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程腊梅,王宏 主编  页数:48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作为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审计在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执行。“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作为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审计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分析解决审计问题、解释审计现象和预测审计业务发展的能力;熟悉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国际审计惯例,具有将相关规定与审计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到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审计准则的颁布给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使高校会计专业教材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新会计、审计准则改革与完善教材,满足会计专业教学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教材设计了审计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基本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三篇,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加入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等审计基本规范内容,注重点和面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一篇主要介绍审计的一般概念、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体系、注册会计师管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第二篇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第三篇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本教材由程腊梅、王宏任主编,高雁、胡文楠任副主编。具体分工为:第一-七章由程腊梅编写;第八、九、十一、十三、十四章由王宏编写;第十、十二章由胡文楠编写;第十五章由韩梅编写;第十六一十八章由高雁编写;第十九章由王吉凤编写。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以审计原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为主,结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内容,并借鉴国际审计惯例和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在内容上设计了审计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基本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三个篇章,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加入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等审计基本规范内容。在理论方面,本教材阐述了有关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组织体系、审计目标、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在审计实务方面,将会计报表项目划分为不同的业务循环分别介绍审计具体方法和内容,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在掌握现代审计的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了解验资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相关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审计与注册会计师职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第四节 审计基本假设  第二章 审计体系    第一节 国家审计    第二节 内部审计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四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登记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第二篇 注册会计师审计基本规范  第五章 审计目标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第二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第三节 财务报表循环    第四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第六章 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一节 审计模式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第三节 审计风险  第七章 计划审计与工作与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一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初步业务活动    第三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第四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八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第九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第三节 了解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五节 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第六节 审计工作记录    第七节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第八节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第九节 控制测试    第十节 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第三节 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第十一章 审计报告  第十二章 计算机审计技术第三篇 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  第十三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十四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十五章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第十六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十七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十八章 完成审计工作  第十九章 其他鉴证业务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三)信息系统运行审计信息系统运行审计是在信息系统正式运行阶段,针对信息系统是否被正确操作和是否有效地运行,从而真正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满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审计。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主要从信息系统本身的运用和用户对系统的运行管理方面进行审计,指出现行系统的缺陷与不足,以及用户操作管理方面的错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四)数据文件审计数据文件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和结果。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均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于一定的介质上,实施计算机数据文件审计,可以将该文件打印出来进行审查,也可以在计算机内直接进行审查。四、计算计系统对审计的影响(一)对审计范围的影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将会计数据与管理数据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审计范围扩大,并使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有机结合起来。而公共网络的发展使社会信息共享成为现实,网上交易用数据交换,引入企业更多外部信息,也使审计的对象更加复杂。(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中因工作忙乱、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几乎不会发生,但系统的应用程序若有错误,计算机也会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这样的错误后果更严重。另外,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也可能被嵌入一些非法程序,篡改会计事项。这就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审计内容应包括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此项内容是手工会计情况下所没有的。(三)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很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这种变化必将影响审计技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审计线索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肉眼看得见的审计线索,如输入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原始文件,打印出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另一种是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如存储在软盘或硬盘上的会计数据资料等。

编辑推荐

《审计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审计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