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友元,姜竹,马乃云 编著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本教材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应用的理论科学。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自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创建了财政学体系,财政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所有经济学理论的变革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要反映在财政理论上。19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史上的边际主义革命把边际效用理论和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引入财政理论。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开创了国家干预的理论,创建了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财政理论,财政政策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20世纪so年代后逐渐形成的公共选择理论,又把政治学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引入到财政学.由此,财政学成为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成为政治的经济学。此外,现代新制度学派等其他一些经济学流派的思想也对财政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使得制度分析也成为财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财政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看,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等密切相关,在学科内容上存在交叉和联系。所以,财政学不仅是财政税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也是经济学专业、财经类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在各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教材编写是在我们多年的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30年,财政领域始终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经济体制的转换使得我国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对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财政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内容概要
财政学不仅是财政税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也是经济学专业、各财经类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在各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书共15章,具体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财政”是财政的基本理论,第三至五章是财政支出部分,分别从内容结构、数量规模、效益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第六至十章为税收部分,包括“税收概论”、“税收转嫁与归宿”、“税收效应”、“税收制度”和“开放经济中的税收问题”五部分内容,第十一章为非税财政收人的内容,主要阐述非税收入管理及政府性收费的效率分析,第十二章为公债与公债管理,第十三章主要阐述政府预算及其管理;第十四章阐述政府间财政关系及制度规范:第十五章主要阐述财政政策的相关问题。这样的安排,使财政学的基础理论、支出、收入,政策、体制五个板块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本书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本书为中西合璧的本土化财政学教材,系统地反映了财政税收的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融理论性。知识性,前瞻性和启发性于一体,内容全面、结构清晰,体系合理。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语言描述力求规范、准确。简洁,易子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科学生的理想用书。
书籍目录
前言教学建议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现象、财政本质与财政概念 二、国家性质、政府职能与财政活动的范围 三、公共财政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一、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二、财政学的学科特点 三、财政学研究与学习的方法 第三节 财政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一、西方财政思想与财政理论的发展 二、中国财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小结 复习范围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财政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活动 一、资源使用的两种机制 二、市场失效 三、政府干预 第二节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财政 一、混合市场经济的特点 二、财政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三、财政的范畴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中的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第四节 公共选择和财政活动的决策机制 一、财政活动中的公共选择问题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 三、财政活动的决策机制与民主决策程序 本章小结 复习范围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内容与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和范围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三、我国财政支出的内容和分类 第二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 二、社会文教费支出 第三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投资对经济的作用 二、政府投资的特点及作用 三、财政投融资 第四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保险资金的财政管理 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 第五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概念 二、财政补贴的理论依据 三、财政补贴的局限性 四、我国的财政补贴 本章小结 复习范围 第四章 财政支出的规模 第一节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及增长的趋势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二、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原因 一、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宏观分析 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财政支出规模的决策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适度性问题 二、支出-税收决策分离与财政支出规模 三、预算平衡约束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决策 四、财政支出的不可控制性和财政支出规模 本章小结 复习范围 第五章 财政支出的效益 第六章 税收概论 第七章 税收转嫁与归宿第八章 税收效应 第九章 税收制度 第十章 开放经济中的税收问题 第十一章 非税财政收入的管理及制度设计第十二章 公债与公债管理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与管理第十四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及其制度规范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与宏观财政管理附录 财政税收术语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一、财政现象、财政本质与财政概念财政是什么?这是研究财政学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纷繁的财政现象,人们在其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中处处都会碰到财政现象,对于纳税、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经费的拨付、预算、公债等等,人们都已十分熟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财政实际上就是对这一系列财政现象的总称,这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说它复杂,是因为尽管人们对财政现象十分熟悉,但要是对它下一个定义性的概念,却非易事。因为,这些财政现象涉及国家、政府、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财政概念所不可回避的。严格地说,财政是财政现象与财政本质的统一体。因而,财政概念也就包括了财政现象和财政本质两个方面。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就属于财政本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财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所有财政问题的出发点。在实践中,纳税、政府支出、公债发行等问题都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进行的。追根溯源,所有财政现象的出现或存在都是源于国家或者政府的存在。
编辑推荐
《财政学(第2版)》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