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身影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明夫,王丰 主编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案例来自于中国商业的原生态,原汁原味,有品位、有深度、有性情,必将走进中国MBA&EMBA课堂和咨询业界,为中国本土的商学教育和咨询人才成长作出开创性贡献。这样的本土原生案例集如果能够陆续出版,将一扫言必称麦当劳、GE、西南航空、沃尔玛、迪斯尼等西方案例的现象,为中国本土的商学教育和管理咨询提供全新素材。西方案例对中国商学教育的“一统天下”,是中国商业整体落后于西方的表现。我们在见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做法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警醒:西方案例的垄断性泛滥,将对中国原生的商学思维造成“侏儒化”的影响,流弊堪忧。我们坚信,只有当中国原生的商业案例和原创的商学思想征服了全球商学界的时候,才标志看中国商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最后胜利。和君咨询于2000年春在北京成立。2007年夏,和君咨询师队伍接近200人,历尽8载春秋寒暑,和君人累计经手的管理咨询类和投资银行类项目超过1000个,管理培训类项目超过800个,大致分类如下:战略咨询类项目超过350个;组织和流程类项目超过150个;人力资源类项目超过300个;企业文化类项目超过150个;营销类项目超过150个;企业改制、上市辅导和私募融资类项目超过60个;并购重组类项目约80个;管理培训类项目约800个。上述项目所覆盖的客户、行业和区域代表了中国商业原生态的各个层面、各种类型。所有这些项目经历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数据,是和君咨询的宝贵财富。客户聘请任何一位和君咨询师提供咨询服务,都意味着是上述所有项目经历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数据在支撑着为客户服务。如果从生意角度上看,咨询业务真的不是一种很好的生意。本案例集涉及20个咨询项目,项目金额最高的才900多万元,最低的才25万元,平均每个项目咨询收费不足200万元。这就是可怜的生意产出。而投入呢?读完这本案例集,你就会意识到,投入的是咨询师一生积累的知识、能力、眼界、经验和见地。都说“知识无价、经验是宝”,但当你真的拿这些无价之宝去换取钱财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真的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我们选择了咨询的道路而且准备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呢?使命、理想和这份职业的自有魅力!企业强,国家兴。从更宽广的历史背景和更高级的人生意义上看,咨询师的职业使命可以理解为在于强企兴国。本案例集反映了和君人履行咨询师这一职业使命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辛勤劳动,当然还包括在此过程中的困惑、迷失、煎熬和随时准备放弃的冲动。和君咨询的理想是,通过这种劳动、思考、探索、困惑、迷失和煎熬,最终能够悟得真知、升华思想,在世界商学流派中崛起一个足以征服世界商学院、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智慧深度和文化魅力的中国商学派!和君人——一群怀抱理想主义精神和高级使命追求的中国本土咨询师,在专业知识和模式工具方面学富五车的同时,困扰和痛苦往往来自自身思想的乏力、能力的欠缺和境界的庸浅,同时也经常来自外部世态的炎凉、生意收益的寡薄和眼看就能发起来的机会诱惑。我们向往中国古典的价值标准和社会人心能够早日在中国复兴与回归——在古典标准下,人们对“识见”的价值评估是这样的:朝闻道,夕死可以;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在古典人心里,人们对“有识见的人”的尊重是这样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我们很需要有着这种价值观的社会土壤来支持我们把咨询理想进行到底。说到底,我们的咨询使命和理想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是为了社会的。咨询作为一种职业,它的魅力在于:经历各种行业、各个地域、各种人生、各类故事,吃百家饭,阅人无数,踏遍千山万水,览尽世间万象,看透人生百态。咨询师需要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需要懂风花雪月和人情世故。与高手过招,同庸常共谋。有时杀机四伏,斗智斗勇;有时单纯厚道,推心置腹。咨询师经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随时可能灰头土脸、败走麦城……视野开阔、见多识广、体验丰富,尽在咨询江湖!道行有多高,事业有多大!道行是一种人生修为,自古修为讲究历练与磨难,咨询是人生修为的历练路径,生意寡薄是人生多艰的小小彩排。如果你真的有志向,就沿着咨询这条路走下去!从咨询出发,走下去,可以走向哪里呢?第一,识破商机,伺机而动,成为像柳传志、郭士纳那样的大企业家;第二,沉潜内修,厚积薄发,成为像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科特勒那样的大思想家;第三,矢志不渝,深耕细作,成为像马文•鲍尔、亨德森那样的大咨询家;第四,感受时代风云,体验世态人心,成为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老舍那样的大文学家。和君咨询,一家书生创业、白手起家的国字号咨询机构,无意于追求自身经营上的商业规模,而是希望看到,在咨询这条道路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大企业家、大思想界、大咨询家、大文学家,从和君咨询出,一二可也,三五足矣,成群尤佳!这是和君人的梦!以梦为马,策马扬鞭,驰骋在茫茫人生的大草原。如此职业征途,何其快意,何其风流!作者2008年3月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和君咨询的20个典型咨询案例,并附有知名专家精彩点评。这些项目所覆盖的客户、行业和区域代表了中国商业原生态的各个层面、各种类型。对这些项目的所有诊断,包括背景、流程、知识、经验、数据分析、运作模式、解决方案和总结启示,是和君咨询的宅贵财富。作者认为,这些案例来自于中国商业的原生态,原汁原味,有品位、有深度、有性情,必将走进中国MBA&EMBA课堂和咨询业界,为中国本土的商学教育和管理咨询提供全新素材。同时作者认为,西方案例对中国商学教育的“一统天下”,是中国商业整体落后于西方的表现。作者坚信,只有当中国原生的商业案例和原创的商学思想征服了全球商学界的时候,才标志着中国商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最后胜利。

