中的虾民,失聪又失明,只有被大鱼小鱼吃的份。
      1996年,周道炯12道金牌加一篇人民日报社论打压股市。
      1997年,邓小平逝世,绝大多数股票跌停开盘,为防止股市恐慌,政府托市“挽狂澜于既倒”;民间资本德隆系横空出世;香港回归;金融大鳄索罗斯掀起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政府救市。
      1998年,香港政府大战索罗斯,君安张国庆梦断MBO;证券法出台。
      1999年,政府政策救市,“5.19”行情爆发;网络股上演神话。
      2000年,胡舒立主编的《财经》杂志发文揭露《基金黑幕》。
      2001年,吴敬琏发表“股市赌场论”引发大争论;国有股减持揭开大幕;
      2002年,QFII开闸。
      2003年,恶庄操纵股市,垃圾股康达尔变身中科创,“吕梁神话”倒塌,庄股覆灭。
      2004年,德隆崩盘。
      2005,股改启动。
      2006,IPO中小板启动,催生“黄金十年”梦想。
      2007年,股民唱“死了都不卖”,政府“半夜鸡叫”,“5.30”暴跌;蓝筹股最后的疯狂,股市冲上历史最高点6124,这是山顶上的绝唱,随后股市就一路下滑。
      2008,金融海啸,雷曼倒台,全球股市暴跌。
      2009,各国纷纷救市,中国四万亿振兴产业,创业板上市。
      2010,股指期货出台,创业板成创富版、泡沫版。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里的资本主要是金融资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从不涉及这一概念,只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才有资本,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基本没有涉猎,因为觉得股票这些金融工具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到了改革开放十几年之后才开始把金融资本搬上经济舞台。中国股市诞生在一个不成型的资本市场,而且一直不是按照自由经济市场规律运作的畸形发展,谈崛起还为时过早。
      
      1994年有专家发表文章《中国股市之怪现状》:一缺乏基础研究;二主次颠倒,投资者地位低下;三鼓励投机;四有法不依,出尔反尔;五粉饰太平;六不同股同权;七内幕交易大行其道。这七条除了第一条有所改善,其他几条至今也变化不大。
      
      网络上的那些暴富故事总是很受欢迎,传奇人物的暴富经历让很多人艳羡不已。最近一个叫马进的又成为一个新传奇人物,据媒体报道,马进最早是重庆工商银行职员,没有任何背景,在资本市场上靠2万元起家,通过17年的投资运作,成为千万富翁,造就资本市场上一个“普通投资者”的神话。
      
      但是仔细研究马进的发迹史就会发现,说背景其实有背景,普通人其实不普通。奇迹一般只有在不规范市场才会不断出现,假如在一个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上几乎是不会出这种奇迹的,这也是所有暴富发财的中国富人的原罪。
      
      马进是个银行职员,所以他才有内部信息知道各地国库券的差价,才敢借钱投机获利。说实话1988年的平均月工资也就百十块钱,两万元差不多相当于两年的收入,要是没有确切的内部信息一个普通银行职员敢一下子借这么一笔巨款去投资是很难的。靠这个内部信息,他一年赚了10万元,获得了第一桶金。
      
      马进的第二桶金是1992年被调到工行证券部后赚得的,他利用职务之便,亲身去那些准备上市公司的公司调查,然后买进他们的原始股票,股票上市抛出就获得数倍的利润,用这种方式,三年赚了200万。他是证劵部员工,本身炒股就已经违反规定,他利用职务之便购入内部股更是违规之举。他后来投资实业,参股有土地储备的公司,也是需要关系才能做到的,作为普通投资者根本想投资也不得其门而入。
      
      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包括所有商业行为的最大弊端,市场信息与地位不对等,有内部信息、内部关系就可以发大财赚大钱,普通投资者就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为什么中国股民一赚二平七亏损,这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2001年吴敬琏曾发表“股市赌场论”,认为中国股市是个赌场,而且认为是很不规矩的赌场,因为赌场也是有规矩的,比如不能偷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有特权这是可以偷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出老千,甚至是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可以说无所不为。比如广发证券重组延边公路之前没几天发布公告称没有任何重组的信息,股价随之大跌,导致之前听信传闻的股民损失严重,但是没几天,广发证券宣布重组延边公路,明显是两家联手欺骗股民,到最后不过是罚了几十万块钱,他们从中获益何止上亿,股民的损失又向谁去喊冤,只有大骂几声解气,自认倒霉。类似的悲剧几乎每天都有,掌握权力、内幕的人和机构永远站在盈利者行列,普通股民永远是被宰的冤大头,不规范的市场永远只有投机没有投资。
      
      说实话现在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只是政府、庄家、机构、银行、基金们的竞技场,由于信息、权利不对等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进入,进去也只能是炮灰。是在老虎嘴里觅食,投机加玩命,活着的囫囵出来的不多,就是那“一赚二平”,其余70%的都折腾进去了。什么时候有了公平的投资市场环境,完善有效地法规,普通投资者能够得到一个投资者的公正待遇,享有同股同权信息同步,才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资本才能真正地崛起。
  •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而身处其中的人往往会在回眸时感慨万千,特别是参与股市的人们。如今中国股市也到了弱冠之年,在它成长的这些年里,千万的人、万亿的钱,在股市里游走着;有人赚了,有人赔了,有人笑了,有人哭了,有人离开,有人来了,有人在这里获得重生,有人死了……但不变的是一双双渴望的眼,一颗颗躁动的心,红绿数字飞舞,财富起落,影响的、改变的,是人,是生活,是心。《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详实记录了中国股市发展的这段不平凡历史,作者从专业媒体人的敏锐视角,以时间为坐标,将股市这二十年跌宕起伏的经典瞬间浓缩于一本书中,里面的故事既有宏观市场的波澜壮阔、又有草根股民的悲喜沉浮,既有成功者的喜悦、也有失败者的悲戚,当然更不缺少投机者的疯狂与毁灭,让我们在那些缔造了财富神话的故事中冲动的同时,又清醒于资本枭雄折戟沉沙的教训,读罢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以史为鉴是读史的最终目的,《资本的崛起》就是这样一面镜子,照出二十年中国股市的来龙去脉,也照出其中人性的欲望与贪婪。尽管我们不能预测出未来股市的走势,但可以肯定的是,股市依然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的主角,因此全面了解它、客观分析它对我们很重要。
      
