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机械工业 作者:赫森 页数:225 译者:张猛
Tag标签:无
前言
虽然当时没有意识到,但本书实际上早在15年前就已经动笔了。当时我参加了一场以创造力为主题的在线讨论,一名参与者坚持认为:创造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学不来的,要么有创造力,要么没有。我的观点则不同。我的职业生涯是在创意行业内度过的:最初担任纪录片编剧,最后成为我自己的营销公司的创意总监。我读过詹姆斯L.亚当斯(James L.Adams)、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Bono)及罗杰·冯·欧克(Rogervon Oech)目的著作,它们让我相信,创造力同其他思维技能一样,是能够学习和开发出来的。只是当时我没有直接的证据而已。这场讨论影响了我的生活。我参加各种研讨会,博览群书,亲身体验。最终,我联系上了创新教育基金会(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cEF)。CEF由阿历克斯·奥斯本(Alex Osborn)和西迪·帕恩斯(sidParnes)创办于1954年,前者是位广告经理,是头脑风暴概念的先驱,后者则是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心理学专家。我之所以加入该基金会,是为了在它出版的大量图书上获得10%的折扣。从来往的邮件中,我得知CEF要召开名为创新问题解决协会(Creative Problem Sol VingInstitute,CPSI)的年会,我决定参与此次年会。
内容概要
你想当朋友喜欢的点子大王吗? 你想做老板器重、客户赏识的机灵员工吗? 你想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智慧达人吗? 让这本妙趣横生的创意思考训练书来帮忙吧。 知道什么并不重要,会思考才是重点。 从明天起,换个脑袋去上班!
作者简介
蒂姆·赫森:Think智力资本公司(www.thinkxic.com)的创始合作人,该公司向全球性企业提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面的培训、辅导和咨询。在蒂姆的职业生涯中,他曾经效力于各种规模的组织,从财富500强的巨头,到很小的非营利组织;涉足过多个领域,从创意领域、营销领域,到新
书籍目录
赞誉 前言 第一部分 背景 第1章 阿基米德的发现:为什么要改变思维 第2章 猴子心性、鳄鱼脑子和拴象索:大脑的三种思考 第二部分 原则 第3章 优秀是卓越的敌人:改善vs.革新 第4章 矛盾是创新者的出路:保持质疑 第5章 三分之三奇迹:清空自我,释放智慧 第三部分 理论 第6章 创造性思维模型的整体设 第7章 第1步 现状如何 第8章 第2步:什么是成功 第9章 第3步: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第10章 第4步:形成答案 第11章 第5步:打造解决方案 第12章 第6步:调配资源第四部分 实践 第13章 创造性思维的回顾 第14章 培训VS.吸收附录 创造性思维实践词汇表致谢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背景 第1章 阿基米德的发现:为什么要改变思维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本书所讲述的,是如何更加清楚地认识问题、更加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思考,以及更有效率地进行规划。让我们增强思维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加得心应手。人人都有增强思维能力的潜力。增强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将我们从阻碍我们进步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有一种有趣的小虫子,叫做“行军虫”,这种小虫子能够就人类日常思维上的许多不良习惯给我们许多启示。“行军虫”名称的由来在于它们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行为方式。当它们离开巢穴寻找食物的时候,总是排成行前进,就像马戏团的大象一样,头尾相连。打头的虫子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丝状的轨迹,后面的虫子就沿着这条轨迹前行,并留下自己的痕迹。“行军虫”的队伍在通过树林的时候,可以头尾相连,形成数百条小虫组成的一队浩浩荡荡的大军。对于领军的虫子来说,它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它只是凑巧位于队伍的前面而已。领头的虫子走过一段之后,会偶尔停下来抬起头,看看哪条路是到达食物来源最近的道路,然后继续前进。如果有人将领头的虫子从队伍中取走,队伍中的第二条虫子就会毫不犹豫地接管侦察职责。而整个“行军虫”大军,似乎并不关心领导岗位上发生的这种变化。“行军虫”的这种行为方式吸引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位自然学家,他就是现代昆虫学之父法布尔。他花了几年时间来研究“行军虫”。法布尔是个优秀的观察者,他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想当然,也不做任何无端的假设。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科学信条:“我很少看书……我一无所知。这样反而更好,我的提问完全是无拘无束的,一会儿在这个方向,一会儿又跳到相反的方向,这些完全取决于实际得到的线索。”法布尔对于“行军虫”追随领袖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非常好奇。如果将它们排成圆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追随的本能是否会使它何一圈一圈没完没了地绕下去呢?1896年1月30日,法布尔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引导一列“行军虫”队伍沿着一个装满土的罐子边缘行走。当队伍中的虫子数量足以形成一个圆环时,法布尔将队伍末尾的虫子拿走,然后将队首的虫子放在队尾,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圆。