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劳伦斯J.彼得 页数:171 译者:闾佳
Tag标签:无
前言
《彼得原理》是一本“老”书,1969年初版;也是一本小书,短短10万字而已。但读者应知,在管理学界,一本1969年的薄薄小册子,能挨过三十几个年头,时至今日仍可再版,那就绝不可等闲视之。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些什么特别之处呢? 译者愿替作者试答:黑色幽默。按字典的解释,所谓原理,是指普遍或基本的规律,如最最经典的几何原理。本书虽名为《彼得原理》,但此原理非彼原理,反倒是一套似是而非的黑色幽默。作者虽然拼命绷着脸作严肃状,暗地却早已笑断了肚肠。可要芸芸众生理解冷面热肠的幽默,难度不小,一开始,人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这部作品。且看作者曾在初版自序中“无奈”道:“最后定稿被交付给几家大出版社的编辑,第一位编辑退稿时附函声明:‘我们看不出此书有任何盈利可能,因此无法鼓励你继续写下去。’下一位编辑写道:‘阁下不该以如此轻松的笔调讨论这么严肃的主题。’另一位建议:‘假如你写的是喜剧,就不该涵盖那么多悲剧案例研究。’又一名说道:‘假如你决心把它重写成诙谐的作品或是严肃的科学论述,我会重新考虑出版此书。’一连十四封拒绝通知函接踵而来。” 较之美国人,我们中国入有另一种幽默感。我在Google和百度上搜索,不少地方都把《彼得原理》当成管理学上的经典原理.一板一眼地郑重介绍。也难怪,管理学是个舶来品,更何况名为“原理”的东西,岂敢掉以轻心呢,必须严肃,严肃,再严肃。这种以严肃对幽默的劲头,按苏珊·桑塔格 (susanSontag)的说法,实在是“坎普”的至高境界哩。以译者浅见,((彼得原理》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本就是个圈套,若被它套进去了,那就保证跳不出来。不信,你就用书里提到的条条款款对照一下现实生活。瞧这一句,“在层级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晋升到不胜任阶层”,说得对极了;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会由对工作不胜任的员工把持”,嘿嘿,正是如此。很好,读者先生(或女士),恭喜,你已经被套进去了。以“套中人”的眼界看来,我们会觉得(《彼得原理》根本是组织中人无法摆脱的噩梦。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药方”,似乎不具什么可行性。试想,回避晋升,那不是故意跟钱过不去吗?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跟钱过不去,那肯定是你的错。退一万步说,即便你真的愿意跟钱过不去,吃大亏的也是你:不晋升,那下岗、被炒鱿鱼,坏事回回都找上你。这样一看,就很令人忧心忡忡。难道我们只有这样两个下场:要么在不胜任的职位上终老,要么沦为“弱势群体”?在1969年,的确如此。原因无他,那是一个大型组织盛行的年代。而一旦进入组织,我们的发展就只能是纵向的——往上,或者往下。但现在已是21世纪,大型组织不再是我们的惟一选择,相反,多方位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当然,大型组织仍然有大型组织的好处,在中国,谁不羡慕电信、石油企业的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呢 )。这就好像((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人公约瑟连,在军队里他玩不过这个圈套,于是跑掉了事。要摆脱(《彼得原理》的支配,同样可以利用这个“ 跑掉”的做法。至于该怎么做,还请各位读者自行定夺。碍于译者水平,疏漏在所难免,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错处,或有心得愿意分享,请一定与我联系(1aerstory@163.net)。闾 佳 2006年11月1日于成都
内容概要
是讽刺深省的职场社会生存学?是颇有研究价值的层级组织学?还是获得生活真谛的不二法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它是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 那么,你敢读下去吗? ——为什么学校不能传道、授业? ——为什么政府有令难行? ——为什么法庭不能伸张正义? ——为什么成功不能带来幸福? 一旦你决定读下去,你就再也无法回到现在在无知即是福的状态。 再也不会! 因为一旦读过彼得原理,你就再也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彼得 (Peter,L.J.) (美国)赫尔 译者:闾佳 等劳伦斯J.彼得生于加拿大,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他经验丰富,先后担任过教师、顾问、学校心理学指导、咨询师和大学教授。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30多篇文章,并出版过《说明性教育》(Prescriptive Teaching,1965)一书。
书籍目录
总序译者序作者简介前言第1章 彼得原理第2章 彼得原理的应用第3章 表面上的例外第4章 提拔和晋升第5章 奋发进取和晋升第6章 部下与领导者第7章 层级组织学和政治第8章 前人的暗示和预言第9章 层级组织心理学第10章 彼得螺旋第11章 成功病理学第12章 晋升极限的非医学指标第13章 零晋升的健康和快乐——幻想还是现实第14章 创造性不胜任第15章 达尔文理论的引申术语表
编辑推荐
《彼得原理》是讽刺深省的职场社会生存学?是颇有研究价值的层级组织学?还是获得生活真谛的不二法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它是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 那么,你敢读下去吗? ——为什么学校不能传道、授业? ——为什么政府有令难行? ——为什么法庭不能伸张正义? ——为什么成功不能带来幸福? 一旦你决定读下去,你就再也无法回到现在在无知即是福的状态。 再也不会! 因为一旦读过彼得原理,你就再也不会忘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