作者简介

王明夫,1966年生,我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和投资银行家,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律师、金融学博士,美国伊利诺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历任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君安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执行所长等职务。同时兼任深圳机场、用友软件等上市公司独立董

书籍目录

前言 本书案例来自于中国商业的原生态,原汁原味,有品位、有深度、有性情,必将走进中国MBA&EMBA课堂和咨询业界,为中国本土的商学教育和咨询人才成长作出开创性贡献。                   ——作者第一章 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中远修船 产业整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案例是产业整合的鲜活注脚,但仅仅是整个中国产业整合大势的冰山一角而已!这个案例中关于结构效率与运营效率的对比思考,关于产业整合的SCMT模型,不单引人深思,而且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中粮集团董事长,前香港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第二章 组织再造与公司估值:北京新东方 这个案例可以成为关于新东方的历史性文献,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哲学高度,比我看到的哈佛新东方案例写得好多了。哈佛写了新东方的皮,这个案例写了新东方的肉!                   ——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新东方公司董事长俞敏洪第三章 战略转型与营销突破:欧普照明 产业变迁永远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企业如何在产业格局中识别战略机会,厂商的努力如何拉动业态变迁,这个变迁又如何影响着其他厂商的命运,如何推动着整个产业升级,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似可一斑窥豹。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风第四章 战略营销与管理改进:JJ照明 一个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说到底,还是要看其基本面。这个案例从战略营销的角度揭示了一个企业的基本面改善是如何展开的,实战而且细节是这个案例的特点。这对做企业的经营者和做证券的投资者都有启迪意义。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第五章 外销企业的国内营销:浙江HY 我们经常观察到,成功乃失败之母,在企业命运变迁中,历史上的成功往往导致未来的失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一带有很多依靠海外市场而生存的外销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类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如何转向国内市场的问题。倘若拓展国内市场方面打不开局面,这类企业前景堪忧。这个案例提供的一场实战探索展示了其间的希望与挑战。                   ——《经济观察报》总编刘坚第六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深度营销:正虹饲料 这个案例在两点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战略是“走”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每个企业都需要在应对挑战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往前“蹚”。一旦“蹚”成功了,其模式也就成为了行业内的业态。就是这个业态,决定了产业利基和业内厂商的生死。第二,企业的命运往往受制于产业价值链,而不仅仅取决于产品和技术。所以,围绕产品和技术打转转的竞争思维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情势下升级到价值链竞争思维。                   ——华泰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万善第七章 央企再造与产业领袖:中国外运集团 央企转型和再造是一场历史性任务。如果转型得好,央企是中国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国家队”,是在全球化背景新形势下保卫国家经济安全的“正规军”,是我们占领产业制高点、实现产业强国的排头兵。这个案例画出了大型国企集团产业升级、组织再造以及资本运作的路线图,并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可贵的实践探索过程,发人深思。                  ——《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牛文文第八章 上市公司战略规划与国际化:新中基 股价总是瞬息万变的,而公司价值却是长年累月的经营努力一点点蓄积起来的结果。K线背后的故事才是决定K线走向更靠得住的因素。如何走到K线背后去把握上市公司的命运走向,如何判断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这个案例对证券分析师和基金经理来说,值得用心去体会。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学军第九章 战略咨询与管理升级:潮宏基珠宝 经济的发展带来消费升级的浪潮,珠宝行业大有前途。一个企业的成长壮大,需要公司决策层的胆识和担当,需要经理员工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努力,需要合适的资本机构适时供给资本,需要和君这样的机构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真是多种“维生素”一个都不能少啊!                  ——国务院国资委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第十章 基于产业和资源的战略规划:康恩贝药业 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着全新形势,医药厂商如何思考自己的战略定位,如何基于产业大势和基于自身资源作好发展规划,这个案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康恩贝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了民营医药企业在不断地走向理性和远见。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这种基于理性和远见的一家家企业的长期努力和默默贡献。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第十一章 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丽江旅游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做得很技术(比如素质测评、KPI、薪酬设计等),也可以做得很战略。这个案例文如其名,是“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次实践探索,很有启发意义。看得出来,这样的管理努力对企业的意义肯定不止于人力资源方面,还在于整个组织系统方面。所有功能模块都必须在系统不失灵的前提下才能起作用,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之道,其要义恐怕就在这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梁钧平第十二章 集团化管理中的人力资源体系:DH和TY房地产集团 企业管理的真相是:发展越快的企业,其问题越多,对管理的要求及其迫切性也越大;没有前途的企业,其问题很少,甚至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前途。这几年,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发展很快,从项目公司向集团化过渡是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共通问题,在此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管理挑战。做生意成功了,并不意味着做组织也能成功;做项目成功了,并不意味着做集团也能成功。这一点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都需要保持警醒。                 ——苏宁环球地产集团董事长张桂平第十三章 运营体系建设与管理升级:金太阳 很多企业都意识到要“抓管理”,但往往没耐心,也不得法。管理是个慢变量,谁也不能指望手起刀落地处理管理问题然后企业一夜之间就变好了。本案例展示了一个高速成长但又问题丛生的企业是如何通过“抓管理”来建设运营体系,最终从系统失灵走向系统效率的过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香港华创置业前总经理黄铁鹰第十四章 企业文化建设:三环化工 道行有多高,事业有多大。企业文化是一种道行,深浅自悟。这个案例展示了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是如何思考和实践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让我们看到了企业文化这种容易“务虚”的命题是如何在优秀的国有企业中做实的。                ——国务院国资委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 三环化工将企业文化理解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本身就是做企业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标志,而它能提出以“天道酬情”为核心的价值观,更是一种颇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让人感到很温暖的文化品位。得人心者得天下,我相信,秉持这种价值观和文化品位的企业,是能够凝聚人心、做成事业的。                ——贵州茅台酒集团董事长季克良第十五章 企业品牌建设:形神兼备的历程 一个有品位的企业,也应该像一个有品位的女子一样,秀外慧中。慧中自不必言,秀外也很重要。本案例以鲜活的实践显示了真正出色的企业形象设计应该如何帮助企业慧其中、秀其外。                ——江中药业集团董事长钟虹光第十六章 组织设计与管控:荣富集团 中国有很多企业是凭借个人能力和市场机会做起来的,一旦做大了之后,凭借个人权威和能力就很难保证企业的运行安全与效率了,继续往前走,就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进入战略实施状态;二是如何进入组织管理状态,使个人化管控让渡给组织管控。本案例展示了这样的一个企业怎样通过分析问题成因、设计组织结构及流程、实施管理变革从而一步步进入组织管理状态的故事,情景真实、逻辑清晰、措施得当。对从事企业实务工作的经理们来说,读一个这样的鲜活案例,比读干巴巴的理论书籍更有启发意义。               ——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玉第十七章 商业模式设计与私募融资:灵顿中子刀 从一项技术发明(或一个产品)到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之间,转换距离有可能就隔一层窗户纸,也有可能还相距十万八千里。无论远近,这个转换都是攸关生死的。从技术产品到商业模式,这个案例展示了一个灵光乍现、攸关生死的转换过程。               ——美国硅谷著名华人创业家和风险投资家,赛伯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NEA基金董事朱敏第十八章 国际财团的中国投资策略:高盛 这个案例所描述的VC&PE机构生存方式、业务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竞争态势,以及VC&PE在中国商务环境下的投资策略,值得国内和国际投资机构用心去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还不够深入理解中国商务环境的投资机构,本案例给出的分析和建议很有启迪意义。               ——复星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广昌第十九章 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工业促进局 近年来,生物医药很热,很多地方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定位,纷纷制定了各自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但很多规划经常陷入一些误区,或盲目跟风,你有我有全都有;或流于形式,千篇一律;或偏重热点追踪,不顾及自身资源和能力等。本案例几乎穷尽了关于生物制药产业相关的所有资料,对中外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竞争格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掌握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医药报》副总编辑,中国医药质量协会副会长郭云沛第二十章 组织发育与管理改进:某建材商场 和君咨询发明了“商业原生态”、“商业种群”、“学术写生”等很有认识论意义的话语系统,并且倡导咨询师们沉潜到中国商业原生态的第一线去,接近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各类商业种群,观察、感受和体验它们的生存状态和欢乐痛苦,为它们提供能够解决问题的专业帮助,然后从它们的命运变迁中发现思想的源泉,找到学术的归宿。               ——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中远修船:案例主题词:战略选择•产业整合•资本运作:和君咨询案例系列之:中远修船的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课题组撰写于2007年夏当王明夫最早于1995年提倡中国企业走产业整合之路的时候,“产业整合”对于那个时候的中国商界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短短的几年后,千禧年的附近,德隆的产业整合战略正在心高志远、如火如茶地展开,其手笔所及,直取水泥、食品、种业、电动工具、汽车零配件等产业的执牛耳者地位,而且还志在全球市场。大约在或迟或早一些的同时代,青啤、燕京、长虹、康佳、海螺、华源、复星、宝钢、首创、中国外运、进入中国大陆的香港华润与和黄、来到中国的欧美公司柯达、巴斯夫和达能……都开展了或大或小、或成或败的产业整合并购行动。一时间,“产业整合”成为中国商界的流行语。2001年,和君咨询王明夫应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之邀前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讲课,话题是“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先生以友人的身份一同前往。听完讲课后,牛总编以一个资深媒体人士的灵敏嗅觉迅速作出反应:以和君咨询的产业整合和“寻找中国摩根”的思想为主题,推出一期封面文章。于是,以香港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为封面人物、以“寻找中国摩根”为封面题目的一期《中国企业家》杂志(见图1-1)闪亮面世。从此,产业整合成为中国商业论坛和媒体不得不说的故事,一举取得“上档次”的前卫话题的地位。如果因为德隆败局我们就否定德隆的产业整合战略思想和商业模式,那只能反衬出我们在品位上的庸俗和在鉴赏力上的缺失。因为滑铁卢战败就蔑视拿破仑的军事能力和历史贡献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对人、事和历史提出有价值的看法。本案例为读者讲述一个产业整合的故事,读后你或许会和我们持同样的看法:对今天很多行业里的中国厂商来说,产业整合与其说是一种高谈阔论的思想谈资,不如说是兵临城下、顺昌逆亡的行动风雷。

编辑推荐

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例》(和君咨询丛书)由企业界、传媒界、咨询界、管理学界的20位高手精彩点评,您又怎能错过?你想成为职业高手吗?《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例》(和君咨询丛书)是一本必读书!《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例》的实战案例全部由业界公认的高手进行精彩点评,令你读来回味无穷。如果你是管理咨询师或投资银行家,《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例》(和君咨询丛书)告诉你:企业的命运走向是怎样被左右的?企业价值是如何造就的?“为客户创造价值”意味着什么?战略咨询和投资银行的境界心诀为什么可以归结为“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意为魂,金融为器”?如果你是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股权投资家,《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例》告诉你:如何“走到K线背后去”?如何“从发现黑马到培植黑马”?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深度的投资分析家?如果你是企业经理、经济学者、管理学者、商学教师或MBA学生,《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例》告诉你:学理世界离真实世界有多远?真实世界的管理情景是怎样的?商业的成败是如何被决定的?产业变迁是如何被牵引的?管理的真谛是什么?有理想的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为什么要沉潜到商业原生态中去坚持“学术写生”?如果你是商业观察家或财经记者,《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例》(和君咨询丛书)告诉你:中国商界正在发生什么?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背景、逻辑和意味是什么?国学大师南怀瑾有人生精言云: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此番精言,是和君人追求事业、面对困难、忍耐持恒、寂寞远行的基础立场与态度!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和君咨询就是想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来成就这样的事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手身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4条)

 
 