这样,这队“行军虫”就失去了领导。队伍中的每条虫子只是跟踪着自己前面的虫子留下的痕迹前进,即使法布尔在离这个圆不到12英寸的地方放了它们最喜爱的食物,它们也视而不见。六天以后,即2月5日,这队“行军虫”依然在绕圈子。只有当其中许多虫子由于精疲力竭和饥饿而开始崩溃,圆圈才开始瓦解,这时少数尚有余力的虫子才能从绕圈行为摆脱出来。根据法布尔的计算,这队“行军虫”绕着罐子走了有500多圈,行军的距离超过1/4英里,相当于一个人不吃、不喝、不停气地一口气行走了90英里,或者说一口气完成了三个半马拉松。法布尔对自己的实验是这样总结的:“行军虫之所以在饥寒交迫、没有一丝保护的情况下仍然固执地沿着吐出的丝昼夜不歇地前进,在于它们连最基本的理性也不具备,因此不能告诉它们放弃这种愚蠢的行为。”如果你在工作中、在交往的圈子里或者在家里曾经有过类似行军虫一样的感觉,那么请继续看下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时候,我们就像“行军虫”一样,毫无意识地沿着面前的“丝路”前进,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因为它恰好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大家都非常容易地就成为队伍中的一员,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就在队伍当中。发现自己身处队列当中并不是件稀奇的事,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队列之中了。我们沿着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已经适应的模式继续生活。我们沿袭现有的做事方式,并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例行公事地生活着,它们看起来是那么自然,以至于我们根本不觉得我们的生活是模式化的。我们错过了机会、忽视了警告,辛苦地劳作。之所以这样,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目光只放在了习以为常的事情上面,而没有放在目标上。我们所有人都在经历着这种情况。同法布尔试验中的“行军虫”一样,有些时候,唯一能够拯救我们的事情,就是事情错得太离谱了,从而迫使我们不得不离开队列。旧有模式反作用的方面体现得太突出了,使得我们以前建立的圈圈再也不能继续维持,变得土崩瓦解,再没有圈圈可以遵循,从而迫使我们去寻找新的做事方式。我们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转变。我们同“行军虫”又有多大差异呢?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自由,是摆脱“丝路”桎梏的一条道路。当然,有些时候遵循队伍进前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按照既有方法做事,往往既实用又有效。显然,社会习惯、思维习惯以及最佳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非常强大的地位。它们代表着一种我称为“重复性思维”的思维方式(将在第3章详细讨论)。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应用重复性思维都是毫无问题的。毕竟,“行军虫”的行为方式是经过数百万年证明的成功的生存方式。但是,正如法布尔观察到的:有些时候重复性思维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正如本书将要证明的:每个人都有增强思维能力的潜力,都能将思维变得更有效率、更有创意。我们需要的只是刺激。“丝路”是很诱人:既安全、又容易,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沿着“丝路”前进都能成功。很少有人因为沿着“丝路”前进而受到诟病。所以毫不奇怪为什么多数人都乐于追随领袖前进。改变思维模式是件苦差事,可能还有风险,而且肯定会使你不招人喜欢。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认为有三个很好的理由。有足够的改善空间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无缺的,凡事都有改善的余地。我曾经听系统思维专家兰德博士讲过一个故事,它改变了我的人生。兰德曾经作为心理学专家担任美国全国教育系统的顾问。在担任某个岗位之前,他受亚利桑那一所高中校长之邀到该校访问。在他们通过走廊的时候,看到两个男孩子正在打架。其中一个男孩对着另一个男孩拳打脚踢,而另一个则尽力保护自己。校长抓住两人的衣领,把他们带到办公室,按到座位上让他们冷静下来,然后他问那个打人的孩子:“你为什么要打布莱恩?”打人的男孩抬起头说:“因为我想不出其他方法!”“我想不出其他方法!”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我们的个人、工作和生活圈子中,我们造成和忍受的许许多多无奈之中,有多少是因为我们想不出其他方法、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造成的?有多少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和反应都受到了陈规陋习的羁绊而造成的呢?如果我们能够想出更好的事情来做,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有效率地思维,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如果我们能够避免“行军虫”这样的群体无意识的行为模式,避免仅仅因为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做事而不得不沿袭旧有行为模式,那样将会多么美妙啊!就像在本书后面将会看到的,创新性的思维过程使用一连串启发性的问题来刺激我们对问题展开思考。构建这些问题时使用的一条主线就是“如果……会不会很完美?”在全球性挑战、商业挑战、个人挑战三大领域中,我在每个领域都列出了六项挑战。请你阅读每个问题,并计算一下你认为那些如果能够得到解决,生活将会变得非常美妙的问题个数。全球性挑战如果能解决以下问题,是不是很完美……找到艾滋病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可再生的新能源?消除饥荒?