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及其不满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自己的著作《全球化及其不满》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中国在本书的中心主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我认为全球化(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一体化)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当各国形成自己的经济政策并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时,全球化可以说是收入巨大增长的基础。如果这些国家崛起应对这样的挑战,它们就可以确保收入增长的利益被广泛分享,从而使贫困得到减缓。  中国已经做到这一点。它的增长一直是建立在设法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之上,它已经拥有巨大的出口额,并且已经以其自身的条件,吸引了外国投资者。而这些外国投资者已经做出了反应,使中国成为发展中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接受国。它还利用全球化来缩小与更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中国的经济战略已经取得了成效:据官方统计,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实际GDP增长了542%,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30.7%下降到4.6%。  中国的成功在国际贸易体系(international trading regime)背景的衬托下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国际贸易体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总体上是不公平的。比如说,尽管自己到处宣称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益处,欧洲和美国却仍然通过配额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

内容概要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最具争议性的出版物之一,本书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25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作者用犀利的语言、亲身的经历、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有关全球经济政策前所未有的窗户。本书从全球化的视角,既有对东亚危机的剖析,又有对俄罗斯等转型经济体改革的考察,更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对经济改革的影响。如果您迷惑于扑朔迷离的经济,如果您对全球化怀有质疑,如果您想揭开国际组织的神秘面纱,驻足书香,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在许多重要的经济学领域都有建树的奇才,西方主流经济学界中敢于为发展中国家利益说话的正直的学者之一。
1970年,年仅27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聘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萨缪尔森曾给他写过推荐信:“这个年轻人比我聪明。”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前言致谢第1章 全球机构的承诺第2章 未兑现的承诺第3章 自由选择第4章 东亚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如何将世界带到崩溃的边缘第5章 谁失去了俄罗斯第6章 不公平的公平贸易法和其他危害第7章 建立市场经济的颇佳之路第8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他议程第9章 未来之路后记注释译者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于每个关注世界未来进程的人,这是一本必读的基本著作。  ——乔治·索罗斯  对于每个关注世界经济未来进程的人,这是一本必读的著作。  ——乔治·索罗斯  这本敏锐、有深刻见解的著作解释了全球经济政策巨大的缺陷。凭借在白宫和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斯蒂格利茨描述了全球化的主要机构对它们为之服务的国家所采取的失败政策,以及为什么会失败。对于每个关注世界经济未来进程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基本著作。  ——乔治·索罗斯  容易理解,富感召力,有很高的可读性……对发生在东亚、俄罗斯和阿根廷的危机及其他问题提供了权威的见解。  ——《纽约时报》  发展和经济学并不是统计问题,而是生活和工作。斯蒂格利茨从来都没有忽略那些处在政策末端的人们。成功的政策应该被定义为:不是如何尽快偿还国际银行的贷款,而是人民有多少食物,以及他们的生活得到多大的改善。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无论你的观点是什么,你都会被斯蒂格利茨关于重塑全球化的睿智远见而吸引。如果你关注全球的未来,相信一个由体面工作组成的世界是可能实现的,并希望避免穷人和富人间的冲突,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必读之作。  ——胡安·索玛维亚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  关于全球经济政策制定难题的一次伟大的探索。向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尖锐的意见……对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很有益处。  ——《金融时报》

编辑推荐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具争议性作品,全球销量超过1000000册!  这本敏锐、有深刻见解的著作解释了全球经济政策巨大的缺陷,是关注全球经济未来的读者的必读作品。  作为一位局内人,斯蒂格利茨曾先后在白宫和世界银行任职,亲眼目睹了全球化可以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这些国家的穷人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在这《全球化及其不满》中,他公开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美国财政部,指出它们往往根据意识形态和市场原教旨主义,并把华尔街的利益放在贫困国家的利益之上,给寻求资助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标准”的解决方案,而不考虑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何种影响。  IMF推销的经验常南辕北辙。那些“听话”的穷国,失去了增长资本,即便增长出现时,经济利益也被权势阶层取走了。另外一些国家“不服管”,根据常识行事,反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斯蒂格利茨基于自己的经历撰写了《全球化及其不满》,旨在引发公开的辩论,并倡导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制定的民主和透明。  在全球经济徘徊在十字路口之际,在重塑国际经济新秩序呼声日高的今天,斯蒂格利茨的声音更值得我们聆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化及其不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对于斯蒂格利茨的关注,是从他与别人合著的《东亚奇迹的反思》开始的;
    与很多国内所谓经济学家的文章相比,其逻辑性、前瞻性和深刻性,实在要高出不少层次;
    在读斯蒂格利茨书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迎面扑来的新风,因为他的表达和反思,有悖于国内传统的主流观点,可能在国内习以为常的东西,其背后深藏着深刻的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破常规。

