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机械工业 作者:饶育蕾//盛虎 页数:325
Tag标签:无
前言
弹指一挥间,《行为金融学》(第2版)出版已有5个年头了。5年来,金融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形势可谓瞬息万变,经历了极度的非理性繁荣与恐慌: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股票综合指数在一年内上涨6倍,又在随后的一年里下滑70%的跌宕起伏。与此相伴随的是美国爆发的房地产次级贷款证券化及衍生金融产品的高度泡沫化以及泡沫破裂所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金融市场微观个体的行为偏差在信息不完全、制度缺陷、监管缺失和社会文化诱因的驱动下,演化成系统性群体偏差和市场动荡。在巨幅震荡的洗礼下,人们对金融市场非理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却不能改变对金融投资一如既往的热情和疯狂。 金融危机为行为金融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了深刻的思考.正如行为金融学家赫什·舍夫林所说:“次贷危机从本源上说是根本性的心理问题,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泡沫”;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也认为次贷危机的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非理性亢奋”;阿克洛夫一针见血地指出凯恩斯通过选美竞赛所隐喻的心理偏差是资本市场不稳定的根源,金融市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着宏观经济,他倡导宏观经济学回归到凯恩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上来。奥巴马政府以桑斯坦和泰勒为代表的“行为科学梦幻智囊团”更是意味着行为经济与金融理论在政府监管决策中有着重要的用武之地,代表了政策如何“帮助人们认清复杂事物和拒绝诱惑,以免他们受社会影响做出错误判断”的引导。
内容概要
本书从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着手,提出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于金理论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证券市场异象,指出该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通过心理实验的设计,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介绍,了解人类在不确定性决策下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前景理论对于预期效用理论的替代。全书结合金融市场特征和心理学的知,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作为行金融学理论与运用的结晶,本书针对证券交易中人类行为的特点,分析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和为资产组合理论,并提出行为投资策略。针对公司金融领域,在分析经理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行为公司金融理论。
作者简介
饶育蕾,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南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分会理事,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饶育营教授主要从事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资本结构、行
书籍目录
前言教学建议第1章 概论 本章提要 重点难点 引导案例 1.1 行为金融学的历史与发展 1.2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基础 1.3 行为金融学对标准金融学的理论挑战 1.4 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内容 1.5 太书的内容结构寄排 关键概念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 案例讨论1-1 跌宕起伏的中国股票市场 推荐阅读第2章 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本章提要 重点难点 引导案例 2.1 标准金融学的起源与发展 2.2 有效市场假说 2.3 市场有效性面临的质疑 2.4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缺陷 关键概念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 案例讨论2-1 我国的A股和H股的差价 推荐阅读第3章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本章提要 重点难点 引导案例 3.1 股票溢价之谜 3.2 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 3.3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 3.4 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3.5 规模效应 3.6 账面市值比效应 3.7 日历效应 关键概念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 案例讨论3-1 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 案例讨论3-2 中国股市的“春节效应” 推荐阅读第4章 预期效用理论与心理实验 本章提要 重点难点 引导案例 4.1 预期效用理论及其假设 4.2 心理实验对预期效用理论的挑战 关键概念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 ……第5章 认知过程的偏差第6章 心理偏差与偏好第7章 前景理论第8章 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第9章 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与金融泡沫第10章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第11章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第12章 行为投资决策与管理第13章 行为金融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术语表和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许多早期的心理学研究,都涉及像温度识别、颜色识别和重量识别的知觉判断。对比效应的研究告诉我们,对比的选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根据前后不同的情景,可能让事物或方案看起来更好或更坏。我们通常不太留意前后关系的影响,更少质疑呈现方案的效度。但它会极大地增加前后关系设计者的威力,如政客、广告商、券商。他们设计的前后关系可以影响我们的观点和判断,哄骗我们做出若不在这种场合下不会做出的决策。 2.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又称首印效应,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比如,让被试验者给出某个人的印象。要求一半的被试验者对具有下列品质的人给出他的印象:嫉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另一半则被要求对具有同样品质的人给出他的印象,只是这些品质的顺序相反: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嫉妒。结果发现:每一系列品质的前面的品质,要比后面出现的品质,严重的影响印象。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首因效应”。若聪明排在嫉妒和顽固之前而作为第一个品质,嫉妒和顽固还会产生首因效应吗?Norman. Anderson(1965)的研究表明,这时首因效应还会发生。Anderson发现:不仅是第一个因素,而且第二和第三印象仍显示出重要的首因效应。 在上述实验中,注意力递减影响人们印象的形成,即随着人们注意力的转移,列表上排位靠后的项目受到较少的关注。因此这些项目对判断的影响力较小。首因效应会对判断带来重要的影响。 3.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所谓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个性特点也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一般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
媒体关注与评论
饶育蕾教授长期从事行为金融学研究,在新世纪初行为金融学刚刚受到国内学者关注之时,饶育蕾教授就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行为金融学》著作,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于2010年再推新版。该书强化了理论表述上的深入浅出,尤其突出了系统性和逻辑性、开放性和动态性、前瞻性和应用性,是一本适合金融专业学生使用的书籍。 ——厦门大学 郑振龙教授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在国内发展很快,饶育蕾教授是中南大学这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行为金融学研究,其学术和教学成果已为同行所认同。她在2005年率先对金融学专业开设了“行为金融学”课程,由她领导的研究和教学团队,始终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并将研究成果贯穿到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介绍给莘莘学子,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湖南大学 杨胜刚教授 饶育蕾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行为金融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者之一,她长期专注于对行为金融以及相关拓展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饶育蕾教授的《行为金融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金融市场,创立全新的金融市场研究框架和体系,对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研究与实践有重要意义,著作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前沿领域进行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 吴冲锋教授 饶育蕾教授编著的《行为金融学》,知识结构体系系统、完整,注重了基础性、应用性、专业性,同时又充分展现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性,适用于行为金融学的初学者及研究者。 ——南京大学 李心丹教授 次贷危机从本源上说是根本性的心理问题,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泡沫…… ——赫什·舍夫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