  •   《三度修炼》书评朱振坤和君咨询是一家有实力、有个性、有追求的管理咨询公司,每年为遍布几十个行业的数百家企业提供着管理咨询服务。我一直想请教王明夫董事长,和君咨询自己怎样克服各种困难迅速成长起来的?和君咨询自己是否遇到过难以解决的管理问题呢?咨询公司的管理是不容易的,难度在于咨询师们整天在给其他企业管理出谋划策,熟知组织意图和制度的漏洞。管理他们就像给教师上课,给裁缝做衣,给厨师做饭,他们比他们的客户还要挑剔。正如德鲁克所说,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就是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对于这些知识工作者,利益上的合作只能是短期的,共同成就一番事业就只有依靠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因此管理咨询公司需要管理制度,更需要企业文化。《三度修炼》这本书告诉我们和君咨询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它有怎样的企业文化,为什么可以凝聚大量的人才而迅速发展。所谓“三度修炼”是指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三度修炼对人的要求包括了学识底蕴、职业操守、生活习惯和立志高远。对和君的咨询师而言,学识底蕴是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通过大量的项目历练获得的判断力;职业操守是专业精神第一,客户第二的信念;生活习惯是朝华夕拾,一日三省的洒淡和坦然;立志高远是追求卓越,成为大咨询家、大企业家、大投资家或大学问家的不懈奋斗。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到和君咨询的愿景,卓有适度圆融会通的风范,水的文化精神,人生如莲的成长路线,造就一代中国经理人和创建和君商学流派的远大理想……读过之后,我的感觉就是这群人不简单,这个公司不简单!和君咨询的企业文化是这一群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集体创造、认同和维系的。在书中我们看到许多文章来自和君咨询的员工们的总结、咨询日记、邮件、博客和论坛的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他们日常的点滴思想、成长历程、对和君咨询的认识和期待。作为企业文化读本,《三度修炼》出版本身就是和君咨询的文化现象。和君咨询的文化是本土的,这与注重方法、技巧和商业伦理的西方咨询文化相比极具中国特色。熟悉管理咨询的人都知道,咨询师每天都在和事实、数据、统计、访谈、模板打交道,他们关注组织政治和商业利益。对一个管理咨询师或一个管理咨询公司而言,修身、态度、气度、底蕴、道行和境界,这些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我们奋力追赶领先的国际咨询公司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吗?我的看法是肯定的。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的出现只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与久负盛名的国外同行相比,他们的历史还很短暂,历史案例的积淀不足,专长和特色还不够鲜明。如果亦步亦趋地学习,徒弟永远也赶不上老师,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和管理实践才有赶超的机会。中国的组织管理有其自己的规律,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的行为哲学。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管理咨询有其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对本土价值认同和文化感召。中国的商学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学派,因为中国有独特的商业规则和商业现实。本土管理咨询应该更加了解这无限繁多复杂的商业原生态中的潜规则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三度修炼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价值的定位,进行了扬弃和新解。这些本土文化结合了来自西方的组织理论和管理科学必将焕发出巨大的感召力,凝聚更多的有识之士,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举起本土咨询的大旗。最后,我要说明的是,本书对于那些不了解管理咨询和未涉足管理领域的读者也是适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作为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第一个境界,重操行品格,轻功利速成,重精神追求,轻物质享受,完善自我是改造世界的第一步。如作者所言,三度修炼是一面镜子,要照着读。镜子的作用是梳妆打扮和自我欣赏,读《三度修炼》,既可发现自己的差距,也可以寻找共鸣。三度修炼的道理对任何一个积极生活的人都是适用的,区别只在于深者读深而又身体力行,浅者读浅但却浅尝辄止。多读多想,且思且行,言论成为一种语言,思想成为一种行动,情怀也就变成一种境界。以上的文字为评论,其实,好书自己会说话。