    斯蒂格利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在世行工作过,但是却不是人们所说的主流经济学的代表,因为在其书和言论中,有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双重标准的鞭笞,对于华尔街、美国财政部和IMF等组织的痛斥,因此遭到主流的排斥也就很好理解了。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犹太血统。

    在此书中,他对于东亚危机的剖析,和对俄罗斯问题的披露,很有价值。对于trickle-down economy的反思,也是有助于理解“国人辛勤劳动,为什么不富有”;也涉及私有化和市场化的秩序和步骤,告诉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游戏规则没有设立前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是造就腐败的温床。

    和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Krugman相比,斯蒂格利茨的书显得更有味道。在Krugman言语中可以读出他的傲慢与偏见。
  •   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作者超越了美国学者的美国中心论,真正从全球的角度来审视全球化,从而反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是否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益处
  •   写的很好的经济学读著,推荐大家看看,了解一下全球化的实质
  •   学全球经济环境,老师让一定看看的好书~
  •   看了这本书,即使不是专业人士也会对全球化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值得推荐!
  •   曾经我们不顾一切入世,入世给我们带来了宽阔的舞台,也让中国国力快速增强。但多年后,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不得不转型的今天,我们着实应该放慢脚步,认真检讨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真检讨付出的代价。
  •   老爷子果然敢说。。。看来卡恩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这些狗P组织是的出点乌龙。。。
  •   一个好作者写的书确实不错!
  •   没想到这本书真的不错,可以读读。
  •   我比较喜欢这个作者,所以买他的书看看,书的内容不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
  •   这个商品不错很好,不错。。。。
  •   一直在慢慢地看 这是看的第一本金融方面的书 希望可以看得更懂些
  •   响当当的好书,强力推荐
  •   同样是对全球化不满的专著,更喜欢《质疑全球化:国际经济与治理的可能性》一书。《全球化及其不满》更多是对世界经济组织的不满,全球化导致世界不公平;《质疑全球化:国际技能攻击与治理的可能性》一书则更多是对跨国公司的不满。后者有更多数据论证,相对有深度。
  •   理论深刻,分析透彻
  •   还没读,书看上去质量一般,不过很期待
  •      书名:全球化及其不满 作者:斯蒂格利茨 推荐指数:三星
      
       坦率的讲,我主要是冲着斯蒂格利茨借的这本书。由于这本书是写于2002年,书中的很多想法在当时算是很有开创性,而现在来看,尤其是又经历了一次金融危机后,显得有些平常了。如果时间比较紧,可以仅看第八章,就九章,还是会有些收获。
      
       这本书的题目是全球化, 但基本上写成了一本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判书,全书主要内容是毫不留情的对IMF近年来种种的失败进行揭露。作者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全球化引起如此多的不满,主要是因为国际机构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失败。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意识形态。IMF几乎不加思索的接受市场原教旨主义,相信市场是有效的,政府是低效的,市场调整带来的痛苦是必须接受的。这似乎是一种信仰,很多人强烈的相信贸易自由化,资本市场自由化,私有化能够使得每个人最终从中收益,因此强迫被救助国家接受改革。很多人强烈的相信国家债务的违约是对资本主义契约社会非常大的伤害,因此要求被救援国削减政府开支,尽量满足债权人的偿付要求,而对该国长期的稳定和增长漠不关心。10年过去了,IMF在希腊问题上的政策依然没有改变,强迫希腊政府削减开支,引发的种种动乱是IMF认为必须付出的代价,市场会最终恢复。这种意识形态,也与国际机构的人员构成有关,高级官员主要来自于国际金融机构,各国央行,财政部等,他们习惯于从金融市场的角度看问题,他们甚至不是刻意偏袒资本市场或者金融机构的利益,而是自以为考虑了整体的诉求,但他们的从业经验、所受的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使得他们将一贯的狭隘应用到国际事务的处理中。
      
