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编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前言

当华尔街金融海啸带给我们的隐忧弥漫于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听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回响。回望这不算久远的历史,我们猛然发现,危机的发展是如此相似。人们首先是感觉到危机,但是没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不是袖手旁观,但也不是积极响应,就这样,危机的力量发展到不可阻挡,人们站在危机的洪潮中,开始变得手足无措。但是,每到危急时刻,总是会有勇士站出来。1997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成功地扮演了勇士的角色。中国就像定海神针,在风暴向这支神针的边缘:香港袭来的时候,它屹立着,并平息了这场看似会发展得更猛烈的金融风暴,举国欢庆,世界震惊。2007年,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开始逐渐刮向世界各地,我们不断地听到噩耗袭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拥有158年辉煌的雷曼兄弟顷刻之间走向破产,保险巨头AIG在重重危机中被美国政府国有化,冰岛几乎要陷入国家破产的境地,在这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时袭来的时候,7000亿美元的救援方案,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的方针,也只能够让我们为之一振,却不能让我们满怀信心,鼓足勇气去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沉下心来静静思考,我们发现历史似乎是一场轮回,不,应该是一个螺旋,螺旋上升,朝着更好的时代奔去,虽然这种柔美的上升比不上激光那种直达目的地的坚定,但是这种上升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符合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轨迹。

内容概要

历史应该是一个螺旋,螺旋上升,朝着更好的时代奔去,虽然它比不上激光那种直达目的地的坚定,但是这种柔美的上升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符合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轨迹。既然是螺旋,就存在相似之处。的确,亚洲金融风暴和华尔街金融海啸都属于近十年来最汹涌的金融危机,而这样的金融危机,又与中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需要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总结一下当年我们制胜的经验,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金融的舞台上。

作者简介

朱武祥老师,著名金融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狮城国际教育集团金融研究院首席专家。1982-1987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87-1989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1997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进修;2002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金融与银行学院;2002年年哈佛商学院进修。主要研究领域有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包括:(1)战略公司金融与行为公司金融,即在产品市场竞争结构变化、资本市场不完美及公司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资本筹集、配置行为及绩效(投融资,红利政策,并购与重组);(2)金融创新与公司风险管理;(3)金融系统演变与企业组织变化(公司业务多元化与内部资本市场);(4)投资评估与兼并收购交易结构设计等等。主讲课程包括: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理论与案例分析、投资银行业务、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公司金融解决方案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呼啸而来 金融的全球化 美元霸权战争 全球化时代的第三世界 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 思考中国对策第2章 刻骨铭心的亚洲金融危机 回望1997 亚洲金融危机发展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第3章 走出亚洲金融危机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国风范 从危机中警醒第4章 十年磨剑 楼市十年大轮回 中国股市:以史为鉴 起起落落的物价第5章 华尔街金融海啸的力量 灾难的根源:次贷危机 救市,还是救市 全球经济艰难跋涉 大萧条的悲剧会重演吗第6章 危机中的中国 中国不救美 人民币稍息 金融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次级风险 经济下滑之忧 中国品牌历史性机遇第7章 逾越经济寒冬 八大机遇与挑战 4万亿解困中国经济 化危机为转机 春天还远吗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20世纪末,全球化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当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第一,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全球经济实际上应被视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本身的普遍化。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全球化指的是世界中心区域的网络化。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国际贸易一体化。类似这样的定义还有很多,而这些思想观点也将对21世纪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定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各国经济依存度不断上升,国与国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而一些在某个国家首先爆发的危机,更是有可能迅速蔓延到全球。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究竟是福是祸?我们唯有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般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描述的是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经济活动在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然而单纯从正面了解经济全球化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和特点,而且要理解其正负效应和新的劳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处于激烈博弈中的世界经济态势,并选择和实施中国的最佳对策。当今全球化成因和特点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向外扩张并推行各种殖民主义措施开始,经济已经在逐渐全球化了。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有什么成因和特点呢?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与知识经济,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在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不仅有货物、劳务和资本的大规模国际交流,而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无比的国际交流手段,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全球化。这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出现“小的是美好的”说法,使一些大型公司分解为小公司,而20世纪90年代又重新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高潮。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使跨国公司内外部的信息成本和管理费用降低了。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以多元的行为主体来构成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除国家以外,企业,尤其是现代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作用日趋增大。它们把自己的生产、投资、销售等活动的场所遍布全球各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形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空前巨大和严密的全球网络,把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都包罗在内。据统计,眼下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当今经济全球化是由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来沟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的。不仅国际货物贸易空前扩大,资本流动成百倍地增长,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劳务贸易、科技贸易、信息传播、人员流动、国际旅游等领域都在迅猛发展。这些领域互相促进,互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完整的发达市场体系。这个世界市场体系和市场体制把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发生着广泛的各个领域的经济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经互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体系,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苏联解体后以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和越南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古巴等国仍受到封锁和制裁,难以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今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最有竞争力的西方强国在国际事务上实行垄断和霸权,力图将自身的生产方式逐渐扩展到所有国家。作为超级大国,正如吉登斯所说,“美国深刻而突出地影响了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从某些方面看,它企图把美国的宪法条款推及全球。”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和经济集团化并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到20世纪末,世界上已出现了144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的调查数为68个,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此的推算数为101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公布的数字显示,1948-1994年全世界先后出现过120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目前至少已经有14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上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集团化方面,迄今出现的经济集团有7国集团、77国集团、24国集团等。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一个印证是:随着全球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区域的内部经济流通也在加快。比如,1993年,北美、欧盟和东亚三个地区的出口贸易量占全球出口贸易总量的76.8%。目前,欧盟国家有1/3的对外贸易是在其内部进行的,亚洲国家的一半外资也是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全球化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可能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可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在总体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实力和科技上的优势,比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其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客观经济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自然是以各国市场经济体制部分趋同为基础的。在统一的世界大市场中,各国面对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努力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生产。这一切都会有效地扩大世界的总产出水平。同时,激烈的国际竞争还会刺激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刺激全球经济的增长。再次,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其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然,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在这方面的优势地位。最后,经济全球化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可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是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倘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能充分认识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也就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有三个“可能加大”:一是可能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它们的获益也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这就导致国家的发展不平衡差距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相差悬殊。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具体体现在对外贸易、科学技术力量等方面。二是可能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例如,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2月巴林银行倒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近年来阿根廷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与国际金融密切相关的苏联国家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大规模倒退,以及日本经济10多年启动不起来,处于新经济的美国也发生了衰退等,都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充分暴露了世界金融市场等事物的发展过程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三是可能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矛盾性。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错综交织,使全球经济充满了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和各种危机。在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战、货币战接连不断,并波及整个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在世界中的优势地位,对他国的干预、制裁、威胁越演越烈,甚至发动军事侵略。这理所当然地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击,从而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矛盾、摩擦和斗争。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有三种可能性: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和利弊相当。对特定的主体来说,重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对谁利大于弊,对谁弊大于利。对少数发达国家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具有不确定性,关键取决于国家的原有基础和现行对策。德国《新德意志报》2000年7月22日发表“全球化、美国谋求霸权和基辛格的担心”一文,文中引用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话:“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德国总理施罗德发起的,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14国政府首脑参加的2000年6月3日柏林国际会议通过的《21世纪现代国家管理柏林公报》承认,不能听任全球化任意发展,因为“全球化没有给所有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联合国2000年《人类发展报告》也承认:“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后记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影响更大,当年的危机更多的是一种区域性的,而如今,我们必须面对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程度的衰退和经济下滑。在这样的危机面前,中国采取了拉动内需、保增长、促就业等多项措施,都是为了让中国能够经得起这样的大风大浪,在暴风雨过后,依旧能够展现出压不垮的精神气概。1997年,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向世界履行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为亚洲国家闯过亚洲金融危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切来源于中国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相信,在当前这场可能会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仍然会是负责任的,但绝不会扮演一个为美国埋单的角色,而是以中国人特有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诚实劳动创造财富的努力和自信,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增添一份新的希望,并且会以中国人特有的中国智慧应对这次危机,从而再次赢得世界的尊重。