  •   《高手身影》书评朱晓武我们所谓知识或信仰的全部,从偶然的地理和历史事件到深奥的理论物理甚至纯数学和逻辑学,都是沿着经验确定的边界,与经验紧密契合的人造领域。换句话说,全部科学都是某种力量作用的区域,其边界条件是经验——混沌与秩序的界限。在边界处,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会导致科学领域内的重新调整,即范式更替、科学革命;而在边界内,对某个特定的个案,用理论进行解释则可以有多种选择,即权变。按照中国的传统智慧,前一种情况是“有容乃大”,后一种情况是“法无定法”。一本管理类的图书,能解释“权变”或者“法无定法”已经是非常不易,它需要深入理解管理理论的本质,运用理论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如果能做到“有容乃大”,进而开启一片新的领域,那么这本书将具备划时代的意义。《高手身影》是和君管理咨询案例的合集,是和君近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些案例涉及到战略、组织、营销、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优秀的素材,同时也值得实践者参考借鉴。在全书20个案例中,欧普照明的战略转型与营销突破、丽江旅游的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案例从提升运营效率的角度,对企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提出了立竿见影的咨询方案。中远修船的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北京新东方的组织再造与公司估值、中外运集团再造产业领袖等案例,在纷繁芜杂的管理现况下,实现从运营效率到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企业决策是一个多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其复杂度远超过现有的理论水平。企业选择哪条成长路径,既依赖于惯例,又需要克服思维的盲点,拓展思维空间。选择是一种智慧,让读者感受这种智慧的方式是身临其境,因此从案例的撰写上来说,本书力求真实再现案例的全过程。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源自直接参与项目的咨询师,他们以中立身份提出备选方案,给出公允意见,推进方案实施,亲历企业变革。每个案例背后都蕴藏着和君原创性管理思想——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意为魂,金融为器。欧普照明的营销案例中,品牌和渠道是营销的关键点,但是究竟从哪个点突破是权变的,取舍的先决条件依赖于时间、资金等多个因素,案例真实地记录了和君的咨询顾问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选择和实施的具体步骤。中远修船的案例中,提高收入、降低成本两条出路都行不通,看似无解的问题当放到世界产业格局的大背景下,却找到了一次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修船产业的历史性机遇。管理咨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追求一种可以用实践检验的管理理论。真正对于理论的追求,与哥伦布的航海不同,却和奥德修斯的海上冒险相似。尽管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但是我们还是要探究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的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扩展人类对未知领域的认识。笔者相信和君在中国进行的原生态管理理论的探索是有意义的,它提供了对管理的思考土壤,也为创造一个中国式的管理学派奠定了基础。
  •   这本书会告诉你什么是中国商业的原生态,很不错。从这本书里,你也能领会到和君咨询的强大实力。
  •   和君的案例都是真实的,而且是咨询师的真实所感,对中国企业原生态的解读,值得一读的好书。
  •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和君咨询所做过的有关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咨询案例,很好地解决了西方理论本土化的问题,还给企业高管、管理咨询师和大学老师提供了系统的思考方法,极为值得深入阅读。
  •   每章都由不同的咨询师来写,不同的风格,但是读起来相对不难,有宏观的、有注重细节的、有慷慨激昂的、也有冷静执着的,读完本书,可以对和君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群追逐理想、眼光远大的智者、践行者、奋斗者,值得学习!并且深深为这种和君精神所打动,尽量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人或做事。也会时常去和君的论坛看看,读读先生的演讲稿,看看和君人的成长经历,受益颇多!我不是和君人,是一个被和君人和和君精神感动的、感化的局外人,不知不觉仿若置身和君的世界,读和君人写的书,真好!做管理的、做企业的、做咨询的、对管理和咨询感兴趣的读者,极力建议你们阅读此书!
  •   和君咨询在南方的不少大型公司中都有很多业务,旗下不少狠人,王明夫更是很有水平的人物。如果从管理学者的著作可以学到东西,那通过咨询公司所积累的经验会有另外的感觉。必须推荐。
  •   了解中国商业原生态,极好的书籍,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必读书目!
  •   非常不错。贴近原生态的商业运作和咨询模式。比MBA教材上的更加原生态,反应中国发展的现状
  •   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从网上看到的此本书,王明夫的书应该不错,况且全是案例。
  •   关于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详细披露,以案例为切入,详实可读
  •   非常详实的咨询案例,涉及产业、资本、管理和金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
  •   都是和君整理的自身成功案例,基于本土企业发展出的方法。耳目一新,很过瘾。
  •   管理咨询必读,案例实用
  •   和君是个好公司,文化很好,书也很好,案例很生动
  •   没想到国内咨询公司都能做出如此好的案例。。。。
  •   喜欢和君,喜欢王明夫的儒雅,高境界。
  •   和君商学院系列书籍,挺好的
  •   对于从事咨询或者是做企业的人士来说,可以读读~
  •   适合中国人学习的商业案例
  •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商业运作的好书。在里边我看到了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
  •   非常好的书,和君的经典之作
  •   这本书写得蛮不错的,值得看一看,都是中国本土的案例,原汁原味!
  •   做咨询的必读
  •   不错,对于从事咨询的人员来说尤为值得借鉴和参考。
  •   图书的内容不容置疑,高手经典回顾,再现商场风云!贵网物流配送管理体系也要加强管理,每次收到都是库存积压书,时有破损出现,读书人不会为此而退货,但细节决定成败!
  •   国内很好的案例集,比舶来品更有借鉴意义。对于办企业的人或从事咨询业的朋友都有较大价值,值得学习!
  •   确实是 商科的人应该读的好书!