      书中的风雨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股票交易市场的发展史,从只有一只股票交易的上海静安营业部,到如今的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金融市场;从一批创业者全力、忘我的推进下,在当时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荒原拓路”,到如今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相继推出,中国股市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成熟市场几百年的道路,成就是辉煌的,发展史迅速的,但是,也正因此,这个市场中的问题也是错综复杂的,如同我们的城市建设和企业建设一样,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完成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硬件建设,但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其中会经历的各种问题,也就是管理上的经验和水平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压缩、速成,虽然管理模式可以照搬,但如何嫁接到我们的体制当中,如何解决飞速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才是对我们管理层真正的考验,所以尽管我们的股市监管从不完善到不断完善,但还远达不到完善,经历过股市沉浮的人都冷暖自知,比如:二十年来,一直是管理层调控股市冷热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印花税、加息等,其实都是一种相对滞后却后果严重的干预。
      
      在书中我们同时也能看到很多次的疯狂:从网络狂潮、蓝筹泡沫到如今的创业板被热捧,从中科创业、亿安科技、银广厦等股票操作案到基金黑幕、庄主崩盘等圈钱阴谋,作为普通股民,受到的伤害往往是最后的、最深的,这就是这个市场中残酷之处,大家都是追求利益而来,但起点不同、股则不同、信息时效性与准确性更不同,而我们在投入血汗钱的时候并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天真的以为这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被别人抓住了欲望,拿走了钱袋。
      
      所以,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全面客观了解中国股市的历史、历次重大事件的启示之后,才可能做出准确的投资判断,才能正确的将财富的梦想照进股市这个诡异的现实,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不变成疯狂的欲望。而《资本的崛起》恰恰是通过对样本事件和人物成败的描摹,努力把一个全景式的股海呈现出来,通过对二十年股市的剖析,通过二十年众多真实案例的还原,从“天”到“地”,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阳”到“阴”,将破解股市财富大门的“密码钥匙”自然呈现出来。
      
      
      
  •     激荡二十年
      评《资本的崛起》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也许是我们最经常听到关于股市的一句话了。现状,股票已经进入了中国各地的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谈论股票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然而对于中国股市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了解的并不多。
      
      从1990年12月开始,股市到现今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回顾二十年的历史,有国家管理者的苦心,有股市初创者的艰辛,有改革试验者的努力,也有很多股市风云人物、小人物的悲喜剧,伴随着众多股民们的应该是那根跌宕起伏的K线,而在这个背后更多的是政策制定者的抉择、创业者的艰辛、股民们随着股市震荡的欢乐和失落。总结过去,才能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资本的崛起》让我们见证了中国股市的成长,见识了二十年来股市的风云人物,认识了中国股市成长中还存在的不足,也为我们认识股市的现状、预测股市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我们知道,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以来是随着改革开放慢慢打开的,在初期发展的阶段更多的是采取的“拿来主义”。在初创时,我们感慨于先驱们的魄力和远见;在成长时,我们感慨于改革的艰难和资本的残酷。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定位为“有效配置资金分配的市场”的中国股市,似乎还未真正进入成熟阶段,比如说股市上的很多政策还有漏洞,监管还不到位,操作还不规范,股民们还只是热衷于短期的投机行为而不是长远的价值投资行为。
      
      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描述的是中国企业从改革开放开始以来的成长之旅,《资本的崛起》介绍的是中国股市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而这两本书更多的引起读者思考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些可以总结的历史、可以借鉴的经验当中,有哪些是真正已经用到了现实的经济和社会中?《激荡三十年》主要是从企业的发展角度,对企业发展和政府监管两个角度总结了历史。《资本的崛起》则是从政府管理市场、证券交易机构管理、企业募集资金等多个角度,描述了故事发展的诸多大事。
      
      而在这两本书当中,我认为存在两个共性的问题。第一是政府的监管问题,政府作为订立、执行法律和管理的机构,对企业、资本等都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而改革开放就是政府为先导、社会扛大旗的一次经济飞跃;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现在很多的先例和经验都可以供政府决策参考,不能老是“摸着石头过河”了,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为企业发展、股市健康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是企业改革和政策背景的相互关系,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当然要选择一个良好的政策形势来为自己改革添砖加瓦,但是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企业的领导人经常落入了“政治”的枷锁,企业的发展由此而进入了停滞;选择合适的发展时机,做好与政府的沟通、与政策的关联,来为企业发展壮势,不仅需要企业家们有优秀的企业管理能力,还要有灵敏的政治嗅觉。
      
      书中第241页从下往上数第7行中的“随朝”应为“隋朝”,应为印刷错误。
      2010-12-13
      
  •   今年的股市又是个严冬,
    千年极寒对于天气虽然不太灵验,对股市可很TMD准,2700被鼓吹成底部,估计也JB是纸的。
  •   本书告诉我们中国股市的铁底是 327点,我们现在还是在高位运行,风险很大,奉献也会很大。
  •   改变的,是人,是生活,是心。
    心变的越来越奸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