媒体关注与评论

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得依赖泡沫生存的世界将进入后泡沫时代的残酷现实。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去杠杆化,这样会延长经济下行的时间,同时会阻碍随后的经济复苏。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 史蒂芬·罗奇融入全球化,赶上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只有利没有弊。中国因此获得了外部的资源,失去了旧体制、旧资产。与闭关锁国相比,中国获得的是世界。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联合国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 何茂春中国不能希望靠美国经济复苏把我们拉上来。杀出血路的利器,就是提升中国经济效率。  ——经济学家 谢国忠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化图景下,这样的危机不可能只关乎美国的事或者有钱人的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它将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每一次繁荣的背后总是蕴含着一颗衰退的种子,每一次衰退的终点都孕育着新一轮复苏的希望,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中国经济亦是如此。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在那场危机漩涡中犹如定海神针。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渐平。2007年,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球。2008年,华尔街冲击波中,中国难以独善其身。2009年,世界范围的衰退潮还在侵袭扩展,全球金融危机将在何时、以何种形式结束,我们依然未知。当华尔街金融海啸给我们带来的隐忧弥漫于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听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回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中国能否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是中国建国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程度的经济危机。从成功地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再次陷入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依1日是螺旋式上升。《中国经济十年螺旋》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总结了当年我们制胜的经验,帮助读者认清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金融舞台上。1996年7月。《中国财经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诞生。它致力于提供精准实用的投资理财信息,迅速成为当年中国电视财经栏目的旗舰。十多年来,《中国财经报道》以“打开经济问号”为使命,连续策划制作了《红色财经之旅》、《中国经济大讲堂》、《CCTV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经济生活大调查》等重大经济题材的节目,曾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财经节目。2006年8月,《中国财经报道》转型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一个时长60分钟的大型财经深度调查和评论栏目。面对具有极强不确定性的全球化市场,它始终坚守在经济的最前沿,以力求“选题精准”为节目理念,坚持不懈地用独特的视角“聚焦争议话题、解密市场玄机、关注重大变革、剖析典型案例”。接连奉献了《争议电动车》、《有色金属高价之忧》、《林毅夫零距离》等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节目和《“生”于1977》等系列节目。进入2008年,《中国财经报道》又及时抓住市场热点,连续策划推出了《牛熊一年间》、《“入木三分”探红木》、《玩石价几何?》、《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谜》、《油价大赌局》、《高粮价警报》、《一个出口大户的“生死劫”》等财经节目,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对中国改革开放和应对本次经济危机的措施做了很好的分析
  •   买回来翻了一翻,觉得还是一般般吧!或许是我还没有深入了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