  •   书中挺多原生态的案例,给人启发很大
  •   这本书不错,都是中国原生态的例子,经典!
  •   很好,了解原生态的企业运作模式。
  •   见高手,只见身影,仔细读!
  •   我觉得这本书对现在的我很有启发,从那些经典案例中可以印证我所学的知识。
  •   本土案例
  •   营销案例的经典之作,MBA人士推荐。
  •   很好的案例书,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其中深藏的东西,而不是什么都不想就一路看下去。
  •   案例叙述的深入浅出,不是专业的人也很好理解
  •   案例比较鲜明,实用价值高。
  •   受益匪浅的书,典型的案例,很不错!
  •   战略管理
  •   书很不错!!!案例分析很金典
  •   都是一线的实际案例,里面的智慧值得思考学习
  •   我看过最好的案例,切实符合国情
  •   案例描写的很好
  •   案例十分具有代表性
  •   每个案例都值得反复体会
  •   读之前已经有所了解。做企业到一定程度,很多人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此书会有很大启发。
  •   值得推荐的好书,细读对于想进一步从事战略的人来说收获很大
  •   非常期待。这本书不是理论派的书斋之作而是实战派的胜利战果,值得好好学习。
  •   一本好书一生相伴,一本好书一生难求
  •   很有幸能够拜读王明夫老师的这两本著作...
  •   很久就神往的一本书,先在网上试读过,到手后赶紧翻看,内容翔实、包装和印刷精美、纸张质量也很好,特别喜欢
  •   很好的一本书,给我很多启示!收益颇多
  •   我选择的书,内容永远很棒的,推荐大家都来观看;已经全部看完,正在看第二遍,很有收获;
  •   给公司同事买的,给公司同事买的,不错不错。
  •   实例分析,更好的学习思维逻辑
  •   很不错的一本书,强烈推荐,对自己学习和开拓思路很有帮助
  •   很不错的一本书,学习学习
  •   真实的再现。
  •   看书充电,大师推荐的
  •   还没看完,是慕名买的这本书。
  •   这本书很不错,商家的速度很快
  •   很喜欢这本书哦
  •   这本书很好,看着不错。
  •   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很好
  •   本书很使用 读后收益匪浅
  •   一本很好的书,春节期间还能快速送到,真不错!
  •   考试专用书,你值得拥有
  •   书很好,质量不错,到货速度也很快
  •   这个商品不错,书还不错。
  •   书的质量好,内容通俗易懂!
  •   书很好,很多老师推荐。内容很好
  •   死死死死死死是事实上事实上事实上事实上
  •   不错 ~~~~~~~~~~~~
  •   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   看了下目录,应该不错。
  •   很强大啊 ,很强大
  •   都是值得一看的好书。
  •   满意,好评
  •   对自己有点用处!
  •   书还可以,不错的
  •   折扣更多,到货速度向京东靠齐。
  •   很喜欢,希望受益!推荐大家去阅读。
  •   书店买不到了,不知道是太抢手,还是太久了。。
  •   送货速度很快,纸质也不错,很喜欢
  •   虽然只看了几页,但是还是觉得很好,很吸引,
  •   那就看看这本书吧,对大家还是有些用处.
  •   有很多朋友推荐
  •   圈子内的朋友极力推荐的,值得好好拜读一下!