保持淡水的供应?减少空气污染?结束战争?商业挑战如果能解决以下问题,是不是很完美……公司能够将新想法更加迅速地投入市场?由于自己的想法和贡献而得到更多赏识?不用凭借猜测就能招募到优秀人才?公司能够更加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有更多时间从事更有创意的工作?公司开发出突破性的产品或服务?个人挑战如果能解决以下问题,是不是很完美……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家人能够更好地消除分歧?能够靠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养家糊口?家庭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享受人生?能够找出为社区做出更大贡献的方法?对于上面的这些问题,只要对其中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有必要学习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印度的哲人玛哈拉吉曾经说过:“万物皆为美好,而万物皆有无尽的提升空间。”我从未见过有人认为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再也没有改善余地的了。如果我们能找出改善的方法,那将会多么完美啊!好消息是,前面列出的所有问题,以及其他无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强思维能力而得到解决:将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更有创意、更有效率。我们所有人都能做得更好,而开始的第一步就是开始改善我们的思维。
后记
就在本书译稿即将交付之前不久,我接触了一家企业。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将自己打造成有竞争力的正规企业,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组织了不少培训,还定期印刷内部报纸,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交流。恰好,当期有一篇文章谈到,在他们刚刚给销售进行的培训课程中,了解了“鳄鱼脑子”、学习了“冥想”。这不正是我正在翻译的这本书的内容吗,难道这本书的内容,化作培训课程,居然是价值几十万的课程,真是令人高兴。据我所知,本书此前并没有简体中文出版,那么我对于本书的理论,是否能有真实确切的传达,确实持保留意见。但是,看到本书的理论,正通过培训公司传播,毕竟是件令人振奋的事情。然而,接下来的经历,则让我高兴不起来。在与该公司CEO、人力资源总监交流的过程中,我指出企业报纸上有位大客户销售对于未来市场的观点很有创意,而且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核心资源密切相关,因此,基于该公司目前仍负债经营、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这位销售人员的观点,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观点。
媒体关注与评论
精彩!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一本实用指南,应该人手一本。 ——Glenn Bishop雅虎欧洲工程总监 一个巨大思想宝库,凡是要提升个人品牌价值、致力于企业成功的人,不可不读。 ——Andy Boyntoh博士 波士顿大学卡罗尔管理学院院长,《精英团队》作者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Roger J.Burns 美世(Merce)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全球合伙人 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本行动指南。 ——Kevin Byron博士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资深会员 这是我接触过的最激发人思维的思维过程,如果不利用这个思维过程,将抱憾终生。 ——Bob Devine 新加坡领导力咨询公司 我读过的关于创新性思维的最好的一本书——平实易懂、引人入胜,还有绝佳的示例和故事。 ——Gregg Fraley 《杰克笔记》作者 如果你有为团队、组织或人类开辟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那么不要指望魔法球,好好阅读本书,你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Colin Funk Banff中心领导力学习实验室主任 本书浅显易懂,不经意间就能将你的思维训练得更为犀利。 ——Paul Hoffert 哈佛大学教授,《新时代的客户》作者 衷心推荐这本生动、实用而又充满真知灼见的指南,凡是想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思考的人,都不可不读。 ——Timothy S.Mescon博士 肯尼索州立大学,科尔斯商学院院长 本书提出了一个人人都能用来取得更好工作成果的思维框架。这个框架浑然天成,充满魔力。 ——Megan Mitchell 强生公司,创新和领导力开发部总监 很少有哪本书会让我如此兴奋,这本书是个例外,它是创新思想的魔法书。 ——Sid Parnes博士 国际创新研究中心荣誉教授,《思维魔法》作者 人手一本,共同探讨;开创未来,尽在本书。 ——Ian Percy 《目的创造价值》作者 管理人员、领导者、企业家,每个必须直面竞争的人的必读之书。 ——Kanes K.Rajah,科学硕士、博士 伦敦格林威治大学商学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 精彩绝伦、发人深省、浅显易懂,是过去30年来我读过的最好的创新图书。好好学习,它将改变你的人生。 ——Arthur B.VanGundy博士 俄克拉荷马大学沟通学教授《走向创新》作者
编辑推荐
《不换思想就换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创意思考是每个人最关键的竞争力,知道什么并不重要,会思考才是重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