       二是利益。经济全球化,但是政治远远没有。国际事务的规则制定者和裁判都是发达国家,而在全球化中最需要关注的数十亿穷人在国际机构中却没有代言人,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里都不会被允许的不民主,不公平,不透明,仍然在IMF等国际机构大行其道。“那些掌管IMF的人,为了转移对他们的错误和系统问题所进行的责备,无所不作;同样,为了减少改革,他们无所不作,其目的就是要为IMF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资金,同时,要穷国承担更多的义务”。这句话只要稍作修改,用在铁道部身上是多么的合适啊。
      
      
      
      
  •     本书是著名大神stigltiz的大作,是一本吐槽神作。之后IMF总裁罗格夫的回帖也是可圈可点。这本书简直就是世界银行对IMF的吐槽帖嘛!
      1、 私有化并不意味着市场化,事实上,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如果私有化的同时,企业没有充分发育,那么这种私有化就是不利于国计民生的。
      2、 在没有适合的法律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情况下,新的所有者会有激励去剥离财产,而不是发展生产。
      3、 贸易自由化,由于发达国家存在的壁垒,导致了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下降。此外金融自由化,在金融机构尚未充分发育和准备好之前,会急剧的加剧金融的不稳定性。
      4、 在强有力的金融制度成长之前,金融自由化是不利于稳定,也不利于增长的。
      5、 在美国,全国性的银行一直被抵制,因为担心资金的虹吸。资金的虹吸这一点,在中国特别明显。
      6、 资本流入通过荷兰病的机制,促使货币升值。在FDI更多投向资源的地区,FDI的流入未必是好事,这会导致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向寻租。
      7、 有效的竞争,透明的信息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在这一体系建成之前,贸然推行经济自由化,不是一个好主意。政府的突然退出,并不意味着一个活跃的竞争性部门会突然出现。因此改革需要渐进。
      8、 IMF的政策。忽略了复杂的社会契约和社会环境,因而导致了巨大的失败。
      9、 向下滴流是错的,教育和医疗,必须进行政府干预。
      10、 金融规制不足,会是引发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11、 中产阶级是传统的推动法制和民主的群体,他们推动了普遍的公共教育和社会安全网络的构建,一旦中产阶级趋于瓦解,支持重要改革的力量也会趋于土崩瓦解。
      
  •     读这本书比较费力,只看到前三章的基本观点以及第四章东亚金融危机的案例以及第五章俄罗斯激的案例。最重要的是它需要对政治和社会学的理解,不纯然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不过还是有译本的因素,一本精彩的译本还是太难。不过,从中文翻译仍然保留很多双破折号就可以看出原书的语法比较复杂。
      书名是《全球化及其不满》(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我觉得标题可能并不恰当。当然国际组织介入各国事物,特别是三大世界经济组织,是全球化的一个表现。在读过的章节中,我的感觉是斯蒂格利茨在批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同时大胆的把它的操纵者——美国财政部以及财政部代表的力量——美国金融界,笔端没有影射而是直接大胆的揭露,同时把IMF和对自己任职的世行(Word Bank)不断比较。他会把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分的很清楚,这是比较奇怪的,因为他们在形式上都是政府的部门形式。或许就像《货币战争》中描述的那样,各自背后都有支撑的力量,且不同而已。
      不过,既然美国财政部能控制欧洲人轮番坐庄的IMF,那么美国人垄断的WB在性质上和IMF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怀疑斯蒂格利茨的取向。这本书比较开放的一点是,文后附有IMF官员肯尼斯.罗格夫的公开信,当然批评斯蒂格利茨对IMF不公正评论。只是我感觉,像两个犯错的孩子那样在说对方的不是和委屈的没有底气的回应。
      关于两个案例,不说多,了解太少。东亚危机的爆发有太多的必然。而俄罗斯激进改革和它国内的既得利益者关系太大,国内的人为因素更多——集权和腐败。当然斯蒂格利茨批评IMF的是,在俄罗斯陷入泥沼时,其援助计划和一揽子方案是失败的。国家无私远见的领导人(现在的中国模式)或者是完善的治理制度,人治和制治。前者难以持续,易导致集权,所以实质上是比较危险的;后者是稳健的持续。很像领导者影响的企业和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下的企业。美国应该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只在在各股力量制约中均衡。
      
  •   支持作者的理解,虽然是2001年出版的,但是今天看起来仍是这个道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永恒的话题,不能摆开商业利益和金融利益的IMF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仍是当今热门话题。世界应该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最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责任重大,尽管有时中国与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也有利益冲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