  •   好书推荐,值得一看。
  •   内容有内涵,看了会让大家受益。
  •   相当好的一本书,强烈推荐。
  •   看了一下,这本书企业案例还蛮有意思的,适合企业管理人员看看
  •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群人。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出版,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企业的背后还有这样一群高手。这些年来,他们深入企业,和企业家一道带领企业前行。他们帮助案例当中的企业取得的成绩足以彪炳,而且我相信,这本书对当今中国管理思想的贡献更甚于帮助这些企业成功。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国管理理论都是舶来之品,管理咨询也不例外。最近20年的发展,中国管理的实践已经远远走到了管理思想的前面。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级的企业和世界级的企业家,但我们缺少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研究、总结和思考,缺少管理学响亮的声音、深刻的见解和有影响力的理论。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的回答,西方的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情景是否需要修正和再思考;我们企业的成功和西方企业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什么样的管理知识、技巧和思想是我们的企业所最需要的。“照着讲”的管理学界到了应该“接着讲”的时候,这是现在从事管理工作、研究和学习的人需要共同肩负的责任。贡献管理思想的主要有三类人。其一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以商业业绩成功为目标,活跃在管理实践的第一线,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摸着石头过河,凭借他们的直觉、远见和不懈的追求,或成功或失败,留下宝贵的经验。其二是商学院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他们以发展管理理论为目标,试图解释目前存在的现象,发现组织运行的普遍规律,以研究空白或前人不足入手,或实证或演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范式,得出可信又不失一般性的结论。其三是管理咨询,他们介于学院派和实践者之间,为客户解决问题,同时将最新的管理技术、方法进行推广,他们也不断学习和总结,为企业把脉,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对管理问题的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都在自己的企业当中进行着实验,有碰壁的经验,切实可行的措施,巧妙的组织安排和艺术的领导技巧。但是他们的管理思想存在于会议讲话、企业文件、回忆录和日常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中,忙碌的他们没有时间对这些宝贵的思想进行记录整理。因为不能再现当时情景,旁人对这些个性化管理哲学的解读难免有曲解之处,难以窥探门径,令人惋惜。教授们置身于象牙塔,劳作于案牍之间,讨论于鸿儒之中,是淡泊名利的旁观者。因为科学研究不追求短期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的研究对象常常是离现实很远的理论问题,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刊发于一些顶级的学术杂志,在一个很小的同行圈子中流传和引用。遗憾的是,这些文章的语言既专业精确又枯燥艰深,不但普通大众读不懂,甚至连企业家们也难领悟其中的奥妙。管理咨询者介于学界和商界之间,既帮助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也传播最新的管理技术和思想。与企业家相比,他们了解更多的行业和企业,以这些企业为基础总结得来的知识具有一定规律性;相比教授而言,他们的咨询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命题的论证过程,思想是在实践中历练出来的。本书的作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奉献的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和这个企业的案例,而是为读者展开的当今中国复杂壮美的商业生态的图卷。本书咨询的客户涉及地产、造船、医药、家电、珠宝、照明等十几个行业,有中央直属的国有企业,偏安一隅的区域集团,夫妻白手起家的民营小厂,进入中国市场淘金的金融巨头和痛苦中蜕变的上市公司。当时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都是令企业家困惑、头痛、难以解决,甚至不抱希望的问题,远不是像我们今天在本书上看到的那样轻描淡写。于是企业家求助于咨询师,他们的合作产生本书记载的故事。咨询师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历练的经验进行判断;通过与客户反复切磋,三堂会审来准确把脉,对症下药。今天他们把当时的情景记录下来,让读者和他们一起重新走过那些承受压力、饱含艰辛的日日夜夜,和他们一起重新辨别问题,提出方案,建立制度以及落实措施。从这本书里面,读者可以学到把理论性的知识用于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所需要管理的技巧和艺术。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些项目之后,作者们进行了深刻思考:咨询给这些企业提供的价值在哪里,这些案例当中规律性的事物和借鉴意义在哪里。他们提出了产业整合的观点、深度营销的观点、结构效率高于运营效率的观点、ECIRM战略模型等等。尽管这些观点还有待于通过建构、检验和演绎上升为管理理论,但是从高手们隐约的身影之中我们看到了本土管理思想的新花。这本书适合三种人来读,学习管理的人,做管理工作的人和传授管理知识的人。做管理工作的人可以用这本书照镜子,也许正在困扰您企业的问题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管理教育者可以把本书作为案例教学的教科书,因为本书提供了近年发生的真实的商业案例,弥补了国内商学院缺少本土案例的问题。学习管理的人可以从本书当中触摸管理的质感,体味多彩的管理实践,与这些咨询师一起走遍千山万水,阅尽企业百态。图画是本土中国,笔法是学术写生,思想是洞见深刻,请君开卷一读。 阅读更多 ›
  •   王老板有太多自吹自擂倾向了, 难道这就是本土人才 国际化的咨询公司?
  •   对了解咨询业比较有用,启发思维。但是就案例来说有点浅薄了。
  •   书的内容不错,但是里面怎么那么多错别字啊,而且找不到防伪标识,是盗版吧
  •   和君自己出的,推崇的很不小。仔细读读,是能读到一些思路的。
  •   知道大家是冲着和君商学院去的,对于和君,1、有点自负,但略缺资本;2、活动宣传效用远大于实际效果;3、笔试、面试不太公正,举小例子:有人笔试题没交就直接收到面试通知了……当然,和君对于个人的培训还是有点收获的,但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只要你认真投入到一样活动中去,和人多接触,必然会有收获。这本书嘛,个人觉得不太好,都是和君咨询师的工作笔记,写的又比较一般……
  •   书不错,但内容每次都到点子上时欲言又止。作者是故意的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